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临湖苑约与迷雾重重
推荐阅读:
汉世祖
东汉不三国
不明不清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我在现代留过学
扶明录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起)“明公问,夫人可还记得‘临湖苑’之约?”
门外低沉沙哑的声音,如同鬼魅的低语,穿透门板,直抵柳七娘耳中,让她浑身的血液仿佛在这一瞬间凝固了。
临湖苑!
这三个字像一把生锈的钥匙,猛地捅开了她记忆深处一扇尘封已久的门。那是她刚刚穿越至此,尚未发迹,挣扎求生之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西湖畔一座名为“临湖苑”的废弃庄园附近,救下了一位身受重伤、奄奄一息的老者。老者弥留之际,塞给她半块造型奇特的玉佩,断断续续地留下几句话,嘱托她若日后遇到持另外半块玉佩、提及“临湖苑”之人,务必出手相助一次,以全今日救命之恩。
当时她自身难保,只当是江湖人士的托付,并未十分在意。那半块玉佩也被她随手收起,几乎遗忘。随着她生意越做越大,地位水涨船高,这段微不足道的往事早已被抛诸脑后。
万万没想到,在此时此刻,在她与江南商会及其背后的“明公”斗得你死我活之际,对方竟然以此种方式,找上门来!
他们怎么会知道这件事?那老者与“明公”是什么关系?这所谓的“约定”,是陷阱,还是……另有所图?
无数念头在柳七娘脑中电光石火般闪过。她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声音透过门板,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疑惑与警惕:“什么临湖苑?阁下莫非认错了人?”
(承)
门外沉默了片刻,那沙哑的声音再次响起,不带丝毫情绪:“夫人不必否认。当年西湖畔,风雨夜,破败庄园,垂死老仆……夫人仗义出手,赠药续命,此恩,明公一直铭记于心。”
对方连时间、地点、细节都一清二楚!柳七娘心中再无侥幸,确定对方就是冲着她来的,而且对她过去的行踪了如指掌!这份情报能力,令人心惊。
“故人相约,本不当拒。”柳七娘心思电转,语气放缓,但依旧谨慎,“然,眼下时局纷乱,妾身身处漩涡,恐不便相见。明公若有何指教,不妨直言。”
她这是在试探,既点明自己知道对方身份敏感,也想知道对方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门外人似乎低笑了一声,那笑声干涩得如同夜枭啼哭:“夫人放心,明公此番,非为敌而来。恰恰相反,或可为夫人,解眼下之困局,指一条明路。”
解困?指路?柳七娘心中冷笑,刚刚还要用火药猛火油将她置于死地,现在转头就来“指路”?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哦?不知是何明路?”她不动声色地问。
“此地非谈话之所。”门外人语气不变,“明日酉时三刻,城南十里,望湖亭。明公将亲至,与夫人一晤。只夫人一人前来,可见明公诚意。届时,夫人一切疑惑,自当解开。去与不去,夫人自行决断。”
说完,不等柳七娘回应,门外便传来一阵极其轻微的脚步声,迅速远去,消失在夜色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转)
柳七娘站在原地,久久未动。夜风从门缝中钻入,带着深秋的寒意,却吹不散她心头的迷雾。
去?还是不去?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对方身份不明,意图不明,地点选在荒郊野外,还要求她独自前往,怎么看都像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很可能她一去不回,工坊区群龙无首,新政大业毁于一旦。
不去?
“明公”此人,神秘莫测,能量巨大,是魏王背后的支持者,更是江南商会的真正主宰。他手中掌握的力量和秘密,可能远超想象。他此番主动接触,言语间似乎并非全然敌意,甚至暗示可以“解困”。若能借此机会探听虚实,甚至……找到对方的弱点或破绽,或许能扭转眼下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僵局。
而且,对方提到了“临湖苑之约”,以“报恩”为名。这在极其注重承诺和名声的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筹码。若断然拒绝,不仅可能激化矛盾,更可能在道义上落了下风。
利弊权衡,难以决断。
柳七娘踱步回到案前,铺开纸笔,将今夜之事,连同自己的分析判断,详细写下。她必须将这个消息告知赵祯。但在密信的末尾,她写道:“……此事蹊跷,风险与机遇并存。妾身意欲赴约一探,然需陛下暗中策应,以防不测。具体如何,请陛下圣裁。”
她将选择权,部分交给了赵祯。这不仅是对皇帝的尊重,也是一种更稳妥的策略。
(合)
密信以最快速度送入宫中。赵祯接到消息时,已是深夜。他看完密信,眉头紧锁,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
“明公”亲自邀约?还是在双方剑拔弩张之后?这太不寻常了!
他与柳七娘有着同样的顾虑和猜测。这很可能是一个陷阱,旨在擒杀或者控制柳七娘,彻底瓦解工坊区和新政的核心。但反过来想,以“明公”展现出的老谋深算和隐藏实力,若真要对付柳七娘,似乎不必如此大费周章,还拿出一个陈年旧约作为幌子。
难道……对方内部出现了什么问题?或者,他们真的想借此机会,与柳七娘,或者说,与他这个皇帝,进行某种层面的“谈判”?
狄青重伤,魏王暂时蛰伏,东南战事未完全平息,朝中保守势力依旧强大……此刻的局势,看似我方小胜,实则依旧微妙平衡,经不起太大的风波。
赵祯沉思良久,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他提笔写下回信:
“准卿所请。可赴约,然务必以自身安危为重。朕会命杨业率皇城司最精锐之好手,于望湖亭外围布下天罗地网,暗中护卫。若事有不对,以响箭为号,即刻撤离,不可恋战。一切,见机行事。”
他决定冒这个险。他要看看,这个神秘的“明公”,究竟是何方神圣,又想玩什么花样!
(悬念)
翌日,黄昏。
夕阳将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城南十里的望湖亭孤零零地矗立在湖畔小丘上,四周荒草丛生,显得格外寂寥。
柳七娘一身素色衣裙,未带任何兵器,独自一人,踏着落叶,缓步走向望湖亭。她面色平静,心中却紧绷着一根弦。她能感觉到,周围的草丛中,树林里,隐藏着无数道警惕的目光,那是杨业和他麾下的皇城司精锐。
亭中空无一人。
柳七娘并不意外,她走到亭中石桌旁坐下,静静等待。
时间一点点流逝,酉时三刻将至。
就在这时,湖面上,一艘不起眼的乌篷小船,分开芦苇,悄无声息地向望湖亭驶来。船头站着一名戴着斗笠的青衣船夫。
小船在亭畔停稳,船舱的帘子被一只苍白修长的手掀开。
一个身着月白色文士长衫,面容清癯,看不出具体年纪的男子,弯腰从舱中走出。他抬头,目光径直落在亭中的柳七娘身上,嘴角似乎勾起一抹极淡的笑意。
然而,就在柳七娘以为这就是“明公”之时,那男子的身影却微微一侧,恭敬地让开位置。
紧接着,一个更加瘦削,仿佛笼罩在一层无形雾气中的身影,缓缓从船舱内踱出。此人同样穿着普通的布衣,脸上似乎带着面具,看不清容貌,唯有一双眼睛,深邃如同眼前的湖水,平静无波,却仿佛能洞穿人心。
他站在船头,并未上岸,只是隔着数丈的距离,静静地看着柳七娘。
一个低沉而富有磁性,与昨夜那沙哑声音截然不同的声音,清晰地传入柳七娘耳中:
“柳夫人,别来无恙。或者,我该称呼你一声……苏曼卿,苏总?”
http://www.abcsee.cc/46258/16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