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星光撞满怀:我的学霸男友有点甜 >第162章 田野故事课堂:温暖的传递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62章 田野故事课堂:温暖的传递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绿源农场的晨光刚漫过临时办公室的窗棂,苏晚星就攥着那张 “免费设备检测” 传单,跟着老陈往村东头的张婶家赶。传单上印着模糊的传感器图案,右下角小字写着 “专业排查模型漏洞”,纸张边缘还沾着点麦田的泥土 —— 显然是昨天那个穿灰色外套的人留下的。

  “张婶平时最信这些‘免费服务’,去年就差点被骗子忽悠买劣质种子。” 老陈边走边叹气,裤脚扫过田埂上的草叶,“俺早上路过她家,看见她正拿着传单跟几个老姐妹念叨,说‘万一模型真有问题,耽误了麦子可咋整’。”

  苏晚星把《田野上的星光》样书抱在怀里,另一只手紧握着手机 —— 里面存着刘大叔家麦田的产量对比数据,还有陆知衍昨晚整理的 “模型常见误区科普”。“没事,我们带了实际数据,再让张婶看看刘大叔的麦子,她肯定能明白。” 话虽这么说,她还是忍不住加快了脚步,怕张婶真被传单上的话唬住。

  张婶家的院门关着,里面传来断断续续的说话声。苏晚星轻轻推开门,就看到张婶正举着传单,围着五六个农户讨论,院角的石磨上还摆着刚淘好的麦仁,准备上午磨粉。“晚星丫头?你咋来了?” 张婶看到她,赶紧把传单叠起来揣进兜里,眼神有点闪躲。

  “张婶,俺们是来跟您说模型的事。” 苏晚星走到石磨旁,把样书放在磨盘上,翻开夹着刘大叔家照片的那页,“您看,这是村西头刘大叔家的麦子,用模型种了半年,亩产多了两百多斤,比去年壮实多了。” 她又点开手机里的监测数据,“这是您家麦田上周的湿度记录,模型提醒浇水那天,正好是您说‘麦子有点蔫’的时候,您忘了?”

  张婶凑过来看照片,手指轻轻划过屏幕里饱满的麦穗,眉头渐渐舒展:“俺倒是记得那天浇水后,麦子确实精神了,就是…… 那传单上说‘模型会误判’,俺心里总有点不踏实。”

  “张婶,您跟俺来。” 一直站在门口的陆知衍突然开口,手里拿着平板电脑,“俺带您去看看您家的传感器,实时数据都在上面,要是有漏洞,俺当场给您修。”

  跟着陆知衍往张婶家的麦田走,晨露打湿了裤脚,却没人在意。陆知衍蹲在传感器旁,点开平板上的 “实时监测” 界面,屏幕上跳动的湿度、温度数据格外清晰:“您看,现在土壤湿度是 28%,正好是麦子需要的湿度,要是低于 20%,模型会提前一天提醒您浇水,绝不会误判。” 他又调出历史记录,“这是过去三个月的数据,每次提醒浇水后,您家麦子的长势都比之前好,您自己也能看出来吧?”

  张婶盯着屏幕,突然笑了:“俺懂了!那传单就是骗人的!俺家麦子今年长得这么好,全靠这模型呢!” 她转身对身后的农户说,“你们也别瞎琢磨了,晚星和知衍这孩子不会骗俺们,俺们跟着学准没错!”

  解决完张婶的疑虑,苏晚星和陆知衍赶回临时办公室时,里面已经热闹起来。李婶带着几个妇女,正用麦秆编着装饰,把办公室的门框缠成了 “麦秆拱门”;王大爷扛着那台老旧的脱粒机零件,摆在屋子中央的长桌上,说 “给孩子们看看老物件”;连村里的小学老师都来了,帮着在墙上贴孩子们画的麦田画,五颜六色的画笔把墙面装点得像片小花园。

  “晚星丫头,都准备好了!” 李婶擦了擦额角的汗,递过来一杯温热的菊花茶,“俺们煮了麦芯粥,放在隔壁屋的锅里,等课堂结束了,大家一起喝。”

  苏晚星接过茶杯,暖意顺着指尖传到心口。她走到长桌旁,把收集来的老农具一一摆好:张磨坊主的铜制磨粉勺、刘大叔的木柄锄头、王大爷的脱粒机齿轮,每个物件下面都压着张便签,写着 “待讲述的故事”。陆知衍则在角落调试投影仪,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农场的麦田照片,有春天的嫩绿、夏天的金黄,还有农户们笑着收割的画面。

  上午九点,“田野故事课堂” 准时开课。三十多个农户坐满了临时办公室,孩子们则挤在最前面,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盯着桌上的老农具。苏晚星站在长桌前,手里握着那把铜制磨粉勺,声音温柔却清晰:“今天咱们不说模型,不说数据,就聊聊这些老物件的故事 —— 它们陪着咱们种地、生活,藏着咱们绿源农场的日子。”

  她先请王大爷上台,老人握着脱粒机的齿轮,手指摩挲着上面的锈迹,声音带着点沙哑:“这齿轮啊,比俺家孙子还大,三十年前,俺们收麦子全靠它。那时候没有收割机,全村人围着这台脱粒机,从早忙到晚,夜里就点着马灯干,磨得手上全是茧子,却没人喊累 —— 看着麦粒从机器里出来,心里比啥都甜。”

  台下的农户们纷纷点头,有人小声议论:“可不是嘛,那时候俺也去帮过忙,你家老婆子还煮了红薯给大家吃。”“俺记得有年下雨,机器坏了,还是你连夜去镇上修的。”

  苏晚星趁机递过话筒:“谁还想说说跟老农具的故事?” 话音刚落,张婶就举手站起来,手里攥着个布包,打开来是个旧搪瓷缸:“这缸子是俺嫁过来那年,俺男人给俺买的,跟着俺下地送饭,装过粥、装过凉水,现在还能用。去年用模型种麦子,俺就用它给传感器浇水,看着麦子长得好,俺就想起俺男人当年说的‘好好种地,日子准能好’。”

  搪瓷缸的白底已经泛黄,缸身上印的 “农业学大寨” 字样还能看清。苏晚星接过缸子,轻轻放在长桌上,对着台下笑:“这些故事,比任何数据都珍贵。它们告诉咱们,不管是老农具还是新模型,都是为了让日子过得更好 —— 就像王大爷的脱粒机帮咱们省力气,现在的模型帮咱们种好麦子,都是咱们种地人的好帮手。”

  这时,陆知衍走上台,手里拿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是王大爷家麦田的模型监测图:“大家看,这是王大爷家今年的麦子长势,用模型调整浇水后,麦穗的粒数比去年多了两成。其实模型就像咱们的‘老伙计’,它不懂啥大道理,就懂‘什么时候麦子需要水、需要肥’,跟王大爷当年琢磨脱粒机一样,都是为了把地种好。”

  他特意把专业术语换成了农户们听得懂的话,比如把 “传感器阈值” 说成 “麦子渴了的信号”,把 “数据算法” 说成 “跟着老经验学的本事”。台下的老人们听得频频点头,有个之前抵触模型的老农举起手:“知衍啊,俺家的麦子要是用模型,也能长得这么好吗?俺年纪大了,学不会复杂的操作咋办?”

  “张叔,您放心!” 陆知衍走到老农身边,打开平板上的简易操作界面,“俺把操作弄成了图片,点这个水滴按钮,就知道要不要浇水;点这个太阳按钮,就知道今天要不要防晒。您要是记不住,俺每天过来帮您看,或者让孩子们教您 —— 他们学这个快着呢!”

  老农看着屏幕上的大图标,咧嘴笑了:“那俺也试试!俺家那几亩地,去年收成不如别人家,今年也想用上这‘好帮手’。”

  课堂的最后,苏晚星请孩子们上台,展示他们画的 “未来麦田”。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画里的麦田上飘着传感器,旁边的石磨旁坐着爷爷奶奶,手里拿着平板电脑。“这是俺想象的麦子,又大又甜,爷爷奶奶用模型种地,不用那么累。” 小女孩的声音软软的,却让台下的农户们眼眶都红了。

  中午十二点,课堂在麦芯粥的香气里结束。农户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有人跟苏晚星约下次课堂的时间,有人围着陆知衍问模型的操作,还有人把家里的老物件拿来,说 “下次也想讲讲它们的故事”。李婶收拾碗筷时,笑着说:“晚星丫头,你这课堂比俺们唱大戏还热闹,以后要多办!”

  苏晚星和陆知衍坐在空下来的长桌旁,喝着温热的麦芯粥,看着桌上的老农具和孩子们的画,心里满是踏实。“没想到大家这么
  http://www.abcsee.cc/46446/1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