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灯影摇红,盟誓初立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第114章 灯影摇红,盟誓初立

  夜风穿堂,灯火摇曳。

  沈清棠站在密室中央,手中那枚银白的“清源灯”在她掌心静静沉眠,仿佛承载着一段尘封已久的过往。

  这间密室藏于绣庄地底,是她昨夜亲自勘探选址、亲手布置机关而成。

  四壁由青石砌成,通风隐秘,外人若非知晓暗门所在,绝难发现。

  而今,密室内已聚集了她所能信任的核心之人——老陈头、小翠莲、张侍郎、赵尚书……以及几位曾受母亲苏芷兰恩惠的老臣与旧部。

  她将清源灯轻轻置于案几之上,指尖轻抚那两个字:“清源”。

  众人静默无言,唯有烛火噼啪作响。

  沈清棠缓缓开口,声音清冷却坚定:“我母亲苏芷兰一生清正,却因林家构陷,被侯府逐出家门,最终郁郁而终。我重生归来,不是为了苟且偷生,而是要为母报仇,洗刷冤屈。”

  她环视众人,“你们之中,有的是我母亲昔日扶持的商贾,有的是她曾经相助的朝中官员,还有的,是我父亲旧日麾下忠义之士。今日齐聚于此,便是要成立‘清源会’——以查明真相、肃清奸佞、重振苏氏遗风为目标。”

  话音落下,众人面面相觑,皆从彼此眼中看出震撼与敬意。

  就在此时,角落里传来一声低叹。

  “小姐,夫人临走前托我保管的东西,我想该交给您了。”

  众人回头,只见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嬷嬷缓步上前,正是小翠莲。

  她颤巍巍地从怀中取出一本古旧的册子,封面已有些斑驳,但依旧清晰可见四个大字:

  《清源册》

  沈清棠心头一震,接过册子翻阅,只见其中详尽记录着当年苏芷兰所资助过的商人、官员、护卫名单,甚至连他们的籍贯、擅长之事都一一标注清楚。

  “原来……母亲早有准备。”沈清棠低声呢喃。

  赵尚书接过册子仔细翻看,眉头渐渐舒展,点头道:“这些人,如今大多已在地方或朝中有一定地位。若能联络得当,不失为一股可依仗的力量。”

  张侍郎在一旁沉默许久,终于开口:“沈姑娘布局缜密,行事果决,令人佩服。我原以为你不过是个孤女,只想报私仇罢了。如今看来,你竟有此宏图远志,实在令人心折。”

  他顿了顿,目光郑重:“若真能扳倒林崇文,我张廷钧愿全力相助。”

  沈清棠微微颔首,并未多言,只是再次看向那盏清源灯。

  灯光映照着她的侧脸,冷艳而坚毅。

  “我们虽势单力薄,但只要团结一致,未必不能撼动林家这座大山。”她目光如炬,“接下来,我会逐步联系《清源册》上之人,同时继续查探林家勾结外敌、陷害朝廷忠良的证据。若有谁能提供线索,无论是朝中动静,还是民间传闻,都请随时通报。”

  老秦站起身来,他是苏芷兰当年商队的护卫统领,年过五旬却仍精神矍铄。

  “小姐说得对,夫人临终前念念不忘的就是要让女儿平安长大,替她讨回公道。如今您既已长大成人,又有顾公子相助,我们这些旧部自当竭尽所能。”

  顾景珩站在一旁,一直未曾插言,此刻却微微一笑,目光温和又深邃。

  “林家势力庞大,单靠一己之力难以抗衡。但正如沈姑娘所说,只要我们一步步来,不急于求成,便总有机会。”

  沈清棠转头看他,两人目光交汇,似有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气氛逐渐凝重而热烈起来,众人纷纷表态,愿意协助调查,也有人主动提出可联络地方旧识,扩大人脉网络。

  夜色渐深,清源灯下的密室,却燃起了久违的希望。

  沈清棠缓缓举起手中的玉笔,在一张纸上写下第一份盟约条款。

  “凡入‘清源会’者,须立誓同心协力,共进共退。凡背叛者,天地不容。”

  她抬头,目光扫过众人,“谁愿先签下名?”

  众人互望一眼,随即,一个个走上前来,蘸墨落笔,郑重签名。

  第一个是老秦,第二个是赵尚书,第三个是小翠莲……

  顾景珩最后上前,执笔写下“顾景珩”三字,收笔后抬眸看她,唇角微扬:“从此刻起,我便是你的谋臣,也是你的护盾。”

  沈清棠眼底闪过一丝柔软,旋即归于平静。

  她望着那一排整齐的名字,心中百感交集。

  这一夜,清源灯长明。

  真正的风暴,才刚刚拉开序幕。夜色深沉,风卷残灯。

  密室之中,血书已成。

  众人皆在“清源会”盟约上落下姓名,指尖尚有墨痕未干,空气中浮动着一股肃然的庄严气息。

  老秦站起身来,手中握着一盏烛火,目光如炬,声音铿锵有力:“从今往后,‘清源会’便是夫人的遗志继承者!谁若背信弃义,便与这盏烛火同灭!”说罢,他猛地将烛火按入石壁上的铁盘中,火焰嘶然一声熄灭,只剩余烟袅袅升起。

  沈清棠立于案前,看着那一排整齐的名字,心中仿佛有千钧重负压下,却又生出一丝从未有过的坚定。

  她缓缓抬手,将手中的玉笔轻轻放下,转身面对众人,声音清冷却字字如金:“诸位既然愿与我共进退,那我沈清棠必不负所托。接下来,我们需步步为营,不能有一丝疏漏。”

  顾景珩站在一旁,袖中悄然取出一封密函副本,轻轻展开于桌面之上。

  “林家根基深厚,仅凭一时之举难以撼动。”他语气淡然,眼底却藏着锐利,“我的建议是——三线齐发,分而制之。”

  沈清棠眸光微闪,示意他继续。

  “朝堂之上,林崇文身为尚书,权势滔天,但其结党营私已久,树敌众多。我们可以借张侍郎之力,联合其他不满林氏的官员,在朝中掀起波澜。”顾景珩话音一顿,指了指密函中的边关部分,“边关方面,林家暗中勾结北境商人,走私军械,若能取得实证,便可一举将其势力削弱。”

  沈清棠微微颔首,目光落在商界一栏:“而商界呢?”

  “苏夫人当年布下的棋子,如今多已在各地立足,只要加以联络,便可形成一张无形的网。”顾景珩嘴角微扬,“只需一个契机,便能将林家在商界的势力连根拔起。”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沈清棠沉默片刻,终是开口:“好,那就依顾公子所言。我会亲自前往联系《清源册》上的旧人,同时搜集林家罪证;赵尚书、张侍郎两位大人负责朝堂之事;至于边关……”她看向老秦,“还请老前辈走一趟边关,务必查清楚林家是否真有通敌之嫌。”

  老秦抱拳应诺:“属下定不辱命!”

  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众人皆显出久违的斗志。

  会议结束,众人陆续离去。

  绣楼之上,夜风轻拂,星河如洗。

  沈清棠靠在窗边,望着远处京城万家灯火,心绪翻涌。

  顾景珩不知何时已走到她身旁,手中执了一壶清茶,递至她面前:“饮一杯吧,夜寒。”

  她接过,轻抿一口,苦涩回甘。

  “你为何要帮我?”她忽然开口,语气平静却透着试探。

  顾景珩一笑,望向远方:“因为你的母亲,曾救过我的父亲。”

  沈清棠怔住。

  “当年我父遭奸人陷害,被贬边关途中遇刺,幸得苏夫人出手相救,才得以保命。”他语气轻缓,仿佛在回忆一段尘封往事,“这份恩情,我一直记得。”

  她垂眸,未曾想到还有这一层因缘。

  “可你不只是为了报恩吧?”她淡淡道。

  顾景珩笑意更深,转头看她,眼神幽深:“当然不止。沈清棠,你是个很特别的人。冷静、睿智、坚韧,哪怕身陷泥泞也未曾低头。我想看看,你能走到哪一步。”

  她抬头迎上他的目光,没有回避。

  “若这一局输了呢?”他问。

  她唇角微扬,目光如星火般坚定:“那便再下一盘,直到赢为止。”

  良久,两人无言。

  夜风吹过,带走了话语,却留下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月色渐沉,绣楼恢复寂静。

  而在这座繁华京城的某一处角落里,绣庄地底密室的“清源灯”依旧长明。

  沈清棠缓步走入,将母亲遗留的“清源册”摊开,指尖轻抚泛黄纸页,眼神幽深莫测。

  (本章完)
  http://www.abcsee.cc/45716/3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