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征信与诚信 >第十二章 致谢时刻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十二章 致谢时刻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一九九五年深秋,淮河一中的大礼堂。老旧的麦克风突然发出一阵刺耳的啸叫,打断了礼堂穹顶下凝重的空气。知晓哥站在**台上,正盯着头顶那由几何形钢架构筑的结构出神,1995年深秋的日光从彩绘玻璃天窗泄漏下来,在他手中的演讲稿上切出七彩的光斑,像一道复杂而绚丽的不等式。

  校长第三次拍打话筒的动作,惊飞了栖息在猩红幕布褶皱里的麻雀。知晓哥似乎能听见,那个装着了他连续两年蝉联第一奖状的档案袋,在后台正因激动而沙沙作响。

  “下面,请路知晓同学为我们分享他的学习经验。”校长的尾音被空旷礼堂的回声拉长,带着一种庄严的嗡鸣。知晓哥下意识地摸了摸裤袋,那里有一张被体温焐热的纸条,是刘老师今早塞给他的,上面画着清晰的双曲线渐近线图示,背面潦草地写着一行字:“收敛域比极值更重要。”

  前排座位传来一阵细碎的骚动和掌声。他的目光越过人群,看到了坐在第三排正中央的崔晓菊,她的齐耳短发上别着一枚崭新的蝴蝶发卡——上周数学竞赛颁奖时,就是这枚发卡,别住了他那份险些被风吹散的试卷。此刻,她膝上摊着那本熟悉的错题本,铅笔在纤巧的指间飞速旋转,划出淡淡的残影。

  “其实……我有个秘密笔记本。”

  他开口的瞬间,仿佛有种魔力,礼堂四壁的光线似乎都暗了下来,只有三十米外教导处门框上那面挂钟的指针,在他视网膜上灼灼发亮。他举起一本包着《射雕英雄文》封皮的厚笔记本,当众翻开,内页的数学公式与物理定律之间,竟夹杂着许多独特的批注:

  “黄蓉巧解九宫格,实则是杨辉三角的灵活运用……”

  “郭靖苦练降龙十八掌,需精确计算掌力的抛物线初速度与落地动能……”

  哄笑声像水波般漫过整个礼堂。在这笑声中,知晓哥瞥见刘老师正站在后门边,手里攥着半截粉笔,来回踱步。每当他讲到某个自认为关键的方法时,老人就用粉笔在石灰墙上轻轻划下一道竖线。那些刻痕,渐渐在墙面连接成一个隐形的、不断延伸的斐波那契数列,而他的声音,也仿佛随着这数列的扩张,从最初的紧张变得沉稳,继而透出一种分享的激情。

  “就拿上周我给张梅同学讲题来说……”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裤袋里的纸条再次变得滚烫。穹顶钢架的阴影,恰好在此时投射在崔晓菊的错题本上,他清晰地看到,她正在他前天讲解的洛必达法则旁边,认真地画着一个无限符号“∞”。“当我发现她在我讲解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更优的解法时,我才真正明白了刘老师曾说过的——数学的荣耀,是无数人托举的拱顶石……”

  就在这时,麦克风发出一阵沉闷的嗡鸣,骤然断电了!突如其来的死寂中,知晓哥清晰地听见台下传来一声“啪嗒”轻响——是崔晓菊的自动铅笔掉在了地上,那声音,微妙地勾连起去年那个秋天,纸屑坠地时的记忆。

  后台传来教务主任气急败坏的低声吼叫,而知晓哥已经干脆地摘下了哑巴的麦克风,朝着穹顶的彩玻璃窗,提高了自己的嗓音,清越的声音在礼堂里回荡:

  “同学们,真正的第一,从来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排位赛!”他声带震动的频率,仿佛与窗外悬铃木簌簌落叶的节奏产生了共振,“就像这道三次函数——”

  他猛然转身,抓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道优美而富有生命力的曲线:“当你找到它所有的拐点,才会豁然开朗——所谓的极值,不过是函数在奔向更广阔收敛域之前,所泛起的微小波澜!”

  掌声如同积蓄已久的春潮,骤然响起,响到第七秒时,崔晓菊忽然举起了她的错题本。秋日阳光穿透彩玻璃,在她指尖投下梦幻般的光谱。就在那一刻,知晓哥看见,自己上周写给她的修正公式旁边,竟然粘着一片早已褪色的、浅蓝色的纸屑——正是三年前,那封未被接纳的“数学情书”的残骸。

  礼堂明亮的灯光,最终落在他演讲稿的最后一行。,“感谢”两个字,被他用圆规精心画上了双下划线,工整得如同数学证明里那个庄严的“因为”符号“∵”。

  知晓哥面向全校师生,做出了最后的总结: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学校。”他的声音在未经扩音的情况下,显得格外清晰而真挚。他抬头,望向礼堂墙壁上悬挂的鎏金校训:“博学、笃行、创新”。这让他想起入学第一天,校长亲自站在校门口,将那枚校徽别在他洗得发白的衣领上。那时他家境窘迫,是学校减免了他的学杂费,才让他在图书馆的墨香里,得以啃完一本又一本坚硬的竞赛题集。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班主任,刘老师。”他转头,看向台下第一排。刘老师坐在那里,手中仍无意识地攥着那半截粉笔——那是他常年批改作业、演算推导留下的印记。他的教案本永远比学生的练习册更厚,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思路的推导与延伸。知晓哥记得,有一次他半夜回教室取书,发现刘老师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台灯的光将老人伏案的背影投在墙上,像一道深邃的、永远追求最优解的数学题。

  “最后,我要感谢我所有的同学们。”他的目光温柔地扫过台下。崔晓菊正低头快速记录着要点;张梅在草稿纸上无意识地描画着辅助线;后排几个调皮的男生,还在偷偷传递着纸条——但每当他站在讲台上分享思路时,他们都会安静下来,投来专注的目光。他记得有一次自己发烧请假,第二天课桌上竟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课堂笔记,每一本都工整地记录着他落下的内容,甚至有人在某个关键公式旁边,画下了一个鼓励的笑脸。

  知晓哥深吸一口气,念出了演讲稿上最后一段,那也是他昨晚在灯下反复斟酌写就的心声:

  “学习,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孤独战斗。它就像数学中的群论,个体的最优解,其光芒永远无法比拟整个集体所构筑的完备性与强大。”

  台下陷入了一秒的寂静,随即,掌声雷动,如潮水般涌向他。刘老师没有鼓掌,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默默地将那半截粉笔放回了上衣口袋。但知晓哥知道,这,已是这位严师所能给予的最高赞许。

  正所谓:《致谢时刻》

  穹顶光分七色痕,麦克啸叫破秋昏。

  渐近线藏师者嘱,发卡光凝旧信温。

  粉笔墙留数列影,彩窗虹映笔记本。

  最是群论道谢处,满堂落叶共归根。

  那个秋日的下午,知晓哥的分享,早已超越了学习方法的范畴。他用自己的成长顿悟,告诉在场的每一个人,知识的真正力量在于流动与共享,个人的成就永远扎根于集体温暖的土壤。那片粘在错题本上的浅蓝纸屑,与窗外归根的落叶一同,为他绚烂而厚重的初中时代,画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注脚。
  http://www.abcsee.cc/46293/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