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谋划发展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宏远装备制造集团项目签约仪式的红绸刚刚落下,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便如同注入了一剂强效催化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期。昔日长兴机械厂破败的厂区被迅速夷平,大型施工机械轰鸣着进驻,宏远集团承诺的首期投资如同滚烫的熔岩,迅速浇筑出现代化厂房的雏形。整个开发区的主干道上,运输建材的车辆络绎不绝,尘土飞扬中弥漫着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

  李鸣风站在管委会顶楼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这片沸腾的土地。宏远项目落地带来的不仅仅是眼前的建设热潮,更是一种强大的信心提振和品牌效应。招商局的电话几乎被打爆,主动上门考察洽谈的企业数量激增,开发区的土地价格也水涨船高。一切似乎都朝着他规划的方向蓬勃发展。

  “李书记,这是上周的招商简报和项目落地进度表。”新任党工委办公室主任周宇将一份装订精美的文件放在办公桌上,语气干练,“宏远项目一期厂房基础施工已完成70%,预计比原计划提前半个月封顶。配套的专属物流通道路基已铺设完毕。另外,宏远引荐的两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也已签署意向书,准备在开发区拿地建厂。招商方面,上周新签约项目5个,总投资额3.2亿元,其中两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填补了我们在新材料领域的空白。”

  李鸣风拿起简报快速浏览,数据详实,进展喜人。刘明远主导的招商工作思路清晰,不再像陈志和只盯着“大块头”,而是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和科技型企业的培育,这正是李鸣风想要的效果。

  “很好。”李鸣风点点头,目光落在进度表上宏远二期预留地的位置,“刘主任那边,和宏远关于二期投资的初步接触有反馈吗?”

  “有的。”周宇立刻回答,“刘主任昨天刚和宏远周总通了电话。周总表示,一期建设进展和开发区的服务效率超出预期,集团总部对榆林基地的定位有所提升。关于二期投资的可能性,他们内部正在积极评估,预计下个月初会给一个初步意向。周总个人表示非常乐观。”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意味着宏远很可能将榆林作为其重要的区域制造中心,而非仅仅是消化长兴厂包袱的权宜之计。李鸣风心中振奋,宏远这头“产业头狼”一旦真正发力,对开发区的带动将是几何级的。

  “通知下去,下午三点,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参加。”李鸣风放下简报,眼神锐利,“议题:开发区下一阶段产业升级与发展规划。宏远是引擎,但开发区不能只有宏远一个引擎!我们要趁热打铁,明确未来五年的主攻方向和核心竞争力!”

  下午的党工委扩大会议,气氛热烈却也暗藏分歧。

  刘明远率先汇报了当前招商形势和宏远项目的良好进展,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掌声。然而,当话题转向“未来主攻方向”和“核心竞争力”时,争论开始浮现。

  经济发展局局长率先发言,基于现有产业基础和数据,提出应重点巩固和提升“装备制造配套产业链”:“李书记,各位同事,宏远的落地给我们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应该集中资源,围绕宏远的需求,大力引进和发展上游的精密铸造、高端热处理、关键零部件加工,以及下游的整机组装、检测服务等,打造一个完整的、有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这是最现实、见效最快的路径!”

  他的观点得到了不少务实派干部的支持。毕竟,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风险小,收益快。

  然而,新成立的科技创新局局长则提出了不同看法:“我同意围绕宏远做强配套产业链非常重要,是立身之本。但如果我们只满足于此,那开发区永远只能是‘制造基地’,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核心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也弱!我们必须着眼未来,提前布局新赛道!”

  他调出精心准备的PPT,展示着国内外产业发展的趋势图:“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些才是未来十年、二十年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尤其是新能源领域,国家政策导向明确,市场爆发在即!我们开发区有空间、有政策,现在又有宏远带来的资金流和关注度,正是布局未来产业的最佳时机!我建议,设立专项资金,打造‘新能源与智能科技产业园’,重点引进和孵化相关领域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

  科技创新局长的观点极具前瞻性,但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投入巨大,见效周期长,风险极高。会场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不少人将目光投向李鸣风。

  “两个方向,看似矛盾,实则互补。”李鸣风缓缓开口,打破了沉默,“装备制造配套,是我们的‘现在’,必须做强做优,这是开发区的根基和现金流来源。而新能源、智能科技这些新赛道,是我们的‘未来’,代表着开发区的上限和核心竞争力,必须提前落子,哪怕前期投入大、见效慢!”

  他站起身,走到会议室前方的白板前,拿起笔,画了一个坐标系:

  “横轴是‘现实基础与短期效益’,纵轴是‘未来潜力与核心竞争力’。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在横轴得分高;新赛道产业,在纵轴得分高。我们要做的,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如何优化资源配置,让这两条线都向上走,最终在右上角汇合,形成我们开发区独特的、既有坚实基础又有爆发潜力的产业生态!”

  他目光扫过众人:“因此,我决定:”

  “开发区未来五年,实施‘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与‘未来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战略,同等重视,同步推进!”

  “在确保宏远配套产业链建设所需资源的同时,管委会财政每年拿出不低于30%的可用财力,设立‘未来产业培育基金’,由科技创新局负责管理和项目筛选。土地规划上,预留出核心地块用于建设‘新能源与智能科技孵化园’!”

  “招商局要组建专门面向新赛道的招商小组,瞄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创新型企业、科研院所成果转化项目、海归创业团队,主动出击!政策上可以给予更大力度的初期扶持!”

  “推动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联合高校、研究机构,为入驻的新兴科技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输送。简化科技企业注册、知识产权保护等流程!”

  李鸣风的决策清晰而果断,为开发区的未来描绘了一幅宏大而清晰的蓝图。刘明远和新任经发局长立刻表示拥护。科技创新局长更是激动不已。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如此乐观。财政局局长面露难色:“李书记,战略方向我完全赞同。只是……这‘未来产业培育基金’的额度……以及孵化园的建设投入……对开发区目前的财政压力非常大。宏远项目虽然落地,但税收返还期长,土地出让金大头要用于平衡历史债务和基础设施投入。这钱……从哪来?”

  他的担忧很现实,也代表了部分务实派干部的心声。发展未来产业是好事,但钱袋子吃不消。

  李鸣风显然早有考虑。他走回座位,沉稳地说:“钱的问题,开源节流,多管齐下。”

  “第一,盘活存量资产,对开发区内闲置或低效利用的标准厂房、办公场地进行清理整合,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吸引新企业入驻,增加现金流。”

  “第二,争取上级资金,科技创新局牵头,经发局配合,深入研究国家和省里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的各项扶持政策、专项资金,积极申报!特别是新能源领域,国家层面的补贴和专项债,必须全力争取!”

  “第三,创新融资模式, 探索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未来产业。我们出政策、出地、出引导资金,吸引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进来!”

  “第四,优化支出结构,财政局牵头,对管委会各部门的预算进行再梳理,压缩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和‘锦上添花’的项目,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优先保障双轮驱动战略的核心投入!”

  他看向财政局局长:“压力确实存在,但办法总比困难多!财政工作,不仅要会算账,更要会生财!要敢于用未来的钱办今天的大事!只要项目选得准,培育成功一个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带来的回报是十倍百倍的!”

  李鸣风的思路开阔,既有务实举措,又有创新魄力,让财政局局长和其他心存疑虑的干部精神一振。

  “各位,”李鸣风最后环视全场,声音铿锵有力,“宏远项目的落地,只是我们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它为我们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但绝不能成为我们固步自封的温床!榆林开发区要真正崛起,成为苏北乃至全省有影响力的产业高地,就必须敢于布局未来,敢于投入明天!装备制造的根基我们要扎牢,但引领未来的新赛道,我们也必须抢跑!这关乎开发区的命运,也关乎在座每一位的前途!有没有信心,跟我一起,啃下这块硬骨头,开辟这片新蓝海?”

  “有!”会议室里响起了整齐而响亮的回应。李鸣风的战略眼光、破局决心和清晰的路径规划,成功凝聚了共识,点燃了斗志。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李鸣风独自站在窗前,暮色中的开发区灯火渐次亮起,宏远工地的探照灯如同利剑刺破夜空。他深知,双轮驱动战略的落地,其难度和挑战绝不亚于当初拿下长兴厂。资金的压力、项目的风险、人才的匮乏、新旧产业可能存在的冲突……每一项都是硬骨头。

  然而,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只有跃跃欲试的锐气和掌控全局的自信。宏图已展,新赛道已划定,引擎已经轰鸣。榆林开发区这艘巨轮,在他的掌舵下,正调转航向,朝着那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产业”蓝海,全速前进!前方的风浪或许更大,但彼岸的风景,也必将更加壮丽。
  http://www.abcsee.cc/46283/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