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童生试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皇后端坐在上首,听苏奕晴逐条讲解,时不时插言补充:“授权银得按行业分档,绸缎庄生意大,五千两起步,胭脂铺三千两便好,免得吓跑了诚心经营的商家。”

  “养生别院的膳食得让御膳房专管,按太医开的方子配,万不能失了皇家体面。”

  内务府大总管李德全也来了,起初还带着几分审慎,待听到“授权银按季度缴纳,逾期三日便收回招牌”“别院入住需先交半数定金,退订要扣三成”的条款时,忍不住抬眼赞道:“苏夫人这法子既稳妥又周全,比咱们内务府管库房还精细。”

  皇后听得眉梢高挑,当即拍板:“就按这个章程办,李德全,你派两个得力的主事跟着苏夫人,三日之内把授权商户的名单定下来,西六宫那几座空殿,今日就叫工部的人去丈量改造。”

  消息传出不过半日,京中各大商户便闻风而动。

  瑞锦祥的东家亲自捧着上等云锦登门,身后跟着的管家手里托着八百两黄金,直言要“预付三年授权银”;凝香阁更是将新制的十二色胭脂装在羊脂玉盒里送来,只求能在招牌上加注“皇后亲选”四字。

  苏奕晴带着内务府主事逐一核查,最终在绸缎、胭脂、玉器、香料四个行业各选定两家顶尖商户,首日便收得授权银三万六千两,账房将银锭码在皇后面前的金砖上,金灿灿的光晃得人眼晕。

  当然,她自己的铺子也排进了队伍里,只是穿在中间没那么打眼罢了。

  快傍晚时分,皇上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和玉瑾的对弈,苏奕晴便带着玉瑾告辞回府。

  随后几日,苏奕晴不断收到李德全派人送来的消息。

  西六宫的改造出奇顺利。

  原本闲置的翊坤宫带着天然温泉,工匠只稍作修整,将偏殿改成诊疗室,庭院里搭起葡萄架与暖棚,不到半月便改造成了“皇家养生别院”。

  头一批名额放出十个,消息刚通过内务府传到各王府,不到一个时辰便被抢订一空——荣亲王的老王妃常年失眠,直接让管家送来了五千两定金,只求能住满三个月;忠勇侯府更是一次性缴了半年的费用,要接家中三位老人一同调理。

  到了三月初一,李德全捧着厚厚的账本入宫,将各项收益一一禀报。这才半个多月,授权银竟入账五万三千两,养生别院营收四万八千两,扣除工匠工钱与太医津贴,纯利竟有八万六千两之多。

  皇后看着账册上的红字,指尖轻轻摩挲着页边,忽然笑出声来:“本宫执掌凤印五年,内务府每年拨给后宫的用度也才十二万两,这才一个月,竟就赚了大半!”

  直接就让人送了东珠朝珠与紫檀镶玉如意赏赐给国公府苏氏。

  言家其余众人更是不敢吭一声,离静云轩远远的。

  皇上听闻后宫开源有成,特意在长春宫设家宴,席间握着皇后的手赞道:“朕原以为后宫只需打理琐事,没想到皇后竟有如此经营之才,省下的银子既能贴补宫用,又能赈济灾民,真是功德一件。”

  当即赏了她一匣子首饰,还特许皇后从收益中支取三成,用于凤安宫的用度与赏赐。

  各宫娘娘起初还有些艳羡,待皇后将部分收益拿出,给各宫添了新的冬衣布料与节礼,又用盈利修缮了年久失修的仁安宫后,众人无不心服口服。

  唯有太后对此不置可否。

  被禁足许久的苏棠,听着宫人对苏夫人赞不绝口,恨得牙痒痒。

  而静云轩和宫里的这些往来,全被言国公看在眼里。

  ……

  三月二十,到了童生试的日子。

  京城的童生试第一场分成东西城两片县试。

  国公府位于东城区,所以玉瑾参加的是东县试。

  天刚蒙蒙亮,考场外已排起长队。

  玉瑾身着青布儒衫,背着母亲苏奕晴连夜备好的考篮,站在人群中格外沉稳。

  考篮里除了笔墨纸砚这些常规物件,最显眼的便是有六支裹着梨木杆的铅笔,旁边用细布笔囊装着配套的小木刀——这是苏奕晴特意为他准备的“应试套装”,笔杆上还细细刻着“玉瑾自用”四字。

  随着监考官一声唱喏,考生们依次验身入场。

  这一次的童生试,皇上特意下旨允许新旧纸笔皆可使用。

  不少学子的考篮里都如玉瑾一般带了两套笔墨。

  也有老学究模样的人看到新笔时轻哼一声,显然对这“新奇玩意儿”不屑一顾。

  只是玉瑾这般小的个头引起一些考生侧目。

  虽说童生试大多都是毛头小子,但如玉瑾这般才六七岁大的,也很少见。

  反而还有许多考到弱冠以上的男子继续来考童生试的,却叫人不觉诧异。

  玉瑾也并不在意,只是按着号牌找到自己的号房,刚坐下便闻到邻号传来的墨香——那是多数考生惯用的松烟墨,研磨起来要费不少功夫。

  辰时三刻,考题由监考官逐房发放。

  纸张也可选新旧两种。

  玉瑾自然选的是新硬纸。

  玉瑾展开试卷,目光扫过三道经义题,心中已有数。

  他没有急着动笔,而是从考篮里取出硬纸,用小木刀轻轻削了削铅笔——笔芯露出少许,石墨色泽均匀,书写起来顺滑无滞。

  他和家里的工匠研究了数十次,也把铅笔改良过数十次,终于研制出软硬深浅不等的几种笔芯。

  他还按后世的分法,取了1-4黑四个等级的分类。

  玉瑾握着铅笔,先在草稿纸上快速列提纲。

  经义题要引经据典,他将《论语》《孟子》中的名句精准标注,铅笔在硬纸上划过的沙沙声轻而清晰,不似毛笔书写时需反复蘸墨的停顿。

  待提纲理顺,他提笔正式作答,字迹工整饱满,比用毛笔书写更显利落。

  写到策论题“论吏治与民生”时,他想起现代时曾与父亲讨论过的“效率与民生”之理,又结合硬纸铅笔推广后衙门办事效率提升的实例,思路愈发开阔,笔下的文字也如流水般倾泻而出。
  http://www.abcsee.cc/46726/1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