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黑岩之光——第一个真正的“家”
推荐阅读:
恩爱夫妻宠娃日常唐夜溪顾时暮
雷霆武神
叶辰夏倾月
绝世萌宝:天才娘亲帅炸了
枭宠,总裁夫人超甜的苏小鱼墨北枭
医武神龙
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
海贼之建立海贼家族
陈浩苏雪
诸天从心录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山风穿过伪装网的褶皱,卷着松针的清香钻进洞口。王小川站在洞内新修的水泥台阶上,望着眼前的景象,恍惚间几乎以为回到了磐石谷的营地。
三个月前,这里还是漆黑潮湿的天然溶洞;如今,主洞被切割成整齐的“功能区”:左侧是铺着干草床垫的宿舍,每张床头都挂着搪瓷缸和磨得发亮的军号;中间是会议室,黑板上用粉笔写着“本周战术推演:山地伏击战”;右侧墙根摆着一排书架。
“队长,发电房的机器又响了!”小慧抱着文件从电讯室跑出来,发梢沾着细小的煤灰,“今天电压稳,能给蓄电池充满!”
王小川笑着点头。洞顶的水晶灯随着电流嗡鸣次第亮起,暖黄的光漫过水泥地面,把“山鹰支队”的木质队旗照得鲜艳。这盏灯,比三个月前那堆跳动的篝火,暖了不止十倍。
黑岩洞的蜕变,是三十双手磨出的茧子。
最初的两个月,队员们像地鼠般在山腹里掘进。李大壮带着爆破组,用炸药炸开堵塞的岩层,再用铁钎和箩筐清出碎石;老周和技术班在岩壁上凿出凹槽,埋进自制的陶管,把地下暗河水引到蓄水池,再用细沙和木炭层层过滤——现在,厨房的大铁锅里烧的是真正的“自来水”。
最麻烦的是伪装。日军侦察机每周都会掠过这片山区,队员们用砍伐的松树、灌木和茅草,在洞口搭起三层伪装网。张老七蹲在树上观察了三天,发现日军飞机总在上午十点飞过,便带着人在伪装网上泼了层混着松脂的黄泥,阳光一照,和周围山体的颜色分毫不差。
“现在就算鬼子贴着山尖飞,也瞧不出这儿藏着个基地!”张老七拍着胸脯,指节上还留着被松枝划的血痕。
基地的“血管”也在生长。他们用缴获的旧电线,在洞内架起三条线路:一条通会议室的电灯和电台,一条通医疗室的x光机(从日军仓库抢来的),还有一条通厨房的电磨——现在磨玉米面再不用人力推磨盘,嗡嗡的电机声成了队员们最爱的“背景音乐”。
“小川班长!”
“小川队长!”
称呼的变化,藏着最直观的成长。
刚来时,队员们私下还叫他“学生娃”——毕竟他是最年轻的指挥员,资历不如李大壮这些老兵。可现在,没人再质疑他的决定。
上个月修通风管道,李大壮坚持要从东侧开挖,认为“岩层软,好干活”。王小川翻出地质勘探笔记,指着地图说:“东侧离日军据点太近,爆破震动会传过去。西侧岩层硬,但能绕开断层带。”他带着测量组连夜打了三个探孔,数据证实了他的判断。打那以后,李大壮逢人就说:“小川这娃,比老地质员还精!”
更难得的是“带队伍”的本事。他定了“三个一”规矩:每天清晨一次晨跑,每周两晚学习文化,每月一次实战演练。起初有人抱怨“当兵打仗,学认字做啥”,可当小慧用新学的日语喊出“八嘎”骗过日军巡逻队时,当李大壮用数学算出炮弹落点更准时,质疑声变成了佩服。
“咱们不光要活着,还要活成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王小川在队会上说这话时,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将来打回去,要让老百姓看见,山鹰支队的兵,个个都是铁打的!”
十月的晨雾还未散尽,山路上传来骡铃的脆响。
“来了!补给队来了!”
放哨的队员狂奔着冲进洞,声音里带着哭腔。王小川攥紧望远镜,看见伪装成挑夫的战友们正弯腰前行,最前面的老赵——磐石谷的联络员,还特意戴了顶破草帽,肩上的扁担压得佝偻。
洞口的暗号对上,伪装网缓缓掀开。三十张年轻的脸挤在洞前,有人攥着衣角,有人直接抹起了眼泪。
“老周!”卫生员老吴扑过去,抢过他肩上的药箱,“可算把你盼来了!咱们的消炎粉只剩半瓶了!”
“小慧!”通讯班长老郑抖开包裹,“这是新的电台零件,还有……”他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炊事班蒸的馒头,热乎着呢!”
王小川接过老赵递来的清单,手指微微发抖。清单上有药品、炸药、钢材,还有一沓信——是队员们留在磐石谷的家属写的。李大壮的老娘在信里画了只歪歪扭扭的老虎,说“等打跑鬼子,奶奶给你炖羊肉”;小慧的父亲写了首打油诗:“吾家有女在山中,手握钢枪打豺狼,待到红旗插遍日,接你回家做新娘。”
“小川,”老赵拍他肩膀,“支队长说,黑岩洞是‘星火计划’的第一个里程碑。他们还说……”他顿了顿,眼里泛着光,“还说,你们让整个太行山的游击队都看见了希望。”
暮色漫进洞口时,王小川独自站在伪装网外。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刻着“山鹰支队”的石碑上。身后洞内,电灯亮如白昼:宿舍里,队员们凑在收音机前听延安的新闻;学习室,老周在教识字班的小战士念“中国”;医疗室,护士在给伤员换药,哼着轻快的歌。
山风送来磐石谷方向的灯火。他知道,此刻那里的岗哨正挂着红灯笼,操场上有人打篮球,伙房飘着南瓜粥的甜香。曾经,他以为“家”只是一个模糊的词;现在才明白,家可以是磐石谷的红旗,是黑岩洞的灯火,是彼此牵挂的目光。
“队长!”小慧抱着文件跑来,“电讯室截获日军密电,他们在清剿太行南部,暂时顾不上这边!”
王小川笑了。他望向洞内,三十盏灯像三十颗星子,在太行山脉的褶皱里明明灭灭。
三个月前,他们带着三十支枪、二十箱炸药和一腔孤勇钻进山洞;今天,这里有了能发电的机器、能教书的课堂、能养伤的病房,更有了三十颗越燃越旺的火种。
http://www.abcsee.cc/45339/2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