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北芒整旅砺锋芒 钩镰初试显神威
推荐阅读: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
我在现代留过学
扶明录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美漫联调局,首战劝说小丑女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歼10!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大乾第一纨绔
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却说上北邙里空旷农田已化作练兵场热火朝天。警卫营与三雄庄的庄兵合计五百一十四人,李虺对这支队伍再行整编,将原有编制彻底改动:以五人为一组,设组长一名,略似汉军 “五人为伍,设伍长” 之制;原十人为班改为十五人一班,每班含三组;三班为排,三排为连,连以上依此类推。自连级起,指挥员皆配属警卫传令班,各级设正副指挥员各一人,最终满编为三个连,李虺为其定名 “独立团一营”—— 此名暗藏其趣,盖因后世《亮剑》中 “独立团” 之号,意在彰显其锐不可当、独当一面之姿。李虺练兵之法,多采后世军队之术,以队列与体能训练为根基。队列训练强调纪律,务求令行禁止,姿态端肃,精神振作,动作需迅疾、准确、协调如一 —— 这恰是冷兵器时代战阵之核心,唯有队列严整,方能保阵型不乱、变阵迅捷,实为军队战力之关键。体能训练则涵盖长跑、俯卧撑、引体向上、单双杠等项目,老警卫营已有基础,故采 “以老带新” 之法,令新兵快速入门。
这般训练模式,除典韦、叶雄、张晟稍能适应外,便是智计过人的戏志才亦觉新奇,皆因从未见识过此类章法。李虺此时最念及徒弟郭靖之成长,遂令颜良、关羽二人专司教导,盼其在三个月内突飞猛进,以备来年二月黄巾起事;文丑则专任全军枪术教头,兼带突击训练张晟,务必使其武艺更上层楼。
李虺先前督造的简化版 “积竹木柲”,原是为统一配备长枪所备,采用长短搭配之巧思:将一丈八尺的枪杆分作一丈四尺与四尺两节,配统一打造的枪头,可实现标准化量产。长枪连头长一丈五尺有余,短枪亦有五尺上下,皆装配李虺所创之 “钩镰枪头”—— 此枪头实由汉代 “卜” 字戟演化而来,将横向小支改为后弯小镰,可刺可挡可钩,长短枪相济,更能弥补钩镰易被反挂之弊,威力远胜寻常长枪。
且钩镰枪头用铁较刀剑省约三成,纵多一镰,用量亦不过刀剑之三分之二,两把刀剑之铁可造三杆枪头,实能大幅减轻后勤压力,此乃李虺为日后军需简化所做之长远实验。打造时亦力求简捷:用长方形模具浇筑钢水成粗胚,锻打刃口后以脚踏式磨刀机开锋,一日可成十杆枪头,两月便足供全军换装。
枪头与枪杆相接,采插接之法:枪头后延半尺长片,与枪杆同宽,杆端开槽插入,钻双孔以熟铁铆钉固定,最后系上红缨,便算功成。一营换装井然有序,先换持刀剑者,再及原持长枪者,以配合文丑之枪术训练进度。
首批将士换装钩镰枪后,张晟见其威力非凡,竟亲自跑来跪求李虺为其专造一把,愿弃旧械改用此物。李虺无奈,许其全军换装完毕后另造一把特制枪,暂令其用普通将士之枪参训。
训练本就枯燥,饮食补给须跟上。村中鱼塘早已结冰,鱼获虽已冻存,然数量有限,仅能偶尔加餐;圈养的兔子虽多,亦不足供五百人常食。偏逢狼犬 “花花”(灰子之配)入秋怀崽,来年开春便产狼犬后代,故须分拨鱼兔为其补养 —— 李虺对此满怀期待,盼这批幼犬能成为史上首支军犬部队之根基。
为解肉食短缺之困,李虺不定期令部队分批进行 “野外拉练”,实则是入北芒山打猎,既为补充给养,亦为日后占山为王预做准备。每次进山前,必嘱将士:“遇狼务必活捉。” 盖因仅靠灰子一狼,难育合格军犬,需以公犬配母狼、公狼配母犬,经二代、三代杂交选育,方得基因稳定之良犬,若能用于战场侦察、突袭,必有意想不到之效。然事与愿违,每批进山者至少一个排,人多势众,狼性警觉狡猾,怎肯撞入人丛?李虺虽急,亦知此事非一日之功,只得暂搁。
所幸拉练收获颇丰,每次皆能猎得鹿、野猪等大物,足供全军加餐,再佐以山药白酒驱寒,将士训练愈发热诚,成效日渐显着。
军务稍缓,李虺转注于咸亨商行,召集戏志才、裴元绍、叶雄至家中议事,询问商行运作详情。
戏志才先禀:“雒阳商号已顺利开业,山药酒销路极佳,五斤一坛定价十金,购者多为达官显贵与城中大酒楼。”
李虺追问:“最先来购酒者何人?”
“乃大将军何进府中兵曹掾袁绍,每十日必购十坛,已持续两月有余。” 戏志才答。
李虺闻言大笑:“袁绍竟是这般马屁精!十坛便是百金,四世三公之家果然出手豪阔!”
裴元绍插话道:“主公归来前,有位高姓将军曾来商行询问主公归期,言其不日将调离雒阳 —— 多亏主公先前赠他的好酒与肥鸡,大将军饮后大悦,已授其轘辕关都尉之职,不日便可赴任。”
“轘辕关!” 李虺闻言狂喜,“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高顺守此关,我等南下通道便畅通无阻!原还愁轘辕、大谷、伊阙三关该走哪处,如今可随时南下颍川矣,真乃天助我也!”
戏志才亦笑道:“如此一来,我等南下时,便不用再找平阴县令要通关公文了?”
“公文仍需备着,名正言顺方能少生事端。” 李虺忽念及鸡鸭生意,又问,“先前送去的鸡鸭售罄否?”
裴元绍抢着答道:“那些鸡鸭运到雒阳,不出三日便卖了个精光,想来也是那高将军的功劳。何进尝后称善,消息传开,城中权贵争相购买,几百只哪够分?若是将玛仁糖也一并送些给那屠夫(指何进),怕是销路更俏。”
“玛仁糖也早已售罄,如今尚有不少人来商行打听补货。” 裴元绍补充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
李虺释然,转向叶雄道:“伯伟少饮些酒,抽空去寻那位苏大掌柜,看看有无便宜的好马,购一批回来,不日便有大用。”
叶雄干尽碗中酒,拍胸道:“主公放心,有了上回买马的经历,量他不敢再讹诈咱们。”
李虺又问裴元绍:“与通宝商行刘掌柜的约定,该赴约了吧?”
裴元绍道:“正想与主公商议此事,过几日便是约定之期,属下该如何与他会面?”
李虺脱口道:“你以咸亨掌柜身份与他谈生意,顺便探探太平道的动向便是。”
戏志才忙阻:“主公不妥!此事万不可将咸亨商行卷入,他日若事发,那刘掌柜未必知晓我等与太平道为敌,一旦被抓后供出商行,我等心血便白费了。当秘密行事:先遣人送书信约定会面时间地点,由元绍单独前往,另派可靠人手暗伏四周监视保护即可。那刘掌柜料是传话之人,只需探知唐周下落,再做计较不迟。”
李虺点头道:“志才所言极是,是我思虑不周。送信者需选未在商行露过面的,可从将士中挑个精明干练之人。”
“主公麾下确有不少伶俐将士,可选一人前往。” 戏志才道。
李虺当即想起侯勇,遂令其速往雒阳商行听戏志才调遣。
三日后,雒阳城南通宝商行来了个尖嘴猴腮的汉子,正是侯勇,他大咧咧地对伙计道:“我来寻你们刘掌柜,有人托我给他送封信,快去叫他出来,我还有要事。” 语气中带着几分无赖气。
伙计不敢怠慢,忙入后堂请刘掌柜。片刻后,刘掌柜随伙计出来,上下打量侯勇一番,问道:“何人托你送信?”
“我只受人之托,不知信是谁写的,只知要给刘掌柜。阁下便是?” 侯勇反问。
“正是在下。书信何在?”
侯勇从怀中掏出书信递过,转身便走。刘掌柜刚接过信,想追问几句,侯勇却头也不回,脚下生风,转瞬便走远了。
刘掌柜摇了摇头,低头看那书信,原是两块木片用细绳绑成,一角书 “黄”,翻面另一角书 “苍”,知是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之暗号,忙收怀中,回后堂关上房门,解开细绳一看:一块木片书 “三日后申时,城北平乐集酒店一晤”,另一块画着一盘一鱼。刘掌柜看完,赶紧将木片投入火盆焚毁,心下明了是太平道外围之人相约。
三日后申时,平乐集唯一的酒店里,裴元绍正独饮,桌上一坛酒、一盘烤兔、一盘炖鱼,兔子肉已吃了一半,鱼却完好未动。此时酒店里仅有两桌客人,另一桌是三个醉醺醺的无赖。
刘掌柜进店后,见那盘鱼,便径直走到裴元绍桌前,对店家道:“这便是我要找的人。” 说罢便坐下。
二人无言,先碰碗对饮一口。裴元绍用手指沾酒在桌上写 “苍” 字,刘掌柜亦沾酒写 “黄” 字,再饮一杯。刘掌柜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布囊推到裴元绍面前,随即起身拱手一礼,转身离去。
裴元绍拿起布囊,抽出里面的白绢,见上面写着 “城西蓥华街丙字八号”,知是唐周的新联络地址。
李虺看罢白绢,递与戏志才问:“志才以为下一步当如何?”
戏志才摇着李虺为其特制羽扇,盖效诸葛孔明,因无鹅毛,以鸡鸭羽代替。闻李虺相询,缓缓道:“主公,以忠之见,不如将唐周擒获,交予廷尉审讯。以廷尉手段,必能逼其招供太平道图谋,届时太平道仓促起兵,准备不足,破之易如反掌。”
李虺忙摇头反对:“不可!即便要抓,也得等明年二月再说。此时擒他,太平道固然措手不及,朝廷亦是如此,我等更是未准备妥当。眼下正值冬季,不便远行,且南下的落脚之地尚未寻好,此时逼太平道起事,反于我不利。”
实则李虺坚持要等来年二月,因历史上唐周告发太平道恰在光和七年二月十五左右,若改动此节点,黄巾起义的关键时间线将全被打乱,自身掌握的历史优势便荡然无存,故必须在彼时迫使唐周告密,或擒之交官,绝不能提前。
裴元绍接口道:“可先与唐周保持联系,使其不备,待时机成熟再将其抓获交官,迫使其告密。”
“可行。” 李虺颔首,“便按元绍说的办,具体事宜由志才与元绍商议。我还要处理装备之事,近日暂不去商行,有事可到家中寻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打发走二人,李虺继续督造钩镰枪,从队伍中挑出两名曾为铁匠的将士,配五六个帮手,将制作工艺细细传授,自己则专任监督与技术指导。
闲暇时,李虺着手为张晟打造特制钩镰枪,采用高锰钢(掺精钢粉),造型更复杂:枪头增中脊线以强枪身,钩镰一大一小交错排列,仿后世《水浒传》中金枪手徐宁之枪制。
新枪成,张晟握之激动得双手发颤,手感远超通用型,配重枪纂令平衡极佳,唯因造型特殊,无法像普通枪那般长短两用。得此枪后,张晟练武愈勤,其本可与叶雄斗五六十回合,今得新械,武艺更进一截。
李虺见其精进,问及表字。张晟父母早亡,未及弱冠,有名无字。其名 “晟” 含光明、兴盛之意,父本寄厚望,奈何沦落为贼。张晟道:“某自幼便喜‘张白骑’之号,愿以‘白骑’为字。” 李虺虽觉 “白骑” 与 “晟” 字义无涉,然其自喜,便听之。
冬日天光晦暗,田野空旷无遮,西北风卷着积雪呼啸而过,寒气刺骨。寻常人多躲在家中避寒,独立团一营的训练却一日未断:晨起跑步至北芒山脚,以冰雪搓身耐寒;归营用早饭后,晨间练队列,隔日练阵型变换;午后则操习枪术、演练战术,含小组配合与连排协同。
李虺定规:每日早晚训练,将领与将士同参与,自他而下皆不例外。此规深得将士拥护,典韦本就出身贫寒,不畏艰苦,且素与李虺同晨跑、同洗漱,早已习惯;关羽则性本仁厚,傲上而不忍下,乐与将士同甘共苦,故亦全力支持。
李虺此举,实因火烧刘备后,察觉关羽对自己稍显疏远,盼以同训化解隔阂,唯知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此事非一日之功,只能徐徐图之。
正是:
北芒冬训砺精兵,钩镰初试鬼神惊。
他年若遇黄巾乱,自有精卒破敌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http://www.abcsee.cc/45431/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