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新的坐标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系统提示音响起时,林烽正俯身在地图上描画鬼子的巡逻路线。羊皮地图摊在木桌上,被煤油灯熏得微微发黄,他用红铅笔在磐石谷周围画了三道防线,每一道都标注着密密麻麻的战术符号。

  叮——

  青铜面板上的光芒照亮了他专注的侧脸。

  恭喜突破绝缘材料瓶颈!当前任务完成度:98%。

  解锁新科技线:电弧武器化研发。

  主线任务更新:研发可控电弧发生器。

  所需材料清单:

  1. 高纯度铜线圈(纯度>99.99%,需电解法提纯)

  2. 航空级绝缘陶瓷(耐温>2000c,击穿电压>100kV)

  材料坐标:西80公里,原日军第3师团废弃兵工厂。

  林烽的手指悬在地图上方,迟迟没有落下。80公里——这个数字像块巨石压在他心头。磐石谷到那里,要穿过三道日军封锁线,翻越两座山,还得避开鬼子的巡逻队。

  可控电弧......他喃喃自语,眼睛亮得像发现了新大陆。这意味着电网不再是被动防御的盾牌,而是能主动出击的利剑——像把会放电的手术刀,精准切割鬼子的要害。

  苏工凑过来,眼镜片反射着系统面板的光:可控电弧?能把分散的电弧聚成束状?那需要极强的洛伦兹力约束,还得有精密的磁场发生器。他推了推眼镜,电解铜我倒能弄到,矿上的老乡会土法炼铜,但绝缘陶瓷......

  我去。林烽突然站起来,椅子腿在地板上刮出刺耳的声响。

  苏工愣住了:你去?支队长,那里太危险了。西80公里是鬼子的治安模范区,那个兵工厂肯定驻扎着重兵。# 第49章 新的坐标

  地图上的红铅笔印子还带着煤油灯的温度。林烽指尖抵着西80公里处的那个墨点,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那是日军第3师团留守的废弃兵工厂,地图边角还标注着“配备重机枪哨卡,外围有铁丝网与地雷阵”。

  系统提示音刚落时,他正用放大镜比对三张不同来源的情报:一张是上月缴获的日军后勤图,一张是老乡传来的口述草图,还有一张是他让侦察队用航模拍的红外照片。三张图叠加,兵工厂的位置像颗扎在磐石谷咽喉的刺。

  “恭喜突破绝缘材料瓶颈!”

  青铜面板的蓝光跳出来时,苏工刚端着搪瓷杯进来,杯里的野菊花茶还冒着热气。他凑过去,眼镜片立刻被系统光染成淡蓝:“可控电弧?能把分散的电弧聚成束状攻击?”他手指敲了敲“绝缘陶瓷”的坐标,“这东西是雷达天线的心脏,纯度得99.999%以上,鬼子肯定当宝贝藏着。”

  林烽没说话,只是盯着地图上的墨点。窗外的风卷着松针撞在窗沿,他想起上周鬼子试探性进攻时,电网虽然挡住了,但那种“被动挨打”的憋屈——就像攥着把刀,却只能等着敌人扑上来砍。

  “我去。”他突然开口,声音像淬了冰。

  苏工手里的杯子晃了晃,野菊花茶洒在桌角:“你疯了?那地方有至少一个中队的鬼子!还有地雷阵——上次老陈的侦察队就踩过,牺牲了两个。”

  “所以得我去。”林烽把地图卷起来,塞进帆布包,“你是磐石谷的‘大脑’,电解铜的提纯公式你刚算出来,绝缘子的改良方案还在纸上。我不能让你去冒这个险。”他转身从墙上摘下驳壳枪,枪套磨得发亮,“再说了,我当过侦察排长,摸哨卡、拆铁丝网,比你有经验。”

  苏工急得直搓手:“可小周他们……”

  “我已经安排好了。”林烽从包里掏出份名单,“老周留守,带区小队守电网;王二蛋、李三,还有那五个老兵——都是能闭着眼拆炸弹的主。”他走到门口,又回头,“告诉老乡,我们最多半个月回来。”

  出发是在黎明前。林烽带着七个人摸黑钻进大山,每个人的背包里都塞着压缩饼干、止血粉,还有两颗手榴弹。秋雨刚停,山路像块浸了水的海绵,每一步都陷得膝盖发疼。

  “前面有鬼子的巡逻队。”走在最前的侦察兵阿强突然打手势。林烽趴在草丛里,看见三个鬼子端着三八大盖,正沿着溪边巡逻——他们的皮靴上沾着泥,钢盔的反光在雨雾里忽明忽暗。

  “等他们过去。”林烽的手指扣在腰间的匕首上。

  鬼子的脚步声越来越远,阿强掏出钢丝钳,剪断了溪边的铁丝网。队伍鱼贯而入,像一群融入黑暗的幽灵。

  接下来的三天,他们翻了两座山,避开了四个哨卡。第四天夜里,当他们摸到兵工厂外围时,林烽闻到了空气中的铁锈味——那是兵工厂的烟囱还在冒烟,说明鬼子还在生产。

  “从排水管道进。”阿强指着墙根的铸铁管道,“我去年在县城修过下水道,这种管子能钻过去。”

  管道里满是污水和青苔,林烽打着手电筒,看见墙壁上还留着上次防空袭的弹孔。爬出管道时,他们已经在兵工厂的仓库区外。

  仓库的门是虚掩的。林烽推开门,煤油灯的光里,成吨的绝缘陶瓷堆得像座小山——每一块都印着“大日本帝国陆军”的标记,质地致密,泛着淡蓝色的光。

  “我的天……”苏工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他远程指导着队员搬运,“这是航空级氧化铝陶瓷!击穿电压能到150kV!咱们造十个可控电弧发生器都够!”

  林烽让人搬了十箱陶瓷,又带着两个队员摸进电解车间。拆解电解槽时,螺丝刀刮过金属的声音格外刺耳。就在他们把最后一块电解板装进箱子时,外面突然传来狗叫声。

  “鬼子来了!”阿强的声音里带着颤音。

  林烽立刻挥手:“一组带陶瓷撤,二组跟我断后!”

  他端着捷克式轻机枪冲出去,子弹扫过鬼子的掷弹筒,炸起的泥土溅在脸上。鬼子的机枪响了,“哒哒哒”的火舌舔着墙壁,林烽猫着腰往仓库退,突然看见小周——这个总笑着说“等打完鬼子娶媳妇”的小伙子,正抱着挺轻机枪往鬼子堆里冲。

  “小周!回来!”林烽喊。

  小周回头,脸上溅着血,却笑得像个孩子:“支队长!我掩护你!”

  他的轻机枪喷出火舌,鬼子的冲锋被打退了。但下一秒,一颗掷弹筒炮弹落在他身边,“轰——” 气浪把他掀飞,血溅在仓库的墙上,像朵绽放的红梅。

  “小周!”林烽扑过去,抱着他的身体,能感觉到他的体温在迅速流失。小周的手还攥着机枪的扳机,眼睛睁得大大的,嘴角还挂着笑:“支队长……陶瓷……带回去……”

  “我带你回去!”林烽吼着,背起他往回跑。鬼子的子弹追在身后,打在他的钢盔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队伍撤退时,天已经亮了。林烽背着小周,怀里抱着两箱陶瓷,雨水混着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他听见队伍里的哭声,听见阿强的喊叫声,听见远处鬼子的哨声,但他什么都顾不上了——他只想让小周活着回到磐石谷。

  磐石谷的晨雾还没散,林烽已经站在指挥部门口。他的军装破破烂烂,脸上全是泥,怀里的陶瓷箱还沾着小周的血。

  苏工看见他,立刻跑过来:“小周呢?”

  林烽把箱子放下,声音哑得像砂纸:“牺牲了。”

  苏工的手顿在半空,眼镜片慢慢模糊。他想起上周小周还来找他要螺丝钉,说要给王二蛋做个弹弓;想起小周总在食堂抢最后一个馒头,说“等打完鬼子,要给媳妇买糖葫芦”。

  “进来。”林烽推开他,走进实验室。

  接下来的三天,苏工像疯了一样泡在实验室里。他把陶瓷磨成薄片,做成绝缘子,又用电解铜绕成线圈,设计磁场发生器。林烽寸步不离,给他端茶倒水,递工具,甚至帮他擦汗。

  “出来了!”苏工的声音里带着颤音。

  实验台上,一台用钢管和电路板组装的机器正冒着蓝光。苏工按下开关,“滋啦——” 一道蓝白色的电弧从枪口射出,像条灵活的银蛇,在空中划出弧线。它精准地击中了百米外的钢板,“嗤”的一声,钢板表面烧出一个焦黑的圆洞,边缘还冒着青烟。

  “成功了!”王二蛋冲进来,攥着枪的手在抖,“这玩意儿能打鬼子的坦克!”

  区小队的战士们围过来,发出阵阵欢呼。林烽摸着枪身,冰冷的金属上还留着苏工的指纹。他想起小周的笑容,想起他最后说的话,突然说:“给它起个名字吧。”

  苏工愣了愣:“叫‘闪电’?或者‘电蛇’?”

  “叫‘小周’。”林烽的声音很轻,却像块石头砸在每个人心里,“纪念我们的兄弟。”

  傍晚,夕阳把天空染成血红色。林烽带着“小周”来到鞍部的电网前,对准远处的山靶。电弧射出,精准地击中了靶心,炸起一片尘土。

  “下次鬼子来。”他对着通讯器喊,“咱们用‘小周’送他们下地狱。”

  苏工站在他身边,望着电弧的蓝光:“不只是送他们下地狱。”他说,“是要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民的智慧,不是侵略者能碾碎的。”

  风里传来“小周”的嗡嗡声,像在回应他们的话。磐石谷的防线,从此有了牙齿——不是冰冷的钢铁,是烈士的鲜血,是科学家的智慧,是一群不愿屈服的人,对自由的渴望。

  林烽望着远处的群山,想起系统给的下一条任务:“研发可控电弧炮。”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只要他们在一起,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因为,他们的背后,是整个民族的希望。
  http://www.abcsee.cc/45339/2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