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志才说母定婚 管亥复仇赴青州
推荐阅读: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
我在现代留过学
扶明录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美漫联调局,首战劝说小丑女
穿越原始社会搞发展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歼10!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大乾第一纨绔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且说管亥与文士至两军阵前,车上文士笑谓徐和阵中曰:“不知汝等乃青州何路黄巾?渠帅为谁?可令来与吾语。”文士言罢,含笑观对面阵中。然久待无人出,唯闻阵内窃窃私语。
车上言者,乃戏志才也。志才之来,盖说典母许李虺与王洁之婚故也。
李虺故作无赖,令戏志才说典母许婚,且言若说之不成,将自往青州与管亥共寻曹操晦气。志才实亦心知典母心结,唯前两年李虺后嗣之事尚缓,且此乃虺之家事,故不便轻出。
今李虺身份已异,得朝廷授太守、中郎将之职,后嗣传承之事必当速图。
戏志才本为士人,多谋善辩,见典母先致寒暄。典母与志才素熟,言语亦无拘束。
志才问曰:“老夫人,闻生将军年近而立矣乎?”
典母闻及典韦年纪,乃蹙眉叹曰:“唉!闻生将及三十,至今犹未娶。吾典氏唯余闻生一脉,不知何时得娶妇,以续宗嗣、延香火也。”
戏志才笑曰:“老夫人,前两年吾等隐居山中,故闻生将军婚事迁延。今时不同,主公已受朝廷敕封一郡太守、典军中郎将,闻生将军亦将加校尉之职,婚事可议矣。”
典母闻典韦将加校尉,喜形于色曰:“其实为不为校尉无甚紧要,早得娶妇方为正事。军师可有宜配之女,为吾家闻生留意乎?”
志才曰:“哎呀,今时宜配之女实难寻觅。良家女子多已许嫁,家破人亡者,亦多没入士家为奴,或逃难他方。前时主公以两万余山越易士家奴隶万余,其中虽有不少未婚女子,然非身家清白者,恐……”
典母知志才意,盖士家女奴,稍有姿色者,多为士家子弟所辱。
乃曰:“军师戏言矣!今时能得娶妇已幸,何暇多求?吾典氏非高门,岂敢挑拣?”
戏志才见典母意动,乃转语曰:“然老夫人,主公婚事尚未定,闻生将军恐……”
典母闻及李虺婚事,叹曰:“唉!学涛婚事乃大事也。自初见王氏,老身便知学涛属意于彼,所谓收义子者,实乃娶妇携子耳。老身亦知学涛将成大业,恐王氏为妲己、褒姒之属,故虽知学涛心意,终未应许。然近年学涛与王氏情意暗通,老身皆看在眼里。今既收叔至为义子,此子聪慧,若成一家,亦为美事。但学涛今为一郡太守,若纳王氏为妾尚可,若以为妻,恐有不妥。”
志才对曰:“老夫人,昔孝景皇后王娡,乃汉景帝继后、武帝生母也。王娡初嫁金王孙,生一女金俗,后入太子宫,为景帝生三女一子,其子即我大汉武皇帝。王氏虽有子叔至,若不改姓、不入宗谱,终为陈家之人。王氏与主公所生之子,得异姓兄长辅佐,亦为助力。若善加调教,必能助主公成大业。”
典母沉思良久,谓志才曰:“军师,老身辩不过汝。老身亦知,君今日言闻生婚事,实欲劝吾许学涛与王氏之婚。此事老身不复阻拦,然闻生婚事当托于军师。若不能为闻生寻得佳妇,老身终不吐口。”
戏志才闻典母让步,忙曰:“老夫人放心,此事包在志才身上。不出一月,必令老夫人见得儿媳。”
典母闻言,亦笑曰:“罢了,军师勿在老身此处耽搁。归告学涛,勿唯顾自身,亦当为闻生多费心。”
戏志才见事已谐,乃起身辞归,复命于李虺。
李虺闻典母松口,唯条件为典韦觅妻,乃自忖曰:“吾何其愚也!早知前两年在石猿山时,当于所获士家女子中为典韦择一佳偶,既令老夫人悦而许吾婚事,亦使典满早生矣。”
戏志才办妥此事,得赴青州往返之 “凭”,然李虺仍忧其安全。思之再三,以为刘辟、龚都二师在确山,防务无虞,乃令志才复率七零一团二营步兵,乘马车随骑兵赴青州寻曹操晦气。
戏志才至确山,告管亥以管戌为曹操宗族大将夏侯惇所杀之事。管亥怒不可遏,即欲单骑赴青州为兄报仇。
戏志才急止之,以李虺之谋告管亥,命程普、韩当率本营骑兵随行,何曼调二营乘马车随骑兵同发。确山令何曼、张晟镇守,复从刘辟农二师调一团加强防务。
管亥再三催促,戏志才匆匆部署已毕,乃调百馀辆马车载二营步兵及粮草辎重,与骑兵同发。
进军之路乃戏志才所择,皆取平原坦途,以速行军、扬步骑协同之利。
队伍自汝南经陈国、梁国、济阴郡、山阳郡、东平国、济北国,绕泰山郡入青州,经济南国至齐国妫山、高山一带。管亥正欲乘势寻曹操报仇,而所遣侦察连擒获之俘虏见管亥,皆战栗恐骇,以为见鬼。
俘虏叩首曰:“渠帅饶命!小的为活命故,方投‘萧雄’,实不知其欺我等也。小的即往山中告弟兄,言渠帅未死归返,令众下山听渠帅号令。”
管亥闻俘虏絮叨,心烦,厉声喝曰:“滚!”
俘虏大惊,方欲起去,为戏志才唤住:“且住!汝往山中告管亥渠帅旧部,言渠帅未死,‘萧雄’岂不为难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俘虏见戏志才着文士服,不知其身份。然黄巾军中亦有强征文士充文吏者,皆称 “先生”,乃对曰:“回先生,‘萧雄’不在妫山、高山,彼集十馀大帅、小帅往剧县掠粮矣。”
戏志才闻言,视管亥一眼,复谓俘虏曰:“若然,汝速集两山中愿从渠帅者赴剧县,吾等当先行往剧县寻‘萧雄’。汝集兵后,亦赴剧县来。此事办妥,待诛‘萧雄’,当为汝升官。”
俘虏连忙跪地叩首:“多谢渠帅!多谢先生!”
管亥见其久跪不起,复怒喝:“速滚!”
俘虏为之一惊,疾奔而去。
既知曹操所在,管亥无片刻耽搁,即催军急进,向剧县。戏志才恐行踪暴露,建议入北海国后,大军缓行,遣侦察连尽除黄巾外围斥候,务在不被察觉下急趋剧县。
故有曹操误认此军为官军援兵,遣徐和往截之情景。
戏志才言毕良久,对面无人应答。管亥怒曰:“尔等皆聋乎?吾家军师之言,汝等未闻耶?有敢应者,速出!否则,休怪我管亥无礼!”
管亥自报姓名,黄巾阵中顿时惊呼。继而徐和催马至管亥马前,拱手曰:“渠帅!青州皆传渠帅为萧雄部将候敦所杀,今观之,渠帅未死,我等尽为‘萧雄’所欺也!”
管亥上下审视徐和,问曰:“汝何人也?”
徐和闻言,疑己听错,对曰:“渠帅,某乃徐和,济南国徐和也!渠帅岂不识某耶?”
管亥不屑曰:“吾素不识汝!汝口中渠帅,乃吾兄长。真管亥者,乃我也!吾兄真名‘管戌’,彼冒吾名为汝等渠帅久矣。今吾来青州,乃为兄报仇。汝知‘萧雄’、‘候敦’所在乎?吾来,必取其命!”
徐和闻之,方知多年为管戌所骗。然此真管亥之能,比假管亥若何?徐和思之:既冒名,必冒强者之名,岂冒弱者?且观真管亥所部,虽不类官军,然装备之精,恐官军亦不及。
徐和心有疑虑,又不知如何称呼管亥,乃依黄巾规矩,称 “管帅” 以表礼:“管帅,不知管帅报仇,带甲几何?”
管亥不假思索,对曰:“三千。”
徐和疑己耳误,不敢置信问曰:“三、三千?管帅莫非戏言?”
管亥不悦曰:“吾岂有闲心戏汝?”
徐和曰:“非也!‘萧雄’今势甚盛,已并青州黄巾。管帅仅带三千人,何以报仇?”
管亥曰:“哼!带三千人,乃予其颜面!若非主公令军师传命带三千人,吾只带两百亲卫,便斩‘萧雄’、‘候敦’!”
徐和闻管亥言,知其已投他人,今来报仇,乃其主公所遣,且有军师随行。
徐和正狐疑间,见管亥阵后复有大军至,观旗号、装束,乃黄巾也。及近,军中数人出,参拜管亥 —— 盖先前俘虏集曹操在青州老巢妫山、高山中管戌旧部,脱曹操辖制而来。
戏志才见状,上前谓徐和曰:“徐帅,此皆昔年从管帅之部,见管帅未死,故尽来归。”
徐和恍然大悟:此乃欲借管亥兄弟貌同,及管戌昔年在青州之威,使已归‘萧雄’之黄巾反戈,一举灭‘萧雄’也。
徐和知管亥在青州之影响力:若其他小股黄巾见管亥未死,必多归之,‘萧雄’之势将顷刻瓦解。虽不知此管亥为真、管戌为假,抑或反之,然二人貌无二致,人见之必先疑管亥之死为假,后续变故,不待多思。
徐和思明此节,即上前施礼曰:“徐和愿听管帅调遣。”
其言简而明:不道破管亥身份,复在众黄巾前表归顺之意。
徐和归降,管亥所统之兵骤增至两万馀。戏志才即令大军续进:管亥所部步骑协同之军居中在前,归顺黄巾分左右两翼在后,全军声势赫赫,向剧县而去。
初欲以持久消耗拖垮守城之军、耗弱攻城黄巾者,乃曹操也,此时已不能安坐高台观战。
见徐和拦截非但未阻管亥之兵,反使 “援军” 声势愈盛,曹操再也难坐,命亲兵速调北门督战之夏侯惇往西门退援。
亲兵去后,曹操仍不放心,复令南门督战之曹仁分兵赴西门助曹洪,与自北门来援之夏侯惇合力破敌。又遣亲兵往东门,令夏侯渊不惜代价速破城池。
曹操连下数令,心仍不宁,遂亲持剑赴城下督战,尽遣沛国带来之起家兵马上前。
城中武安国,此时已疲于奔命,往来四城救援。然虽不知城外情状,而西、北二城压力稍缓,东、南二城攻势骤增,此实与武安国一信号也。
若无私故干扰,局势断不至此剧变。按曹操原计,只需再鏖战一昼夜,城中必尽失抵抗之力,无需骤增二城攻势。
念及此,武安国守剧县之心愈坚。纵是精神自勉,亦胜即刻弃城。
武安国乃往东、南二城增派士家私兵,加强守御,力抗黄巾猛攻,冀能抵此突袭。
管亥得徐和之助,急催军速进。然因两路黄巾加入,行军速度反缓。幸距城仅五里许,不消半时辰便至城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曹洪方督司马俱急攻,然司马俱自顾实力,口虽应诺,实则迁延。
此时,南、北二城之曹仁、夏侯惇先后至西门。
曹洪问曰:“子孝、元让,汝等不在本门督战,何以来西门?”
曹仁先对曰:“子廉,乃兄长令我二人来西门拒官军援军也。”
曹洪曰:“兄长已令我遣徐和往截,何复遣汝二人来?”
曹仁释曰:“兄长在高台见援军仍向剧县进,且声势愈盛,心有不安,故遣我与元让来。”
三人正言间,管亥之兵已至攻城黄巾阵后。曹仁急令曹洪变阵,自与夏侯惇率部赴后阵迎击 “官军援军”。
三人至阵前,望对面军容,皆愕然:此援军多为黄巾,唯千余骑兵稍类正规,而装束又异于官军。
及兵马近前,三人更不敢信:管亥一马当先立阵前,身后三将,其一竟为遣去拦截之徐和!
管亥持青铜棍指曹仁、曹洪、夏侯惇曰:“汝三人中,谁是候敦?速来受死!今日便教汝识得管亥爷爷!”
徐和知管亥不识夏侯惇,急趋前,指夏侯惇谓管亥曰:“管帅,彼持大铁枪者,即候敦也。”
管亥顺指望去,仇人相见,怒不可遏,笑曰:“哈!汝即候敦?今日便是汝死期!纳命来!”
言毕,管亥催马直取夏侯惇。
夏侯惇见管亥,三人中最愕然者也。彼明明亲手刺 “管亥” 于马下、斩其首,今管亥却完好立于前,莫非能死而复生?然观其言语,似又不识己,此何理也?难道眼前管亥与所斩 “管亥” 非一人?然形貌分明无别,自度不会错认。
正是:
志才善辩定姻缘,管亥扬威复报仇。
曹帅误援忙调将,夏侯惊敌魄难收。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http://www.abcsee.cc/45431/8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