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下一个目标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这次周瑜能精准地把握时机出现,下次呢?若是自己再次陷入困境,孙坚是否还会出手?

  亦或是……会趁机提出更苛刻的条件?未来与东吴的博弈,恐怕会因为这次“倚仗”而平添几分变数。

  “绝不能将希望寄托于他人之手!”

  顾如秉攥紧了拳头,一股强烈的紧迫感涌上心头。

  这次新都保卫战,虽然侥幸惨胜,但也彻底暴露了他目前最大的软肋——兵力!

  特别是经过连番血战、堪当大用的精锐部队,折损实在太严重了!

  若不是最后关头姜维灵光一闪的突袭,后果不堪设想。

  他立刻转身,对紧随其后的鲁肃沉声道。

  “子敬,立刻以八百里加急,传令后方各州郡!命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紧急征调所有可用的预备兵员,火速送往益州前线!告诉他们,前线危若累卵,若有延误,军法从事!”

  “诺!”

  鲁肃深知事态紧急,连忙应下。

  顾如秉沉吟片刻,又补充道。

  “另外,以我的名义,再给孔明写一封密信。告诉他,益州这边,我已经快撑到极限了!新都城破,兵力枯竭,若曹操卷土重来,后果不堪设想!

  让他无论如何,必须尽快解决荆州那边的麻烦,哪怕暂时放弃一些次要地盘,也要尽快抽调主力回援益州!我这边,需要兵力,更需要时间!”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段残破的城墙上,眉头紧锁。

  新都城经过连番大战,尤其是那段被轰塌的城墙,想要在短时间内修复如初,根本是痴人说梦。

  失去了坚固城防的庇护,仅凭手中这些残兵败将,如何能抵挡曹操下一次可能更加凶猛的进攻?

  “必须主动出击,不能坐以待毙!”

  一个念头在他脑中闪过。

  他想到了还在五城驻守的魏延。

  “传令给魏延!”

  顾如秉对传令兵吩咐道。

  “命他务必确保五城及后方粮道的绝对安全!在此前提下,准许他视情况,分派部份铁浮屠或燕云十八骑,组成精锐的机动小队,不必固守一城一池!

  给我想办法渗透到曹操的后方去!袭扰他的粮道,打击他的巡逻队,制造混乱!

  总之,不能让曹操安稳地消化绵竹,更不能让他顺畅地调兵遣将!我们要用不断的骚扰,来换取宝贵的喘息和重建时间!”

  在顾如秉的构想中,魏延麾下那支兼具重甲冲击与轻骑机动的混合部队,若是运用得当,将成为插入曹操腹地的一把尖刀,足以让曹军后方风声鹤唳,从而牵制其大量的精力。

  安排完这些,顾如秉的脑海中又不自觉地浮现出那个年轻而坚毅的面庞——姜维,姜伯约。今日之战,若非他敏锐地洞察到曹军侧翼的破绽,并果断请缨出击,恐怕新都城此刻已然易主。

  这份临阵的机变、过人的胆识,以及那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都让顾如秉欣赏不已。

  “如此良才,若不能为我所用,实乃一大损失!”

  顾如秉心中暗叹。

  如今益州与荆州两线作战,麾下大将如张郃、邓艾、钟会等皆已疲于奔命,关羽、张飞等顶尖战力更是需要时刻提防蓬莱可能的反扑,真正能够独当一面、灵活应变的将领实在太少了!

  若有姜维和郭淮这等新生力量能够真心归附,无疑将极大缓解他用人捉襟见肘的压力。

  然而,他与姜维有约在先,只有三次出手的机会。

  五城之战用去一次,今日新都侧击又用去一次……如今,只剩下最后一次了!

  顾如秉缓步走下城墙,朝着临时伤兵营的方向走去。

  他知道,姜维和郭淮在方才的突袭中也受了些轻伤,此刻正在那里处理伤口。

  远远地,他便看到姜维正坐在一个木箱上,军医正在为他手臂上一道不算太深的刀伤上药。

  年轻的将领紧咬着牙,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但眼神却依旧明亮,正与身旁的郭淮低声讨论着方才战斗的细节。

  顾如秉挥退了想要通传的亲卫,静静地走了过去。

  “伯约,伤势如何?”

  顾如秉的声音温和,带着关切。

  姜维和郭淮闻声,连忙想要起身行礼,被顾如秉摆手制止了。

  “皮外伤,不碍事,劳殿下挂心了。”

  姜维恭敬地回答。

  顾如秉看着他手臂上那狰狞的伤口,又看了看周围那些或躺或坐、伤痕累累的士卒,长长地叹了口气,语气中充满了真诚的感激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

  “今日若非伯约你洞察战机,与郭将军奋不顾身,率青龙校刀手直插敌肋,我新都数万将士,恐怕皆要葬身于此了。

  此战,你当居首功!”

  姜维连忙谦逊道。

  “殿下谬赞了。

  此乃末将分内之事,更何况……此乃维与殿下约定之内的第二次出手,分所应当。”

  听到“第二次出手”和“约定”这几个字,顾如秉的心微微一动。

  他目光深邃地看着姜维,语重心长地说道。

  “伯约啊,约定是约定。

  但孤欣赏的,是你这份才华,你这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

  如今天下崩乱,诸侯割据,百姓流离,正是需要像你这样年轻有为的俊杰挺身而出,匡扶社稷,还天下一个太平的时候。”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低沉,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诚恳。

  “孤知你心中有顾虑,或许还对旧主有所念想。但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顺势而为,择明主而事,方不负平生所学。

  孤不敢自比古之圣贤,但求贤若渴、扫平奸佞、安定天下之心,天地可鉴!

  这最后一次约定之后,孤希望……你能真正留下来,与孤,与这满城期盼安宁的将士百姓,共创一番事业。如何?”

  他的话语没有强迫,只有殷切的期望和真诚的邀请,目光灼灼地等待着姜维的回答。

  姜维迎上顾如秉的目光,年轻的脸庞上露出了复杂的情绪,有感动,有挣扎,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他沉默了片刻,再次抱拳,声音虽轻却坚定。

  “殿下知遇之恩,赏识之情,维……铭感五内。只是……此事关乎维之前程与信念,请容维……再思量些时日。”

  顾如秉知道,招揽人才,尤其是姜维这等心高气傲又有主见的人才,急不得。

  他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理解和煦的笑容。

  “好,孤等你。

  无论你最终作何决定,孤都尊重。好好养伤,接下来,或许还有更艰巨的任务,需要伯约你这把利剑。”

  说完,他拍了拍姜维未受伤的肩膀,又对郭淮点了点头,这才转身离开。

  看着顾如秉离去的背影,姜维久久不语,眼神中的挣扎之色却愈发浓重。郭淮在一旁低声道。

  “伯约,烈王确是雄主,待我等亦是不薄……”

  姜维轻轻“嗯”了一声,目光却投向了远方,不知在想些什么。

  顾如秉知道,想要让这匹年轻的千里马真正归心,他必须在剩下的最后一次机会里,展现出足以让其折服的魄力与魅力,同时,也要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时间,不多了。

  夜色如墨,笼罩着残破的新都城。临时搭建的中军大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顾如秉凝重的脸庞。

  他独自站在巨大的益州北部舆图前,目光久久停留在“绵竹关”三个字上。

  鲁肃策划的那场惊天爆炸,将童飞这个最大的威胁暂时清除,确实让他肩头的千斤重担为之一轻。

  没有了蓬莱那等诡谲莫测的手段介入,与曹操的对决便重新回到了相对“纯粹”的军事较量层面,这让他信心大增。

  在他心中,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兵力,击败曹操,并非不可能之事。

  然而,周瑜白日里提出的那个“奔袭焚粮”之计,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他心中不断激起涟漪。

  绵竹关,曹操的粮草命脉……若真能一举焚之,无疑将立刻扭转整个益州战局,迫使曹操不战自退,甚至可能引发其大军崩溃。

  这个诱惑,实在太大了。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舆图上划过从新都到绵竹关的路径,眉头紧锁。

  周瑜的计划,理论上是可行的。

  曹操主力被牵制在新都,绵竹关守备必然相对空虚。以周瑜、陆逊之能,率领五千精锐,轻装潜行,趁其不备,确有成功的可能。

  但……风险同样巨大!

  一旦周瑜行动失败,五千精锐损失事小,更重要的是会彻底打草惊蛇,让曹操意识到后方危险,从而加强绵竹关乃至整个后方的防御,自己将再无此类奇袭的机会。

  而自己这边,为了给周瑜创造机会,必须大张旗鼓地佯攻,吸引曹操主力。

  若是周瑜失败,自己这番佯攻便成了无用之功,白白消耗本就捉襟见肘的兵力,甚至可能被曹操看穿虚实,趁机反扑。

  到那时,残破的新都城恐怕真的守不住了,只能被迫放弃,局势将瞬间恶化。

  “赌,还是不赌?”

  顾如秉心中天人交战。将如此重要的战略行动,寄托在孙坚派来的、并非完全可信的周瑜身上,这让他感到深深的不安。

  与此同时,在分配给吴军休整的营区内,周瑜和陆逊也并未安寝。

  五千兵马经过日间的苦战,虽折损了数百人,但核心骨干和士气尚存。

  士兵们默默地擦拭着兵器,修补着甲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平静。

  周瑜坐在一张简陋的木案后,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深邃。

  他早已将奔袭绵竹的详细构想向顾如秉和盘托出,但对方除了最初的点头应允之外,并未再有更进一步的指示或探讨,兴致似乎并不高。

  这种态度,周瑜心知肚明。

  顾如秉并非不心动,而是在权衡,在犹豫,或者说,是对他周瑜和其背后的孙坚,缺乏足够的信任。

  “伯言,你以为烈王如今境况如何?”

  周瑜忽然开口,声音平静。

  陆逊放下手中正在查看的烈军制式弓弩,沉吟道。

  “新都城垣残破,兵力折损严重,虽暂退曹军,实则外强中干,已是强弩之末。若曹操卷土重来,恐难久持。不过,烈王麾下将士用命,将领善战,韧性极强,且……那位姜维将军,似乎颇有潜力。”

  周瑜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陆逊观察得很细致。

  他并未急于再次向顾如秉进言,催促其下定决心执行焚粮之计。

  相反,在接下来的两日里,他表现得极为配合与低调,主动协助顾如秉处理繁杂的战后事宜,从伤员安置、粮草调配到防务巡查,皆尽心尽力,展现出十足的联盟诚意。

  然而,在这份“诚意”之下,周瑜那双锐利的眼睛,却在细致地观察着一切。

  他漫步在残破的城墙上,看似在查看防务,实则是在评估守军士卒的真实状态——那些眼神中的疲惫是否难以驱散?

  那些修补工事的动作是否充满了无力感?

  他与负责后勤的军官“偶遇”交谈,关切地询问粮草、药材、箭矢的储备情况,暗自计算着顾如秉还能支撑多久。

  他甚至在心中默默评估着张郃、邓艾、钟会等将领的能力与风格。

  这一切的观察与评估,最终都指向一个目的——重新衡量顾如秉的价值与潜力。

  在他出发前来益州之前,一个绝密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他的手中。

  吴王孙坚,已然与蓬莱达成了某种合作,甚至签署了那份据说蕴含天道之力的契约,承诺助蓬莱夺取凉州!

  得知此事时,周瑜心中是极度震惊与不安的。与虎谋皮!

  蓬莱展现出的力量太过恐怖和不可控,远非曹操甚至顾如秉可比。

  一旦让他们顺利拿下凉州,势力膨胀,下一个目标会是谁?

  与顾如秉接壤的安罗帝国,恐怕首当其冲!届时,来自蓬莱的压力,将远比现在面对顾如秉要大得多,甚至可能危及国本!

  他内心深处是抗拒与蓬莱合作的。

  但他更清楚,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根本无法改变孙坚的决定。

  那封来自颍川荀氏、牵扯到水镜先生司马徽的信,以及那神秘契约的约束力,如同两道枷锁,已经将孙坚,乃至整个安罗帝国,暂时绑在了蓬莱的战车之上,几乎没有反悔的余地。
  http://www.abcsee.cc/4672/9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