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我靠食谱当上女宰相 >第301章 你煮的饭,我不敢吃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01章 你煮的饭,我不敢吃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夜色如墨,江南的雨丝斜斜地落着,打在青石板上轻响如诉。

  玄镜司都督萧决立于村口老槐树下,黑袍裹身,眉目冷峻如刀削。

  他手中紧握一匣檀木,内藏半卷泛黄残纸——那是苏晏清祖父当年被毁的《安神露》原方,也是大靖朝堂讳莫如深的一道禁令证物。

  三日前,朝廷密诏急至:江南“妖锅惑众”,聚民成党,煽动逆志,命玄镜司即刻查封,主谋者以谋逆论处。

  可萧决压令不发,连属下都惊疑不定。

  他没有调兵遣将,没有张贴榜文,只一人一骑,踏雨而来。

  此刻,他远远望着那座低矮小院。

  篱笆门半掩,泥炉微红,几个孩童围坐一圈,正用湿泥捏着歪歪扭扭的小锅。

  苏晏清蹲在一旁,指尖沾着泥水,笑意温淡:“锅自己会记住味道,哪怕碎了、埋了,只要有人再把它烧起来,那一口香就会回来。”

  稚童懵懂点头,笑声清脆。

  萧决静静站着,雨水顺着帽檐滑落,滴进衣领,冰凉刺骨。

  他本该进去,宣旨拿人,查封灶台,斩断这股“乱政之味”。

  可他动不了。

  他想起三日前翻出那份《安神露》残方时,在末页角落发现的一行小字:“食以养心,非以控人。若天下无一口真饭,则律法皆虚。”——署名是苏晏清的祖父,那位被冠以“以食谋逆”之罪的老御膳总管。

  而更让他心头震颤的是,这份药方真正的用途,并非蛊惑人心,而是为宫中几位患有心疾的妃嫔调理情绪。

  所谓“安神”,是医道,不是邪术。

  风里传来孩童的笑语和米粥慢炖的香气。

  那味很淡,却穿透雨幕,直入肺腑。

  他终是没有推门。

  转身离去前,他将那匣子轻轻放在院外石阶上,任雨水打湿了雕花木面。

  然后走入夜雨,背影渐远,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与此同时,谢云章已回到旧宅。

  这座曾被称为“膳统令”中枢的府邸,如今蛛网密布,梁木腐朽。

  他在尘封书房的暗格里,翻出了那本《净味令》手稿——十五年前由他亲手执笔起草的饮食律法,旨在“肃清百味,归于纯正”,实则成了禁锢万民口舌的铁链。

  他一页页翻过,字字如刀,割在他心上。

  直到最后一页。

  那里没有律条,只有一行稚嫩笔迹,墨色早已褪成浅褐:

  “哥哥,等我长大,给你煮蛋花汤。”

  他的呼吸猛地一滞。

  妹妹……阿芜。

  那个因偷尝一口咸菜便被罚跪三日,最终病死在寒冬里的小女孩。

  她临终前还在厨房门口张望:“哥爱吃蛋花汤,我学会了一定做给他喝……”

  谢云章的手剧烈颤抖起来,眼前发黑。

  他已经三天未服“净味药”——那种能抹去所有异常味觉、使人只接受官定五味的秘药。

  如今身体开始反噬,胃中翻江倒海,冷汗浸透衣衫。

  他踉跄冲进厨房,取米淘洗,点火熬粥。

  可手抖得几乎握不住瓢,火候失控,米粒焦糊与生硬混杂。

  一勺入口,浊气扑鼻,苦涩难当。

  他怔住了。

  这不是粥坏了。

  是他……已经尝不出真正的味道了。

  这些年吃的每一道“官膳”,都是药剂调配出的幻觉,是制度伪造的滋味。

  他的舌头早就死了,他的心也跟着麻木了。

  他跌坐在地,望着灶膛里将熄的火光,忽然笑了,笑声沙哑破碎。

  原来最可怕的不是禁令,而是人在禁令中活得久了,竟忘了反抗,甚至忘了——什么叫真实。

  几日后,苏晏清在村中央设下“千人灶会”。

  土台高筑,巨国鼎立。

  百姓从七十二村赶来,手持竹片、布条、纸笺,上面写着各自的名字与一句话。

  光引妪拄杖前行,第一个踏上土台。

  她颤抖的手接过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写下两个字:“我愿。”

  没有豪言,没有壮语,却力透纸背,如烙印般深刻。

  千人相继签名,声浪如潮。

  苏晏清立于高处,朗声道:“今日我们焚契立心——不愿再活在‘不准吃’的世界里。愿为一口真饭,担一分险;愿为一句真话,受一场难!”

  话音落,千张契约投入巨锅,火焰腾起数丈,灰烬如雪纷飞,飘向四野。

  她拾起一把灰,混入新掘的黄泥,亲手塑成一口小锅,置于祖宅废墟之上。

  风吹过荒院,那口小锅静默伫立,像一颗不肯熄灭的心。

  而在某个无人知晓的深夜,谢云章披衣而行,穿过泥泞小径,走向那座亮着微光的小院。

  他站在门外,看见窗纸上映出一个身影——苏晏清独坐灶前,炉火映面,正缓缓搅动一碗素白米粥。

  他喉头滚动,声音干涩沙哑,几乎不成调:

  “你明知道……我来,是想求一碗。”谢云章站在门外,雨丝无声地落在他肩头,湿透的衣袍紧贴脊背,像一道无法挣脱的枷锁。

  窗纸上映出的那个身影安静而坚定——苏晏清独坐灶前,炉火微红,映着她低垂的眼睫和沉静的侧脸。

  那一锅素粥正缓缓翻滚,米香清淡如雾,却仿佛能穿透岁月的尘封,唤醒人心最深处的记忆。

  他推门而入时,脚步虚浮,似踏在虚空之中。

  木门吱呀轻响,惊动了炉火一颤。

  苏晏清没有回头,只轻轻搅动勺柄,声音如夜风拂过:“你明知道……我来,是想求一碗。”他终于开口,嗓音干涩得如同砂石摩擦,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里硬生生抠出来的。

  “老师,”她依旧不抬眼,语气温柔却不容回避,“您要的不是粥,是原谅。”

  这句话像一把钝刀,缓缓割开他多年筑起的堤防。

  他僵立原地,指尖发凉。

  原谅?

  他配吗?

  那个因一句“口味不纯”便将妹妹逐出膳房、任其病死寒冬的兄长?

  那个执笔写下《净味令》、以“肃正百味”之名禁锢万民口舌的主谋?

  他早已把自己献祭给了那套冰冷秩序,以为洁净即是正义,统一即是太平。

  可如今,连他自己都尝不出味道了。

  苏晏清盛了一碗粥,白瓷呈乳色,热气袅袅升腾。

  她递出,动作从容,仿佛交付的并非食物,而是一场审判。

  谢云章伸手去接,手却剧烈颤抖,瓷碗倾斜,滚烫的粥泼洒在手背上,灼痛刺骨,他却恍若未觉。

  再试一次,仍是失手。

  第三回,他索性双膝一软,跪倒在泥地上,碗碎粥溅,热流渗入青砖缝隙,蒸腾起最后一缕香气。

  “我……不敢吃。”他仰起头,眼中布满血丝,声音破碎不堪,“我怕吃了这一口,就再也回不去那个‘干净’的世界……”

  “可那个世界,从来就不曾存在。”苏晏清蹲下身,与他对视,目光清明如水,“您锁住的不是罪,是爱。是人对滋味的眷恋,是对亲人的牵挂,是对活着本身的渴望。您用律法斩断这些,以为能造出清明天下,可最终斩断的,是人心最后一点暖意。”

  谢云章浑身剧震,喉头滚动,终是伏地哽咽,无声胜有声。

  良久,他扶墙起身,未取新碗,也未言别,只是踉跄离去,背影融入夜雨,渐行渐远,仿佛走向一场自我放逐的终局。

  次日清晨,江心孤石之上,有人遥见一道苍老身影伫立风中。

  谢云章取出《净味令》残卷,一页页投入江流。

  纸张沉没前,墨迹被水晕染开来,黑如血痕,随波荡散,似在向天地忏悔。

  与此同时,小院篱笆旁,陈锁舌悄然放下一封无名信。

  信封空白,内仅一纸,上书三字:“继续煮。”

  苏晏清抚信良久,指尖摩挲那力透纸背的笔迹,仿佛触到了一个迟来的托付。

  她缓步走到巨锅前,锅底余烬尚温,灰中埋着昨日焚契的残痕。

  她望着那口由灰泥塑成的小锅,轻声道:

  “老师,您不敢吃的那碗粥,我会替您——一口一口,吃到天亮。”

  远处钟声再响,破晓微光掠过荒院,锅中残气袅袅升起,宛如魂归故里。

  而在京城深处,一道密令正疾驰南下,马蹄踏破晨雾,直奔江南。

  国子监藏书阁的飞檐之下,某扇紧闭的窗棂忽然震颤了一下,仿佛预感到了什么不可挽回的灾厄。
  http://www.abcsee.cc/45461/3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