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插秧终章 传统的胜利
推荐阅读:
从继承家族开始变强
女神的上门贵婿
暴君哭着撩我却天天沉迷基建扶贫
王爷受伤后神医王妃带兵出征了
重生78,开局被女知青退婚
我的战神女婿
从死宅到土豪,只需要几个本本
重生96:权力之巅
董事长和秘书的邂逅
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晨光刚爬上村口的旗杆,罗令已经站在丰收节主会场的台前。他手里捏着一张纸,是县农业局刚送来的最终检测报告,封口还没拆。昨晚无人机的事还在发酵,网上那张“赵崇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注册信息被转了上万次。他知道,今天这场闭幕式,不会太平。赵晓曼从后台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叠打印好的数据表。她看了眼罗令手里的信封,低声问:“开了吗?”
“没。”他说,“等所有人到场。”
王二狗蹲在台边,正用竹刀削一根新箭杆。他抬头咧嘴一笑:“我今早巡了一圈,公告栏前站满了人,还有记者扛着机器来拍。那帮人想赖,也赖不掉了。”
话音刚落,远处传来脚步声。几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簇拥着一位穿旧布鞋的中年男人走来。那人提着个布袋,袋口露出半截米穗。罗令认得他,农业部特派代表,昨夜电话里提过一句,会亲自来颁这个奖。
李国栋拄着拐,慢悠悠从祠堂方向过来。他走到罗令身边,没说话,只拍了拍他的肩。
会场渐渐坐满。村民、专家、媒体,连外县的农技员都来了。主席台上摆着两块展板:一边是机械插秧田的数据,一边是手工田的。目前都是空白。
赵崇俨比预计早了二十分钟出现。他穿着熨帖的唐装,手里夹着一份文件,径直走到前排坐下。没人看他,但空气明显沉了半分。
主持人宣布开始。农业部长站起身,清了清嗓子:“今天,我们为青山村丰收节画上句号。但更重要的,是为一种农法正名。”
台下安静。
“在插秧季开始前,我们设立了对照实验田。机械插秧一组,传统手工一组,面积相同,管理一致。现在,请县农业局现场启封检测报告。”
工作人员上前,剪开封条,取出三份文件。一份交给部长,一份交给专家评审团,最后一份递到罗令手中。
赵晓曼接过他手里的报告,翻开第一页,声音清晰:“手工插秧田,亩产比机械田高20.3%。分蘖数多23%,根系平均深15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出37%。”
她抬头,看着台下:“这不是偶然。我们不用除草剂,不施化肥,靠的是‘浅水插秧、密植护土、人手定距’的老法子。机器插得快,但踩地实,伤土层。我们插得慢,但每株秧苗都稳,每寸土都松。”
台下有人交头接耳。几个专家凑在一起看数据。
赵崇俨突然站起来,声音不高,但足够全场听见:“数据可以美化,但效率不能回避。传统农耕注定被淘汰,这是历史规律。”
没人接话。
王二狗已经站起身,手里还握着那根竹箭。他不动声色地绕到台侧,靠近赵崇俨座位后方。
部长没看他,低头扒拉着自己带来的米袋,抓出两把米,放在桌上两个白瓷碗里。他指着问:“哪一碗,是手工田产的?”
赵晓曼走过去,指着左边:“这碗米粒更饱满,腹白小,油性高。机器田的米,水分大,煮出来容易散。”
部长捻起一粒,放嘴里嚼了嚼,点点头:“香,但不止是香。有‘土魂’。机器能种出产量,但种不出这个。”
赵崇俨脸色一沉,又要开口。
王二狗动了。
他一步跨上台,顺手抄起旁边装秧苗的竹筐,往下一扣,正罩在赵崇俨头上。
“你说啥?”他大声嚷,“我听不见!风太大!”
台下愣了一秒,随即爆发出哄笑。有人拍桌子,有人鼓掌。赵崇俨在筐里乱抓,竹筐卡得不紧,但他狼狈得没法再说话。
李国栋拄拐上前,把部长带来的米袋往桌上一放:“八百年前,咱们祖宗就这么种。八百年后,还是这么香。您说,这法子该不该留?”
部长笑了:“该留。而且,得推广。”
他转向众人:“经部里讨论,青山村古法插秧技术,正式列为‘国家生态农业活样本’。不光是遗产,更是未来。”
掌声响起。
罗令接过奖牌,没往身上挂。他转身走到展台边,把奖牌轻轻放在那块刻满古纹的石经上。
石经是昨夜从后山运回来的,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但它现在就在这儿,和奖牌一起,摆在所有人面前。
他拿起石经,举过头顶。
直播镜头立刻对准他。
“有人说,我们守的是落后。”他的声音不大,但传得很远,“可它让地越种越肥,米越吃越香,人心越干越齐。这不是倒退,是回来——回到土地本来的样子。”
弹幕在屏幕上飞滚。
【这才是真正的农业】
【机器插秧的田三年就板结】
【青山村牛!】
【文化不能买卖,根不能丢】
赵崇俨被两个助手扶着退到台下,竹筐已经摘了,头发乱着,脸色铁青。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台下村民已经围了过来,没人给他让路。
部长走过来,拍了拍罗令的肩:“这奖,你拿得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罗令摇头:“不是我拿的。是每一代弯腰插秧的人,一株一株,插出来的。”
赵晓曼站到他身边,手里拿着节气歌的手抄本。她翻开一页,轻声念:“雷动土,燕归巢,春分下种莫再拖。这歌,我教了六年。现在,我知道它从哪来。”
部长听着,忽然笑了:“你们不是在种地,是在种时间。”
王二狗把竹筐捡起来,往台上一扔:“这玩意儿以后就放这儿,谁想抢功劳,先过我这关。”
会场重新安静下来。部长宣布闭幕,但没人起身。阳光洒在展板上,手工田的数据被照得发亮。
罗令把石经抱在怀里,走下台。赵晓曼跟在他旁边,两人一前一后,往稻田方向去。
田里,秧苗已经长到一拃高,绿得发深。风过时,整片田像一块被拉平的绸子,轻轻起伏。
李国栋站在田埂上,望着远处的山。他没回头,只说了一句:“你爹要是看见,会笑。”
罗令没答话。他蹲下,伸手摸了摸田里的水。凉,但不刺骨。水底的泥松软,脚踩下去会陷,但很快就被根托住。
赵晓曼也蹲下来。她指着一株秧苗:“你看,它歪了一下,又自己挺直了。”
罗令点头:“人插的,知道往光里长。”
他们身后,直播还在继续。镜头扫过稻田,扫过石经,扫过那块写着“手工田亩产第一”的展板。
突然,王二狗冲过来,手里挥着手机:“网上炸了!有人把赵崇俨公司名和无人机注册信息对上了,还有他去年在别的村搞‘机械化扶贫’,结果地种废了的新闻!”
没人说话。
罗令把石经放在田埂上,从怀里掏出残玉,贴在石经背面的刻痕上。他闭眼。
画面闪了一下。
一片稻田,很多人在弯腰。没有脸,但动作整齐。他们插完最后一株,集体直起身,望向太阳。地里,秧苗排成某种符号,像字,又像图。
他睁眼。
赵晓曼正看着他。
“怎么了?”她问。
他没答,只把残玉收回衣领里,然后伸手,从田里拔起一株最壮的秧苗。
根系完整,泥土不散。
http://www.abcsee.cc/46693/4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