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听罢苏牧的吩咐,荀彧面露苦笑,徐徐言道:“大王既已明白,便不该存此念头。攻占青州一事……依臣之见,不如待幽州平定之后,再作计议更为稳妥。”

  稍作停顿,荀彧又补充道:“若并州那边有所动作,届时我们或将陷入三线作战之境。”

  “三线作战不过是一种可能,若张辽进军神速,说不定在我等对青州用兵之前,便已攻克幽州。”

  苏牧虽认同荀彧所言有理,却认为此仅为理论可能。以张辽之速,或许真能在青州战事开启前拿下幽州。

  荀彧只得再次苦笑着拱手进言:“大王,这终究只是推测,万一……”

  苏牧打断了荀彧,语气坚决:“没有万一。况且,在张辽拿下幽州之前,孤不会大举进攻青州,你大可宽心。”

  见苏牧似已决意,上官月如连忙开口:“大王,尚有一事需考量。一旦您亲临前线的消息传出,即便并州原本无意,恐怕也会生出异心。”

  “此事孤已思虑过。北府军团尚有五万兵马,加之城卫军,足可应对。”苏牧摆了摆手,不以为意。

  荀彧本欲再劝,深恐苏牧亲赴前线后贸然对青州用兵,一旦处置不当,恐酿大患。

  然而未等荀彧开口,上官月如已抢先说道:

  “左仆射,三线作战之危,关键在于并州李家是否真有动手之意。此前李家一直按兵不动,我相信大夏朝堂不会毫无反应,只是碍于眼下局势,暂时未便发难。但若李家当真进犯冀州,大夏朝堂绝不会坐视不理。”

  并州李家在先前冀州之战中始终未有动作,想必自有盘算。此时若敢直取冀州,大夏朝堂必会兴师问罪。

  说到底,宣州、冀州之事已令大夏深感忌惮。若再让李家得利,岂非又添一方割据势力?

  苏牧并无世家背景,皇帝虽存戒心,却觉一介武夫难成气候。再善战又如何?岂能治理天下?

  但李家则不同,身为并州世家之一,本就拥有庞大的世家子弟支撑。若一旦举旗并占据冀州,后果不堪设想。

  届时冀州内的世家很可能倒向李家,甚至导致改朝换代。

  皇帝敢赌这一局吗?

  他赌不起。

  苏牧建立的这个政权必须予以铲除,而李家的势力也不能任其扩张野心,朝廷势必会在两者之间做出抉择:究竟是已经割据一方的汉王苏牧更难应对,还是根基深厚的李家更需忌惮?

  一方没有世家背景,另一方则是世家出身——这还需要犹豫吗?

  上官月如话音落下,荀彧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片刻后,他躬身行礼,郑重进言:

  “大王,依臣之见,必要的防备不可少,但在张辽未能攻下幽州之前,臣以为不宜对青州大举用兵,恳请大王三思!”

  荀彧深知必须拉住苏牧,绝不能让他在此时兴起大规模进攻青州的念头——不论时机是否适宜。

  总之,必须等张辽拿下幽州,再议出兵之事。

  “文若放心,孤自有分寸。”苏牧清楚荀彧在担忧什么——无非是怕自己一时兴起,便调兵大举进攻。

  “既然大王明白,臣便不再多言。”

  闻言,荀彧拱手一礼,低声回应。

  接着,他又望向于凤舞,轻声道:“大都督,还请你多加留意,莫让大王做出误判。”

  “左仆射请放心,我心中有数。”于凤舞轻轻一叹,应声道。

  其实无需荀彧提醒,她也知道该如何行事。

  确实不能任由苏牧轻举妄动。

  她自会从旁看顾。

  苏牧随即下令,要求立即着手备战。

  “事不宜迟,即刻整备。飞凤军团目前在前线驻有十五万人,此次再调三万人增援,若后续局势有变……”

  说到此处,苏牧略作停顿,续道:“届时再议。”

  十八万大军,应当足够应对。

  听苏牧如此部署,荀彧眼皮微跳,却终究忍住了劝谏。

  只要飞凤军团兵力不超过二十万,便还不至于令人太过忧心。

  但十八万之数,已隐现风险。

  莫非……

  “大王,请恕臣多言,臣仍有一事需提醒:十八万大军在前线,军械补给恐成难题,望大王暂勿急躁。”

  荀彧不厌其烦,反复向苏牧强调切不可冒进。

  “文若放心,孤身边还有大都督监督,你无需过虑。”苏牧只得再次安抚,劝荀彧放宽心。

  接着,他神情郑重地看向荀彧,缓缓说道:“文若,孤就将后方全权托付于你了。”

  “臣必不负大王所托,定竭尽全力稳固后方!”荀彧整肃衣冠,庄重行礼应命。

  “好,文若办事,孤向来放心。”

  苏牧对荀彧的能力颇为信任,然而单靠他一人显然不够,那样只会让他过度劳累。

  于是他转向上官月如,仔细吩咐道:“月如,城内事务你得多费心,有些事——比如东厂那边,眼下你可以暂代管理;至于军事方面,就交由柳萱儿处理。”

  政务上由荀彧统筹全局,月如则从旁协助,但苏牧同时将东厂交给她暂管。

  军事方面自然归柳萱儿负责。

  西厂此时还在外执行任务,冀州境内尚有余孽未清,这需要雨化田多加用心。至于邺城内外,苏牧希望上官月如借东厂之力严密监察。

  若有人胆敢生事,东厂便是最利的一把刀。

  如今锦衣卫已不再承担这些职责。

  况且,如有必要,萧廷甚至可能亲率人马进入青州,执行“海鸥行动”,因此锦衣卫也无余力监控邺城。

  “大王请放心,臣明白该怎么做,定不负所托。”上官月如清楚苏牧将东厂交给她暂管的用意,立刻表明态度。

  “很好,就这样吧,你们可以退下了。”

  苏牧满意地点点头,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荀彧识趣地告退,离开时却眉头紧锁。

  他深知苏牧的性情,这位大王绝不会安分守己,一旦到了前线,难免会生出些事端。

  想到这里,荀彧不禁头疼,思索着该如何防范。

  唉,看来我得多写些奏章,务必让大王抽不开身。

  即便到了前线,只要被文书缠住,想必他也无暇他顾了。

  虽然苏牧命荀彧处理政务,但某些要事仍需苏牧批示。再加上荀彧有意让苏牧忙碌起来,已经盘算着如何安排。

  大王啊,臣也是不得已,请您见谅!

  荀彧的盘算,苏牧此时尚不知情。

  眼下他还要应付于凤舞等人,而收到消息的邀月已经赶来。

  “你又要出征?”

  “就这么闲不住吗?”

  邀月一来便直言不讳。

  她从不会拐弯抹角。

  “你若愿跟来,我不反对。”苏牧对她的发问早有应对,直接表示她可以随行。

  “大王,您是去前线打仗,不是去享乐的!”于凤舞轻咳一声,提醒苏牧注意分寸。

  然而苏牧还未开口,邀月已抢先回应。

  “你觉得我会不识趣吗?”

  于凤舞凝视着邀月的双眼,轻声答道:“不是的,只是我有些放心不下。”

  邀月神色平静,目光却牢牢锁在于凤凤舞脸上,淡然说道:“但愿如此。”

  “自然是这样,我绝没有其他心思。”于凤舞无奈地耸了耸肩,语气里透着无力。

  事实本就如此,为何不信呢?

  当然,她并不强求。

  就在两人言语交锋之际,黄蓉悄悄举起手,细声问道:“抱歉,那我该如何安排呢?”

  难道我这个厨子,也要随军吗?

  苏牧看了她一眼,心里盘算着如何安置。

  最终,他还是决定让黄蓉跟着,而不是留在邺城。

  “你,一起走。”

  “我姐姐和蓉丫头都去了,那我呢?”怜星见黄蓉都有了着落,忍不住开口。

  “这个嘛……”

  苏牧望了望邀月,示意怜星该去问她。

  怜星只得转头看向姐姐邀月。

  邀月略作沉吟,方开口道:“准了。”

  “姐,你真准我去?”

  怜星一脸不可置信,仿佛难以接受。

  “准了你还不乐意?”邀月心头莫名窜起一丝火气,准你同行,你反倒不情愿?

  那干脆别去了。

  “姐,我不是那意思,只是一时惊讶。”怜星显然早料到姐姐会动怒,抢先一步解释。

  “惊讶?”

  邀月冷哼一声,盯着妹妹。

  片刻后,她冷冷开口:“既然如此,就不必跟来了。”

  怜星:“……”

  姐姐,何至于此?

  听了邀月这话,怜星一时语塞。

  “无妨,一起来吧。”

  苏牧见怜星一脸委屈,知道自己该出面了。

  无论如何,总是自家小姨子,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苏牧既已开口,邀月便不再为难怜星。怜星总算松了口气,悄悄向姐夫投去感激的一瞥。

  黄蓉与怜星自是欢喜,柳萱儿却高兴不起来。

  难道我去不得?

  为何?

  “大王,为何不准我去?”

  “身为金凤卫统领,我理当随行护驾。”

  柳萱儿心中不服,她是金凤卫统领,凭什么不能跟随?因此她坚持要一同前往。

  “不行就是不行,听话,乖乖留下。”没等苏牧回答,黄蓉抢先开口。

  黄蓉突然插话,自然是存了逗弄柳萱儿的心思。以她俩平日相处的方式,这种机会怎能错过。

  “你走开!”柳萱儿毫不客气地回怼。

  “我偏不走开。”黄蓉笑吟吟地继续撩拨,“哎呀,真遗憾,我可要跟着去了呢。”

  被黄蓉一再刺激,柳萱儿终于按捺不住,转向苏牧娇声问道:“大王,为何独独我不能去?”

  苏牧一时哑然。没料到柳萱儿会使出这般招数,倒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不过他并未动摇。将邺城守军交由柳萱儿统领是最稳妥的安排,也最令他安心。

  “萱儿,邺城需要你坐镇。你若不在,我实在放心不下。”苏牧温言安抚。

  “那我何时才能随行?”柳萱儿其实明白这样安排最为妥当,只是被黄蓉一激,便忍不住想要争取。既然已成定局,她也不再固执,只是想知道日后可有机会。

  “总会有机会的,不必着急。”苏牧继续宽慰。

  “萱儿,莫要任性。”于凤舞神色渐肃,出声提醒。她深知此时非同小可,岂能由着性子胡来。

  “是,凤舞姐。”见于凤舞神情严肃,柳萱儿顿时收敛,不敢再争辩。

  “无妨,不必苛责。”与于凤舞的严厉相比,苏牧倒是显得颇为宽容。
  http://www.abcsee.cc/46218/1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