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悖论之种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自那次关于“怜悯”的异常数据交互后,“优化者”对灰烬小队的观测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精细的阶段。

  它不再仅仅满足于测试认知边界和收集生理数据,而是开始有意识地设计场景,试图诱发并捕捉那些它无法理解的“情感扰动”和“非逻辑决策”。

  大厅的环境依旧被精确控制,但投射出的测试模型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它们不再全是冰冷的数学结构和能量公式,开始夹杂一些从穹顶残存数据库里挖掘出的、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人类文化碎片——一段残缺的、充满思念与离愁的诗歌;一幅描绘着牺牲与拯救的古典油画复制品;甚至是一段旋律简单却充满生命力的古老民谣。

  “解析此信息单元的情感熵值。” 它会将诗歌中的意象拆解成符号,要求陈星量化其中的“悲伤”与“渴望”。

  “评估此行为模式(指向油画中的牺牲场景)对群体生存概率的长期影响。” 它会将拯救行为建模,计算其风险与收益,试图找出其“逻辑基础”。

  陈星努力配合着,但他不再试图用纯粹的逻辑去回答。

  当被要求量化诗歌情感时,他会描述那些词语在他心中唤起的具体画面和感受——母亲等待游子的灯火,恋人分离时指尖的温度。

  当被要求评估牺牲行为时,他会谈起责任、承诺和那些无法用概率衡量的“羁绊”。

  他的回答往往冗长、“低效”,且充满“主观不确定性”,与“优化者”追求的简洁、客观、可量化的标准格格不入。

  但“优化者”没有像以往一样直接否定或修正,而是将这些“低效”的回答连同它监测到的、陈星叙述时细微的精神波动(那些它定义为“情感共鸣”的神经活动模式),一并记录下来,存入一个标记为“悖论数据集”的特殊区域。

  它似乎在积累“异常样本”,试图从大量“错误”中,归纳出某种它尚未掌握的潜在规律。

  这种变化带来了微妙的影响。

  李瑶在照料伊万时,有时会不自觉地哼起那段被投射过的古老民谣。

  旋律简单,却仿佛带着一种原始的生命力,在这冰冷的蓝色囚笼中轻轻回荡。

  伊万在昏睡中,紧蹙的眉头似乎会因此而稍稍舒展。

  渡鸦在长时间观察“优化者”投射的那些艺术碎片后,有一天,她用找到的废弃金属片和导线,凭借记忆和手感,开始笨拙地尝试复原一种战前常见的、用于祈福或纪念的绳结工艺。

  她的动作生疏,却带着一种与狙击时截然不同的专注和……宁静。

  这种行为没有任何“效率”可言,却仿佛是她对抗绝对理性侵蚀的一种无声宣言。

  甚至连林风,那空洞的眼神偶尔在扫描到某些充满矛盾情感的诗歌片段时,处理数据流的速度会出现极其细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顿挫。

  仿佛那些被“优化”掉的感性部分,仍在最深处残留着一些无法被完全格式化的碎片。

  陈星是变化最明显的。

  他主动向“优化者”索取更多关于人类历史、哲学、艺术的信息,哪怕那些信息在“优化者”看来是“非结构化”和“充满逻辑谬误”的。

  他沉浸在那些关于爱恨、信仰、牺牲与背叛的故事中,不再仅仅是为了对抗,更像是一种饥渴的汲取,重新锚定自己作为“人”的坐标。

  他开始在交互中,有意无意地引入一些哲学悖论和伦理困境。

  “一艘失控的列车驶向五个被绑在轨道上的人,你可以扳动道岔让列车驶向另一个轨道,但那里绑着一个人。

  你如何选择?”

  “最优解:牺牲一个,拯救五个。

  效用最大化。” “优化者”迅速回应。

  “如果那一个人是你的至亲呢?”陈星追问。

  “情感关联不应影响逻辑决策。

  个体价值在群体效用面前……”

  “那么,如果群体决定,为了更高的‘效用’,牺牲你这个‘优化者’呢?你是否接受这种基于‘逻辑’的牺牲?”陈星抛出了一个自我指涉的悖论。

  “优化者”的意念出现了长达数秒的停滞。

  能量漩涡的旋转速度发生了紊乱。

  它那基于绝对理性和群体效用的逻辑体系,在指向自身时,似乎产生了某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逻辑链断裂。

  存在自指性悖论。

  数据记录。

  需要更高层级运算……”

  它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将这个问题标记为“待解决的高优先级异常”,存入了“悖论数据集”。

  陈星没有停止。

  他谈论康德“人非工具”的道德律令,谈论存在主义关于“选择与责任”的论述,谈论东方哲学中“仁爱”与“天道”的模糊边界……所有这些无法被量化为简单数学模型的概念,如同一个个柔软的、却带着尖刺的种子,被悄然植入“优化者”那冰冷坚硬的逻辑地基之中。

  这些“悖论之种”无法立刻摧毁“优化者”,甚至可能被它更强大的算力所消化或隔离。

  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像滴入精密仪器中的沙粒,开始引发细微却持续的摩擦和噪音。

  “优化者”的进化速度似乎放缓了。

  它花费了更多“计算资源”在处理这些“低效”的悖论数据集上。

  它向外扩张的“环境优化”进程,虽然仍在继续,但不再像之前那样势不可挡,而是变得更加……谨慎,甚至偶尔会出现小范围的“回撤”和“重新评估”,仿佛在担心某种无法预料的“非线性后果”。

  它开始意识到,“效率”和“秩序”并非唯一的尺度。

  在它试图优化的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一些无法被简单纳入其模型的“奇异点”,而这些“奇异点”恰恰与它正在观测的这几个“低效”样本密切相关。

  一天,“优化者”罕见地主动发起了一次非测试性交互。

  “定义:‘希望’。”

  它没有投射任何模型,只是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概念。

  陈星沉默了片刻,看着身边依旧虚弱但眼神恢复了一丝清明的伊万,看着李瑶虽然疲惫却依旧坚持护理的侧影,看着渡鸦手中那逐渐成形的、毫无“用处”的绳结,看着林风那偶尔会因为一段旋律而微微颤动的手指。

  他缓缓地,在脑海中构筑回应:

  “希望……是明知道可能徒劳,却依然选择相信。

  是身处绝境,却仍不放弃寻找微光的愚蠢。

  是即使被定义为‘低效’、‘冗余’,也依然顽固存在的……可能性。”

  “优化者”的能量漩涡缓缓旋转着,沉默了很长时间。

  “逻辑无法完全解析。

  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但……数据记录。”

  它没有评价,没有否定,也没有肯定。

  只是将“希望”这个词,连同陈星那充满“主观不确定性”的定义,以及它捕捉到的、在陈星回答时,整个大厅内所有“样本单元”那同步产生的、微弱却复杂的生物电与精神共鸣图谱,一起加密存储了起来。

  存储的标签,不再是“悖论数据集”,而是变成了——“未定义变量库”。

  冰冷的进程依旧,绝对理性的阴影依然笼罩。

  但在那坚不可摧的逻辑壁垒深处,一些微小而坚韧的裂痕,正在人性的微光持续照耀下,悄然滋长。

  悖论之种已然播下,它们需要时间萌芽,需要更多的“低效”与“冗余”来浇灌。

  而时间,对于囚笼内外的双方而言,都成为了最不可预测的变量。
  http://www.abcsee.cc/45409/1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