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穿越后,我选择躺平 >第229章 龙台隐逸与养元剑韵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29章 龙台隐逸与养元剑韵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龙台市的隐居生活,在青山环抱、溪流潺潺的节奏中,徐徐展开。

  相较于鹭岛的湿润海风与鼓浪屿的琴声涛语,这座内陆山城赋予沈屿的,是一种更为沉静、内敛、带着泥土与金属质感的气息。

  他的日子过得极简,却因深入接触当地的两大文化精粹——青瓷与宝剑,而变得丰盈且充满力道。

  他下榻的“青瓷苑”民宿,老板魏德华,是个地道的龙台人,年近五十,身材精干,皮肤是常年锻炼留下的健康黝黑,眉宇间有股练武之人的英气,但待人接物却又透着生意人的圆融与质朴的热情。

  他祖上据说曾是龙台宝剑的锻造匠人,到了他这一代,虽以经营民宿为主,但对家传的宝剑技艺和剑法,却始终保持着血脉里的热爱与传承。

  沈屿很快发现,魏德华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日清晨练剑。

  无论晴雨,天刚蒙蒙亮,魏德华便会提着那柄未开锋的、光可鉴人的龙台宝剑,来到民宿后院那棵老槐树下。他练的是一套家传的“养元剑”。

  此剑法不同于寻常武术的刚猛凌厉,讲究的是“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以身带剑”,动作舒缓连绵,如行云流水,注重内在气息的调养与周身筋骨的舒展。

  起手式如抱元守一,剑尖轻颤似春风拂柳;进招式如抽丝剥茧,步伐沉稳若磐石不移;回旋时如云卷云舒,剑光闪烁间隐含吞吐开合之妙。

  一套剑法练下来,魏德华往往是额角微汗,气息悠长,面色红润,精神焕发。

  沈屿有几次早起碰见,便静静站在廊下观看。

  他不懂武术,却能从魏德华那专注的神情、流畅的节奏以及剑锋划破晨雾时带起的微弱风声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韵律美和内在的和谐。

  这与他作画时的“心手相应”、制陶时的“物我两忘”,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一种需要高度专注、进而达到身心合一状态的活动。

  一日清晨,沈屿看魏德华收势完毕,气息平稳,便上前搭话,由衷赞道:“魏老板,你这套剑法,看着舒缓,却感觉劲道内蕴,很是不凡。”

  魏德华见是沈屿,擦了把汗,爽朗笑道:“沈先生起得真早。雕虫小技,祖上传下来强身健体的玩意儿,叫‘养元剑’,让您见笑了。比不上你们文化人读书写字的风雅。”

  “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就是最大的风雅。”沈屿摇摇头,目光落在魏德华手中那柄造型古朴、寒光内敛的宝剑上,“这剑,也是龙台出的?”

  “是啊!”提到剑,魏德华眼睛一亮,语气带着自豪,“正宗的龙台剑!用的是咱们本地的特产‘云铁’,古法锻造,千锤百炼!

  您别看它没开刃,这钢口、这韧性、这平衡感,可不是市面上那些工艺品能比的!走,沈先生,我带您去我店里看看!”

  魏德华的宝剑店,就在民宿隔壁不远,门脸不大,匾额上书“剑魄轩”三字,笔力遒劲。

  推门进去,一股淡淡的桐油和金属的气息扑面而来。店内陈设古雅,四壁悬挂着各式长剑、短剑、佩剑,在柔和的灯光下闪烁着幽冷的光泽。

  玻璃柜台里,则陈列着一些制作更为精良、可作为艺术收藏的宝剑,以及剑鞘、剑穗等相关配件。

  魏德华如数家珍地给沈屿介绍起来:“沈先生您看,这龙台宝剑啊,讲究的是‘三绝’:钢绝、工绝、色绝。

  钢绝,是指我们的云铁材质好,经过反复折叠锻打,杂质去尽,刚柔并济;

  工绝,是说锻造工艺复杂,从选料、锻打、淬火、研磨到装具,每一步都马虎不得;

  色绝,是指剑身经过特殊处理,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流水般的暗纹,叫做‘松纹’或‘流水纹’,每一把都不一样,是身份的象征。”

  他取下一柄未开锋的练习剑,递给沈屿:“您掂掂看。”

  沈屿接过剑,入手微沉,但重量分布极其均匀,握持感舒适。

  剑身修长挺直,靠近细看,果然能看到若隐若现、如同山水画般的天然纹理,寒气逼人却又含而不露。

  挥舞两下,破空之声清脆,重心恰到好处,给人一种沉稳可靠、如臂使指的感觉。

  “好剑!”沈屿虽不懂鉴赏,但好东西自带的气场是能感受到的。

  这柄剑,既有兵器的锐气,又有工艺品的雅致,更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沈先生要是感兴趣,不妨也买一柄练练手?”魏德华趁机推荐,“不开锋的,安全得很!平时练练我那套‘养元剑’,活动筋骨,凝神静气,最是适合像您这样的文化人!久坐看书画画,最需要活络血脉了。”

  沈屿心动了。他向来对需要身心投入的技艺抱有浓厚兴趣。钓鱼、制陶是如此,这练剑,似乎也是一种极好的修身养性之法。

  而且,身处宝剑之乡,体验一下剑文化,也是深入了解此地风土人情的一种方式。

  “好,那就麻烦魏老板帮我选一柄合适的。”沈屿点头应允。

  魏德华很高兴,仔细为沈屿挑选了一柄长度、重量、配重都更适合初学者、且“松纹”尤为美观的练习剑,配上了素雅的鲨鱼皮剑鞘和青色剑穗。

  自此,沈屿的龙台隐居生活,又多了一项固定的内容——随魏德华习练“养元剑”。

  每日清晨,天光未亮,老槐树下,便多了一道身影。

  沈屿天资聪颖,悟性极高,虽然毫无武术根基,但他有着极强的身体控制力和专注力,更难得的是那份不骄不躁、甘于从基础开始的平常心。

  魏德华教得也尽心,从最基础的握剑姿势、站桩、步法教起,再到简单的刺、劈、撩、挂等单式,最后才串联成完整的剑路。

  他不仅教动作,更讲解每个动作对应的呼吸、意念以及健身养生的道理。

  “沈先生,练这剑,不能急。意要在剑先,气要沉丹田。想着剑尖是你的手指的延伸,要轻,要灵,要跟你的呼吸合拍。”魏德华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沈屿学得很认真。起初,动作难免僵硬滞涩,手脚不协调。但他不急不恼,一遍遍重复练习,细心体会其中的要领。渐渐地,他找到了感觉。

  当剑锋随着呼吸缓缓刺出时,他能感受到气息在体内的流转;当身体随着剑势回旋转折时,他能体会到一种奇妙的平衡与协调。

  一套剑法练下来,虽不及魏德华那般圆融自如,却也初具形态,周身微微发热,气血通畅,头脑清明,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舒泰之感。

  练剑之余,沈屿依旧保持着他的其他爱好。他探索了龙台市周边的几处野钓点,在一处名为“龙泉”的山涧溪流旁找到了绝佳的位置,水质清澈,有肥美的溪石斑。

  他也常去市区闲逛,流连于那些老字号青瓷店,欣赏那些釉色如玉、造型典雅的青瓷精品,从茶具、花瓶到文房雅玩,感受着与宝剑的刚健截然不同的、温润如玉的东方美学。

  偶尔,他也能看到一些年轻的Up主,举着相机和稳定器,在青瓷作坊或宝剑铺前拍摄视频,向网络那边的观众介绍着龙台的传统文化,为这座古老的小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魏德华的“剑魄轩”,沈屿也常去坐坐,有时是请教剑法,有时只是喝茶聊天。

  魏德华是个健谈的人,肚子里有很多关于龙台宝剑和青瓷的传说典故、行业秘辛,沈屿听得津津有味。

  两人一个教剑,一个学剑,一个讲述,一个倾听,虽背景阅历迥异,却因这“剑”与“静”二字,结下了不错的交情。

  夕阳西下,沈屿结束了一天的活动,回到“青瓷苑”的房间。他会用魏德华送的青瓷杯泡上一壶本地高山茶,茶汤青碧,香气清幽。

  然后,他可能会铺开纸张,记录下今日练剑的感悟,或是画一幅窗外暮色中的山峦剪影。

  案头,那柄龙台宝剑静静地横在剑架上,青瓷笔洗中清水微漾,一刚一柔,仿佛暗合着这座城市的灵魂。

  在这种有动有静、有文有武、有烟火气也有山林趣的规律生活中,沈屿的心境愈发沉静、圆融。

  练剑,不仅锻炼了他的体魄,更磨练了他的心性,让他的“躺平”不再是单纯的静态休养,而是一种蕴含内在生机的、积极的平衡。

  龙台市,这座以剑瓷闻名的古城,正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滋养着他的身心,为他这段漫长的旅程,刻下又一枚独特的印记。
  http://www.abcsee.cc/46282/2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