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米布风波
推荐阅读: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
我在现代留过学
扶明录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美漫联调局,首战劝说小丑女
穿越原始社会搞发展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歼10!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大乾第一纨绔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上海光复,百废待兴。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这座东方巨埠依旧满目疮痍,市面萧条,人心浮动。太平天国新政权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尽管以苏雨晴为首的行政班子迅速行动,在全城各处张贴安民告示,宣布废除清廷种种苛捐杂税,并雷厉风行地将从清廷府库中抄没的部分粮食、布匹、食盐等紧要生活物资,通过设立的官方售卖点平价投放市场,意图稳定民心,恢复秩序。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潜藏在城市肌理深处的暗流,开始涌动。一些嗅觉灵敏如狐、习惯于在政权更迭的乱世中攫取血腥利润的本地投机商贾,如掌控多家米行、钱庄的“永昌号”东家钱友仁,以及经营布匹、盐业多年的“广发栈”掌柜孙茂才等,很快在私底下串联起来。
这些人在上海滩深耕多年,不仅积累了雄厚的资本,更编织了一张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掌控着传统的商品流通渠道。他们聚在“永昌号”后院一间门窗紧闭、檀香缭绕的隐秘雅间内,几盏清茶,映照着几张精于算计的面孔。
“诸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钱友仁捻着腕间的紫檀佛珠,声音低沉却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太平军……哦不,长毛,打仗固然骁勇,可这理财安民、经营市面,怕是门外汉。他们现在的策略,不过是妇人之仁,杯水车薪。她手头那点从清妖府库里弄来的物资,能支撑几天?况且,我得到消息,他们后方转运艰难,补给线漫长。”
孙茂才接口道,眼中闪着贪婪的光:
“钱公所言极是。上海人口繁密,每日消耗巨大。只要我们联手,暗中将她们投放的物资尽数吃进,囤积起来。市面上无货,这米价、布价、盐价,还不是由我们说了算?届时,利润何止十倍!”
利益驱使下,一场针对新生政权的经济暗战悄然打响。这些投机商们动用巨额资金,雇佣了大量闲散人员乃至地痞流氓,伪装成焦急的普通市民或小本经营的商贩,混入太平军设立的各个平价售卖点。他们分工明确,手段狡猾,将苏雨晴投放的粮食、布匹乃至维系民生的关键物资——食盐,一批批地抢购囤积起来。同时,他们利用旧有关系,重金贿赂、拉拢一些原清廷时期遗留的胥吏、仓管,试图摸清太平军物资仓库的底细和储备情况。
投机商的阴谋迅速见效。市面上的平价货物如同被无形巨口吞噬,迅速减少。而随着秩序初步恢复,市民压抑的需求有所释放,供需关系瞬间失衡。上海的米价、布价开始以令人瞠目的速度飙升,清晨一个价,晌午一个价,到了黄昏,价格又能翻上一番。盐价更是贵比金银,寻常人家已然不敢奢望。
这飞涨的物价,如同无形的鞭子,狠狠抽打在普通市民的身上。
“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南市贫民窟的低矮屋檐下,老篾匠赵阿大捏着手里干瘪的钱袋,望着米店外悬挂的、一天数变的天价米牌,满脸愁苦,声声叹息。他那点微薄积蓄,在疯涨的米价面前,连数日口粮都换不来。家里卧病的老妻和面黄肌瘦的孙儿,眼巴巴等着米下锅。
码头工人聚集的窝棚区,往日里最能吃苦的汉子们也聚在一起,愁眉不展。工头王铁锤一拳砸在破旧的木板上,愤懑道:
“工钱还没领,米价倒先上了天!干一天活,挣的钱还买不回一家老小一天的口粮!这太平天国来了,日子反倒更难了?”
街头巷尾,怨声载道。主妇们挎着空篮,在价格高得离谱的布摊前徘徊,摸着孩子身上早已补丁摞补丁的单薄衣衫,眼圈发红。小茶馆里,老人们摇头叹息,议论着这“杀人不见血”的物价。刚刚因战火平息而稍感安定的普通市民,转眼又被飞涨的物价推入绝望的深渊。恐慌情绪如同瘟疫般在街头巷尾蔓延,对新政权的信任开始动摇,不满和疑虑在暗处滋生。
……
“姐姐,情况不妙!”
曾晚妹急匆匆地闯入苏雨晴的临时办公处,脸上满是愤慨与焦急:
“我们投放的物资,大半都被钱友仁、孙茂才那几个奸商派人伪装抢购了!现在市面物价飞涨,民怨沸腾,再这样下去,只怕刚稳定的局面又要生乱!”
苏雨晴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下略显混乱的街市,手中拿着那份显示物价急剧上涨的报表,秀眉微蹙。她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焦虑。然而,她深吸一口气,转过身时,脸上已不见慌乱,只有一片沉静。她深知林阳的底牌,那超越时代的物资调配能力,是这些固于旧思维的投机者无法想象的。
“无妨,让他们买。”
苏雨晴的声音冷静得出奇,嘴角甚至牵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他们胃口好,就让他们先吃个够。传令下去,我们的人暂时停止大规模投放物资,只在几个关键点位,维持最低限度的供应,吊着他们,别让他们太快起疑。”
消息很快传到正在吴淞口视察炮台建设的林阳耳中。
“卖麻花!想跟老子玩囤积居奇、抄底抬价这一套?正好,老子现代那边的仓库里正愁东西太多没地方放呢,陪他们玩玩!”
他当即秘密返回现代时空,通过山鹰建立的可靠渠道,动用大笔资金,以“跨国大宗商品贸易”和“国家战略应急物资储备”的名义,直接从现代大型粮油集团、现代化纺织印染企业、日用化工厂,采购了数量极为惊人的优质大米、面粉、食用油、各种花色布匹、成衣乃至肥皂、火柴等日用必需品。这些物资被分批运抵太平天国控制下的多个秘密仓库——尤其是上海周边那些位置隐蔽、刚刚接管过来的废弃货栈和经过伪装的码头仓库。
数日后,就在钱友仁、孙茂才等人弹冠相庆,在“永昌号”内摆酒庆功,以为奇货可居,准备进一步联手操纵,将物价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不惜借入高利贷以扩大囤积规模,梦想着攫取暴利之时——
太平天国上海行政公署突然发布公告,贴满全城大街小巷:为彻底平抑物价,惠及黎民,即日起,将在上海城内城外增设数十个“天国惠民物资供应点”,以远低于当前市场的价格,无限量、敞开供应大米、面粉、布匹、食盐等所有关键生活必需品!
公告一出,全城哗然,百姓将信将疑,奔走相告。
投机商们起初嗤之以鼻,认为是太平军虚张声势,稳定人心的伎俩。然而,当他们派出的眼线回报,亲眼看到一辆辆体型庞大、被厚重帆布覆盖的“太平军辎重车”,排成长龙,隆隆驶入各个供应点;当供应点卸下帆布,露出堆积如山、雪白饱满的米垛,色彩鲜艳、质地优良的布匹,以及明确标出的、价格仅为他们疯狂收购价一半甚至更低的价牌时……投机商们的自信瞬间崩塌,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和茫然。
“这……这绝不可能!他们的物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苏杭通道并未完全畅通,他们哪来这海量的补给?!”
钱友仁接到手下急报,惊得手中的翡翠鼻烟壶当场摔得粉碎,脸色煞白。
恐慌如同致命瘟疫,在投机联盟中急速蔓延。他们不甘心失败,试图垂死挣扎,再次拼凑筹集所能动用的最后资金,像输红眼的赌徒,疯狂冲向各个供应点,想要将这些“突如其来”的物资也一口吃下,维持价格联盟。
然而,这一次,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无底洞。太平天国的物资仿佛无穷无尽,他们买进多少,市场上立刻就补充多少,价格如同磐石,纹丝不动。投机商们那点曾经自以为雄厚的流动资金,如同冰雪投入沸水,迅速消融殆尽,反而换来了更多不断贬值的囤货,以及随之而来的沉重债务。
“完了……全完了……”
孙茂才瘫坐在自家堆满粮食布匹、如今却形同废物的仓库里,面如死灰,眼神空洞。他,以及所有参与其中的商人,直到此刻,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太平天国这足以颠覆市场规则的海量物资,究竟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变出来的。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畴。
最终,资金链彻底断裂的投机商们,为了偿还高利贷和避免更大损失,不得不忍痛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疯狂抛售之前囤积的物资。这种恐慌性抛售,如同雪崩,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下跌,使得他们损失极其惨重,血本无归。钱友仁、孙茂才等几个为首者,更是倾家荡产,债台高筑,从此在上海商界一蹶不振,声名扫地。
林阳领导新政权,不仅以雷霆手段轻松平息了这场人为制造的物价风波,稳住了上海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还通过这一出一进的市场操作,间接回收了大量扰乱市场的民间游资,反哺了国库。更重要的是,此役极大地增强了普通市民对新政权的信心,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太平天国强大、可靠且维护贫苦大众利益的威信。
经此一役,上海商界彻底见识了太平天国深不可测的“底蕴”和调控经济、打击投机的铁腕手段。再也无人敢轻易在物资储备和物价问题上兴风作浪,市场的秩序,在这只无形而强有力的“天国之手”掌控下,逐渐走向了正轨。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http://www.abcsee.cc/45499/3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