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部落归附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数日的精心照料与温和对待,如同春风化雨,渐渐融化了这些土着心头的坚冰。最初的恐惧与麻木褪去,他们的眼中开始闪烁出试探性的光芒,开始用简单的音节、笨拙的手势,配合着丰富的面部表情,尝试与这些装束奇特却似乎心怀善意的“拯救者”进行交流。

  曾玉珍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他深知,单纯的施舍无法长久,唯有助其自立,方能真正解决问题。他果断下令,将所有缴获的贩奴船以及从船上搜出的财物,除必要充公以弥补军费及镇政开支部分外,其余皆用作专项基金,用于安置和补偿这些身心受创的受害者。

  他亲自组织军中略通绘事者和懂得沟通的士兵,根据土着们模糊的指向、在地上划出的简陋图案以及模仿鸟兽叫声的描述,拼凑信息,绘制了数张虽显粗糙的海图,试图厘清他们各自来自南洋的哪个岛屿。

  同时,在新京镇外围靠近洁净水源、地势较高处,专门划出一片向阳坡地,动员军民帮助他们砍伐木材、采集茅草,搭建起比他们原先简陋窝棚更坚固、更能抵御海风湿气的干栏式临时居所。

  不仅如此,他还命人从仓库中取出备用的农具、耐储存的薯类和玉米种子,派遣有经验的农垦士兵,手把手地教导他们开垦坡地,平整水田,种植这些来自故土的高产作物,以期他们能尽快自食其力,在这片新土地上重建生活秩序,找回生命的尊严。

  然而,并非所有被解救者都渴望返回那可能已被战火或捕奴队彻底摧毁的故园。一部分人,尤其是那些家园已毁、亲人离散或对返回充满恐惧的土着,在亲身感受到新京镇内严明的秩序、令人安心的武力保障以及来自天国军民真诚的善意后,内心深处流露出了希望留下的意愿。

  他们用生硬的手势和充满期盼,甚至带着一丝哀求的眼神,努力表达着想要加入这个新兴的、能够保护他们、给予他们食物和安全的社群的渴望。

  曾玉珍将这一情况与罗大纲详细商议。罗大纲看着校场上那些努力模仿太平军士兵动作、学习使用农具的土着青壮,捋须沉吟道:

  “皆是受苦的兄弟姐妹,天父视之皆赤子。彼愿留下,便是信我天国,岂有拒之门外之理?况且,拓荒垦殖,正需人力。”

  两人意见一致,遂做出决定:尊重个人选择。愿意留下的,逐一登记姓名、年龄、原部落等信息造册,参照天国拓荒者的标准,按人头分配荒地,并提供初始口粮支援,享受基本等同的待遇,同时组织夜校,由识字的士兵教导他们学习最简单的汉语词汇和更精细的耕作技术,使其能逐步融入天国体系。

  至于那些思乡心切、坚持返回的,则调拨坚固的小型桨帆船,配备熟悉航路的向导和足够数日消耗的淡水、食物,助其踏上归家之路。

  这一系列秉持人道、扶助弱小的举措,其影响远超新京镇一隅。那些被释放归家的土着,如同活的信使,将他们在“太平天国”的见闻——那强大的军队、巨大的船只、奇特的器物,尤其是那份难得的、不被视为奴隶或野人的尊重——口耳相传,在南洋星罗棋布的岛屿间悄然扩散。

  许多饱受西方殖民者压榨、海盗掠掠或强大部落侵袭之苦的弱小部落,第一次听说了在南方那片广袤大陆的边缘,出现了一个名为“太平天国”的强大势力,他们不仅击败了凶悍的“红毛鬼”,而且竟然会善待被掠卖的土着。希望,在这些绝望的心中重新燃起。

  不久后,几支来自不同岛屿、规模不大的土着部落代表团,怀着无比的忐忑与一丝微弱的希望,乘坐着经不起风浪的独木舟,依靠星辰和祖传的航海知识,历尽艰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终于跌跌撞撞地抵达了新京镇简陋的码头,请求觐见那位传说中的“天国之主”,寻求庇护或建立某种形式的联系。

  面对这些主动上门的“客人”,曾玉珍和罗大纲给予了超出规格的隆重接待。总督府前的空地上,破例升起了象征各部落的彩色布条,准备了热腾腾的食物和清甜的泉水。虽然语言依旧是一道巨大的鸿沟,但通过连比带画、实物展示和那位仅略通数个土着词汇的向导的艰难转译,曾玉珍和罗大纲大致明白了这些部落的诉求:

  有的希望太平天国能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抵御来自内陆或其他岛屿的强大部落或零星白人殖民者据点的侵袭;有的则希望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用他们岛上盛产的香料、色泽莹润的珍珠、质地坚硬的珍稀木材,换取锋利耐用的铁器、柔软保暖的布匹和能度过饥荒的粮食;更有甚者,直接表达了希望举族内附,整体迁入太平天国治下,以求得永久的安宁。
  http://www.abcsee.cc/45499/3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