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姥姥家的第三扇门:男教师的秘密 >第184章 她敲的不是表,是死神的门铃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84章 她敲的不是表,是死神的门铃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最后一记轻叩的回音消散在西厢房潮湿的空气里,仿佛一颗石子沉入深不见底的古井。

  霉斑在墙角蔓延,像暗绿色的蛛网,无声地吞噬着木梁腐朽的气息。

  指尖触到墙洞边缘时,一股阴冷滑腻的湿气顺着指腹爬上来,令人几欲作呕。

  我没有片刻迟疑,将那块尚存余温的怀表严严实实地塞回墙洞,用一团破旧的棉被堵住洞口,压得密不透风。

  棉絮蓬松而粗糙,带着陈年尘土与汗渍混合的酸味,我用力压实,耳中听见纤维断裂的细微“噼啪”声——它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和混淆信号的精准来源,这是物理常识,也是我此刻唯一能仰仗的盾牌。

  周麻子,那个迷信数据的疯子,他的频谱仪再精密,也终究是一台机器。

  而机器,只认得冰冷的参数,读不懂人心的诡计。

  雨水像是要将整个村庄冲刷干净,冰冷的雨丝抽打在我的脸上,几乎让我睁不开眼。

  风裹挟着泥土的腥气与枯叶腐烂的甜腻,钻进衣领,贴着脊背滑下,激起一阵战栗。

  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冲向村东的坟场,泥水溅满了裤腿,每一次抬脚都像从沼泽中拔出断骨,沉重而滞涩。

  肺部因剧烈的奔跑而火辣辣地疼,每一次呼吸都像吸入烧红的铁屑。

  这里是村子的禁地,生人勿近,死气沉沉,却是此刻我最好的藏身之所。

  我熟门熟路地找到第七排,蹲在第三块墓碑后面,这块墓碑属于一个夭折的孩子。

  它比其他墓碑小,刚好能为我提供足够的掩护。

  我屏住呼吸,冰冷潮湿的花岗岩贴着我的后背,寒意如针,一寸寸刺入骨髓。

  指尖无意识地抠进碑底缝隙,触到滑腻的苔藓与湿土,胃里翻涌着压抑的恶心。

  时间在雨声中被无限拉长。

  每一滴雨水敲击墓碑,都像是我自己的心跳——“咚、咚、咚”,沉重而缓慢,仿佛死神的指节在叩击棺木。

  终于,两道刺眼的手电光束撕裂了雨幕,如同两只警惕的眼睛,由远及近,在歪斜的墓碑间扫来扫去。

  是周麻子和他的一个守卫。

  我将自己缩得更紧,几乎要与墓碑融为一体。

  湿透的衣衫紧贴皮肤,冷得像裹尸布。

  “信号稳定……就在这附近……”周麻子的声音被风雨切割得断断续续,却透着一股胜券在握的得意。

  他耳朵上贴着一个黑色的便携接收器,屏幕上闪烁着幽绿色的光,像蛇瞳在暗处窥视。

  他停下了脚步,手电光柱精准地定格在我前方不远处的一座空坟上。

  他蹲下身,接收器的蜂鸣声变得尖锐而急促,像金属摩擦神经。

  他朝守卫点了点头,后者立刻抡起铁锹,狠狠地撬向墓穴的封砖。

  泥土和碎石飞溅,发出沉闷的“噗噗”声,像是大地在呻吟。

  几下之后,一块松动的墓砖被撬开,露出了下面的一个黑洞。

  周麻子将手电探了进去,光柱的尽头,一台破旧的收音机正静静地躺在那里。

  那是我昨天黄昏时分,趁着暮色悄悄埋下的诱饵。

  周麻子脸上露出一丝困惑,随即转为一种被戏耍的恼怒。

  他伸手将收音机捞了出来,翻来覆去地检查。

  就在这一刻,我紧绷的神经达到了极限,那根看不见的弦,断了。

  我的金手指,那个能回溯万物记忆的恩赐与诅咒,毫无征兆地失控了。

  眼前不再是坟场的雨夜,而是无数撕裂的、破碎的画面洪流。

  母亲那条深蓝色围巾上繁复的藤蔓纹路,细致到每一根纱线的起伏,仿佛指尖还能触到那柔软的羊毛;顾昭亭在灶坑前烧纸时,那灰烬盘旋升腾、最终寂灭的轨迹,耳边甚至响起纸页卷曲燃烧的“噼啪”轻响;阿九左肩上那只欲飞的蓝色蝴蝶文身,翅膀上最细微的一点墨迹……这些画面毫无逻辑,疯狂地涌入我的脑海,像无数根钢针刺穿着我的太阳穴。

  头痛欲裂,一种前所未有的剧痛攫住了我。

  我死死咬住嘴唇,铁锈味在口中弥漫,却不让痛呼出声。

  指尖在瞬间失去了所有温度,冰凉得如同触碰着坟墓里的尸骨。

  我的意识仿佛正在被一股无形的力量从身体里强行抽离,眼前的景象开始旋转、模糊,周麻子的身影变成了两个、四个……

  就在我即将彻底晕厥过去,坠入无边黑暗的刹那,大脑深处某个机制仿佛被触发了。

  一段记忆,一段与眼前危机毫无关联的、再日常不过的记忆,被瞬间封锁了。

  我“忘记”了今天早上为了以防万一,将老屋备用钥匙藏在了哪个抽屉里。

  那个抽屉的位置、那个放钥匙的动作,连同与之相关的一切念头,都像被橡皮擦干净的铅笔印,消失得无影无踪。

  遗忘发生的同时,我清晰地感知到了一种变化。

  不是在我身上,而是在周麻子那里。

  我透过模糊的视线,看到他正死死盯着手里的接收器,脸上的表情从恼怒变成了极致的惊愕。

  屏幕上那代表着信号强度的绿色波形,在那一瞬间,断崖式地骤降了百分之八十。

  原本激昂的蜂鸣声,也瞬间衰弱下去,变成了微弱的、奄奄一息的呻吟。

  我猛然睁大了眼睛,剧痛似乎也随之减轻。

  我明白了。

  刚才那几乎将我撕碎的情绪波动和精神过载,竟然让我的金手指本能地开启了自我保护——它“屏蔽”了我自身的记忆活动,就像为了防止电路烧毁而切断了总电源。

  我大脑的剧烈活动,就是周麻子追踪的“信号源”。

  而当我“忘记”,当我大脑中关于某件事的神经元活动被强行抑制,信号也就随之消失了。

  雨水依旧冰冷,但我心中却燃起了一团野火。

  我踉踉跄跄地跑回老屋,几乎是撞开了那扇虚掩的门。

  顾昭亭正站在门口等我,昏黄的油灯下,他的脸色铁青,嘴唇抿成一条僵硬的线。

  “你去了坟场?”他的声音里压抑着怒火和后怕。

  我没有回答,只是将那个用锡纸包裹的怀表,用力塞进他温热的手里。

  我的指尖依旧冰冷,与他的掌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它在告密。”我喘着气,声音沙哑,“现在,它得继续告——但告假的。”

  我没时间解释太多,冲到桌边,翻开随身的笔记本,用颤抖的手写下三组截然不同的摩斯密码节奏。

  “真信号,用两短一长,代表我安全,正在转移。”我指着第一行字,“假信号,用三长两短,代表我被困,请求支援。这是给周麻子看的。”我顿了顿,又写下第三组,“紧急信号,五次短促敲击,代表计划有变,立即中止。我每隔两小时会换一次位置,你根据我留下的记号行动。”

  顾昭亭的目光没有落在那几行字上,而是死死盯着我因为用力而骨节发白、毫无血色的指尖。

  “你刚才……失温了?”

  我点了点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可我学会了藏。”

  窗外的雨势渐渐小了,坟场的方向隐约传来铁锹疯狂铲土的声音,那是周麻子在泄愤。

  不远处的邻居家,张婆婆枯瘦的身影贴在窗后,她浑浊的眼睛望着坟场的方向,嘴里神经质地喃喃自语,声音不大,却清晰地飘了过来:“活人埋空盒,死人听心跳……这世道,反了,全都反了。”

  与此同时,在村后阴冷的山洞深处,周麻子盯着屏幕上那骤降后便再无起色的信号,脸上的暴怒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病态的、兴奋的冷笑。

  “有意思……真有意思……她开始‘忘’了。”他拿起桌上孙会计刚刚送来的数据分析表,在那一栏用红色水笔标注着“记忆波动抑制”的条目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整个下午,我没有离开村子。

  我去了李聋子家的堂屋。

  李聋子是我童年的玩伴,一场高烧夺走了他的听力,却让他有了一双比任何人都会“听”的眼睛。

  我需要一个绝对安静、绝对不会被打扰的地方,来练习我新发现的武器。

  我将四件物品并排摆在他家那张老旧的方桌上:一个装着止痛药的白色药瓶,我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顾昭亭留给我防身用的短刀,以及……母亲留下的那本日记。

  我闭上眼睛,开始主动地、有意识地屏蔽我对它们的记忆。

  首先是药瓶。

  我集中精神,想象着有一道无形的屏障将我脑海中关于这个药瓶的一切信息——它的形状、颜色、用途、我得到它的过程——全部包裹起来,隔绝开来。

  过程比我想象的要困难,像是在大脑里进行一场拔河。

  一阵轻微的眩晕过后,我睁开眼。

  桌上空空如也,药瓶的位置只剩下一片虚无。

  它还在那里,但我“看”不见它了。

  接着是笔记本。

  这一次,我没有完全屏蔽,而是尝试模糊化处理。

  我强迫自己忘记它被放在桌子的哪个具体位置。

  当我睁开眼,笔记本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像隔着一层毛玻璃,我能感知到它的存在,却无法确定它的精确坐标。

  然后是刀。

  我屏蔽的不是它的外形或位置,而是它“存在”这个概念本身。

  我努力削弱它在我认知中的分量。

  结果是,我虽然能看见它,但它在我眼中就如同一片落叶、一块石头,毫无威胁感,完全失去了“武器”的属性。

  最后,是母亲的日记。

  这是最难的。

  我深吸一口气,开始切断我与“日记内容”之间的记忆流。

  那些熟悉的字迹,那些悲伤或温暖的句子,开始在我脑中褪色、溶解。

  当我再次睁开眼,精疲力竭,冷汗湿透了后背。

  桌上,药瓶、笔记本、刀的位置依旧是我感知不到或模糊的状态,唯有那本日记静静地躺在原位,清晰可见。

  但我看着它熟悉的封面,脑子里却一片空白。

  我知道我读过它无数遍,可里面究竟写了什么,我一个字也想不起来了。

  我笑了,一种夹杂着痛苦和快意的笑。

  遗忘是可控的,而且它存在延迟性。

  我可以像埋设定时炸弹一样,“预埋”一个遗忘指令,在关键时刻制造出“记忆突然断裂”的假象,从而让追踪我的信号瞬间消失。

  李聋子一直安静地坐在对面,此刻,他伸出手指,比划着唇语,无声地对我说:“你脸又白了,像纸。”

  我疲惫地点了点头,拿起笔,在那本内容已被我模糊处理的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每屏蔽一次,就会暂时遗忘一件近期与之无关的物品,比如钥匙。但这个过程可以控制顺序和对象。”

  我看着那行字,一个大胆而疯狂的计划在心中成形。

  下一次,我要“主动遗忘”的,将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深夜,我从李聋子家地窖的出口爬了出来,潮湿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混杂着腐叶与铁锈的腥气。

  整个村庄都陷入了死寂,连狗叫声都没有。

  我悄无声息地潜行,回到了自家的老屋。

  此刻,这里已经空无一人,顾昭亭按照计划带着怀表去了新的藏身点,而周麻子的人,想必还在村外徒劳地搜寻着那虚假的信号。

  我的金手指在脑中飞速回溯着周麻子这几天的行动规律和心理侧写。

  他是个数据的奴隶,极度自信,甚至自负。

  他信数据,不信直觉;他信信号,不信沉默。

  他会把我的每一次信号消失,都解读为我能力的极限或是某种技术故障,而不会想到,沉默本身就是一种语言。

  我走到西厢房的八仙桌前,将母亲的那本日记本轻轻摊开。

  油灯的光晕下,日记本的第一页,是我用母亲的笔迹模仿写下的一句话:“当你开始忘记门,门才真正为你打开。”

  我伸出手指,最后一次抚过那行字,指尖触到纸面微小的凹凸,仿佛能读出母亲当年写下的温度。

  然后闭上了眼睛。

  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我调动起全部的精神力量,不是去模糊,不是去削弱,而是彻底地、干净地,屏蔽掉我关于这本日记“所有内容”的记忆。

  包括我刚刚写下的那句话,包括我设置这个陷阱的全部计划。

  黑暗,前所未有的黑暗,笼罩了我的意识。

  当世界重新恢复感知时,我只知道我在这里,桌上摊着一本我认得封皮却想不起内容的日记。

  至于我为什么在这里,我接下来要做什么,一片茫然。

  现在,我连自己都不信了。

  我吹灭了油灯。

  黑暗中,我轻声呢喃,像是在对某个看不见的听众说话,又像是在说服我自己:“我忘了。”

  窗外,厚重的乌云终于被风撕开一道裂缝,惨白的月光如同聚光灯,精准地落在了老屋紧闭的第三扇门上。

  那是一扇常年锁着、谁也不准进入的门。

  而在那扇门的门缝里,一丝极细的红绳,正悄无声息地垂落下来。

  几乎在同一瞬间,数公里外的山腰通风口,周麻子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死死盯着面前屏幕上那条代表我脑电波活动(EEG)的曲线。

  那条线,在经历了最后一次剧烈波动后,突然变成了一条毫无起伏的直线。

  “她不在数据里了!”他眼中的兴奋和冷静在刹那间被惊骇和暴怒取代,“她把自己……删了?!”

  他猛地抓起对讲机,声音因愤怒而嘶哑变形:“所有人,立刻回老屋!马上!她一定还在那里——她在等我们,走进她忘了的那扇门!”

  猎人与猎物的位置,在这一刻彻底颠倒。

  奔向陷阱的猎人,自以为掌控着一切。

  而作为诱饵的我,已经从棋盘上消失。

  我必须在他们回来之前,赶到下一个藏身处。

  那个唯一能让我喘息片刻,等待顾昭亭信号的地方。

  那个被遗忘在记忆角落里的,温暖又冰冷的巢穴。
  http://www.abcsee.cc/45351/1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