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双城记上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千湖市政府大楼,位于城市新区,与老派的市委大楼相比,更显现代和气派。李鸣风的副市长办公室被安排在八楼,一个朝阳的套间。外面是秘书室和一个小型接待区,里面是宽敞的办公室和独立的休息间。

  周一上午,李鸣风第一次正式来到这间属于他的新办公室。办公室已经由市府办公厅初步打扫布置过,宽敞明亮,但显得空空荡荡,缺乏人气。标准的办公桌椅、书柜、沙发茶几、国旗党旗,配置齐全却略显刻板。窗外视野开阔,可以眺望大半个新城区和远处蜿蜒的千湖。

  他对物质条件并不讲究,但深知在这个位置上,办公室也是权力和身份的延伸,需要适度体现其分量。他简单检查了一下,对陪同的市政府副秘书长点点头:“很好,辛苦你们了。就是有些空,以后慢慢添置些书籍和绿植就好。”

  副秘书长连忙应下:“李市长您有什么需要,随时吩咐我就行。”

  副秘书长离开后,李鸣风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坐下,感受着这份不同于县委办公室的沉静与开阔。这里,将是他未来在千湖市层面的主要战场。

  首要任务,是挑选一位市里的秘书。他在长湖的秘书小陈,能力强且忠心,但级别和阅历尚浅,直接带到市里不合规矩,也容易引人非议,更适合继续留在长湖,辅助后续的交接工作。市府办公厅按照惯例,已经初步筛选了几位人选资料送过来让他定夺。

  李鸣风仔细翻阅着几份档案。能在市府办公厅工作的秘书,文字功底、协调能力自然都不差,关键在于是否可靠、懂事、有悟性。他需要的是一个既能高效处理公务,又能严守纪律、懂得分寸的助手,而不是一个搬弄是非或者背景复杂的“消息源”。

  他重点考察了几个方面:工作经历,是否在关键部门锻炼过、家庭背景,是否简单清白、性格评价,是否沉稳细致、以及最重要的一点——之前服务的领导风格和评价。

  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位名叫孙磊的副主任科员档案上。孙磊三十五岁,已有八年市府办工作经历,先后在综合处、秘书处待过,文字综合能力强,办公厅对其评价是“稳重踏实,任劳任怨,口风紧”。他之前主要服务一位分管农业的副市长,那位领导风格以务实低调着称,后平稳退休,对孙磊评价颇佳。

  “稳重踏实,口风紧”,这六个字打动了李鸣风。他现在最需要的不是锐意进取的闯将,而是能让他放心、省心的“大管家”。孙磊的年龄和经历也正好,既有一定经验,又有上升空间,容易培养忠诚度。

  “就这位孙磊同志吧。”李鸣风对办公厅主任点了头。

  下午,孙磊便前来报到。他个子不高,戴着眼镜,穿着合体的西装,看起来确实沉稳干练。见到李鸣风,态度恭敬而不谄媚:“李市长好,我是孙磊,很高兴能为您服务。我一定努力工作,尽快熟悉您的风格和要求。”

  李鸣风和他简单谈了谈,问了些工作流程和对分管领域的一些初步看法,孙磊的回答条理清晰,态度不卑不亢。李鸣风基本满意,交代了一些近期的工作重点和注意事项,特别强调了保密纪律和工作效率。

  “你先熟悉一下各分管局委的基本情况,准备一份简要报告给我。明天上午的市政府常务会,你跟我一起去。” “好的,市长,我马上准备。”孙磊利落地应下,退出去开始工作。

  有了秘书,市里的这间办公室才算真正开始运转。李鸣风处理了几份急需批示的文件,又分别给分管的科技、教育、文旅、卫健等几个主要部门的负责人打了电话,他们表示近期过来汇报工作,算是初步建立了联系。

  傍晚,李鸣风让司机开车返回长湖。一路上,他都在思考如何平衡两地的工作。市里的摊子刚刚铺开,千头万绪;长湖那边,交接过渡更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马虎。

  回到长湖县委时,已是华灯初上。县委大楼里还有不少办公室亮着灯。他直接叫来了徐海峰、郑朝阳,以及组织部长。

  小会议室里,气氛比市里多了几分熟悉的默契和凝重。 “市里的分工下来了,主要管科教文卫这一摊,担子不轻。”李鸣风开门见山,“但董书记和省委的要求很明确,长湖的工作,在我完全卸任前,绝不能放松。所以,接下来这段时间,我们会比较辛苦,要两头跑。”

  他看向徐海峰:“海峰县长,县政府的全面工作,你要真正挑起来。特别是经济运行、项目建设、安全生产,要负起总责。遇到重大事项,我们随时沟通,但日常决策,你大胆拍板。” 徐海峰面色凝重地点头:“书记放心,我一定守好摊子,遇事多请示多汇报。”

  他又看向郑朝阳:“朝阳,你除了抓好县委和党建维稳等工作,还要要多协助海峰县长处理政府这边的协调工作,特别是涉及市级部门对接的,你要主动靠前。你的能力,我和海峰县长都清楚,要敢于担当。” 郑朝阳眼中闪过一丝激动,这是明确的培养和加压:“明白!我一定全力以赴,配合好徐县长工作。”

  最后,他对组织部长说:“组织部要加快对后备干部的考察和培养节奏。特别是几个关键岗位,比如发改、财政、经开区,要尽快物色好人选,成熟一个,推荐一个,我们上会研究。要确保将来能维护发展大局,拿过去的是一支能打硬仗、结构合理的队伍。”

  组织部长立刻记录下来:“好的,书记,我们正在加紧梳理,近期就拿出初步方案请您和徐县长审阅。”

  “另外,”李鸣风沉吟了一下,“我的工作方式可能要调整一下。以后,我可能每周固定两到三天在市里办公,其余时间在长湖。在长湖时,非全局性、非战略性的日常事务,原则上由海峰县长牵头处理。需要我决策的,集中报给我。我们要逐步适应这种模式。”

  这是一个清晰的信号:李鸣风的工作重心,已经开始战略性向市里转移,长湖的具体管理权,正在稳步、有序地向以徐海峰为核心的本地班子移交。

  徐海峰等人感受到了巨大的信任,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书记,我们一定团结协作,确保县里各项工作平稳有序,不让您分心!”徐海峰代表几人表态。

  会议结束,李鸣风独自走在熟悉的县委大楼走廊里,看着两旁办公室的灯光,心中感慨万千。这里是他奋斗崛起的地方,留下了太多的心血和记忆。

  如今,离开的脚步越来越近。他能做的,就是站好最后一班岗,为这片土地,安排好一个坚强可靠的未来。

  双城记的生活,已然开启。他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才能驾驭好这两个不同的舞台。而挑战,才刚刚开始。
  http://www.abcsee.cc/46283/1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