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定鼎之思 椒房献策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武德二年的初春,寒意虽未全消,却已少了隆冬时的凛冽。汴梁城外的护城河边,柳梢已隐约透出些许鹅黄,风拂过枝头时,能带下几片未化尽的残雪,落在解冻的河面上,激起一圈圈细碎的涟漪。城内的市井早已恢复了生机,五更天刚过,南门外的早市便热闹起来,挑着担子的菜农吆喝着新鲜的萝卜白菜,卖胡饼的摊贩支起鏊子,油香混着麦香飘出老远,甚至能传到皇城根下。
三个月的时光,在战报频传、疆土扩大的忙碌中转瞬即逝,大吴的玄色龙旗,已从江淮一路插至燕云,将这片失落近二百年的战略要地,重新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
捷报如雪片般飞入汴梁,先是杜仲攻克幽州的消息传来,市井百姓自发涌上街头,敲锣打鼓庆祝了三日;接着是崔协、石守信肃清渝关残敌,燕云十六州残余州县传檄而定的喜讯,连宫中的内侍宫女,脸上都带着掩不住的笑意。
然而,坐镇中枢的皇帝徐天,在最初的喜悦沉淀之后,眉宇间的凝重却未曾减少,他站在宣政殿的窗前,看着宫外熙攘的人群,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棂上的雕花,心中清楚,一场大胜背后,藏着更为棘手的难题。
是夜,宣政殿内灯火通明。殿中最显眼的位置,悬挂着一幅用三匹蜀锦拼接而成的巨大燕云舆图,绢布上用朱砂标注着新近归附的州县、山川险隘以及驻军要点,幽州城旁画着一面小小的 “吴” 字旗,渝关处用墨笔圈出 “重兵驻守” 四字,长城遗迹则用虚线勾勒,蜿蜒至辽东方向。
徐天独自立于图前,身着一件玄色常服,衣料是江南新贡的云锦,上面用暗金线绣着流云纹,未戴冠冕,长发仅用一根羊脂玉簪束起,几缕碎发垂在额前,身影在跳跃的烛光下显得有些孤峭。
他的手指缓缓划过舆图上那道长城遗迹,指尖从 “蓟州” 移到 “檀州”,最终停留在 “幽州” 二字上,久久不动。
燕云十六州是拿下了,这场仗打得酣畅淋漓,不仅震慑了契丹与伪唐,更让大吴的声威传遍四方,足以稳固国本。但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也随之赤裸裸地摆在了他的面前:这块新拓的疆土,与大吴原有的江淮、中原核心区域之间,还横亘着一个虽已衰朽、却仍据有魏博、相州等地的伪唐!
燕云,成了悬于海外的一块 “飞地”。
这块飞地太重要了。它是中原的天然屏障,燕山山脉如同一道巨墙,能挡住契丹铁骑的南下;它更是未来北伐契丹、经略辽东的桥头堡,若能在此站稳脚跟,日后大吴北上便有了根基。
徐天太清楚耶律阿保机的性格,这位契丹可汗雄才大略,绝不会甘心此次战败,再过不久,胡骑卷土重来几乎是必然。必须派遣一位能力卓着、且绝对信得过的重臣宿将,前往燕云坐镇,统筹军政,安抚百姓,整军经武,以应对未来的大战。
可派谁去?
这看似简单的人事任命,实则牵动着整个帝国的神经,关乎未来北疆乃至朝堂的格局。
燕云远离中枢,从汴梁到幽州,快马加鞭也要十日路程,一旦有事,中枢难以及时反应;且此地地势险要,民风彪悍,自安史之乱后便多受胡族影响,百姓对中原王朝的归属感本就薄弱。
若镇守者心怀异志,手握重兵,极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重现唐末藩镇割据的覆辙,徐天自己便是从寿州溃兵起家,靠着军权一步步掌控淮南,深知兵权与地盘结合所能产生的巨大能量。
他绝不能亲手再造一个可能威胁中央的庞然大物。
杜仲?第一个浮现在徐天脑海中的,便是这位北伐大军主帅。
杜仲的能力与资历毋庸置疑,从光州到幽州,他用兵如神,麾下张彦泽、王景仁等将皆服其调度;且他是徐天一手提拔起来的老臣,当年在寿州时便跟随左右,忠心无可置疑。
可徐天转念一想,又缓缓摇了摇头,北伐大军主力此次伤亡近万,亟需杜仲带回中原休整补充,以应对伪唐李存勖及西蜀、荆南等方向的潜在威胁;更重要的是,杜仲此战功高盖世,若再委以燕云方面之任,手握重兵,坐镇一方,即便他本人无反心,朝堂上也难免有人揣测,勋贵集团或许会借机发难,反而不利于朝局平衡。
徐忠?这位靖海侯是水师栋梁,当年跨海征闽时立下大功,对徐天更是忠心耿耿,从未有过二心。
可徐忠长于水战,麾下水师精锐多是江淮子弟,对陆上守御、民政治理并不擅长。燕云乃陆战之地,多山地平原,水师无用武之地,若让徐忠去坐镇,不仅浪费其才,更可能因不熟悉北地情况而误事,徐天还记得,去年徐忠率水师支援渝关时,麾下士兵因不适应北方严寒,冻伤了近千人,可见水土不服之害。
崔协、石守信?这两位都是新立大功的猛将。
崔协沉稳持重,在渝关死守半月,硬生生挡住了耶律德光的猛攻,守御能力出众;石守信更是出身徐天亲军 “铁签营”,根正苗红,当年在光州城下曾单骑冲阵,斩杀淮南悍将柴再用,勇毅果敢,在军中威望已立。
可徐天还是有些犹豫,二人资历稍浅,骤登方面之任,坐镇燕云这等重要之地,恐难服众。
尤其是燕云新附,当地还有不少原伪唐、契丹的降官降将,若镇守者威望不足,难以约束这些人,极易引发叛乱。
张彦泽、王景?这两位也是能征惯战之将。
可这二人有个共同的问题,独立性较强,早年曾在伪唐军中任职,后来才归顺大吴,虽作战勇猛,却未必能完全秉承中枢意志。
燕云之地复杂,若他们在当地擅自决策,与中枢产生分歧,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个名字在徐天脑海中闪过,又被一一否决。
他踱步至窗前,推开一丝缝隙,冰冷的夜风涌入,带着远处宫檐下风铃的细微叮当声,那是坤宁宫方向传来的,朱清珞素来
http://www.abcsee.cc/46624/1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