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灶灰里的摩斯密码
推荐阅读:
陈天阳苏沐雨
进化的四十六亿重奏
综漫之次元迷失
重生军营之王牌军婚
让你相亲,没让你把相亲对象拷了
今天女主她学废了吗
执掌风云萧峥
我的细胞监狱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余年周婉
阴律判:无间归墟录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凌晨五点的阁楼,空气里漂浮着陈年木屑和旧纸张的霉味,像一潭凝固了时间的死水。木梁上结着灰白色的蛛网,在微弱气流中轻轻震颤,仿佛有看不见的虫子正爬过岁月的缝隙。
我蜷缩在角落,身上只披着一件单薄的外套,寒意从水泥地一丝丝渗进骨头里,膝盖以下早已麻木,指尖触到地板时,能摸到一层细密的冷霜,像盐粒般刺肤。
手中电筒的光柱又窄又弱,勉强照亮了我指尖捏着的那几截胶卷残片。
光线穿透黑色的片基,在我眼前的木地板上投下模糊的影像——泛黄的光影边缘微微抖动,如同溺水者最后的抽搐。
就在这时,一种熟悉的、仿佛电流过载般的刺痛从太阳穴传来,视野中的一切瞬间被拆解、锐化。
金手指启动了。
地板上的光影不再模糊,而是变成了一帧帧无比清晰的画面。
我的母亲。
她被绑在一面斑驳的白墙前,头发凌乱,眼神里是我从未见过的惊恐。
她的嘴唇微微开合,像是在无声呼喊,而我竟听见了——那声音像是从老式收音机里漏出的杂音,断续、沙哑,却直钻耳膜:“别信……灯……”
我的呼吸骤然停止,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喉头泛起铁锈般的腥甜。
画面自动放大,焦点精准地落在她的手腕上。
那里有几道极细的刻痕,像是用针尖划出,排列的方式诡异而熟悉。
我的大脑飞速运转,记忆库被强行撬开。
画面与姥姥家灶台边沿的纹路重叠在一起——姥姥总说那是烧柴火时崩裂的,管它叫“螺旋静止纹断裂线”。
一模一样!
那不是随意的伤痕,那是一个符号,一个信息!
姥爷临终前含混不清的呓语在我耳边轰然炸响:“静止不是死,是等风来。”
静止纹……等风来。
我明白了,这不是绝望的遗言,这是求救的密码。
我的目光猛地转向胶卷边缘,那些被烧得焦黑卷曲的齿孔。
它们的长短不一,残缺得很有规律。
在金手指的分析下,这些不规则的烧痕被自动校准、测量。
一段短缺口,对应着一个长度单位。
一段长缺口,则对应着三个单位。
点,划。
是摩斯电码。
我的心跳如鼓点般撞击胸腔,几乎要撞碎我的肋骨。
我颤抖着从口袋里摸出那支小小的铅笔头,在手边的旧报纸空白处飞快地记录。
三短,一长。
这个节奏……这个节奏正是我前几天夜里,用手指在床板上敲给隔壁顾昭亭的暗号!
是他教我的,V,代表胜利,也代表险境。
是谁在用我的方式传递消息?
还是说,这个方式,本就属于我们这个家族的秘密?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将所有齿孔的缺损长度全部抄录下来,一共五组编码。
阿毛那张喋喋不休的脸在脑中一闪而过,他曾炫耀般地告诉我:“老式电影胶卷的齿孔间距里能藏东西,就像老电影的片头倒计时一样,每一格都能塞进数据。”那时候我只当是胡扯,现在看来,每一个字都重如千钧。
天边泛起鱼肚白,第一缕微光刺破了阁楼的黑暗,像一把薄刃划开夜幕。
我不能再待下去了。
我收好胶卷,悄悄爬下梯子,装作若无其事地抱起院子里的一床被褥。
“妈,被子有点潮,我上屋顶晒晒。”我冲着里屋喊了一声。
姥姥没有回应,或许是没醒,或许是醒着,但不想理我。
爬上屋顶的梯子又冷又滑,木条上凝着夜露,指尖一碰便湿漉漉地黏住,像是摸到了某种冷血动物的皮肤。
我笨拙地将潮湿的被褥甩开,然后借着整理的动作,用晾衣绳在被子表面拉扯出几个褶皱。
一个巨大的、歪歪扭扭的“Z”字。
这是我和阿毛小时候玩间谍游戏时约定的信号,意思是“有紧急密电,速回”。
做完这一切,我像个真正的乡下姑娘一样,拍了拍手上的灰,灰粒簌簌落下,在晨光中飞舞如尘。
我爬下屋顶,回到自己的房间,然后开始漫长的等待。
心脏在胸腔里煎熬,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
半小时后,藏在枕头下的手机发出一阵微弱的震动,像蚂蚁在神经末梢爬行。
我闪电般抓起它,是一条语音信息,阿毛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电流的杂音:“收到。你发来的五组编码,我找人破了三组。第一组是三个字,‘陈金花’。第二组是‘七月十三’。第三组是‘灯灭即走’。剩下两组太复杂,还在算。”
陈金花?
我的心狠狠一沉。
这个名字我再熟悉不过,那个总是在村南废弃邮局门口撒猫粮,神情孤僻的老太太。
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
去年冬天,雪下得很大,姥爷咳得几乎要把肺都咳出来,整个人瘦得脱了形。
他咳着血,却挣扎着把一个牛皮纸信封塞给姥姥,让她务必亲自送出去。
我记得很清楚,收件人那一栏,写的正是“陈金花”。
我当时以为是姥爷找人借了钱,那是还款的单据。
现在想来,那哪里是单据!
那是一个无法写上寄件人地址的,匿名的,举报信寄出通道!
我的血液几乎要凝固了。
原来从那么早开始,姥爷就已经在黑暗中战斗,直到他倒下。
午后的阳光变得灼热起来,许明远提着一篮子水蜜桃出现在我家门口,笑得一如既往地温和儒雅。
“晚照,刚从镇上摘的,你妹妹小桃最爱吃这个。”他把篮子递给我,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我手腕上那条小满生前为我编的五彩手链,满意地点了点头:“你戴着它,真好。就像她还活在你身边一样。”
他的话像一根冰冷的针,扎进我的皮肤,留下细微却持续的刺痛。
我低下头,不敢让他看见我眼中的寒意。
也就在这一瞬,我的金手指捕捉到了一个细节——他卡其色长裤的裤脚上,沾着几点暗红色的湿泥。
系统自动分析了泥土的成分和湿度,瞬间给出了定位:村南,废弃邮局,后墙根。
那里,正是我在脑中棋局推演里,为他这颗“马”设置的监视位的落点!
他果然一直在那里,像一只秃鹫,盘旋在我的棋盘之外,监视着我这枚“兵”是否踏出了他划定的路线。
我强压住几乎要跃出喉咙的心跳,用最轻柔、最天真的声音问:“许老师,您常去邮局那边吗?我听村里人说,您有时候会去那里给城里的学生寄作业。”
他脸上的笑容出现了一刹那的凝固,快到几乎无法察觉。
随即,他恢复了温和的表情,笑道:“是啊,偶尔去。那里安静,没什么人打扰,适合……整理一下思绪。”
他走了,留下满篮甜腻的桃子,和一句破绽百出的谎言。
我关上门,靠在门板上,浑身冰冷。
他在撒谎。
他在监视我。
傍晚时分,我揣着一包姥姥常吃的降压药,敲开了陈金花家的门。
她的家比我想象的还要破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重的中药和猫的气味,混合着潮湿的墙皮剥落的土腥。
老式挂钟在墙上滴答作响,每一声都像踩在神经上。
“陈奶奶,我姥姥让我给您送点药。”我把药放在桌上。
老人浑浊的眼睛在我身上打量了许久,仿佛要看穿我的灵魂。
她没有说话,只是转身,颤巍巍地拉开一个老旧的抽屉,从最底下取出一张被摩挲得泛黄的邮寄收据。
“你姥爷,每个月初七,都会来我这里寄一封信。”她的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从来不写寄件人,地址永远是县档案馆。从去年冬天开始,就断了。那时候,我就知道……出事了。”
她猛地凑近我,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惊恐的光:“他们,来查过我三次。最近的一次,就在上个月。那个人很高,戴着眼镜,很斯文。我记得他的袖口,藏着一条蛇形的暗纹。”
蛇形暗纹!
我的大脑立刻调出了许明远今天那件白色衬衫的影像资料,金手指自动放大了他手腕内衬的细节——一模一样的盘蛇图案!
“奶奶,”我抓住她冰冷的手,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您能帮我一个忙吗?帮我再寄一封信,一封假信,就寄到县档案馆。”
陈金花沉默了,屋子里只剩下老式挂钟的滴答声,像在为谁倒数。
良久,她重重地点了点头:“好。你妈当年,就是因为要去县里查档案,才失踪的。我替你寄。”
离开陈金花家,夜风呼啸着穿过空荡的巷子,吹得我后颈发凉。
我裹紧外套,脚步却越来越快,仿佛身后有看不见的眼睛在追踪。
回到房间,关上门,我才终于松了一口气,胸口剧烈起伏,像刚跑完一场生死竞速。
深夜,我翻开妹妹小满的语文课本,在《草船借箭》那一页的空白处,用铅笔写下一行新的指令:“7月13日,23点07分,陈金花寄信,引蛇出洞。”
然后,我拿出那截至关重要的胶卷,将它小心地塞进我那件准备在“那天”穿的红裙子的内衬夹层里。
我又拿出一张棋谱,翻到背面,用炭笔在上面画下新的符号——我将那个“螺旋静止纹断裂线”补全,让它变成一个闭合的圆环,又在圆环的末尾,加了一个清晰的箭头,指向村西的配电房。
许明远,我知道你早晚会再来搜查我的房间。
这一次,我要让你“看见”我想让你看见的东西。
棋局已经布下,诱饵已经备好。
窗外,一片漆黑。
几公里外的山坡上,顾昭亭正举着他那台老式矿石收音机,耳机里传来微弱的电码声。
三短,一长。
停顿。
再三短。
信号源不再是我这里,而是来自村东头,陈金花家屋顶那个生了锈的铁皮风向标。
他拿下耳机,眯起眼睛望向村子西边的方向,那里是配电房的所在。
他低声自语,声音被夜风吹散:“灯,快灭了。”
我吹熄了蜡烛,将自己隐入彻底的黑暗。
这张用亲人的血和泪编织的网,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刻。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院门就被人轻轻敲响了。
是住在隔壁的李婶,她端着一碗还冒着热气的粥,另一只手攥着一小包用纸包着的盐。
“晚照啊,你姥姥说家里盐没了,我给你送点来。”她把粥碗塞给我,又趁着我接碗的瞬间,飞快地将那包盐塞进了我的手心。
她的手指粗糙而温暖,但在盐包和我的掌心接触的那一刻,我清晰地感觉到,纸包里裹着的,不仅仅是盐粒。
那是一张折叠起来的,小小的,硬硬的纸条。
http://www.abcsee.cc/45351/1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