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谁说和气不杀价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三日后,国子监的公告栏前围满了人。

  新贴的《岁用调整策》上,武学工坊的位置用朱笔圈着,文馆旧书换柴的条目下,有陆九章的亲笔批注:书要读进心里,不能锁在柜里。

  而明德堂的那口双釜鼎,被移到了演武场旁的伙房。

  陈莽的弟子们争着帮厨,有人偷偷往辣釜里多撒了把花椒,有人往甜羹里埋了颗蜜枣——他们说,这锅汤得越熬越热闹才对。

  只是没人注意到,当日宴后,苏晏清在鼎底刻了行小字:味可调和,政亦可烹。

  而此刻的玄镜司地牢里,赵元朗断气前那句真正下令的,正随着萧决手中的密报,飘进了御书房的烛火里。

  三日后的国子监,积雪未消,檐角冰棱坠地时发出细碎的脆响。

  苏晏清正伏在明德堂案前核对工坊筹建清单,沈砚掀帘而入,靴底沾着未擦净的雪水,在青砖上洇出浅淡的湿痕。

  苏博士!他声音发紧,袖中账本被攥得边角起皱,户部派了个张主事来,说咱们私设双釜鼎、擅改膳食规制,要查僭越之罪。

  案上茶盏轻晃,苏晏清抬眼时眉峰未动,指尖仍压着废铁回炉的银钱数目:赵家余党?

  正是。沈砚喉结滚动,赵元朗虽死,他在户部的门生还盯着您的新政。

  这是借制度之名,要废了武学工坊。

  窗外风卷着碎雪扑在窗纸上,苏晏清忽然笑了,指节叩了叩案上四百两的批注:那笔回炉银可到账了?

  已存进匠作房。沈砚一怔,随即反应过来,您是说......

  再办一宴。苏晏清起身,青衫下摆扫过案角未干的墨迹,这次不请人,只请账。

  崔嬷嬷接到指令时,正蹲在膳房腌制冬菜。

  她抹了把沾着盐粒的手,从梁上取下个桐木匣——那是苏家传了三代的账册,封皮虽旧,边角却被摩挲得发亮。阿清要动真格了。她絮絮叨叨往竹篮里装糯米粉、黑芝麻,又挑了块最白的老豆腐,当年您祖父给皇上做膳食清单,也是这样,把算盘珠子串成菜。

  未时三刻,演武场旁的伙房飘出甜香。

  户部张主事掀帘进来时,正见苏晏清立在案前,指尖沾着糯米粉,将蒸好的银锭糕码成小山。

  那些糕体莹白如银,顶部用红曲点了个字,黑芝麻馅的裂开口子,溢出微微焦香;另一侧的青瓷盘里,豆腐被雕成细若发丝的算筹,青菜叶用剪刀裁成账页模样,叶脉间还凝着水珠。

  张大人。苏晏清抬袖示意上座,您说我僭越规制,不如边吃边算。

  每尝一口,我便报一笔明细。

  张主事原想冷着脸坐,可那银锭糕的甜香裹着豆沙味钻进鼻腔,到底没忍住端起茶盏。

  他刚抿了口茶,便见苏晏清夹起块黑芝麻馅的银锭糕:这是去年武学外购刀枪的溢价——每柄刀多花十文,一年三百柄,便是三十两。她又指向红豆沙的:这是废铁回炉省下的,单上个月,便省了八十二两七钱。

  案上的被她拨得噼啪响,三年器械损耗折银一千六百两,外购溢价年吞三百两,人工搬运费又占两成......张主事的茶盏越放越低,直到苏晏清捧出张粗麻纸,上面用红枣摆成曲线:新工坊十年预计节省银一万二千两,这曲线,是边军能多打十场仗的粮,是冻坏的手能多握十次刀的暖。

  十年回本图门帘突然被掀开,陈莽裹着寒气冲进来,怀里抱着个铁箱,锁扣生了锈。

  他把箱子往案上一墩,铁盖磕出个坑:苏博士,我这儿有旧账。

  箱中单据落了满地,陈莽蹲下去捡,指节蹭过泛黄的纸页:这些是近五年的采购单。他声音哑得像砂纸,每回匠商送刀枪,都要扣三成银做辛苦费。

  我不敢报,怕报了就没钱给弟子修兵器......他抓起一张单据,上面回扣银五十两的字迹被茶渍晕开,您看,这是礼部周郎中的私印。

  苏晏清蹲下身,指尖抚过那些斑驳的墨迹。

  她能想象陈莽每夜躲在演武场烛火下藏账的模样,能听见少年们挥刀时兵器崩裂的脆响——原来那些他总说是弟子力道太猛的断枪,都是被贪墨腐蚀的。

  沈助教。她抬头,把这些账本抄三份。又转向张主事,劳烦您帮个忙,让其中一份不小心落在玄镜司萧都督的巡案路上。

  张主事喉结动了动,目光扫过满地单据,忽然想起赵元朗断气前那句真正下令的。

  他摸了摸袖中玄镜司刚发的密报,又看了看苏晏清案上的十年回本图,终于放下茶盏:苏博士,若此策推广全国......

  省下的不是钱,是命。苏晏清截断他的话,边军灶房多一口骨汤,就能少十个生冻疮的手;演武场多一柄好刀,就能多十个能上战场的人。

  这,就是。

  张主事离席时,悄悄往袖中塞了块银锭糕。

  陈莽站在灶前,望着那口太极鼎,忽然地单膝跪地,膝盖压得青砖发出轻响:苏博士,我陈莽没读过多少书,可我知道谁真心对孩子们好。

  从今往后,武学上下,听您调遣!

  苏晏清伸手去扶,掌心触到他铠甲上未褪的寒气:不必听我,只听道理。

  夜至三更,膳房灶火将熄。

  苏晏清执起狼毫,在宣纸上誊抄和气生财羹的配方。

  墨香混着灶灰味飘起,她写得极慢,仿佛要把每一味药材、每道火候都刻进骨血里。

  第一份抄好,她用黄绫裹了,交给崔嬷嬷:藏到祖箱最底层。第二份放进典籍库的《食经》里,夹在篇下。

  第三份她没封口,就摆在案头最显眼处,月光透过窗纸照上去,能看见红枣七枚,取其圆融;姜三片,去其阴寒的字迹。

  祖父。她对着灶火轻声说,火光照得眼尾微红,食安人心,今日我才懂,安了人心,才能动天下。

  此时的御书房里,烛火正舔着一卷密报。

  小太监捧着铜盆进来添炭,见皇帝正对着国子监双釜宴十年回本图几个字出神,烛芯地爆了个花,映得御案上二字的朱批,红得像要滴出血来。
  http://www.abcsee.cc/45461/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