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外公的神秘遗产 >第116章 林墨的公开演讲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16章 林墨的公开演讲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社区商业振兴论坛”的现场座无虚席,台下既有来自各区县的商户代表、街道办负责人,也有高校的商业研究学者,甚至还有专程从邻市赶来的考察团。舞台中央没有复杂的布景,只摆着一张木桌,上面放着外公当年用过的算盘和一本泛黄的账本——那是林墨特意带来的,她说:“今天的演讲,从这本账本开始。”

  灯光亮起,林墨身着一身素雅的棉麻套装,走到台前,没有拿演讲稿,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二十年前,我外公在老城区开了第一家振山超市,这本账本上记着的,不是冰冷的数字,是街坊们的生活。比如1998年3月15日,王婶赊了两斤红糖,备注是‘孩子满月’;2001年秋,李叔欠了五斤面粉,写着‘老伴儿生病’。外公说,做生意不是一锤子买卖,是把街坊的难处记在心里,把信任刻在账本上。”台下瞬间安静下来,不少老商户想起了自己创业时的初心,轻轻点了点头。

  “有人问我,振山能从一家小超市走到今天,靠的是什么?是资本?是规模?都不是。”林墨拿起算盘,轻轻拨了一下,“靠的是‘守心’这两个字,靠的是‘共生’这一信条。”她讲述了振山收购鼎盛超市时的抉择:“当时鼎盛濒临破产,欠着供货商上百万货款,有人劝我趁机压价,我却选择用‘债务抵消 分期支付’的方式,既帮刘胖子保住了心血,也让供货商拿到了欠款。因为我知道,把同行逼到绝路,自己也走不远;只有让大家都活下去,社区商业才能活起来。”

  谈到商业联盟的组建,林墨的语气多了几分坚定:“去年,资本加持的连锁超市带着低价补贴来抢市场,还联合供货商打压我们,那段时间,振山的货架空了三成,谣言传遍了老城区。但我们没有慌,因为街坊们站在我们这边——张婷把豆腐坊改成开放工坊,让大家亲眼看着做豆腐;赵天磊带着配送队在暴雨天徒步送菜,泥水里的脚印就是最好的口碑。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商户加入我们,组成商业联盟,用共享供应链、共做活动的方式,硬生生扛住了冲击。”

  当大屏幕上出现海外矿区的照片时,台下发出一阵轻声的惊叹。“社区商业的边界,从来不止于城市的街巷。”林墨指着照片里的槐树苗,“我们在东南亚的矿区,帮三百多名侨胞建了矿业合作组,从送米面油到对接国内冶炼企业,从建安全培训基地到开侨乡创业园,我们做的不是生意,是让海外游子感受到家乡的温度。现在,矿区的侨胞不仅能安稳赚钱,他们的家人还能在创业园开起小店,卖家乡的手工艺品——这就是共生的力量,不分地域,不分国界。”

  “今天,很多人都在谈论商业创新,我认为最好的创新,是回归本质。”林墨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商业的本质不是‘赚多少钱’,而是‘创造多少价值’;社区商业的本质不是‘卖多少商品’,而是‘连接多少人心’。振山的会员系统,记的不是消费金额,是王奶奶对花生过敏,是李大哥每月要给海外儿子寄特产;振山的供应链,连的不是供货商,是张婷的豆腐坊、李军的五金铺,是无数个靠手艺谋生的普通人。”

  演讲接近尾声,林墨拿起外公的铜令牌,举过头顶:“这枚令牌是外公传下来的,上面没有刻‘发财’,没有刻‘扩张’,只刻着‘诚信’二字。现在,我想把它送给所有做社区商业的同行——不要怕资本的冲击,因为人心比资本更坚固;不要急着追求规模,因为扎根社区比开遍全城更重要。当我们把街坊的需求记在心里,把同行的难处放在眼里,把海外游子的乡愁装在心里,社区商业就不再是小生意,而是能温暖一座城、连接一片情的大事业。”

  话音落下,台下先是短暂的寂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不少老商户红了眼眶,站起身来鼓掌。邻市的考察团代表快步走上台,紧紧握住林墨的手:“林总,您的演讲点醒了我们,原来商业还能这么有温度,我们回去就照着振山的模式做,邀请您以后一定去指导!”市商务局局长也在现场宣布,将设立“振山模式推广基金”,为愿意组建商业联盟的社区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论坛结束后,林墨被商户代表们围在中间,大家七嘴八舌地请教联盟组建的细节,有人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有人用手机拍下那本老账本。赵天磊和老方站在一旁,看着被众人围绕的林墨,脸上满是自豪。周铁根摸着外公的铜令牌,悄悄对身边的苏梅说:“老林当年的心愿,现在终于实现了,振山真的把‘守心’这两个字,讲给了更多人听。”

  夕阳透过会场的窗户,洒在林墨身上,也洒在那本老账本上。她知道,这场演讲不是结束,而是振山“社区共生”之路的新起点。未来,会有更多人加入进来,把老槐树的种子带到更多地方,让扎根人心的商业温暖,开满城市的每个角落,也飘向海外的每一片侨乡。
  http://www.abcsee.cc/45826/2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