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项目合作:跨界的火花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图书馆的晨光透过玻璃窗,在桌面上投下细长的光斑。苏晚星正对着《青春纪事》的投稿格式要求反复核对,指尖划过陆知衍昨晚帮她整理的 “注意事项”—— 每一条重点都用红笔标注,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樱花图案,和保温袋上的纹样一模一样。

  “还在看投稿要求?” 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苏晚星回头时,陆知衍已经走到桌旁,手里捧着一叠厚厚的资料,浅灰色围巾松松地搭在颈间,是她昨晚亲手织的那条。他将资料放在桌上,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咖啡杯:“凉了,我帮你换杯热的?”

  “不用啦,我马上就好。” 苏晚星连忙按住杯子,目光却被他手里的资料吸引 —— 封面上写着 “植物生长模型农业场景适配方案”,右下角还贴着张便签,画着株简单的小麦图案。“这是你的项目资料吗?” 她好奇地问,指尖忍不住碰了碰便签上的笔迹,和他改稿时的字迹如出一辙。

  陆知衍点头,将资料翻开一页,指着其中一段文字:“导师说模型太侧重技术参数,缺少人文视角,比如不同地区农民的种植习惯、对作物的情感联结,这些都需要补充。我想起你之前写过乡村题材的短篇,或许能帮我找些相关的文学素材。”

  苏晚星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她一直觉得陆知衍的项目很酷,却从没想过能参与其中,更别说用自己擅长的文学帮上忙。“当然可以!” 她立刻合上投稿文档,将椅子往他身边挪了挪,“我记得有本《田野记事》里写过北方农民种小麦的细节,还有《稻花香里》记录了南方稻田的耕作习惯,这些都可以参考!”

  陆知衍看着她兴奋的模样,嘴角不自觉弯起。他原本担心她会觉得项目枯燥,没想到她这么积极,连提到文学作品时眼里的光都格外明亮。“我已经帮你借了这两本书,在书架第三排。” 他说着,起身走向书架,灰色围巾随着动作轻轻晃动,“你先看看资料里的模型参数,有不懂的地方随时问我。”

  苏晚星捧着项目资料,认真地逐页翻看。起初满是陌生的技术术语让她有些头疼,但看到 “作物生长周期与农民劳作节奏匹配” 的章节时,突然想起《田野记事》里写的 “清明播种、芒种除草”,指尖立刻在笔记本上记下:“可引用‘节气与耕作的关联’,体现农民对作物的时间感知。”

  陆知衍抱着书回来时,正好看到她低头记录的模样 —— 阳光落在她的发梢,笔尖在纸上飞快滑动,连眉头微微蹙起的样子都透着认真。他放轻脚步,将书放在她手边,又递来一颗草莓味的糖:“先休息会儿,资料不用急着看完。”

  苏晚星接过糖,剥开糖纸时,突然注意到他的指尖沾了点墨渍,像是刚写过东西。“你的手怎么沾到墨了?” 她下意识地抓起他的手,指尖触到他微凉的皮肤时,两人都愣了一下。苏晚星像被烫到一样缩回手,耳尖瞬间泛红:“我、我就是想帮你看看……”

  陆知衍看着她慌乱的样子,喉结轻轻滚动了一下,将手往她面前递了递:“刚才写便签时不小心蹭到的,你有纸巾吗?” 苏晚星连忙从包里翻出纸巾,小心翼翼地帮他擦拭,动作轻得像怕碰坏什么 —— 他的手指修长,骨节分明,连沾着墨渍的样子都好看。

  “谢谢。” 陆知衍收回手,假装翻看《田野记事》,眼角的余光却一直落在她泛红的耳尖上。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樱花发夹,水钻的凉意透过布料传来 —— 早上出门时特意放在口袋里,想找机会送给她,可刚才她帮自己擦墨渍时,心跳快得连话都说不完整,又把机会错过了。

  “你看这里!” 苏晚星突然指着书中一段文字,打断了他的思绪,“‘老周总在小麦抽穗时蹲在田埂上,用手轻轻碰穗子,像摸自家孩子的头’,这不就是你说的‘情感联结’吗?可以加到模型的‘用户需求分析’里!”

  陆知衍凑过去看,书页上还留着苏晚星之前画的小波浪线,旁边写着 “作物与农民的情感纽带”。他点头:“很合适,不过模型需要具体的数据支撑,比如不同作物的‘情感关注节点’—— 小麦是抽穗期,水稻可能是扬花期,这些还需要确认。”

  “我们可以去实验田看看呀!” 苏晚星脱口而出,说完又有些不好意思,“我是说…… 学校的实验田种了很多作物,说不定能观察到农民的种植习惯,还能验证这些节点对不对。”

  陆知衍的眼睛亮了起来。他原本就计划去实验田采集数据,只是没好意思单独邀请她,现在她主动提出,正好顺理成章。“好啊,下午没课,我们一起去。” 他说着,在资料上记下 “实验田调研”,笔尖顿了顿,又加上 “带笔记本、相机”—— 想拍下她观察作物时的样子,像上次初雪时那样。

  下午的实验田笼罩在暖融融的阳光下,绿油油的小麦刚过膝盖,风一吹就泛起层层波浪。陆知衍从背包里拿出平板电脑,打开模型的实时监测界面,指着其中一条曲线:“这是小麦的生长速度曲线,根据数据,抽穗期应该在下周,但农民可能会提前几天开始关注。”

  苏晚星蹲在田埂上,轻轻碰了碰麦芒,指尖传来细密的触感。她想起《田野记事》里的描写,转头对陆知衍说:“书里说,经验丰富的农民能通过麦叶的颜色判断抽穗时间,比仪器还准。我们可以找实验田的管理员问问,说不定能收集到这种‘非数据化的经验’。”

  陆知衍立刻拿出笔记本记录,笔尖飞快地划过纸张:“这个角度很好,模型可以增加‘经验参数输入’功能,让农民能根据自己的判断调整预测结果。” 他抬头时,正好看到苏晚星蹲在麦田间,阳光落在她的发间,有根调皮的碎发垂在额前,忍不住伸手帮她别到耳后。

  苏晚星的身体瞬间僵住,连呼吸都放轻了。他的指尖轻轻擦过她的耳廓,带着淡淡的雪松味,和实验田的麦香混在一起,让人心尖发颤。她不敢抬头,只能盯着脚下的泥土,小声说:“管理员爷爷应该在那边的小屋,我们去找他吧。”

  实验田管理员是位退休的老教授,头发花白,说起种植经验时眼睛发亮。“小麦抽穗前,麦叶会从深绿变成浅绿,叶尖还会有点发黄。” 他蹲在田埂上,指着一株小麦给他们看,“我们年轻时,每天都来田埂上转,摸一摸、看一看,比仪器还清楚。”

  苏晚星认真地记着笔记,偶尔还会追问 “那水稻扬花期有什么特征”,老教授都耐心解答。陆知衍则拿着相机,拍下老教授指认的麦叶、田埂上的痕迹,还悄悄拍了几张苏晚星认真记录的侧影 —— 阳光落在她的笔记本上,字迹工整,连标点符号都格外清晰。

  离开实验田时,夕阳已经西斜,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苏晚星翻看笔记本上的记录,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我可以帮你整理一份‘作物情感节点与农民经验对照表’,把文学作品里的描写和今天收集的经验结合起来,这样模型的人文部分会更完整。”

  “好啊,” 陆知衍点头,脚步放得很慢,特意配合她的步调,“我晚上把模型的最新参数发给你,你可以根据参数调整对照表的作物周期。” 他顿了顿,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小袋子,递给她:“实验田旁边的小卖部买的,你
  http://www.abcsee.cc/46446/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