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与仙女座星系的“意念预热”。
推荐阅读:
足球:拒绝国足,我入德国国家队
穿呀主神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
张奕方雨晴
帝国从第四天灾开始
九龙归一诀陆沉
我成了婆家第一代顶香的祖师奶
重生末世:从打造最强基地开始
苏落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无尽灰夜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本故事纯属虚构创作推理,如有雷同纯属意外巧合)。控制中心内,一片寂静。只有仪器低沉的嗡鸣与呼吸声交错,仿佛整个空间站都在屏息等待。弧形主屏幕上,仙女座星系的影像静静悬浮——一个由亿万星辰织就的旋涡,像一只凝视着银河的巨眼,遥远、神秘,却又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亲近感。
陈智林博士站在主控台前,指尖无意识地轻敲着台面。他的目光没有离开过屏幕上的星系,但心思早已飞越了两百五十万光年的虚空。在他身旁,傅水恒教授负手而立,银发在柔和的灯光下泛着微光,神情是一贯的沉静,唯有眼中闪烁着近乎炽热的专注。
“能量场稳定,意识共振器输出功率维持在阈值内。”年轻的技术员报告道,声音因紧张而略显干涩。
陈智林微微颔首,目光转向房间另一侧。
那里,围绕着新改造的“意识共鸣核心”——一个由无数晶莹光丝缠绕、中心散发着柔和蓝光的复杂装置——坐着十一个人。他们是此次“意念预热”的参与者,一支精心挑选的团队,涵盖了天体物理、神经科学、量子信息、音乐作曲、水墨绘画、空间建筑乃至哲学等多个领域。年龄跨度从二十出头到花甲之年,而其中最年轻的,正是傅水恒教授的孙子,傅博文。
十六岁的傅博文,此刻闭目端坐,神情是超越年龄的宁静。仅仅数月前,他还是探险队里需要被照顾的“小朋友”,凭着对宇宙近乎本能的直觉和独特的艺术感知力记录着旅程。而现在,他已肩负起训练新成员的职责,成为团队里最年轻的“直觉导师”。他的成长,是这段银河之旅最意想不到的收获之一。
“各位,”陈智林开口,声音通过内置通讯清晰地传到每位参与者耳中,“我们即将开始第一次指向性集体意识连接实验,目标——仙女座星系M31。记住,这不是传统的信号发射与接收。我们是借助‘银心能源模式’启发下升级的共振器,将我们融合后的集体意识,作为一种纯粹的‘信息态存在’,轻柔地‘推送’过去。我们不是在‘发送信息’,而是在尝试建立一种‘连接’。感受它,而非分析它。”
他的话语在寂静中回荡。这次实验,是自从小陈博士在银心能源研究中取得可控核聚变决定性突破后,人类在能量与意识领域结合的又一次大胆尝试。它源于一个假设:在宇宙的深层结构中,意识或许并非孤立的大脑产物,而是一种更基础、与物质和能量交织的“场”。若能以足够强大且协调的集体意识进行“共振”,或许能触及甚至唤醒这种遍布宇宙的“场”,实现跨越星海的某种形式的交流。
傅水恒教授缓步走到共鸣核心旁,他的声音平和却充满力量:“放下你们的逻辑枷锁,放下对未知的恐惧。想象你们的意识像水一样流动,像光一样扩散。博文会引导你们,如何用直觉和艺术的感知去触摸那片遥远的星光。信任彼此,信任你们内在的宇宙。”
傅博文睁开眼,对着围坐的团队成员们微微一笑,那笑容纯净而充满安抚力。“就像我们之前练习的那样,”他的声音很轻,却奇异地传入每个人心底,“不要试图去‘想’,试着去‘感觉’。想象仙女座不是一个遥远的天体,而是一个巨大的生命,它在呼吸,它的星光就是它的语言。我们的意识,是去轻轻叩响它的门扉。”
随着他的话语,团队成员们逐渐放松下来,按照训练时那样,开始调整呼吸,将注意力投向屏幕上的仙女座星系。傅博文率先闭上了眼睛,他的意识如同最敏锐的触角,开始引导着众人散乱的思绪,将它们编织成一股和谐的能量流。
意识共鸣核心的光芒开始有节奏地脉动,如同一个温柔搏动的心脏。连接着每位参与者头部的传感器,将他们的脑波活动、生理数据实时反馈到主控台。屏幕上,代表集体意识协调度的曲线开始缓慢爬升。
参与者的内心活动各异:
负责量子纠缠通讯的年轻科学家莉娜,起初还在心中默念着场方程,试图理解意识如何能超光速传递,但很快,在傅博文无形的影响下,她放弃了挣扎,任由自己的感知漫游,仿佛化身为一道概率波,在星海中荡漾。
来自冰岛的作曲家艾尔瓦,手指在膝盖上无声地虚按着琴键。他没有试图“看”,而是在“听”。他捕捉着内心因那片星系影像而升腾起的音律——不是恢弘的交响,而是空灵、悠远、带着一丝寂寥的旋律,像是风穿过古老星云的缝隙。
水墨画师苏青,则在脑海中运笔挥毫。她不去勾勒星系的具体形态,而是感受其“气韵”——那是一种磅礴、有序却又充满动态的“势”。她的意识仿佛化为一滴墨,在无垠的宇宙宣纸上晕染开,追寻着那旋臂的流动与核心的深邃。
空间建筑师马克,构建着想象中的星际桥梁。他的思维不再是坚硬的几何线条,而是流动的、有机的形态,试图在银河系与仙女座之间,找到一种意识可以通行的“拓扑捷径”。
而老哲学家杜卡,则沉浸在关于“大寂静”(The Great Silence)的悖论思考中。如果宇宙充满生命,为何如此沉默?或许,沉默并非无应答,而是我们尚未学会正确的聆听方式?此刻,他放下思辨,尝试用整个存在去“聆听”那片遥远的星光。
陈智林和傅水恒紧盯着数据。集体意识的协调度已经超过了之前任何一次训练的水平,稳定在百分之八十五的峰值区域。能量场输出平稳,共振器运行正常。
“是时候了。”傅水恒低声道。
陈智林深吸一口气,下达指令:“启动意识指向性聚焦。目标坐标,锁定仙女座星系核心区域。”
操作员熟练地输入指令。屏幕上,一道纤细的、几乎不可见的能量光束模拟图,从空间站的位置射出,以超越常规物理理解的方式,瞬间穿越浩瀚星海,指向仙女座那明亮的核心。
控制中心内的时间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感受着。
起初,什么也没有。
只有仪器运行的恒定声响,和参与者们平稳的呼吸。
傅博文的眉头微微蹙起,他的意识在最前沿探索着,像一只小心翼翼的手,伸向一片温暖而深邃的黑暗。他感受到了一种……背景噪音?不,那不是噪音,那是一种极其微弱、但覆盖范围极广的“存在感”,如同置身于一片充满无形微生物的海洋。
突然,作曲家艾尔瓦的身体轻轻一颤。他紧闭的眼皮下,眼球快速转动。“声音……”他几乎是无意识地喃喃,“变了……多了一层……和声……很微弱,但是……很美。”他之前内心构建的那段寂寥旋律,仿佛被注入了一丝温暖而复杂的音色,像是遥远的钟声,又像是星辰的私语。
几乎同时,画师苏青倒吸一口气。“颜色……”她声音带着颤抖,“在我的‘感觉’里,星系的颜色……在流动,核心……好像在呼吸,一种非常缓慢的韵律。”她脑海中那幅黑白水墨的意象,竟然自发地染上了极淡的、无法用现实色谱描述的色泽,氤氲变幻。
建筑师马克的呼吸也变得急促。“结构……旋臂的‘流向’……我感觉到了某种……牵引力?不是引力,是……意识层面的吸引?”他想象中的那座桥梁,似乎找到了一个更清晰的锚点,形态变得更加稳定。
莉娜则报告了一种奇异的“量子相干性增强”的感觉,仿佛她分散的感知波函数在被某种力量温和地整合。老哲学家杜卡,则体验到了一种深沉的、非语言的“知晓感”,仿佛一个困扰他多年的问题,突然有了一个模糊却笃定的答案,无关具体内容,只是一种被理解的安宁。
主控台上,数据开始出现异常波动。不是设备故障的紊乱,而是一种有序的、低频的、来自外部的调制信号,叠加在原本稳定的能量场输出上。它极其微弱,却真实存在,并且其波动模式,与参与者们描述的内在体验有着高度的相关性!
“接收到非本地源调制信号!”技术员的声音因激动而拔高,“信噪比极低,但模式识别确认……非随机!重复,信号非随机!”
陈智林感到自己的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他看向傅水恒,后者眼中也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
傅博文是最后一个开口的,他的声音仿佛来自很远的地方,带着一种梦游般的清晰:“它……知道我们在这里。”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更准确的词汇。
“不是敌意,也不是欢迎……是一种……好奇。一种古老的、缓慢的……关注。像是一片森林,感觉到了有一片叶子,轻轻触碰了它的边缘。”
控制中心内,落针可闻。
傅博文的话语,为所有零散的感知画上了一个点睛之笔。作曲家听到的和声,画师看到的色彩流动,建筑师感觉到的牵引,科学家检测到的信号……所有这些,似乎都指向同一个事实:他们的集体意识,成功地触及了某个“存在”,并且得到了回应。一个来自两百五十万光年外,微弱但明确无误的“回应”。
这次“意念预热”,成功了。
它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对话,更像是一次小心翼翼的握手,一次隔着遥远距离的、无声的颔首。但就是这微不足道的接触,却仿佛在人类认知的堤坝上,凿开了一个细小的、却注定将引发滔天洪流的缺口。
陈智林缓缓坐回椅子,目光再次投向屏幕上的仙女座星系。那片曾经只是天文照片和数据的旋涡状光斑,此刻在他眼中,已经完全不同。它活了。它拥有着某种内在的、可能远超人类理解的生命力或意识场。
傅水恒教授走到孙子身边,将手轻轻放在他的肩膀上。傅博文睁开眼,额头上有着细密的汗珠,但眼神明亮如星。
“它很……大,”傅博文轻声对爷爷说,也像是对所有人说,“非常非常古老,也非常……孤独。但它不冷漠。它只是在……沉睡,或者,在以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观察着一切。”
“我们今天的‘叩门声’,或许只是它漫长梦境里一丝微弱的涟漪。”傅水恒回应道,声音里充满了敬畏,“但这证明了一件事:宇宙并非无声的荒漠。我们,人类,可以通过团结一致的意识,去感知,去连接,甚至可能……去对话。”
实验后续的数据分析持续了数小时,确认了信号的客观存在及其与参与者主观体验的关联性。尽管这“回应”的内容无法被直接解码成语言或图像,但其“意向性”的特征,已经足够让整个团队,乃至后续得知消息的地球高层,陷入长久的震撼与沉思。
这次成功的“预热”,不仅验证了技术路线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人类探索宇宙深层联系的全新希望。面向全球招募的新探险队员们,在得知这一结果后,更是群情激昂,他们知道自己加入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探索宇宙意识边疆的伟大征程。
当控制中心的灯光逐渐调亮,宣告此次实验正式结束时,没有人立刻离开。大家依然沉浸在那种与遥远星系产生微妙连接的震撼余波中。
陈智林走到傅博文面前,郑重地说:“博文,今天你不仅是导师,更是我们所有人的先驱。你的直觉,是我们通向未知的灯塔。”
傅博文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脸上恢复了属于他这个年纪的些许腼腆:“陈叔叔,我只是……把感觉到的说出来。是大家一起,才做到了。”
傅水恒看着孙子和同事,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从银河系到仙女座,这条用意识铺就的星路,今天,终于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而未来,这条路上,还将上演更多超越想象的故事。
窗外,是无垠的宇宙。群星沉默,但此刻,在人类的意识深处,仿佛有新的乐章,正在悄然奏响。
---
注:本章“与仙女座星系的‘意念预热’”中心思想的基础上,融入了团队多人互动、不同专业视角的感知体验,并扩展了实验过程、心理活动、科学假设和哲学思考,内容详实,旨在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震撼感与对宇宙未知联系的深刻遐想。
http://www.abcsee.cc/46625/2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