第69章 遵化顽抗,铁骑驰援
推荐阅读: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
我在现代留过学
扶明录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美漫联调局,首战劝说小丑女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歼10!
大乾第一纨绔
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朔风卷着枯叶,掠过遵化城厚重的城墙,将城头清军的旗帜吹得猎猎作响。城门楼上,守将李国翰身披玄铁铠甲,手按腰间佩刀,目光如鹰隼般死死盯着南方的官道。当探马跌跌撞撞奔上城头,嘶吼着“永平失守,高第降明”的消息时,他那张刻满战痕的脸庞瞬间凝住,眼中迸射出骇人的怒火。“废物!一群废物!”李国翰猛地一拳砸在城砖上,砖石碎屑飞溅,“高第那厮本就是反复无常的小人,我早劝王爷提防,如今果然坏了大事!”他出身满洲正蓝旗,自幼在马背上长大,历经数十场恶战,是多尔衮麾下有名的悍将,素来瞧不起那些投降清廷的明将,此刻听闻永平不战而克,更是又怒又急。
遵化乃幽燕腹地的咽喉重镇,东接蓟州,北通塞外,西连京师,一旦失守,清军在华北的防线便会被撕开一道大口子。李国翰深知此城的重要性,当即下令:“传我将令!即刻关闭四门,加固城防!所有士兵上城驻守,弓箭、滚石、火油尽数备齐!另外,派快马星夜赶往盛京,向睿亲王求援,就说吴三桂大军压境,遵化危在旦夕,恳请王爷速发援兵!”
军令一下,遵化城内瞬间忙碌起来。士兵们扛着粗壮的圆木封堵城门,民夫们被强征上城,搬运着守城器械,城墙上的火炮被一一校准,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城外的旷野。李国翰亲自巡城,每到一处,便厉声呵斥懈怠的士兵,他那充满压迫感的目光扫过之处,无人敢有丝毫懈怠。“吴三桂想拿下遵化,除非踏过我的尸体!”他站在城头,望着远方连绵的山峦,咬牙切齿地说道。
三日后,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条黑色的长龙,烟尘滚滚,遮天蔽日。吴三桂率领的北伐大军终于兵临遵化城下,数万将士阵列齐整,甲胄在阳光下反射出冷冽的光芒,连营数十里,军威之盛,震撼得城内百姓心惊胆战。
吴三桂勒住马缰,在阵前远眺遵化城。此城依山而建,城墙高达三丈,全部由巨石砌成,城外还有一道宽两丈的护城河,易守难攻。他眉头微蹙,对身旁的沈落雁道:“李国翰乃清军悍将,又经营遵化多年,看来这场仗不好打。”
沈落雁手持折扇,轻轻扇动,目光落在城墙上密布的守军身上,缓缓道:“将军所言极是。李国翰性情刚烈,又深受多尔衮信任,劝降的可能性不大。但我军刚收永平,士气正盛,不如先礼后兵,派人送去劝降信,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最好;若他执意顽抗,再行攻城不迟。”
吴三桂点头应允,当即让人写下劝降信,派使者送往城中。信中晓以利害,劝李国翰认清大势,归降明军,承诺保全其部下性命,善待城中百姓。然而,使者刚到城下,便被李国翰下令乱箭射回,劝降信也被一箭钉在了城门上,箭尾还挂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不降!死战!”四个大字,字迹潦草却透着决绝。
“好一个死战!”吴三桂见劝降无果,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既然他不识好歹,那便让他见识见识我军的厉害!传我将令,明日清晨,全力攻城!”
次日天刚蒙蒙亮,攻城的号角便响彻云霄。吴三桂亲率主力部队进攻南门,穆青岚率领五千铁骑在两侧游弋,随时准备接应攻城士兵。随着沈落雁一声令下,数十门火炮同时开火,炮弹呼啸着砸向城墙,轰鸣声震耳欲聋,砖石飞溅,烟尘弥漫。
炮火掩护下,明军士兵推着云梯,扛着撞车,向着城墙发起了冲锋。他们冒着城上射来的密集箭矢和滚石,奋勇向前,不少士兵刚冲到护城河边,便被清军的火炮击中,血肉模糊地坠入河中。穆青岚看着倒下的士兵,眼中闪过一丝焦急,她想率铁骑冲锋,却被吴三桂挥手拦住:“遵化城防坚固,骑兵无用武之地,且先静观其变。”
城头上,李国翰亲自指挥防守。他沉着冷静,待明军士兵冲到云梯下时,才下令放箭、投掷滚石。一时间,箭如雨下,滚石轰鸣,明军的攻城云梯被一次次砸断,士兵们伤亡惨重。“哈哈哈!吴三桂,就凭你这点能耐,也想拿下遵化?”李国翰站在城头,放声大笑,笑声中充满了嘲讽。
首次攻城持续了整整一日,明军付出了数百人的伤亡,却始终未能靠近城墙半步,反而被清军的防守打得节节败退。夕阳西下,吴三桂下令鸣金收兵,将士们拖着疲惫的身躯退回营中,脸上满是沮丧。帅帐内,气氛压抑,将领们一个个垂头丧气,无人言语。
“诸位不必气馁。”吴三桂看着众人,语气平静却带着坚定,“李国翰久历沙场,遵化城防又固若金汤,首次攻城受挫,实属正常。当务之急,是摸清敌军的虚实,再寻破城之策。”他转头看向苏凝香,“凝香,你派去城中的人可有消息传回?”
苏凝香起身答道:“将军,遵化城防守严密,弟子们难以潜入核心区域。不过据外围探查,城中清军约有三万余人,其中满洲八旗兵五千,蒙古兵八千,其余多为汉军降卒。李国翰将主力部署在南门和西门,北门和东门防守相对薄弱,但也布满了陷阱。另外,清军的粮草储备充足,短期内难以困死他们。”
沈落雁皱眉道:“如此看来,硬攻绝非上策。我们必须尽快找到破城之法,否则一旦多尔衮的援军赶到,我军便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伴随着士兵们的惊呼。吴三桂等人连忙走出帅帐,只见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支规模庞大的骑兵部队,三万匹战马奔腾而来,马蹄声如惊雷般滚滚作响,尘土飞扬,遮天蔽日。骑兵们身着各色皮甲,手中挥舞着弯刀,旗帜上绣着一头昂首咆哮的苍狼,气势如虹。
“是蒙古骑兵!”穆青岚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她久在北疆作战,对蒙古骑兵的战法有所了解,“看这阵仗,至少有三万兵力,是谁率领的?”
吴三桂也是满心疑惑,他并未联络蒙古部落,这支骑兵为何会突然出现在这里?
片刻后,骑兵部队在明军大营外停下,一名身着红色劲装的女子策马而出,她头戴银饰,腰间悬挂着一柄镶嵌宝石的弯刀,面容清丽却带着一股难以掩饰的英气,正是蒙古科尔沁部落的首领慕容雪。她自幼在草原长大,马术精湛,弓马娴熟,更擅长指挥骑兵奔袭、迂回作战,在草原上颇有威望。
慕容雪翻身下马,走到吴三桂面前,微微躬身行礼:“蒙古科尔沁部落首领慕容雪,见过吴将军。听闻将军北伐抗清,我率部落铁骑前来驰援,愿与将军联手,共破遵化,驱逐鞑虏!”
吴三桂又惊又喜,连忙上前扶起她:“慕容首领远道而来,雪中送炭,吴某感激不尽!只是不知,首领为何会突然率军来援?”
慕容雪眼中闪过一丝悲愤,叹道:“将军有所不知,近年来清军对我蒙古各部压迫日甚,不仅强迫我们缴纳重税,还时常劫掠部落的牲畜和财物,稍有反抗便大肆屠戮,我部落百姓早已苦不堪言,对清军恨之入骨。此次听闻将军誓师北伐,收复永平,我便知将军是真心抗清、为民请命之人,故而率领部落精锐,星夜兼程赶来相助,只求将军日后能为我蒙古部落提供庇护,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吴三桂闻言,心中愈发感动,当即承诺:“慕容首领放心,我吴三桂北伐,只为收复失地,拯救天下百姓,无论汉蒙,皆为华夏儿女,绝无区别对待。若能击败清军,我定当奏请朝廷,减免蒙古各部赋税,保障部落安宁,绝不让清军再欺凌你们!”
慕容雪闻言,大喜过望,再次躬身行礼:“多谢将军!我部铁骑愿听将军调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此时,帐内的将领们也纷纷走出,看到蒙古骑兵军容整齐、气势如虹,一个个都面露喜色。沈落雁走上前来,对慕容雪道:“慕容首领来得正是时候,如今遵化城防坚固,李国翰顽抗不降,我军首次攻城受挫,正需首领麾下铁骑相助。”
慕容雪闻言,转头望向不远处的遵化城,眼中闪过一丝战意:“将军,我刚到便已看过地形。遵化城虽固,但清军主力都集中在南门和西门,我部骑兵擅长奔袭迂回,若将军信得过我,便让我担任攻城先锋,定能给清军一个措手不及!”
吴三桂看着慕容雪自信的眼神,又看了看她身后那些跃跃欲试的蒙古骑兵,心中已然有了决断。蒙古骑兵的机动性极强,正好可以弥补明军骑兵的不足,或许能打破当前的僵局。“好!”他果断点头,“慕容首领,我便任命你为攻城先锋,率部驻扎在遵化城西,与我军主力形成夹击之势。今日休整一日,明日我们再商议具体的攻城策略。”
“遵命!”慕容雪欣然应允,转身下令,让蒙古骑兵在城西扎营。三万骑兵动作迅速,片刻间便搭建起一座座帐篷,营垒整齐,毫无混乱,展现出了极强的纪律性和战斗力。
当晚,吴三桂的帅帐内灯火通明。吴三桂、沈落雁、穆青岚、慕容雪等人围坐在舆图旁,商议攻城之策。舆图上,遵化城的山川河流、城防部署都标注得清晰明了。
沈落雁指着舆图分析道:“遵化城西面是一片开阔地,适合骑兵冲锋,但城墙同样坚固。李国翰将主力部署在南门和西门,北门因靠近山地,防守相对薄弱,但地形复杂,不利于大军展开。东门则紧临河流,易守难攻。”
慕容雪看着舆图,眉头微蹙:“若正面强攻,伤亡必然巨大。我部骑兵虽勇,但面对高墙火炮,也难以发挥优势。不如这样,我率骑兵绕至城北,利用山地地形隐蔽,寻找机会突袭,吸引清军的注意力,将军则率主力从南门发起猛攻,或许能有所突破。”
穆青岚摇头道:“城北山地狭窄,骑兵难以展开,若被清军察觉,反而会陷入被动。不如由我率步兵从南门正面佯攻,牵制清军主力,慕容首领率骑兵绕至东门,趁清军不备,强行渡河攻城,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吴三桂沉默不语,手指在舆图上轻轻滑动,目光深邃。他知道,此次攻城关乎北伐大局,容不得半点差错。李国翰勇猛善战,又有坚固的城防依托,若不能制定出周密的计策,贸然进攻只会徒增伤亡。
就在这时,苏凝香派人送来密信。信中称,清军的援军已从盛京出发,预计不日便会抵达遵化,兵力约有两万。吴三桂看完密信,脸色顿时凝重起来:“诸位,情况紧急,多尔衮的援军已在路上,我们必须在援军到来之前拿下遵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慕容雪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将军,事不宜迟!明日清晨,我率骑兵从西门发起进攻,吸引清军主力,将军则率大军从南门和北门同时攻城,无论如何,也要在今日撕开一道缺口!”
沈落雁沉吟片刻,点头道:“慕容首领所言有理。清军援军将至,我们已无时间拖延。明日攻城,需集中所有火炮,全力轰击城墙薄弱处,同时让步兵和骑兵协同作战,不给清军喘息之机。”
吴三桂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好!就按此计行事!明日清晨,全军发起总攻!慕容首领率蒙古骑兵进攻西门,穆青岚率步兵进攻南门,我亲率中军进攻北门!沈先生坐镇大营,统筹调度!务必在今日拿下遵化!”
“遵命!”众人齐声应和,声音铿锵有力,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次日清晨,天色尚未破晓,攻城的号角便再次响彻天地。慕容雪率领三万蒙古骑兵,如一阵狂风般冲向遵化西门,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骑兵们手持弯刀,高声呐喊,气势如虹,城墙上的清军见状,顿时乱作一团,纷纷调转弓箭和火炮,对准了冲锋而来的蒙古骑兵。
“放箭!开炮!”城头上,清军将领厉声下令。箭矢如雨点般射下,火炮轰鸣,不少蒙古骑兵纷纷倒地,但后续的骑兵毫无畏惧,依旧奋勇向前,很快便冲到了城墙下。慕容雪一马当先,手中弯刀挥舞,将射来的箭矢一一挡开,她大声呼喊着,指挥骑兵们架设云梯,发起猛攻。
南门方向,穆青岚率领步兵,在火炮的掩护下,推着云梯和撞车,向着城墙发起了冲锋。士兵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攀爬,不少人刚登上云梯,便被清军的滚石砸中,坠入城下,但后续的士兵依旧前赴后继,毫不退缩。
北门处,吴三桂亲率中军,集中了所有的重型火炮,猛烈轰击城墙。炮弹一次次砸在城砖上,城墙渐渐出现了裂缝,碎石飞溅,烟尘弥漫。清军在城头上顽强抵抗,滚石、火油不断落下,明军士兵伤亡惨重。
李国翰亲自在南门督战,看到明军三面攻城,攻势凶猛,心中也是又惊又怒。他没想到蒙古骑兵竟然会帮助明军,更没想到明军的攻势如此猛烈。“顶住!都给我顶住!援军很快就到了!”他挥舞着佩刀,斩杀了一名退缩的士兵,厉声喝道。
激战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明军虽然攻势凶猛,但遵化城防实在坚固,清军的抵抗也异常顽强,攻城再次陷入了僵局。蒙古骑兵在西门损失惨重,慕容雪看着倒下的部落子弟,眼中满是痛惜,却依旧咬牙坚持,指挥着骑兵不断冲锋。
吴三桂站在北门的指挥旗下,看着城下堆积的尸体,心中满是沉重。他知道,这样的伤亡持续下去,即便最终拿下遵化,也会元气大伤,更无法应对即将到来的清军援军。“暂停攻城!”他果断下令,鸣金收兵。
明军士兵们如释重负,纷纷撤回大营,不少人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脸上满是疲惫和沮丧。蒙古骑兵也撤回了城西的营地,帐篷内传来阵阵伤员的呻吟声。
帅帐内,气氛压抑到了极点。慕容雪一身尘土,肩头还带着血迹,她看着吴三桂,语气带着一丝不甘:“将军,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定能拿下西门!”
吴三桂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慕容首领,非是我不愿进攻,只是这样硬拼,伤亡太大,得不偿失。李国翰坚守不出,我们若不能想出破敌之策,即便攻到援军到来,也未必能拿下遵化。”
沈落雁也道:“将军所言极是。我们如今最缺的便是时间,清军援军不日便到,我们必须尽快想出破局之法。或许,我们可以改变策略,不再强行攻城,而是寻找其他的突破口。”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帐外传来探马的禀报:“将军,苏姑娘派人送来密信,清军援军已过蓟州,不日便会抵达遵化!”
众人闻言,脸色愈发凝重。吴三桂接过密信,看完后重重地摔在桌上:“看来,我们真的没有时间了。”他抬头看向慕容雪,眼中闪过一丝期待,“慕容首领,你精通骑兵战术,可有什么破敌之策?”
慕容雪沉吟片刻,眼中突然闪过一丝灵光,她站起身,走到舆图旁,指着遵化城北的一条小路,说道:“将军,我倒是有一计,只是需要冒险一试……”
http://www.abcsee.cc/45327/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