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局座的听闻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局座张召忠最近总觉得眼皮直跳。作为资深军事评论员,他经历过太多大风大浪,但最近接到的几个内部通报却让他坐立难安。特别是那份关于战机详细性能参数的简报,他反复看了三遍,每次都觉得像是在读科幻小说。

  老张,你这茶都凉了。夫人把热茶推到他面前,从早上起来就心神不宁的,出什么事了?

  局座摘下老花镜,揉了揉太阳穴:没事,就是在想些工作上的事。

  他站起身,在书房里踱步。书架上摆满了他这些年的着作,《海战艺术》《信息化战争》《第六代战机猜想》,每一本都凝聚着他毕生的研究。可现在,他突然觉得这些知识都不够用了。

  不可能啊......他喃喃自语,这完全不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

  想起上次在节目里含泪为科研人员辩护的场景,局座脸上有些发烫。当时他以为第六代战机还要十年才能问世,谁想到第七代都已经试飞成功了。

  电话铃声打断了他的思绪。来电显示是他在空军的老战友。

  老张,听说那个项目了?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你之前在节目里说的那些,全都成真了!

  局座强作镇定:我也是刚看到通报。不过这些数据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验证什么啊!老战友激动地说,我有个学生在龙巢基地,亲眼见过那架战机!他说性能比通报上写的还要夸张!

  挂断电话后,局座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崩塌。他打开电脑,调出之前录制节目时的资料。画面上,他正慷慨激昂地阐述第六代战机的技术难点,而弹幕里满是局座又忽悠了的调侃。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调侃格外刺眼。

  难道我那不是忽悠,是预言?他对着屏幕苦笑。

  第二天,局座以调研的名义来到了国防大学。他想找几位相熟的教授聊聊,看看学术界对这件事的看法。

  张教授,您来得正好。航空工程系的李教授一见到他就迎上来,我们正在讨论的垂直起降系统,您给分析分析?

  会议室的黑板上写满了复杂的公式,一群教授正争得面红耳赤。

  这个升力系数根本不可能达到!

  但实测数据就摆在那里!

  除非他们发明了新的物理定律!

  局座静静地听着,越听心里越惊。这些国内顶尖的专家都无法解释的技术,居然被一个修理店老板搞出来了?

  各位,他忍不住开口,如果这些数据都是真实的,意味着什么?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教授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李教授打破了沉默:

  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重写教科书了。

  回程的路上,局座让司机绕道城东。虽然明知不可能靠近龙巢基地,但他还是想亲眼看看那个诞生奇迹的地方。

  车子在警戒线外停下。透过车窗,他能看到远处那个熟悉的修理站轮廓。曾经破旧的门脸现在已经焕然一新,周围布满了各种监控设备。

  首长,要通知基地方面吗?司机问道。

  不用。局座摇摇头,就在这看看。

  他想起多年前的一次基层调研,曾经路过这家修理站。当时他还跟同行的人开玩笑说:这种小店能修好摩托车就不错了。

  现在想来,这句话格外讽刺。

  回到家中,局座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他翻出这些年所有的研究笔记,试图找出任何可能预示今天这个结果的线索。

  古籍......逆向工程......他反复琢磨着通报上关于技术来源的简短说明,难道老祖宗真给我们留下了宝贝?

  夫人推门进来,看到他对着《山海经》发呆,忍不住笑道:怎么,改行研究神话了?

  局座认真地说:你说,如果古代真有什么失传的黑科技,为什么到现在才被发现?

  也许是因为,夫人想了想,需要等到对的人出现吧。

  这句话让局座愣住了。对啊,也许不是技术被隐藏了,而是直到现在才有人能真正理解并复现它们。

  当晚,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一只巨大的机械应龙在云间翱翔,而驾驶舱里坐着的,正是他在资料照片上见过的那个年轻人。

  第二天一早,局座就接到通知,要他参加一个高级别会议。与会者除了军方高层,还有几位他熟悉的院士专家。

  召忠同志,主持会议的副总参谋长开门见山,应龙项目了解多少?

  局座整理了一下思路,谨慎地回答:看了内部通报,但很多技术细节还不太明白。

  不明白就对了。江卫华院士苦笑道,我们这些搞了一辈子科研的也看不明白。

  会议室内响起一阵尴尬的笑声。

  今天找大家来,是想讨论一下后续的舆论引导问题。副总参谋长说,应龙的存在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我们需要一个合适的方式向公众解释。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局座。作为最知名的军事评论员,这个任务自然落到了他的肩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局座感觉手心在冒汗。以前在节目里是一回事,现在要正面解释一个自己都无法理解的技术,完全是另一回事。

  我需要更多资料。他说,特别是技术细节。

  资料可以给你,副总参谋长意味深长地说,但你能看懂多少,就看你的造化了。

  会后,局座得到许可,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参观龙巢基地。当他在安国邦的陪同下走进那座熟悉的修理站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外面还是那个破旧的门脸,内部却已经完全变了样。最显眼的位置,停放着一架他从未见过的战机。流线型的机身泛着金属光泽,各种他看不懂的设备发出轻微的嗡鸣。

  这就是?局座的声音有些颤抖。

  准确地说,这是改进型。张飞从战机后面转出来,手里拿着个多功能扳手,局座是吧?常看您的节目。

  局座打量着这个年轻人。普通的工作服,沾着油污的手,看起来和街边的维修工没什么两样。可就是这个人,造出了改变世界格局的武器。

  张飞同志,局座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能给我简单介绍一下吗?

  行啊。张飞爽快地答应,不过很多原理我也说不太清,就是按感觉来的。

  他带着局座绕战机转了一圈,随口讲解着:

  这里装的是新型推进器,原理类似《淮南子》里说的御风而行

  隐身系统参考了墨子的光学研究,就是那个小孔成像的实验。

  变形机构嘛,灵感来自诸葛亮的木牛流马......

  局座听得目瞪口呆。这些他从小就熟悉的历史典故,居然都被用在了最尖端的军工技术上。

  等、等一下,他忍不住打断,你是说,这些技术都来自古书?

  也不全是。张飞挠挠头,有些是自己琢磨的。比如这个能源核心,就是修微波炉时突发奇想......

  局座感觉自己的专业知识正在被按在地上摩擦。他研究了一辈子现代军事科技,现在有人告诉他,最先进的技术居然藏在古籍和家电维修里?

  能不能......演示一下?局座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问道。

  现在不行。张飞指了指正在检修的设备,几个传感器出了点问题,得重新校准。

  局座这才注意到,战机的几个部位确实有拆卸的痕迹。不知为何,这反而让他松了口气——至少这架战机还是需要维修的。

  参观结束时,局座的心情复杂到了极点。一方面,他为国家的科技进步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他又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

  局座,安国邦在送他离开时说,接下来的舆论引导,就拜托您了。

  回程的车上,局座一直沉默着。司机从后视镜里看了他好几次,终于忍不住问:

  首长,那个,真像传说中那么神吗?

  局座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轻轻叹了口气:

  比传说中还神。

  当天晚上,局座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准备下一期节目的讲稿。看着桌上厚厚的资料,他第一次感到无从下手。

  说真话?那些技术原理他自己都不明白。

  继续忽悠?现在事实就摆在眼前。

  最后,他拨通了一个电话:

  老李,你们研究所还招人吗?我想去进修......

  电话那头的李教授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老张,你没事吧?

  我很好。局座认真地说,就是觉得,该重新学习了。

  挂断电话后,他看着镜中的自己,突然笑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也许没有人能永远当专家,但至少可以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

  而那个在修理站里创造奇迹的年轻人,无疑给他上了最生动的一课。

  局座拿起笔,在稿纸上写下新一期节目的标题:

  《当传说照进现实:从看中国科技创新》

  这一次,他决定实话实说。
  http://www.abcsee.cc/45703/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