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麦浪翻滚三十年 >第189章 那晚我们都是萤火虫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89章 那晚我们都是萤火虫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黄昏像一块浸透了橘子汽水的老旧棉布,缓缓覆盖在梨树村的每一寸土地上。

  最后的日光明亮而不灼热,给古老的屋檐和新发的嫩芽都镀上了一层温柔的金色。

  清明节次日,风停了,空气中弥漫着泥土、青草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期待混合而成的气息。

  “点亮老屋”行动的倒计时,开始了。

  村中央的打谷场上,人头攒动,却异常安静。

  李娟站在一个由几块砖头临时搭起的高台上,手里没有话筒,声音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她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从满脸褶皱的老人到眼神懵懂的孩童,从满手老茧的庄稼汉到放假归来的年轻学生,一种从未有过的使命感攫住了她。

  “各位乡亲,各位兄弟姐妹,”她深吸一口气,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今晚,我们要做一件可能这辈子只做一次的事。所以,我有几个规矩。”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第一,不许拍照发朋友圈,不许开直播给外人看。我们不是在做一场表演,也不是在博取同情。”她的目光扫过每一张脸,“今晚的光,只为我们彼此存在,为那些回不来的人存在。”

  人群中一阵轻微的骚动,随即又归于沉寂。

  这个要求出乎意料,却又瞬间击中了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第二,”李娟从口袋里掏出一样东西,高高举起。

  那是一条洗得发白、边缘起了毛的红领巾,是她小学时最珍视的宝贝。

  “今晚,我们要让光说话。不说给山下的领导看,不说给网上的流量看,就说给那个曾经躲在被窝里哭、受了委屈却不敢开口的自己听。”

  她转身,敏捷地爬上打谷场边那根光秃秃的旗杆,将那条红领巾郑重地系在了顶端。

  晚风吹来,那抹褪色的红,像一颗顽强跳动的心脏,在梨树村的上空飘扬。

  台下的王强咧嘴一笑,对着身后一群精壮的年轻人吼了一声:“都听见了?干活!”

  青年们轰然应诺,立刻行动起来。

  他们将几十辆废旧自行车的链条拆下,用钳子一节节接起来,形成一条长长的、泛着金属光泽的锁链。

  每隔一段距离,他们就用铁丝绑上一个李娟之前做好的“心愿灯”。

  王强的计划简单而粗暴:用这条链条,从打谷场出发,沿着那条通往村小学的泥泞小路,铺设一条蜿蜒的光之路径。

  那是他们这代人童年时,每天往返的路。

  光径在黑暗中一节节延伸。

  村医的徒弟小陈背着沉重的药箱,沿着这条刚刚成型的路开始巡查。

  他的手机电量只剩百分之三十,但他把手电筒模式开到最亮。

  光束下,他发现墙根下坐着三位老人,都是彻夜守灯没合眼,此刻脸色潮红,呼吸急促。

  “张大爷,血压高了,快,把这片药含舌头底下。”小陈蹲下身,用手机光照着药瓶上的标签,小心翼翼地倒出药片。

  他的光,和远处串联灯阵的光,还有家家户户门口亮起的光,汇聚成一条流淌在田埂与屋舍间的星河。

  就在这时,村西头传来一阵焦急的呼喊:“快来人啊!秀芳要生了!羊水破了!”

  救护车?

  早就因为断路和停电,被告知无法进村。

  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来。

  黑暗中,一个绝望的男声喊道:“没光!看不见路,稳婆摸不着剪刀啊!”

  下一秒,王强那如同洪钟般的声音炸响:“所有手机,开闪光灯,往西边照!”

  “唰——”

  仿佛是一个统一的指令,十几部、几十部手机同时被举起,刺眼的闪光灯齐刷刷地打开,撕破了产房门口的黑暗。

  十几道光束汇聚在窄小的门楣上,将那一方小小的天地照得如同白昼。

  在那片由信念筑成的光墙下,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划破了沉寂的夜空。

  村东头的屋顶上,返乡教师小陆正跪在瓦片上,一遍遍调试着一台用汽车电瓶供电的短波电台。

  天线是她用晾衣杆和铜线临时绑的。

  信号极弱,“滋滋”的电流声几乎淹没了所有声音。

  她戴着耳机,像一个孤独的哨兵,在信息的海洋里寻找一个可以停靠的孤岛。

  终于,一个熟悉的频率跳了出来——省广播学院的校友频道。

  她按下通话键,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呼叫……呼叫‘灯塔’,这里是‘麦田’,收到请回答。”

  电流声中,一个模糊的声音传来:“‘麦田’?你是……小陆?”

  眼泪瞬间涌出眼眶。

  小陆对着麦克风,几乎是用尽全身力气说道:“是我!我在梨树村,我的家乡。此刻是晚上八点十七分,我们正在举行一场没有电源的光明仪式。”

  她身下的村庄,灯火如海,每一盏灯后都是一个故事,一个心愿。

  “过去三十年,我们都以为走出大山才是唯一的出路。我们拼命学习,拼命工作,想把户口留下,想把根扎在钢筋水泥里。但现在,我们想告诉世界……”她的声音哽咽了,“有人记得你小时候叫什么名字,记得你挨揍是因为偷了谁家的西瓜,这比你在陆家嘴有套多大的房子,重要一万倍!”

  直播的视频信号本就微弱,此刻画面开始剧烈地跳动、模糊,最后定格在一片广阔无垠、随风摇曳的灯火海洋上,随即彻底中断。

  老槐树下,陈景明再次盘膝而坐,双手手掌紧紧贴着冰凉而坚实的土地。

  他闭着眼,将自己完全沉入那个“标签系统”的离线共振模式。

  随着村里越来越多的人放下戒备,在光影中闭上眼,默念着那些被遗忘的旧事,他脑海中那片系统空间里,浮现的词语碎片越来越多。

  “房贷”、“裁员”、“985废物”、“沪漂”这些冰冷的都市标签渐渐褪色,取而代之的是“掏鸟窝”、“摸鱼”、“弹珠”、“跳皮筋”、“奶奶的菜团子”……

  这些带着温度和童年气息的词汇,不再是碎片,它们像有了生命一般,相互吸引,汇聚,在他眼前凝成了一片低空漂浮的、由无数汉字组成的文字云。

  就在这时,一阵歌声从打谷场的方向传来。

  是李娟,她正领着一群孩子,唱起了那首最简单的歌谣——《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当第一个音符响起,那片庞大的文字云仿佛被注入了灵魂,开始缓缓旋转。

  旋转中,那些文字不断重组、勾勒,最终竟在陈景明眼前幻化出了一幅立体的、流动的光影画卷——那是1996年的夏夜,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漫天飞舞的萤火虫,三个光着膀子的少年躺在田埂上,掰着手指头数星星,争论着谁的水浒卡更多。

  围观的村民中,许多人毫无征兆地流下了眼泪。

  一个五十多岁的汉子捂着脸,泣不成声,喃喃自语:“这调子……这调子是我儿子走之前,最爱哼的调子啊……”

  摄影爱好者老康,此刻正跪在泥地里,小心翼翼地操作着他那台老式的海鸥胶片相机。

  他固执地拒绝了所有数码设备,嘴里念叨着:“数码会删,硬盘会坏,但银盐颗粒一旦在底片上显影,就等于把这一刻刻进了时间里,永远留在世上。”

  他对着那片由人心和记忆构筑的光海,按下了快门。

  “咔哒。”

  快门开合的瞬间,透过小小的取景框,老康浑身猛地一震。

  他看到了!

  在那片摇曳的光影深处,除了现实中的村民,赫然映出了三个模糊而清晰的少年身影——正是童年时代的陈景明、李娟和王强,他们笑着,冲他挥着手。

  “幻觉……一定是幻觉……”老康丢下相机,跌跌撞撞地冲到老槐树下,抓住陈景明的肩膀,疯狂地摇晃着:“你看见了吗?!你看见了吗?!”

  陈景明缓缓睁开眼,眼中没有惊奇,只有一片了然的平静。

  他点了点头:“他们回来了。”

  午夜时分。

  距离梨树村数百公里外的省气象中心卫星遥感部,值班员发出一声惊呼。

  大屏幕上,代表地表热源的红外卫星云图显示,梨树村所在的区域,出现了一个持续的、无法解释的热源异常点。

  与此同时,一辆国家电网的工程检修车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深夜抵达了村口。

  带队的王工程师经验丰富,他立刻排除了山火的可能。

  一行人困惑地走进村子,却发现全村没有任何电缆接入,一片原始的黑暗,只有星星点点的烛火。

  王工程师举起高精度的红外测温仪,对准一栋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老屋墙壁。

  “嘀——”

  仪器屏幕上跳出一个让他无法理解的读数:42c。

  “不可能!”他身边的年轻技术员失声道,“墙体温度42度?这比人的体温都高!里面没烧火,也没有任何电热设备,这热量是哪来的?”

  就在所有人都陷入巨大困惑之际,老槐树下的陈景明身体猛地一颤,整个人向后栽倒,不省人事。

  一缕鲜红的血丝,从他的右耳缓缓渗出。

  不知过了多久,当他再次醒来时,脑中一片清明。

  一个他思念了二十年,只在梦里出现过的声音,清晰地在他耳边响起。

  是妹妹小雅。

  “哥,这次我不怕黑了。”

  同一瞬间,村里所有参与了“万灯之夜”的人,他们的手机屏幕不约而同地亮起。

  屏幕上自动弹出了一张他们从未拍摄过的照片:童年时的自己,傻笑着站在自家老屋的门前,身后,是满室温暖的灯火。

  陈景明的“标签系统”界面,也在一片金光中悄然更新。

  所有杂乱的词条都已消失,只剩下一个全新的、散发着大地气息的词条,缓缓凝聚成形:

  【归田频率·已激活】

  夜,终于归于最彻底的寂静。

  那片由人心点燃的星海,在耗尽了最后一丝名为“记忆”的燃料后,渐渐熄灭。

  村口那条通往山外的唯一土路上,万籁俱寂。

  黑暗中,一部对讲机里传来一个冰冷、毫无感情的指令。

  “全体注意,清晨五点,准时发动。目标,梨树村。”
  http://www.abcsee.cc/45845/3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