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我靠食谱当上女宰相 >第371章 锅冷了,心还滚着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71章 锅冷了,心还滚着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三日后清晨,环灶前无哀乐,无白幡。

  只有风穿过山坳时带起的微响,像谁在低声哼一首听不清词的谣。

  三十六村百姓提陶罐、捧粗碗,列队而来。

  他们脚步很轻,仿佛怕惊扰了什么,又仿佛早已习惯在这片土地上以最朴素的方式表达敬意。

  泥腿子沾着晨露,老妪拄着竹杖,孩童被抱在怀里,眼睛睁得大大的,不懂死亡,却知道今日不同寻常——因为娘亲昨夜反复擦拭那只粗陶碗,如同供奉神明。

  小传火立于环灶前,肩背挺直如松。

  他不再是从前那个懵懂少年,十年行走七十二城,尝过万人悲喜,听过千灶低语。

  他的眼神沉静,像一口熬透了岁月的老锅。

  他缓缓揭开那口铁锅的盖子。

  锅中粥已微凉,焦黄浓稠,表面凝着一层薄皮,裂开细纹,如同大地干涸后的印记。

  但这不是残羹,是遗泽;不是终结,是交付。

  他用木勺将这最后一锅焦粥,一勺一勺,分入七十二只粗碗。

  一碗不多,一碗不少,正好一村一碗。

  “这是她最后煮的一餐。”小传火声音不高,却传得很远,“她说,糊一点不要紧,味道都在里头。”

  众人肃然。

  没有人争抢,也没有人言语。

  他们依次上前,双手接过碗,低头看着那焦黄的粥面,有人眼眶骤红,有人默默跪下,更多的人只是静静转身,将碗抱在怀中,如护薪火归家。

  为新生最后一个上前。

  她双膝触地,掌心朝上,像承接天光。

  小传火亲自为她舀了一碗,递过去时指尖微微发颤。

  她接过,没有看粥,而是伸手轻轻抚过锅底那道熟悉的裂痕——当年苏晏清亲手补上的那一道。

  她的唇动了动,终究没发出声音,但眼中已有泪滑落,滴进碗里,漾开一圈极小的涟漪。

  光引归站在人群边缘,盲眼望天。

  她看不见碗,也看不见人,可当那碗经过她身边时,她忽然抬起枯瘦的手,轻轻一拂,像是接住了某种无形之物。

  “她没走。”老人喃喃,嘴角浮起笑意,“只是换了一种火候。”

  午时三刻,日头正悬中天。

  江南七十二城,无论市井巷陌、山村野渡,几乎在同一时刻升起炊烟。

  灶膛燃起,柴噼啪作响。

  主妇淘米下锅,动作熟稔得如同呼吸。

  米粒微黄,清水入锅,三分焦底,无糖无油,唯火候绵长,文火慢煨。

  正是当年苏婆最常煮的那一味——素心粥。

  阿无名带着一群盲童立于集市中央,搭起一座“静灶台”。

  灶无火,锅无粮,只有一口空锅架在石上,蒸汽从旁侧热锅中袅袅升腾。

  他教孩子们闭眼,伸手探向蒸汽:“听——第一沸如蚁行沙,第二沸似蚕食叶,第三沸若母唤儿归……那是人间最暖的声音。”

  一个孩子忽然抽泣起来:“我听见了……像娘在叫我吃饭。”

  陈去匾的孙儿蹲在自家灶前,从怀中取出一片残破木匾,上面依稀可见“御膳”二字,已被火烧得焦黑扭曲。

  他将它插进灶眼深处,低声道:“这一火,是苏婆教我们烧的。”

  山风拂过环灶遗址,槐树轻摇。

  小传火携味新生登上村后山。

  脚下泥土松软,新芽初绽。

  他们在老槐根旁停下,手中捧着那口铁锅的残片——锅身早已无法使用,裂痕纵横,唯有锅心一块尚存光泽。

  “阿奶说,”小传火低声,像是说给树听,也像说给地底的人听,“锅不怕旧,怕空。”

  他将残片轻轻放入挖好的土坑,覆上泥土,再压了一块青石。

  忽然,味新生蹲下身,指尖触到地面,猛地顿住。

  她迅速抽出炭笔,在地上疾书:“菌丝缠锅,绿芽破土。”

  小传火俯身细看——果然,在槐树盘根错节的缝隙间,几缕淡绿色的菌丝正悄然缠绕锅片,而一株嫩芽,正从锅沿裂口处钻出,形如一只微小的手,托着那口沉寂的锅。

  他怔住,喉头一哽。

  “它在等饭。”为新生写下第二句,目光清澈坚定。

  小传火望着那芽,良久未语。

  风吹过山岗,带来远处村落的粥香,混着焦味与谷气,竟不觉难闻,反有一种奇异的安宁。

  他终是开口,声音沙哑:“它等的,不是饭……是愿意烧糊饭的人。”

  话音落下,四野寂静。

  唯有风穿林而过,带起一阵极细微的震颤,仿佛大地深处有什么东西,正在缓缓苏醒。

  当晚,万家灶台依旧燃着火。

  锅中的水开始沸腾,米粒翻滚,焦香弥漫。

  一些孩童凑近锅边,鼻尖几乎贴上蒸汽,忽然睁大眼睛,指着锅底惊呼:

  “娘!你看——那丝绿色的东西……在动!”夜色如墨,浸透江南七十二城的屋檐巷陌。

  然而这黑,并不沉寂——万家灶膛无火自燃,幽幽柴光映着窗纸,像无数双未眠的眼。

  锅底绿丝轻颤,如脉搏般缓缓跳动,米粒在水中翻滚出奇异的节奏,焦香之外,竟渗出一丝清甜,若有若无,缠绕舌尖,勾起人心最深处的记忆。

  孩童扑在灶边,鼻尖沾了水汽,忽然瞪大眼睛:“娘!饭变甜了!”

  主妇怔住,舀起一勺送入口中,泪便无声滑落。

  那甜不似糖饴,却像儿时饥寒交迫时,母亲含在嘴里喂来的第一口粥,温软、回甘、带着体温。

  老人坐在门槛上,捧碗啜饮,浑浊的眼望向星空:“像……像我娘哄我睡觉前那口。”声音微颤,仿佛穿越 decades 的风雪,终于寻回一点暖意。

  消息快马加鞭送入宫中。

  玄镜司密探跪伏殿外,声音低而确凿:“非药非蛊,无人施术。百姓皆自发升火,同煮素心粥,时辰分毫不差。”

  皇帝立于丹墀之上,指尖扣住龙椅扶手,指节发白。

  他沉默良久,终是吐出一句:“取一碗‘素心’来。”

  御膳监老监正亲自捧碗入殿,双手颤抖,灰发散乱如枯草。

  他一路踉跄,至殿心忽地膝盖一软,汤勺“当啷”坠地,清脆响彻大殿。

  他望着那碗焦黄微甜的粥,喉头滚动,老泪纵横:“这味……压不住,也烧不出。不是手艺,是命煮的。”

  宫墙之外,萧决独坐院中。

  井畔新土未干,他将那支她用了一辈子的竹勺轻轻埋下,动作极缓,如同安放一段不愿惊扰的梦。

  月光落在井台,冷得像她的袖角拂过案几时的影子。

  忽然,喉间一动。

  一丝焦香,自记忆深处悄然浮起——不是嗅到,而是尝到了。

  他猛地闭眼,胸口剧烈起伏。

  十年味觉如冻土荒原,此刻竟裂开一道缝隙,涌进一缕人间烟火。

  他仿佛看见她倚门而立,鬓角沾着灶灰,笑着说:“这一生,我只求一餐四季。”

  那笑,不在眼前,却比任何刀剑更锋利,直刺心窝。

  远处,三十六万灶火齐燃,锅声“咕嘟”如潮,连成一片浩荡人声。

  南境古灶群深处,荒草掩映间,那枚曾立于环灶遗址的无字木牌,在夜露中悄然碎裂。

  一声极轻的“咔”,无人听见。

  内里,一株嫩绿新芽破木而出,细茎柔韧,蜿蜒缠绕,渐渐盘成一圈——形如碗,又似心,静静托举着残月余辉。

  风过处,槐叶轻响,似有谁低声应和:

  “锅不怕旧,怕空。”
  http://www.abcsee.cc/45461/3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