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笔尖的锋芒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1999年最后一天的清晨,镜州晚报的报亭前排起了长队。穿军大衣的老人踮着脚往窗口里望,裹着围巾的上班族把硬币拍在柜台上,连背着书包的学生都被报亭老板手里挥舞的报纸吸引——头版头条的标题用加粗黑体字排开,《三万元贷款难倒英雄汉》,下面配着张黑白照片:纺织厂的车间里,张桂芬蹲在堆成小山的订单前,手里捏着张皱巴巴的拒贷通知书,背影佝偻得像株被霜打过的向日葵。

  报社的热线电话从清晨六点就响个不停,红色的指示灯在编辑部墙上明明灭灭,像串跳动的警示灯。接线员小周把听筒夹在肩膀上,飞快地在记录本上写着:王女士,服装厂,贷款被挪用......话音未落,另一部电话又尖叫起来,她抓起听筒,对方的声音带着哭腔:我是开玩具厂的,机器都抵押了,还是贷不到钱,再撑不过这个月就要关门了......

  林辰是在发改委门口的报亭买的报纸。寒风卷着碎雪打在脸上,他把报纸揣进怀里焐着,走进办公楼时,听见传达室的老李正对着电话嚷嚷:你说那纺织厂老板?报纸上写着呢,五十万的机器抵不过三万元贷款,这叫什么事......

  综合科的门刚推开条缝,就听见老王的咳嗽声。老王一早就在翻报纸,眼镜滑到鼻尖上,手指在张桂芬三个字上反复点着:这苏记者胆子也太大了,连银行的底都敢揭。他抬头看见林辰,报纸往桌上一拍,你看这段,说银行贷款额度早就被大企业,这不就是指着和尚骂秃驴吗?

  林辰把报纸摊在桌上,指尖抚过苏晴写的段落:张桂芬的缝纫机组值五十万,银行评估却只给二十万,还说设备折旧快,拍卖难。可同一条街上,某国企的闲置厂房评估价却比市场价高了三成,理由是国有资产保值文字像把钝刀,没那么锋利,却一下下割在最疼的地方。

  这数据对比,写得真够狠的。老王咂咂嘴,突然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小林,这记者......是不是你上次带来的那个?在青溪镇采访的那个?

  林辰正翻到报纸中缝的记者署名——苏晴。他嗯了一声,没多说,心里却像揣了团火。苏晴昨晚给他打电话,说稿子排了头版,语气里藏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我加了段张桂芬女儿的话,她说我妈说机器会旧,但信誉不会,主编说这句话能戳到人心里去。

  上午的办公会开得格外压抑。李建国坐在主位上,手指在桌面上敲出急促的声,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最后落在林辰身上:最近的报纸都看了吧?有些报道捕风捉影,影响很不好。办公室要出个声明,澄清一下中小企业融资的实际情况,别让老百姓误会。

  没人接话。会议桌下,有人偷偷把报纸往抽屉里塞,窸窣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林辰盯着面前的茶杯,水面晃出李建国紧绷的脸——他知道,那篇报道像根刺,扎在了最敏感的地方。

  散会后,林辰去卫生间,听见隔间里传来压低的对话声:听说了吗?周市长把李主任叫去骂了半小时,说他没管好底下的人,让记者钻了空子。另一个声音嗤笑:钻空子?我看说的是实话。前阵子我弟想贷五万块开超市,银行说要公务员担保,他哪认识公务员?

  林辰洗完手,对着镜子理了理衣领。镜中的自己眼下带着青黑,那是昨晚帮苏晴核对数据熬的。苏晴把他整理的中小企业贡献度数据,转化成了更通俗的比喻:全市每10个就业岗位里,有6个来自中小企业;每10块钱税收里,有4块来自中小企业。这些数字印在报纸上,旁边配着张卡通蛋糕图,八成被标成大企业,两成标成中小企业,下面写着行小字:蛋糕怎么分,决定了更多人的饭碗。

  下午去开水房打水,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的议论声。农业科的老张正对着保温杯叹气:第二篇更厉害,把数据都亮出来了。你说咱们每年报上去的增长数字,底下藏着多少这些小企业的委屈?旁边的年轻科员接话:我妈开个杂货铺,想贷两万块进年货,银行说要查三年流水,她哪有那东西?最后还是找亲戚借的。

  有人瞥见林辰,声音突然停了。老张冲他挤了挤眼,没再说什么,转身时故意把报纸往他这边递了递——社会版的标题赫然在目:《数据背后的失衡》。林辰端着水杯往外走,背后的目光像针一样扎过来,有好奇,有警惕,还有一丝藏不住的敬佩,像寒冬里悄悄冒头的嫩芽。

  回到办公室,老王正对着电话赔笑:是是是,我们也觉得报道有点片面......数据?嗨,统计局的数字你也知道,口径不一样嘛......挂了电话,他抹了把脸,对林辰说:银行的人打来的,问报道里的数据哪来的。我说不知道,他们还不相信。他忽然压低声音,小林,你老实说,这数据是不是你给的?

  林辰没直接回答,只是翻开自己的笔记本,上面贴着从报纸上剪下来的报道,空白处写着密密麻麻的批注:张桂芬的设备评估报告存疑王建军的信誉记录可查。这些都是他准备给苏晴的补充材料,像给锋芒裹上了层铠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王,你还记得三年前那个玩具厂吗?林辰突然说,就在开发区边上,因为贷不到款倒闭了,老板抱着缝纫机在门口哭。当时咱们科汇总数据,只写了注销企业1家,后面跟着个冰冷的数字。

  老王愣了愣,往椅背上一靠,叹了口气:记是记得,可那又能怎么样?咱们就是汇总报表的,管不了那么多。他看着林辰手里的报纸,不过这报道出来,说不定真能有点用。昨天我那开五金店的侄子给我打电话,说看到报纸想去试试贷款,说说不定银行能松点口

  傍晚下班,林辰刚走出办公楼,就看见苏晴站在对面的公交站牌下,手里挥舞着报纸,像只快乐的麻雀。你看!她跑过来,把报纸塞给他,社会版的角落里登着则短讯:市银监局回应本报报道,表示将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专项检查。字很小,却像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漾开了圈圈涟漪。

  还有这个!苏晴从包里掏出个信封,里面是读者来信,最上面一封是用毛笔写的,字迹苍劲:我是退休银行行长,报道里说的情况属实。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做过三户联保,不用抵押也能贷款,或许可以借鉴......

  晚风吹起苏晴的围巾,露出她冻得通红的鼻尖。林辰看着她眼里的光,突然觉得那些无形的壁垒好像没那么坚固了。苏晴的笔尖像把温柔的刀,没砍没杀,却一点点剖开了坚硬的外壳,让藏在里面的真实露了出来——那些数据不再是冰冷的数字,那些故事不再是无人问津的叹息,它们开始在阳光下呼吸,在人们的议论里生长。

  公交来了,苏晴跳上去前,冲他做了个加油的手势。林辰站在原地,手里捏着那份登着短讯的报纸,寒风卷着雪沫打在脸上,却不觉得冷。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更多的阻力等着他们,但至少此刻,笔尖的锋芒已经刺破了沉默的外壳,让光有了钻进来的缝隙。

  回到家,林辰把报纸小心翼翼地夹进文件夹,和自己那份被锁在抽屉里的报告放在一起。窗外的雪还在下,路灯的光晕里,雪花像无数跳动的文字,正在书写着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http://www.abcsee.cc/46115/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