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一牛足以!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兄长且慢,还有关键所在!”

  林阳这一声,把曹操刚要起身的动作,硬生生给按了回去。

  “哦?”曹操的眼睛瞪的老圆,“此犁,竟还有玄机?”

  还有?

  郭嘉也是一脸的好奇,连酒都忘了喝:“澹之,此话怎讲?”

  林阳看着他们那副猴急相,心里暗笑。

  开玩笑,这可是唐代农业科技的巅峰之作。

  要是就这么简单,那也太小看古人,不,太小看你们后人的智慧了。

  林阳本想在桌上继续蘸着酒水写写画画,但感觉不妥,于是扯着嗓子朝外一喊:“取笔与绢帛来!”

  很快,下人跑进来。

  林阳干脆把绢帛往炕上一铺,唰唰唰,就将那曲辕重新画上。

  接着,又把其他直辕犁和所有的主要构件画上,完善了几分。

  方便对比。

  虽画的简略,但惟妙惟肖。

  “二位兄长,你们可知犁床与犁铧相连之物,叫什么?”

  两人顿时懵圈。

  说到底,他们能听懂一点这直辕犁的改进就已经实属不易,要去弄清楚这犁究竟有哪些部件,的确是强人所难。

  就连那耕地的农夫,会用犁,会耕地,却也未必说的出来这犁都有些什么构造!

  见他们不答,林阳也无所谓,自顾自的说起来:“犁箭,其作用乃是固定犁铧与犁壁的位置,也为犁体整体提供支撑。”

  曹操和郭嘉缓缓点头,假装听懂。

  “那好,二位兄长,我再问你们。”林阳这次问的不难,“这耕地,是否讲究深浅?”

  “自然。”郭嘉想也不想,当即抢答,“地有肥沃贫瘠之分,耕作自然也有深浅之别。肥地深耕,可尽其力。薄地浅作,方不伤其本。此乃农事之常理。”

  “不错。”林阳赞许地点了点头,“可问题又来了,那旧式的直辕犁,如何控制这耕作的深浅?”

  如何控制?

  曹操和郭嘉再次陷入了沉默。

  这个问题,比刚才那个“如何转向”还要更细,更偏门。

  他们只知道有深浅之分,可具体是怎么操作的,那真是两眼一抹黑。

  见他们再次不语,林阳也不卖关子,直接揭晓了答案:“全凭人力。”

  “扶犁之人,需凭着一身的经验和力气,来回调整。想要深耕,便要用尽全身力气,将那犁柄往下死死压住,让犁头吃土更深。想要浅耕,便要反过来,费力地将犁柄往上抬,减轻犁头的压力。”

  “一块地耕下来,那扶犁之人,早已是腰酸背痛,汗流浃背。而且,全凭感觉,这深浅如何能做到均匀?怕是深一垄,浅一垄,全看当时的力气。”

  林阳这番话,说得活灵活现。

  曹操和郭嘉虽然没耕过地,但光是听着,都觉得腰杆子发酸。

  “而这曲辕犁,便无此弊端。”林阳在图上唰唰几下,又画了个新玩意儿。

  一个长条形木楔,表面有浅槽,似乎是套在刚刚所说的“犁箭”外侧,还与底部以及犁铧间接连接。

  “此物,我称之为‘犁评’。”

  “犁评?”又是一个新词。

  “然也。”林阳解释道,“此物看似不起眼,却是整个曲辕犁的点睛之笔。”

  “若是一时之间难以想明,二位兄长可将那犁想的简单一些。”见两个人明显脑子已经转不动了,林阳也不说的那么专业,开始简单举例。

  “这犁评,它一头连着犁辕,一头连着犁头,中间以转轴相连,可上下转动。”

  “扶犁之人,只需轻轻拨动这犁评,便可改变犁头入土的角度。想深耕,便将犁评下压,犁头自然深扎。想浅耕,便将犁评上抬,犁头自然上浮。”

  “如此一来,耕作的深浅,便不再依赖于农人的蛮力,而是变成了一种可以精准控制的‘机巧’。便是那力气稍弱之人,亦可轻松操控。耕出来的田垄,深浅均匀,整齐划一,远非昔日可比!”

  一番话,即便不懂原理,曹操和郭嘉也是心驰神往。

  不用再靠蛮力去压,只需轻轻拨动一个小小的木销,就能随心所欲地控制耕地的深浅?

  用“机巧”,代替“蛮力”。

  这也太神了!

  “妙!当真是妙!”曹操忍不住抚掌赞叹,“有此‘犁评’,耕作之效,怕是又能提升数成!”

  “还未说完!”林阳淡定的再次打断曹操的激动。

  “呃......”曹操的话直接被堵了回去,老老实实。

  林阳又提笔画画,在犁辕的曲线之间,又添上了一个新的部件。

  那部件,像是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圆盘,上面还有几个孔洞。

  “二位兄长,可知那直辕犁为何多用两头牛来拉?”

  “求稳。”曹操这次比郭嘉更快,终于抢到一个回答,抹了抹头上的汗珠。

  “然也!”林阳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眼神,继续道,“因那犁辕直,难以控制,两牛可使它不偏不倒。若是一头牛拉,则需用小犁,耕作之人还更费力。”

  “而我这曲辕犁则不同,一牛足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牛!》?”曹操和郭嘉同时出声。

  现在头疼的关键点是什么?

  就是耕牛不足!

  这般绕来绕去,总算到了核心的地方!

  这曲辕犁要真的是一头牛可以拉动,那就等于是省下了一头牛!

  那这多打造点犁,给那省下来的牛套上,岂不是就是效率翻倍?

  没管两人脑子里是不是在翻江倒海,林阳手一指:“二位兄长,你们以为,这曲辕犁,为何能只用一头牛来拉?”

  “因为其轻便省力?”曹操下意识地答道。

  “此为其一,但非关键。”林阳摇了摇头,“关键,在于此物。”

  他指着那个新画的圆盘。

  “我称之为,‘犁盘’。”

  “犁盘?”两人继续异口同声。

  “对。”林阳解释道,“旧式的犁,无论是单辕还是双辕,那犁辕与牛身上的挽具,都是硬生生绑在一起的,牛走哪,犁跟哪,毫无转圜余地。”

  “可这犁盘一出,便不同了。”

  “此盘,可绕着中心自由转动。犁辕不直接连在牛身上,而是连在这犁盘之上。如此一来,牛在前面走,扶犁之人在后面,便可通过调整犁盘的角度,来控制犁头前进的方向。”

  “如此,便解决了那‘二牛抬杠’,难以协调的难题。一头牛,便足以胜任!”

  “更妙的是,”林阳点了点那图纸,“你们看这犁盘上的孔洞。扶犁之人,可根据地势的宽窄,将犁辕连接在不同的孔洞上,以此来调整犁壁与田埂之间的距离,做到精耕细作,不浪费分毫土地!”

  “犁评”“犁盘”,曹操和郭嘉这下是真的彻底懵了。

  原来,从两头牛变成一头牛,靠的不是蛮力,也不是什么轻便的材料。

  靠的,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小圆盘!

  这真能做到?
  http://www.abcsee.cc/46620/1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