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三国渔皇 >第92章 玉玺动人心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92章 玉玺动人心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寿春城破,袁术授首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的野火,以比官方驿道更快的速度,席卷了大河南北。而随之传播开来的,还有那则更为震动人心的消息——传国玉玺,落入了曹操之手!

  南皮城的将军府内,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张圣能清晰地感受到,府内往来官吏、军中将领,乃至市井百姓,在谈论此事时,语气中那难以掩饰的复杂情绪。玉玺,这块由和氏璧雕琢而成的方寸之物,在承平年代是皇权的象征,在这乱世,则成了“天命所归”的最直观噱头,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

  书房内,炭火已撤,换上了祛湿的熏香。张圣正与徐元、蒋琬分析着各方势力对“玉玺归曹”的可能反应。

  “曹操手握玉玺,必不会久藏。”徐元笃定道,“他定会借此大做文章,或暗示天命在己,或以此胁迫天子,加封晋爵,为其进一步扩张正名。”

  蒋琬补充:“然其纵兵劫掠寿春,暴行已传开,天下非议甚多。此时打出玉玺,恐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引人讥讽。”

  张圣颔首,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划动着:“玉玺是利器,也是烫手山芋。曹操能用,我们也能用。他可以用来自我粉饰,我们则可以此来揭露其‘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野心。”

  正商议间,亲卫通报,赵云从冀南派回了信使。来的不是普通信使,而是赵云麾下的一名心腹校尉,风尘仆仆,神色凝重。

  “赵将军有何急事?”张圣心中一凛,莫非袁绍有异动?

  校尉单膝跪地,呈上书信:“启禀主公,非是袁绍。而是…近日营中及冀南各地,悄然流传一些言论,言道…‘传国玉玺乃国之重器,岂能落于曹贼之手?主公乃汉室宗亲(此为张圣为合理扩张早先放出的风声,真假难辨),英明神武,当设法迎回玉玺,以正视听’……末将察觉此事蹊跷,恐有人暗中煽动,赵将军特命末将快马禀报!”

  张圣与徐元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寒意。果然来了!玉玺的诱惑,开始显现其威力。这股暗流,不仅来自外部,更可能源自内部!

  “可知源头来自何处?”徐元沉声问道。

  校尉摇头:“流言散布甚广,难以追查具体源头。但…似乎有些许士人模样的人在酒肆茶馆间议论……”

  “知道了。你一路辛苦,先下去休息。”张圣让校尉退下,脸色沉静如水。

  “主公,此计毒辣!”徐元捻须的手微微发颤,“若主公对此流言置之不理,恐寒了部分真心期盼汉室重光将士之心;若主公表态欲争夺玉玺,则正中曹操下怀,正好将主公置于‘为私利而兴兵’的不义之地,且我军将不得不与曹操提前进行战略决战,此乃我军目前之大忌!”

  蒋琬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此乃阳谋!意在逼主公表态,扰乱我军心!”

  张圣沉默片刻,忽然冷笑一声:“好一个驱虎吞狼,乱我心神之计。文表,你以为,此计出自何人之手?”

  徐元沉吟道:“曹操麾下,郭嘉、荀攸、程昱皆善谋。此计看似激进,实则老辣,颇合郭嘉鬼才之风。亦不排除是许都那位陛下身边,有心人想借主公之手,对付曹操…”

  “无论是谁,其心可诛。”张圣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庭院中郁郁葱葱的草木,“他们想看我进退失据,我偏不如他们所愿。”

  他猛地转身,目光锐利:“文表,即刻以我的名义,发布一道教令,传谕全军及辖下各州郡!”

  “其一,严申军纪!玉玺乃死物,得失自有天定!我渤海上下,所恃者乃煌煌正道,乃百万军民之心,乃精兵良将之勇,非一区区玉玺!任何人不得再妄议玉玺之事,扰乱军心者,以军法论处!”

  “其二,昭告天下!曹操得玺,不行仁政,反纵兵屠城,其心可鉴!我张圣之心,在于终结乱世,还百姓太平,在于扫除诸如曹操此类假忠义、真国贼之辈!玉玺在谁之手,不改我讨逆安民之志!”

  “其三,擢升赵云为平北将军,总领冀南军事;擢升黄忠为镇南将军,总领徐、扬(北部)军事。大赏三军,尤其是前出淮北、直面曹军兵锋之将士!”

  这一番应对,可谓强硬无比!既不接“争夺玉玺”的招,又将矛头直指曹操的暴行,同时大力表彰前线将士,将内部注意力从虚无缥缈的“玉玺”重新拉回到实实在在的“功业”与“敌人”身上。

  “主公英明!”徐元与蒋琬齐声赞道,心中佩服。此令一下,既可稳定内部,又可对外彰显气度与决心。

  命令迅速拟好发出。张圣又对蒋琬道:“公琰,你亲自去一趟文选司,以考核新政推行成效为名,对近半年内由外部投诚、以及通过科举新晋的官员,进行一次细致的背景与言论核查。不必大张旗鼓,但要心中有数。”

  蒋琬神色一凛:“属下明白!”

  处理完这桩突如其来的风波,张圣感到一丝疲惫,信步走向文渊阁。蔡琰正在整理各地送来的诗文,见他眉宇间带着倦色,默默奉上一杯清茶。

  “文姬,你也听闻玉玺之事了吧?”张圣接过茶盏,轻声问道。

  蔡琰颔首,娴静的脸上露出一丝忧色:“玉玺牵动人心,自古如此。昔日董卓乱政,亦因玉玺而起纷争。妾身只望主公勿为此死物所累。”

  “放心,我还不至于被一块石头乱了方寸。”张圣笑了笑,“只是人心浮动,总需费些力气去安抚。”

  蔡琰柔声道:“《道德经》有云:‘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主公不以玉玺为贵,而以民生为本,此乃圣王之道。真心追随主公者,必能体察此心。”

  她的话语总是这般通透,能涤荡烦忧。张圣在她这里坐了片刻,心情舒缓了许多。

  随后,他又去看了甄宓和儿子张拓。小家伙长得很快,眉眼愈发清秀,像极了母亲。甄宓产后恢复得不错,虽不能过度劳神,但精神很好。

  “外面因玉玺之事,颇不平静吧?”甄宓靠在他怀中,轻声问。

  “嗯,有些跳梁小丑想兴风作浪,已被我按下。”张圣轻描淡写,不愿她多忧。

  甄宓却道:“妾身以为,此事或可加以利用。曹操得玺,其麾下骄兵悍将,未必全然心服;汉室旧臣,心中亦必有芥蒂。主公可暗中遣人,于许都及曹营散播流言,言曹操有僭越之心,玉玺便是明证……此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张圣眼睛一亮,低头在她额上一吻:“宓儿真乃吾之智囊!此计大妙!”

  是夜,张圣独坐书房,并未急于休息。他再次审视着巨大的地图,目光在许都、寿春、南皮之间流转。玉玺的风波,只是一个开始。曹操在消化淮南的同时,必然会利用玉玺大做文章,而内部那些隐藏的、忠于汉室或别有用心的势力,也会因此而蠢蠢欲动。

  “看来,仅仅防守是不够的。”他喃喃自语。必须主动出击,无论是在舆论上,还是在战略上。不仅要稳住内部,更要给曹操制造足够的麻烦,让他无法从容整合力量。

  他提起笔,开始给远在江东的周瑜写信。信中,他并未直接提及玉玺,而是着重描述了曹操在淮南的暴行及其势力的急速膨胀,暗示曹操下一个目标,很可能便是江东。他需要这位盟友在东南方向给曹操施加足够的压力。

  同时,他也开始构思一份详细的计划,关于如何利用这个时机,向曹操控制力薄弱的兖州、豫州地区,进行更深层次的政治与军事渗透。

  玉玺动人心,但也搅动了原本相对平静的局势。对于真正的雄主而言,危机之中,往往蕴藏着最大的机遇。张圣知道,他与曹操的博弈,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凶险的阶段。而他,必须成为那个更好的棋手。
  http://www.abcsee.cc/46028/2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