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孙连城谋划,反击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台灯熄灭后,办公室陷入短暂的昏暗。

  电脑屏幕亮着,映出孙连城的脸。

  他没动,手指在键盘上停了片刻,随即重新输入密码,打开了一个加密文件夹。

  文件名是“城南地块,内部备查”,

  里面分门别类存着银行流水截图、企业注册信息、会议签到表扫描件,还有一份手写的时间线梳理稿。

  他点开最新添加的文件,李达康在审批材料上写的那句“请核实资金最终去向”。

  这张扫描图刚传进来不到一个小时。

  他盯着那行红笔字看了很久,然后右键点击,归入名为“权力松动”的子目录。

  这不是命令,也不是质疑,而是一种默许。

  他知道,李达康已经开始怀疑丁义珍,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之前的阻拦行为。

  这个信号比任何证据都重要。它意味着,原本封闭的决策层出现了一道缝隙。

  孙连城关掉文件夹,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打下几个字:

  《城南地块问题处置预案(草案)》。

  光标闪动,他开始整理三条主线。

  第一条是资金流向:

  从光明区财政拨款出发,经三家空壳公司中转,最后流入境外账户,

  全程耗时二十七天,每一步都有银行回单和股权变更记录支撑。

  第二条是程序造假:

  丁义珍提交的所谓“专家评审会纪要”,会议时间与本人出国行程完全冲突,且签名笔迹经比对存在明显修饰痕迹。

  第三条是补偿名单问题:

  六名已故村民被列入拆迁补助名单,签字栏却有按印,村委会盖章日期也早于正式公告日三天。

  他逐条标注可提交渠道。

  资金链适合走纪委内部核查流程,由财政口配合更稳妥;

  会议造假可通过政府办档案室调原始存根揭穿;

  名单问题则需民政与公安联动验证身份状态。

  每一条他都没打算亲自递上去,而是设计成“被动暴露”模式,让调查机关在常规工作中自然发现疑点。

  这才是最安全的方式。

  如果他主动举报,就成了孤例,容易被反咬“动机不纯”;

  但如果这些漏洞是在例行检查中被挖出来,那就是制度运行的结果,谁也压不住。

  文档写到一半,他停下,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

  下午五点零七分。

  窗外天色渐沉,远处市委大楼还亮着几盏灯。

  他没再看,转头从抽屉深处取出一张纸,上面手写了三个名字:

  小张、老周、季昌明。

  小张是财政局预算科的年轻干事,做事谨慎,又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信得过。

  老周在市纪委某室当副主任,两人曾一起参与过一次联合审计,私下喝过几次酒,对方从不乱说话。

  至于季昌明,虽是检察系统高层,但前些日子通过一次非正式汇报,对方曾隐晦提过一句

  “有些事,查得太急不好,查得不深更不好”。

  这话当时没懂,现在想来,或许是种暗示。

  他先拨通小张电话。

  “明天上午把山水集团关联企业的转账备案再核一遍,特别是跨省的那几笔。”

  他说得很平静,“补个说明材料,我这边要归档。”

  小张应了一声,问要不要留电子版。

  “纸质就行。”他说,“原件你亲手交给我。”

  电话挂断,他没立刻放下手机。

  这种事,一旦有人盯梢,最先出问题的就是基层办事员。

  他得确认小张会不会被盯上。

  如果接下来两天有人突然调阅财政备份,那就说明风声漏了。

  接着,他拿出一张便笺,写下一行字:

  “近期财务核查频发,恐有疏漏,烦请老周兄留意相关卷宗归档情况。”

  字迹平常,像是闲聊提醒。

  他把纸条折好,放进普通白信封,封口没贴邮票,

  只写了“家属院茶摊自取”六个字。

  这事不能用单位电话,也不能派人直送。

  多年前他们约定的联络方式就是如此:

  退休的老科员每天傍晚都会去纪委家属院门口的茶摊喝茶,顺路捎点东西。

  那人早已不管事,没人会注意他手里多了一个信封。

  做完这两步,他才拨通季昌明办公室电话。

  接通后他没提案子,也没说证据,只是以汇报日常工作为由,聊起最近财政局遇到的一件麻烦事:

  一笔补偿款因收款人身份异常被银行退返,结果发现名单上有死者。

  “我们正联系公安核实,也不知道这类情况检察系统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然后季昌明开口:“程序合法,自然会有结论。”

  声音不高,语气平淡,像是一句官话。但孙连城听懂了。

  这不是推脱,也不是警告,而是一种回应。对方知道他在问什么,也愿意在规则范围内配合。

  他挂了电话,轻轻呼出一口气。

  三个人,三条线,都试过了。

  目前没有异常反应。这意味着,他的动作还没被察觉,也没有人提前通风报信。

  他站起身,走到保险柜前,输入密码,取出两个U盘。一个存着完整证据包,准备明天存进银行保险柜;

  另一个是精简版,标记了关键节点和时间节点,将留在办公室暗格里备用。

  他又从柜子里拿出一份密封档案袋,递给秘书,

  让她下班前送到妻子单位楼下保安亭寄存,注明“勿拆”。

  秘书走后,他在日程表上画了三个圈。

  第一个定在十天后。

  那是市纪委例行半年度财务抽查的启动日,届时所有重大项目账目都要重新归档备查。

  只要那份资金流转图被纳入审查范围,问题就会浮出水面。

  第二个定在十二天后。

  那天丁义珍有个私人饭局,约的是山水集团法务总监。

  据线人消息,他最近一直在打听境外账户的安全性。

  如果到那时他还没脱身,情绪必然焦躁,很可能做出冲动决定。

  第三个定在第十五天。

  省里将召开一次专题调度会,讨论京州南部片区开发进度。

  李达康必须在会上汇报进展。

  如果在此之前,纪委已经介入调查,那么丁义珍就再也无法以“项目负责人”身份参会。

  这三个时间点,就是他的收网节奏。

  他坐回椅子,打开抽屉,摸了摸那个望远镜模型。

  指尖划过金属底座,冰凉而坚实。这东西一直摆在这里,没人多看一眼。

  但它不只是个摆设。

  当年他转岗时,朋友送的礼物,说他总爱看天上的事。

  后来他明白,真正的政治,不是低头走路,而是预判星辰的位置。

  桌上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财政局小张发来的短信:“材料已准备好,明早九点前送您办公室。”

  他看完,删掉短信,把手机扣在桌上。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由远及近,在门口停了一下,又转身走了。

  他没抬头,也没叫人。走廊很快恢复安静。

  他重新看向屏幕,预案文档还开着。

  光标停在最后一段未完成的句子上:“若十天后无进展,则启动备用方案,直接向……”

  他抬起手,正要继续敲字,忽然听见楼下传来一阵车响。

  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区政府大院,车牌被泥水遮住一半。

  司机没下车,只是摇下车窗,朝门卫点头示意,像是熟人。

  门卫看了一眼,挥手放行。

  孙连城眯起眼,身子微微前倾。

  那辆车停在办公楼侧门,副驾下来一个人,穿着灰色夹克,戴着帽子,低着头快步走进楼内。

  他认出来了。

  那是丁义珍的司机。
  http://www.abcsee.cc/45872/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