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新市长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省委组织部的通知来得突然而简洁:经省委研究决定,陈志远同志任千湖市委副书记,提名为市长候选人。

  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千湖政坛激起千层浪。陈志远何许人也?原省委副秘书长,素有“铁面书生”之称,以严谨刻板、不近人情着称。更重要的是,他是省委周书记的老部下。

  市委大楼里,各种猜测悄然流传。 “这是省委对李书记不放心了?” “看来要制约李书记的权力了...” “千湖的好日子到头了...”

  李鸣风看着组织部发来的履历表,面色平静。陈志远,52岁,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历任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处长、副秘书长,理论功底扎实,文字能力突出,但缺乏地方主政经验。

  “通知下去,做好迎接准备。”李鸣风对秘书长杨帆说,“要以最高规格欢迎陈市长。”

  三天后,陈志远到任。欢迎会上,他的一番发言就让在场干部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感谢省委信任。我来千湖,就是要办实事、求实效。”陈志远语气平淡却自带威严,“我这个人有个特点:重程序、讲规矩、看结果。希望同志们尽快适应我的工作风格。”

  会后,陈志远立即进入角色。他要来的第一份材料不是经济发展数据,而是近三年的审计报告和巡视整改清单。

  “李书记,我看了一些项目,程序上存在瑕疵啊。”第一次书记市长碰头会上,陈志远就直言不讳,“比如新材料产业园的土地出让,虽然结果好,但过程跳过了些环节。”

  李鸣风微笑回应:“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当时为了抢抓机遇,采取了特事特办的方式。” “我理解。”陈志远推推眼镜,“但规范程序与提高效率并不矛盾。今后还是要更加注重程序正义。”

  第一次交锋,各自亮出了底牌。

  陈志远的工作方式果然与众不同。他每天准时上下班,所有文件必须按程序流转,会议必须提前三天报计划,甚至连调研都要事先踩点规划路线。

  更让干部们不适应的是,陈志远带来了自己的小班子:从省委办公厅调来的秘书,从审计厅挖来的财务专家,从发改委请来的规划能手...

  “市长,这是高新区追加预算的请示。”财政局长递上文件。 陈志远仔细翻阅:“为什么超预算30%?可行性研究做够了吗?比价程序走完了吗?” “这个...是李书记特批的...” “重走程序。”陈志远面无表情,“符合规定我签字,不符合谁说都不行。”

  消息传到李鸣风耳中,他只是笑笑:“陈市长做得对,程序是该规范。”

  但暗流开始涌动。陈志远频频约谈部门一把手,详细了解各项决策过程;调阅大量文件档案,甚至追溯到三年前的项目;更让一些人不安的是,他开始约谈企业家,询问营商环境问题。

  “书记,新市长这是在查账啊!”深夜,秘书长杨帆忧心忡忡地汇报。 李鸣风摆摆手:“身正不怕影子斜。让他查,我们正好借这个机会规范提升。”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很快,一些负面消息开始流传:新材料产业园土地出让存在利益输送、教育工程招标涉嫌串标、甚至暗示李鸣风亲属参与政府项目...

  这些谣言精准狠毒,虽无实据却影响极坏。更蹊跷的是,每次谣言出现时,陈志远都在相关领域开展调研或检查。

  “书记,要不要找市长谈谈?”杨帆建议。 “不用。”李鸣风神色自若,“我相信陈市长的党性。”

  转机出现在一次突发事件中。连日暴雨导致山区发生泥石流,多个村庄被围困。李鸣风正在省里开会,陈志远临危受命前往指挥。

  现场情况危急:道路中断,通信失灵,上千群众被困。常规救援方法见效慢,眼看天色渐晚,形势危急。

  “通知调直升机!”陈志远果断下令,“同时组织突击队徒步进入!” “市长,这不符合应急预案规定...”有人提醒。 “现在就是特事特办的时候!”陈志远斩钉截铁,“出了问题我负责!”

  三天三夜,陈志远坐镇一线,科学调度,身先士卒。当最后一批群众安全转移时,他已是满身泥泞,声音嘶哑。

  赶回的李鸣风看到这一幕,主动上前握住他的手:“志远同志,辛苦了!指挥得好!” “职责所在。”陈志远依然简洁,但眼中多了些温度。

  救灾总结会上,陈志超出所有人意料地说:“通过这次救灾,我深刻体会到:程序重要,但决不能墨守成规。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应该给干事创业者更大空间。”

  会后,陈志远主动来到李鸣风办公室:“李书记,我想就一些工作向您汇报。” 这是到任后第一次主动汇报。

  夜深了,两人还在深谈。陈志远坦诚相告:“省委派我来,确实是希望规范千湖的发展。您的方式太‘特事特办’,有人担心会出问题。” 李鸣风也敞开心扉:“发展不等人啊。有些机遇稍纵即逝,等走完程序黄花菜都凉了。”

  最终,两人达成共识: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紧急事项绿色通道,既规范又高效。

  更让人意外的是,陈志远开始为千湖争取利益。凭借在省里的人脉,他为千湖争取到重大交通项目;利用文字功底,亲自操刀修改申报材料,使千湖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一次省委会议上,当某领导质疑千湖发展模式时,陈志远挺身而出:“千湖的做法或许有些特殊,但效果有目共睹。我们应该鼓励这种改革创新精神!”

  消息传回千湖,干部们目瞪口呆:最讲规矩的人,居然为“特事特办”辩护!

  李鸣风得知后,会心一笑。他在常委会上宣布:“成立规划与预算委员会,请陈市长任主任。所有重大项目,必须经委员会审核通过。”

  这是对陈志远的信任,也是对规范的尊重。

  渐渐地,千湖政坛形成新格局:李鸣风掌舵定向,开拓创新;陈志远规范流程,防控风险。两人相辅相成,刚柔并济。

  一次干部大会上,李鸣风公开说:“陈市长来了后,我们的工作更规范了,决策更科学了。这是大好事!” 陈志远接话:“李书记教会我: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台下响起热烈掌声。干部们发现,有了陈志远的“刹车”,李鸣风的“油门”踩得更稳了。

  月底,陈志远提交了一份精心准备的《千湖市工作规范》,对重大决策、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等提出明确要求。 李鸣风一字未改,签批执行:“这是咱们千湖的‘基本法’!”

  夜幕降临,两人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城市的璀璨灯火。 “说实话,当初省委派我来,我是不情愿的。”陈志远突然说,“觉得您太强势,不好共事。” 李鸣风笑了:“现在呢?” “现在觉得,能跟您共事,是我的幸运。”陈志远真诚地说,“您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担当。”

  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千湖市的这艘航船,有了双引擎驱动,必将行稳致远。

  而这场最初的权力博弈,最终化作合作的佳话。没有人知道,在更高的层面上,这出“将相和”正是某些人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http://www.abcsee.cc/46283/1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