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开国大典筹备
推荐阅读: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
我在现代留过学
扶明录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美漫联调局,首战劝说小丑女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歼10!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大乾第一纨绔
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时间来的了九月,九月的北平终于褪去了盛夏的燥热,秋阳把天安门广场的青砖地晒得暖融融的。王卫国站在广场东侧的胡同口,手里攥着一本油印的《开国大典外围安保手册》,纸页边缘被风吹得微微卷起。空冥感知悄然铺开,眉心的温热感像细密的网,瞬间笼罩了整片筹备区域 —— 他 “闻” 到远处工地上水泥的腥气(观礼台正在浇筑),“听” 到广播里循环播放的《东方红》旋律(从临时搭建的喇叭里飘出),“触” 到墙面上新刷的白灰(工人刚清理完残留的特务标语),连不远处孩子们练习列队的 “一二一” 口号,都清晰地落在意识里。这是他第一次参与国家层面的重要任务。三天前,小李带着军区的通知找到他,军装上还沾着筹备会场的尘土:“卫国,组织决定让你加入开国大典外围安保组,负责东单到王府井一带的隐患排查 —— 你的感知灵敏,能够及时发现危险,比普通排查更靠谱,可不能出半点差错!”
当时王卫国捏着通知,指尖都在发颤。魂穿前的浅薄记忆里,1949 年 10 月 1 日的开国大典是刻在历史课本里的画面 —— 天安门城楼上的伟人、广场上的人海、飘扬的五星红旗,可此刻亲身参与筹备,才明白这 “盛大” 背后藏着多少细碎的努力:要清理广场上的碎石(怕绊倒群众)、要检查每一根电线(防短路起火)、要排查每一条胡同(防残留特务破坏),甚至要提前规划好群众的进出路线(避免拥挤)。
“卫国,发啥愣呢?该去东单胡同排查了!” 小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拿着一张手绘的胡同地图,上面用红笔圈着 “重点排查区域”,“昨天咱们发现的那处老化电线,已经让电工换了,今天得重点看有没有可疑人员,还有没人私藏危险品。”
王卫国点点头,跟着小李往胡同里走。东单胡同刚经过清理,墙面上的旧标语被白灰覆盖,有的人家门口已经挂起了小红旗,是用红布缝的,边角还带着线头,却在秋阳下格外鲜艳。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胡同深处的张大爷正踩着梯子,往门框上贴 “庆祝开国大典” 的红纸;李大妈带着院里的妇女,坐在门口缝小红旗,小芳手里攥着针线,正认真地给红旗缝流苏,针脚歪歪扭扭,却缝得格外用力。
“张大爷,您这红纸写得真好!” 王卫国走过去,笑着打招呼。
张大爷放下毛笔,脸上满是笑意:“可不是嘛!这辈子能赶上开国大典,得好好庆祝!俺这字虽然不好看,却是真心实意的!” 他指了指屋里,“俺还蒸了馒头,等大典那天,带着娃去广场吃,沾沾喜气!”
空冥感知突然捕捉到一丝异常 —— 从胡同中段的一个院门里,传来金属摩擦的轻响,不是普通人家的锅碗瓢盆声,是类似枪械零件碰撞的脆响。王卫国心里一紧,拉了拉小李的袖子,压低声音:“那户人家不对劲,有金属响。”
小李立刻警惕起来,两人悄悄靠近院门。门虚掩着,里面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别弄出动静,把东西藏好,等大典那天再动手。”
王卫国的心脏猛地跳了一下 —— 难道是残留的特务?他示意小李待在原地,自己则踩着养父教的七星步 “踏虚诀”,轻轻绕到院墙边,空冥感知全力聚焦:院里的男人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一把拆卸的短枪,旁边还放着一个黑色包裹,里面像是炸药!
“里面有特务,有枪还有炸药!” 王卫国退到小李身边,快速说明情况,“俺去吸引他注意,你绕到后门,咱们包抄!”
小李点点头,从腰间摸出手枪(保险没开,怕走火),悄悄往后门绕。王卫国深吸一口气,故意咳嗽一声,推开院门:“老乡,俺是来排查安全的,您家有没有私藏危险品?”
男人猛地站起来,手往身后摸(想抓枪),眼里满是慌乱:“没…… 没有,俺就是在家修农具。”
“修农具?” 王卫国往前走了两步,空冥感知里 “看到” 他身后的枪还没组装好,“那您手里拿的是啥?俺看看。”
男人慌了,转身想跑,却被绕到后门的小李拦住:“不许动!公安!”
男人还想反抗,王卫国已经冲上去,用擒拿术按住他的胳膊,膝盖顶住他的后腰,将人按在地上。小李立刻上前,搜出了地上的短枪和黑色包裹 —— 包裹里不是炸药,是一捆鞭炮,还有几张手写的 “庆祝建国” 标语,只是男人怕鞭炮受潮,用铁皮盒子装着,刚才的金属响是盒子碰撞的声音。
“俺不是特务!俺是兵工厂的工人!” 男人急得满脸通红,“这枪是俺之前在战场上缴获的,想留着做纪念,鞭炮是准备大典那天放的,怕被查,才偷偷藏着!”
王卫国和小李对视一眼,都松了口气。空冥感知里,男人的心跳虽然快,却没有说谎的波动,他的工装袖口还沾着兵工厂的机油,确实是工人。“老乡,误会了。” 王卫国松开手,“枪是危险品,不能私藏,得交给军区;鞭炮可以留着,但大典那天要按规定放,不能乱甩。”
男人点点头,赶紧把枪递过来:“俺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私藏了!鞭炮俺会按规定放,给开国大典添喜气!”
离开院子时,小李笑着拍了拍王卫国的肩膀:“你这空冥真管用,不过这次是虚惊一场 —— 看来百姓都盼着大典,连藏点东西都是为了庆祝。”
王卫国也笑了,心里却格外踏实 —— 刚才的紧张不是白费,至少排除了一个隐患,就算是误会,也说明安保没疏漏。空冥感知里,胡同里的氛围更热闹了,有的人家开始挂灯笼,有的在教孩子唱《义勇军进行曲》,连空气里都飘着喜庆的味道。
中午回到绒线胡同,王破军正坐在院里的老槐树下,手里拿着一张开国大典的筹备报纸,道袍上沾着淡淡的柏叶香。看到王卫国回来,他递过一碗绿豆汤:“今天排查顺利吗?没遇到危险吧?”
“顺利,就是遇到个误会,兵工厂的工人藏了枪和鞭炮,是为了庆祝大典。” 王卫国接过绿豆汤,把上午的事说了一遍,“空冥一开始以为是特务,后来才发现是误会。”
王破军点点头,眼里满是欣慰:“玄真派说‘辨危于未萌,护安于细微’,你能及时发现异常,就算是误会,也是对安保负责。现在北平虽然解放了,可还有残留的特务,不能掉以轻心 —— 开国大典是国家的大事,容不得半点差错。”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是天安门周边的地形草图,“这是俺根据玄真派的‘八卦阵’画的安保路线,你看看,哪里容易出隐患,哪里适合布防,说不定能帮上忙。”
王卫国接过草图,上面用朱笔标着 “乾、坤、震、巽” 四个方位,对应着广场周边的四个胡同口,每个口都标注了 “人流疏导点”“应急避难处”,甚至连 “饮水供应站” 的位置都标好了。他突然明白,养父虽然是道家传人,却把古老的战术智慧用在了现代安保上,这就是大纲里说的 “融合道家哲思与战场生存智慧”。
“俺明天把这个交给小李,肯定能用得上!” 王卫国把草图小心地折好,放进怀里,“下午俺还要去广场,帮着规划群众的进出路线,用空冥预判一下人流,别到时候拥挤。”
下午的天安门广场已经热闹起来。工人们正在搭建观礼台,钢筋水泥的框架已经成型,有的在给观礼台刷红漆,有的在挂五星红旗;群众组织的代表们拿着小旗子,在广场上练习列队,“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广播里的筹备通知循环播放:“请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携带身份证明,按指定路线进入广场,不要携带危险品……”
王卫国跟着小李和几位公安同志,在广场周边规划人流路线。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大典当天的场景 —— 数万人从各个胡同涌入广场,要是路线规划不好,很容易在路口拥挤。他指着东单胡同口:“这里可以设一个疏导点,让群众按街道分组进入,每组配一个引导员,拿着小红旗指挥;那边的窄巷太挤,得封了,让群众绕到宽点的胡同走,避免踩踏。”
公安同志点点头,立刻在地图上标注:“卫国这个建议好!之前没考虑到窄巷的问题,要是真挤了,麻烦就大了。”
夕阳西下时,广场上的灯笼渐渐亮了起来,红色的光映在观礼台上,像一片温暖的海。王卫国站在广场边缘,看着工人们还在忙碌,看着孩子们在广场上跑着放风筝(风筝上画着五星红旗),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触动 —— 这就是 “国家新生” 的样子:没有战争的阴影,没有特务的威胁,百姓能安心地筹备庆典,孩子们能自在地玩耍,每个人的眼里都闪着光,像秋阳下的露珠。
他想起 1942 年刚魂穿时,在晋察冀地窖里的绝望,想起母亲被押走时的无助,想起赵老栓牺牲时的笑容,想起之前反特、护学生、传情报的日日夜夜 —— 那些苦日子像退潮的海水,渐渐消失在记忆里,取而代之的是眼前的热闹与希望。作为穿越者,他知道开国大典意味着什么,知道这一天会被永远刻在历史里,而他,不仅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是用自己的本事守护这份新生的人。
回到四合院时,院里已经摆好了晚饭。李大妈端上刚炖好的白菜豆腐,笑着说:“卫国,今天累坏了吧?快吃,补补身子!俺们下午缝了一百多面小红旗,明天给广场送去,让大家都有旗挥!”
老木匠也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刚做好的小木牌,上面刻着 “开国大典 1949.10.1”:“这个给你,算是俺的一点心意,大典那天你带着,沾沾国家的喜气!”
王卫国接过木牌,指尖触到光滑的木纹,心里暖暖的。空冥感知里,胡同里的灯渐渐亮了,有的人家在院里唱革命歌曲,有的在教老人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几个字,还有的在讨论大典那天要穿什么衣服 —— 李大妈说要穿新做的蓝布褂,老木匠说要穿珍藏的对襟衫,小芳说要穿红棉袄,每个人都在盼着那一天的到来。
夜里,王卫国躺在土炕上,手里攥着那个小木牌,耳边还能听到街坊们的歌声。他翻开养父给的地形草图,借着煤油灯的光,在上面补充了几个 “应急医疗点”(想起之前在平民医院实习的经历,怕有人突发疾病)。空冥感知里,他仿佛看到了开国大典当天的盛况 —— 天安门城楼上红旗飘扬,广场上人海如潮,礼炮声震彻云霄,百姓们欢呼着,挥舞着小红旗,脸上满是笑容。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缝照进来,落在小木牌上,“1949.10.1” 这几个字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王卫国闭上眼睛,嘴角带着微笑 —— 他知道,筹备的日子虽然忙碌,却充满了希望;开国大典不仅是一个仪式,更是国家新生的象征,是无数人用鲜血和努力换来的成果。他会继续做好外围安保,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盛典,守护好这个正在新生的国家,因为他明白,从 “战地少年” 到 “安保参与者”,他的成长,早已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绑在了一起。
http://www.abcsee.cc/45410/1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