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 >第116章 芯片困境:核心技术的瓶颈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16章 芯片困境:核心技术的瓶颈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星火”计划总部,气氛压抑得像一块铅。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几十位从全国各地抽调来的顶尖专家,此刻正盯着投影幕布上的一份报告,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报告的标题触目惊心——《国内外半导体制造工艺差距评估》。

  “……我们的主流工艺,还停留在3微米到5微米之间,良品率不足百分之四十。”

  负责汇报的老专家,王建国,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声音干涩。

  “而海外,英特尔、东芝,他们的最新产品已经进入了1微米,甚至0.8微米时代。”

  “设备方面,我们最先进的光刻机,是七十年代末从欧洲进口的二手货,精度极限就是3微米。”

  “材料方面,高纯度单晶硅、光刻胶,全部依赖进口。”

  王建国每说一句,会议室里的空气就凝重一分。

  差距。

  绝望的差距。

  这不是一条河,这是一片无法逾越的汪洋。

  张汉玉坐在主位上,面无表情,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一遍遍划过。

  他没有看报告,那些数据他早已烂熟于心。

  他只是静静地听着,感受着那股从每个人心底渗出的无力感。

  造不出自己的芯片,他的那个“终端原型”,他描绘的那个信息时代,就全都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一个负责对外联络的年轻人,脸色发白地站了起来,声音都在发颤。

  “最新消息。”

  “美国商务部刚刚更新了《出口管理条例》。”

  “所有1微米以下的半导体技术和设备,对我国全面禁运。”

  “荷兰那边也传话过来,ASML公司的光刻机,一台都不会卖给我们。”

  “他们……他们这是要彻底锁死我们!”

  “砰!”

  一个脾气火爆的军队代表,一拳砸在桌子上,茶杯里的水都溅了出来。

  “欺人太甚!”

  “他们凭什么!”

  愤怒在蔓延,却又带着深深的憋屈。

  是啊,凭什么?

  就凭他们有,而我们没有。

  “都别吵了。”

  张汉玉终于开口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

  所有人的目光都跟随着他。

  他在白板上,画出两条并行的粗壮箭头。

  “现在,我们只有一条路。”

  “双线并行。”

  他的笔尖在第一个箭头上点了点。

  “这条线,叫‘不计代价’。”

  “集中所有资源,人力、物力、财力,从设计软件EDA,到光刻机,再到蚀刻工艺,给我一样一样地啃!”

  “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二十年不行就三十年!”

  “这条路,我们必须走,也必然要走通!”

  他的话语斩钉截铁,不带丝毫犹豫。

  接着,他的笔尖移到第二条箭头上。

  “这条线,叫‘曲线救国’。”

  他回头扫视众人。

  “研发要时间,但我们的应用和系统开发,不能等。”

  “从现在开始,动用一切我们能动用的渠道,香港、东南亚、甚至东欧,不管花多少钱,用什么手段,给我搞一批他们最新的芯片回来。”

  “数量不用多,几百片,几千片就够。”

  “我们要让我们的系统团队,在最先进的硬件上进行开发和调试,保证我们的软件生态,从一开始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用他们的矛,来磨我们的盾!”

  两条路。

  一条是愚公移山,一条是卧薪尝胆。

  在场的都是人精,瞬间就明白了张汉玉的思路。

  悲观和绝望的情绪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就在这时,角落里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颤巍巍地举起了手。

  他是夏科院的陈院士,国内半导体物理的泰斗。

  “汉玉同志,我……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张汉玉立刻点头:“陈老,您说。”

  “硅基芯片这条路,我们落后太多了,追赶起来太难。”

  陈院士的声音有些微弱,但字字清晰。

  “但材料科学,不止有硅。”

  “比如,砷化镓。”

  “它的电子迁移率是硅的五倍以上,理论上性能更强,功耗更低。”

  “西方国家因为硅基工艺已经投入了天文数字,所以对这条路线并不重视。”

  “对他们来说是鸡肋,但对我们来说……或许是一次换道超车的机会。”

  “当然,风险极高,全世界都没有成熟的工艺,几乎是从零开始。”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窃窃私语。

  砷化镓?

  太冒险了。

  这简直是一场豪赌,赌注是国家最宝贵的科研资源。

  张汉玉的眼睛却骤然亮起。

  他快步走到陈院士面前,双手扶住老人的肩膀,眼神灼热。

  “陈老!这个方向,我们不仅要研究,还要立刻就做!”

  他转身,对着自己的副手下达命令。

  “马上成立‘非硅基材料’专项攻关小组,陈院士任组长!”

  “给我一份名单,全世界所有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过相关论文的华人专家,一个都不要漏!”

  “派人去接触,告诉他们,国家需要他们。只要他们肯回来,要钱给钱,要设备给设备,要团队给团队!”

  “我亲自带队,结合那份绝密文件里的理论模型,我们来啃这块硬骨头!”

  他顿了顿,环视全场,声音沉稳而有力。

  “西方的路,是阳关道。”

  “但我们,偏要走一条没人走过的独木桥!”

  芯片攻坚战,是“星火”计划的第一块基石,也是最难啃的一块。

  张汉玉很清楚,只有当那颗完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芯片,真正开始跳动时,他那个宏伟的蓝图,才算真正迈出了第一步。
  http://www.abcsee.cc/46653/1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