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沙冷烽烟,将士空怀报国志;帝业浮沤,百代兴衰叹黍离
推荐阅读: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
我在现代留过学
扶明录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美漫联调局,首战劝说小丑女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歼10!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大乾第一纨绔
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在展开我们的故事之前,请允许我先做一段约五百字的科普。倘若地球上至今仍有恐龙这样的庞然大物存在,人类的历史将会如何书写?即便我们已掌握核武器,是否真能在这些陆地霸主面前占据上风?而究竟是怎样可怕的力量,能将曾统治地球达 1.6 亿年的恐龙族群彻底从地表抹去?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常常误以为自己已成为世界的主宰,逐渐滋生出虚妄的自大。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维度 —— 纵览 46 亿年的地球史,横观 浩瀚无垠的宇宙星河,便会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的渺小。那些曾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伟大文明,不过是宇宙级时间刻度下的惊鸿一瞥。
从马其顿帝国到罗马帝国,从秦汉王朝到唐宋盛世,再到元明清。这些曾雄踞一方的帝国王朝,虽在当世创下了疆域辽阔、文明璀璨的伟业,却终究如流星划过夜空,辉煌转瞬即逝。亚历山大大帝缔造的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实际控制面积接近 500 万平方公里),在其离世后短短两三年间便分崩离析,鼎盛期不过五六年光景。
罗马帝国从扩张至疆域巅峰(约 500 万平方公里)到分裂衰亡,也不过仅仅历经百余年。即便是存续相对较长的中国封建王朝,短如秦隋二世而亡,长如唐宋也未超过三百年的极限。正如古语所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人类数千年文明史中尚且如此,若置于地球 46 亿年的漫长演化中,更不过是白驹过隙。
当我们为掌握核技术、能瞬间摧毁城市而沾沾自喜时,不妨看看地层中沉睡亿年的恐龙化石。这些体长数十米、拥有钢铁般骨骼的史前巨兽,终究在约 6600 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被一场来自自然的超级灾难彻底终结。
据科学家推算,那场导致恐龙灭绝的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释放的能量相当于 100 亿颗广岛原子弹同时爆炸,在地球表面形成了直径 180 公里的巨型陨石坑,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火山喷发、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崩溃。
大自然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加深远。黄河流域频繁的水患,塑造了古代中国 治水即治国 的政治理念,大禹治水的传说背后,是先民们为了对抗洪水而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制度;
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全球气候变冷,主体民族(汉族)大量人口南迁,晋王国力锐减。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趁机大规模南下,逐鹿中原,由此引发 “五胡乱华”之乱。深刻改变了我国文明的格局;
北宋时期,黄河频繁决口改道,1048 年黄河在澶州商胡埽决口,形成北流与东流两条河道,洪水淹没大片农田,造成大量流民,加重了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间接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17 世纪的明清小冰期,气温骤降,农业生产遭受重创,北方粮食产量锐减,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加速了明王朝的覆灭。
中世纪晚期,小冰期的降临让欧洲气温骤降,农作物大量减产,饥荒与瘟疫肆虐,直接导致了黑死病的大爆发,这场灾难夺走了欧洲约三分之一人口的生命,深刻改变了欧洲的社会结构与经济模式;
而 1815 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造成全球气候变冷,引发了着名的 无夏之年,欧洲农业欠收引发粮价飞涨,间接推动了拿破仑战争的结束。
这便是大自然的力量无需刻意为之,仅凭一次天体撞击、一场地质运动,甚至一次气候变迁,就能在地球生命史上掀起腥风血雨,重塑整个生态系统。人类文明的兴衰荣辱,在大自然的宏大叙事中,不过是微末的注脚。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王朝,那些自恃掌握真理的现代科技,在自然规律面前,都应保持一份敬畏之心。毕竟,我们脚下的这颗蓝色星球,从未真正被某一物种长久主宰,有的只是自然力量的永恒循环与更迭。
现在继续我们的故事。
宣御使大人一声长叹,神情无奈: 相较天道,人力终究太过渺小!自唐末天下大乱,各政权纷争不断,河道治理早已被抛诸脑后。我大宋建国以来,河道淤塞严重,黄河竟平均每年决口一次,每两三年便改道一回。
乾德四年(966年)濮阳决口 北宋初年,黄河在澶州濮阳(今河南濮阳)决口,洪水北注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冲毁民舍无数。河主流偏向东北,形成新的分流。河道逐渐北移,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滑州改道 黄河在滑州(今河南滑县)韩村决口后,河水向东南泛滥,经澶州(今濮阳)、曹州(今山东菏泽)、濮州(今山东鄄城)等地,最终夺淮入海。此次改道导致河南、山东数州农田被淹,民房大量倒塌,朝廷耗时近两年才堵塞决口。
雍熙四年(987年)澶州决口 黄河在澶州(今濮阳)再次决口,洪水经河北大名、沧州等地,形成一条北流分支,与御河(今南运河)汇合后入海。形成了“北流”与“东流”并存的局面。由于北流河道较窄,难以容纳洪水,此后多次决堤。
端拱元年(988年)滑州复决 滑州段黄河再次决口,河水继续沿太平兴国八年的东南路径泛滥,进一步加剧了黄淮地区的水患。此次决口导致黄河主流长期南移,原有的“京东故道”逐渐淤塞。”
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我们古代有一句老话,说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实讲的就是黄河改道。由于黄河在中游经过黄土高原的时候会冲刷大量的泥沙,到了下游随着水流速度的减小,就会造成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河床升高就导致河流容易决口,当决口都不能让多出来的水流走的时候,它就会改道。这个是初中地理的基础知识,这里就不太展开讲了。
听完宣御使大人的话众人都震惊了。
李义怔怔呢喃:“若非宣御使大人详述,我等竟不知家国山河竟遭此多劫……”
柴无畏慨叹:“世人但见太平,却不知天下本无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负重而前啊!”
老和尚悟景双手合十,目中含忧:“阿弥陀佛,愿上苍垂怜,少降些灾劫于人间吧。保佑无辜百姓,得享安居乐业之福,保佑大宋繁荣昌盛。”
萧天凤望着挂在墙上有些泛黄的地图,长叹道:“谁能想到,这笙歌十里的汴梁城,脚下竟踩着一条年年溃决的凶河?这般天灾频仍之下,我大宋仍能维系繁华,当真是难能可贵。”
“世人皆道真宗陛下软弱,” 周侗抚须摇头,“可在某看来,能在这烂摊子上撑起半壁江山,已是殊为不易。”
回鹘僧人景悔低诵佛号,袈裟在烛火下泛着金光:“贫僧愿以三世佛力,护佑天下苍生。愿大宋国运昌隆,黎庶长宁。”
柴无畏沉声道:“自大禹治水始,便有‘治水即治国’之说。然自残唐五代以降,中原战乱百余年,河道治理早成虚谈。如今大宋接过的,何止是破碎的山河、凋敝的民生?这千里的黄河更是像一把如悬在头顶的利剑,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 —— 难,实在是难啊!”
张忠重重颔首:“正是。诸君且想,朝廷既要收拾残唐五代的乱局,又要疏浚淤塞百年的河道,还要赈济岁岁不绝的灾荒…… 这般千钧重担压在肩头,个中艰辛又有几人知?”
宣御使忽而苦笑:“某所说的还只是黄河的水患,还有其他的灾祸,比如火灾,地震,山洪,还有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旱灾,蝗灾…… 哪一桩不是轻则十室九空,重则赤地千里?年年良田化为泽国,岁岁百姓流离失所,我等身为朝臣,又如何能熟视无睹?”
柴无畏摇摇头说:“唉,都说我大宋农民起义严重,可又有谁知道这其中真正的缘由有多少是人祸,又有多少是天灾呢?”
言罢,众人皆望向帐外 —— 暮色漫过榆林的重山,将营寨染成铁青色。松涛如万马奔腾,卷着细沙掠过辕门,猎猎作响的军旗上,“宋” 字绣纹已被风沙磨得发白。远处烽火台的残垣在余晖中静默,几簇篝火零星跳动,映着巡夜士兵甲胄上未干的汗渍。山涧溪水泠泠,却混着枯枝败叶的腐味,不知何处传来断刃入土的闷响,惊起寒鸦数声,振翅掠过积云厚重的天际。
这塞北的夏夜看似静谧,唯有身临其境者才知,每一阵穿林而过的风里,都藏着边关将士未说出口的疲惫,和无数被黄沙掩埋的、关于灾劫与民生的叹息。
“哎哎哎 这么一说大宋朝的皇帝还真是不错,很有能力。可是这跟汴梁城里养着百万只‘人形吉祥物’有啥关系啊?” 萧天凤挠破头皮,忽然一拍大腿来了个灵魂拷问,“也不去边疆站岗打仗,难不成禁军的日常 KpI 是比谁把皇城里的柳树数得更清楚?”
“这咋还跟汴梁城里养着百万只知道混饭吃的‘战五渣’禁军扯上关系啦?” 反应慢半拍的萧天凤又眨巴着眼睛,抛出了一记直击灵魂的 “呆萌拷问”。
张忠听罢,恨铁不成钢地直摇头:“我的傻兄弟哎,这话都快掰成八瓣儿喂到你嘴边了!得,您老且把耳朵支棱起来,听哥哥我给您好好上堂课。”
张忠真的领悟宣御使大人的意思了么?大宋朝冗兵冗费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http://www.abcsee.cc/45436/5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