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既有诸多问题未决。

  竟还有隐情!

  王夫人念及宝玉在此就读。

  面色顿时难看。

  贾母更是怒容满面!

  非怒来辉。

  而是怒家塾腐坏。

  怒贾代儒失职。

  怒两府子侄不肖!

  “请无双伯直言。”

  贾母急道。

  此刻颜面事小,整饬事大。

  “最后是学风败坏,子弟无心向学。金荣之流意在攀附权贵,更有同窗关系污浊不堪。”

  修改后的文本:

  教室里的贾代儒毫无管教之力,甚至连问题都没能察觉,责任不可推脱。

  贾铭陈述完毕。

  贾母听闻此事,几乎当场昏倒!

  李纨等人面露难色,沉默不语。

  堂堂贾府,本应是诗书礼仪传世的名门望族。

  谁知家族学堂竟然发生如此严重的教育事故,行为不端之风盛行!

  实在令人汗颜!

  李纨这般急切要为儿子贾兰另寻名师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只盼能早日离开这个乌烟瘴气之地。

  无双伯,请您务必施以援手!

  最终。

  贾母按捺不住,声音发颤地向贾铭求助。

  众人皆惊。

  就在此时。

  熟悉的提示音在贾铭脑海中响起。

  获得东汉名士蔡邕作为奖励,这位才女蔡文姬的父亲,实乃意外之喜。

  看来这荣国府果然是获取奖励的宝地。

  往后应当常来才是。

  面对众人期盼的目光,贾铭从容开口:

  老夫人。

  解决之道方才已经说明。

  其实并不复杂。

  只需重视教育,保证经费,立好规矩,聘请名师。至于贾代儒,念其年长可留下,但不得再主管学堂,并需派人监督。

  关键是委派得力之人整顿风气,能约束宝玉等子弟即可。

  贾铭简明扼要地点明要诀。

  难的不是方法,而是执行的决心与坚持。

  贾母听罢连连称是。

  王夫人听得贾铭话语中提及宝玉,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这厮说话便说话,何故偏要点我家玉儿的名?

  宝玉被突然点名也是一愣,随即又不以为意。

  倒是黛玉、迎春几个姑娘神色怪异地打量起宝玉来。

  方才贾铭不是刚说过么?

  学堂里风气不正,常有断袖之事。

  莫非......

  黛玉轻蹙眉头,心中泛起一阵恶心。

  雪白的脸颊上显出几分不适。

  ......

  王夫人眼中:

  我家宝玉名声受损?

  贾铭却道:他本就这样!

  经他手的男子至少两个:

  一个是秦钟;

  一个是戏子蒋玉菡——初相见便互赠汗巾子,为此还招来忠顺王府的嫌隙,气得老爷动家法。

  虽说这都是后话。

  但私底下还碰过谁,谁又说得准?

  最叫贾铭好奇的是:

  这贾宝玉到底是......

  攻?

  受?

  还是两者皆可?

  光是想想就叫人反胃。

  无双伯可否帮衬着管管贾家族塾?

  贾母又央求道。

  贾铭闻言皱眉。

  身后程昱冷笑道:老太太,爵爷已指点过了,仁至义尽。这是贾家族塾,怎好劳烦我家爵爷?

  荒唐!

  我家主公贵为帝国伯爵,双正三品!

  每日理的都是军国大事。

  哪有闲工夫管你这破学堂?

  亏你说得出口!

  什么东西!

  程昱几欲破口大骂。

  老身并非要劳烦伯爷,是想请先生您......或府上其他能人相助。

  贾母连忙向程昱解释。

  自家事自己清楚。

  宁国府祖孙三代,不是死就是流放。

  早已完蛋了。

  从此荣国府只能仰仗自家了!

  可现实却是——

  贾铭早就有言在先:

  贾赦是个浪荡子,贾政终日与清客闲扯。

  这两位老爷都不中用。

  贾宝玉年纪尚小,连自己都管不好。

  剩下个贾琏?

  他连荣国府外务都处理得磕磕绊绊,整日沉迷酒色。

  指望他?

  倒不如指望府里的女眷。

  贾母左思右想,

  竟找不出个能担事的人!

  万般无奈,

  只得向揭破此事的贾铭求助。

  ……

  程昱听罢直接代主回绝:“老太太恕罪,我等乃无双伯府的人。”

  言外斩钉截铁——

  绝无背主可能。

  何况去你那破学堂?

  堂堂将相之才,

  岂非笑话!

  贾母遭拒顿时脸色难看,却无可奈何。

  最终愁眉不展地长叹一声。

  只能另谋他法?

  可贾家实在无人堪用啊!

  此时贾铭开口道:“贾家的事我不便插手。不过倒是提醒我了,我府上正该设个学堂。”

  族塾本是私学,

  本无对错之分。

  只是贾家自己败坏了罢了。

  如今既已成家立业,

  妻妾众多,

  将来必定儿孙绕膝。

  设立私塾正有必要。

  至于荣宁二府那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来看不上,二来不愿掺和。

  自家事自家办,

  何必凑那热闹?

  钱财人手俱足,

  更有蔡邕坐镇。

  蔡邕通晓乐理,才学出众,曾师从大儒胡广。他不仅熟读经典史籍,擅长诗文创作,更在书法领域造诣非凡,尤以隶书闻名于世,其笔力遒劲,有蔡邕书法骨力通透,笔势雄浑之美誉。

  他独创的书体影响深远,《书断》赞誉其书法精妙绝伦,宛若神授。由这样一位旷世鸿儒担任学堂祭酒,实乃大材小用,游刃有余。因此贾铭对子弟的教育问题丝毫不以为忧。

  更聘请程昱等当世名士作为客座教授,定期讲学。这般师资阵容,纵是当朝太子亦难以企及。

  我已备妥人选,师资事宜不日便可安排妥当。届时除本府子弟外,亲友子女亦可入学,但须统一缴纳束修,遵章守纪。若有违逆学规者,当即除名。贾铭阐明办学方略。念及妻弟秦钟,他自然愿意接纳亲友子弟,但必当严格筛选,严加管教。

  这番话令在场众人颇为心动。贾母与众女眷见识过贾铭的文韬武略与程昱的博学多才,皆有意将子弟送往就学。王夫人暗忖:除非族学彻底整改,否则断不可让宝玉再去。她已决意为宝玉另寻名师,虽对贾铭学堂有所考量,终究认为:天下饱学之士岂止这两人?

  他连功名都没有!怕是连秀才的学问都够不上!

  不如我请老爷多费心,给他找个好先生就是。

  王夫人转念一想便打消了念头。

  她认定贾铭底子浅薄。

  即使贵为伯爵又任三品官。

  想请到真才实学的先生也非易事。

  读书人自有傲骨。

  真正有大学问的。

  肯来私塾教书的实在寥寥。

  不然贾家族学里。

  也不至于只有一个年迈的老童生。

  连秀才功名都没有。

  王夫人打心底瞧不上贾铭,不信他能请到什么饱学之士。

  始终坚信荣国府和娘家的门路。

  大不了,托娘家帮忙便是,定能请到比贾铭府上更好的师傅。

  想到这儿,王夫人不由面露得色。

  又迅速收敛了神情。

  ...

  ......

  李纨却不这么想。

  她无依无靠。

  虽有个做祭酒的父亲。

  可她父亲李守中身为国子监祭酒。

  执掌天下最高学府,统管全国官学,官居从四品。

  却因膝下无子,一心栽培门生。

  终日忙于公务。

  又重名声,爱惜羽毛。

  从不愿动用关系为外孙延请名师。

  平日里。

  除了那位连秀才都不是的老童生贾代儒,贾兰的功课都是李纨亲自教导。

  也着实辛苦。

  因此。

  若能得个好先生指点。

  她是千万个愿意的。

  偷眼瞧了瞧贾母。

  见老太太发话只要愿学的都让去。

  立即热切地接道:爵爷,我家兰儿愿去。

  眼含期盼望着贾铭。

  唯恐遭到拒绝。

  贾铭说道:“我办的学堂,会有专门的校长、教员和教师队伍,除了我的儿孙免试入学,其他人都要经过入学考核。只要通过考试,缴清学费,遵守校规就能就读。

  不过丑话说在前头。

  就算考进学堂,若是违反规矩,学堂决不轻饶。情节轻的罚抄书、站墙角或者打手板,严重的直接开除,永不录用!

  没规矩不成体统。

  最怕的就是仗着家世胡作非为。

  理当如此,理当如此。

  李纨连连称是。

  她正求之不得呢!

  说到底。

  贾家族学会那么乌烟瘴气,就是因为管束不严。

  要是贾铭的学堂也松松垮垮。

  那岂不是又要重蹈覆辙?

  去了也是白去。

  我家兰哥儿最是守规矩知礼数,定能通过考核,也不会违反校规。

  说到儿子时,李纨一脸自豪。

  这孩子确实省心。

  比贾宝玉强多了。

  贾铭点头:天色已晚。

  就这么定了。

  两件事:投稿和族学。

  稿子我都带回去慢慢看。

  报纸约莫七八天到半月内会刊登,若是选中自会送来润笔,若没选上也会退回原稿。不必灰心,以后还能再投。

  学堂的事也差不多,这几日会先就近买处宅院做临时学堂,日后再慢慢建正式学舍。愿意送孩子来读书的,这几日就来我府上应考。考过了交学费等开课,考不过就打道回府!

  交代完毕。

  贾铭没看贾宝玉他们的文章。

  让成廉把署了名的稿子都收好。

  说完就要告辞。

  李纨频频颔首,将这番话牢牢记在心底。

  心中泛起阵阵波澜。

  一来贾铭圆满了她的诗心夙愿。

  再者亲子或将得遇良师。

  这两桩最要紧的事竟同时有了着落。

  她几乎喜极而泣!

  贾母与凤姐等人忙着相送。

  探春迎春保证认真撰稿。

  众人语声纷杂。

  “铭哥哥别忘了我!”

  ......

  ......

  贾铭正欲离去。

  林黛玉却捧着诗笺匆匆追来,罗裙微提步履细碎。

  雪雁紫鹃紧随其后。
  http://www.abcsee.cc/45477/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