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综穿:拆CP后我成了大佬心尖宠 >第6章 纹样生花,旧时光里的新褶皱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6章 纹样生花,旧时光里的新褶皱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苏州园林的灯笼刚亮起第一盏,林晚星就被一阵细碎的争执声引到了月洞门后。沈老匠人正举着放大镜,和技术组的小伙子争得面红耳赤,竹筐里散落着几件拆了一半的旗袍样衣,蝉翼纱的碎片像撕碎的月光,飘在青石板上。

  “这光感参数不对!”老匠人用拐杖指着平板电脑上的AR效果图,“蝉翼纱见了烛光该泛金,不是这种冷白,当年给张小姐绣嫁衣,特意选了酉时的阳光晒料子,就为了这层暖光!”

  小伙子急得抓头发:“可是老师傅,程序设定里烛光就是冷色调,调暖了会失真……”

  “失真?”老匠人拿起件真的蝉翼纱旗袍,往灯笼底下一凑,纱质在暖黄的光里果然泛着淡淡的金,像浸了蜜,“这才是真!你们那屏幕里的,是隔着玻璃看月亮,差着股活气!”

  林晚星走上前,指尖捻起片纱料,对着灯笼转了转。纱质的经纬在光下明明灭灭,那些“万字不到头”的暗纹像活了过来,顺着光线流动。“我知道问题在哪了,”她打开小伙子的电脑,调出参数面板,“把‘光源色温’调到3200K,再加上5%的琥珀色滤镜——老匠人说的是‘人间烟火气’,程序得加层‘人情味儿’的参数。”

  参数调整的瞬间,屏幕里的虚拟旗袍突然亮了。蝉翼纱在虚拟灯笼下泛着暖金,暗纹流动得像真的蚕丝在晃,连老匠人都愣了愣,随即咧开缺牙的嘴笑:“对喽!就是这股子劲儿,像刚从樟木箱里翻出来,还带着点太阳的味道。”

  小伙子摸着后脑勺笑:“还是林小姐懂行,这参数加得,比我们程序员的算法多了点‘心眼儿’。”他忽然指着屏幕,“您看,加了滤镜后,‘阿绸’的影子投在虚拟水面上,连波纹里都带着暗纹,跟真的一样!”

  林晚星看着“阿绸”在屏幕里转身,纱裙扫过水面的涟漪里,果然浮着细碎的“缠枝莲”纹样,像谁把整个苏州园林的春色都绣进了虚拟世界。她忽然想起沈皓明说的“纹样实验室”,或许所谓的“新”与“旧”,从来不是替换,而是像这光影里的纹样,彼此交叠着生长。

  这时,沈皓明带着个穿长衫的老先生走进来,老先生手里捧着个红木匣子,匣子里铺着深蓝色的绒布,摆着几枚锈迹斑斑的铜制印章。“这是苏州碑刻博物馆的周馆长,”沈皓明介绍道,“他说有批清代的‘盘扣印模’,上面的纹样和我们展秀的旗袍正好能对上。”

  周馆长打开匣子,用镊子夹起枚印章,印面上刻着“福禄寿喜”四个篆字,字周围环绕着缠枝纹,纹路深处还藏着极小的“卍”字。“这是当年绣娘给盘扣拓样用的,”他指着印章边缘的磨损,“你看这缺口,是常年蘸朱砂拓印磨出来的,每个缺口都对应着不同的盘扣样式。”

  老匠人突然凑上前,眼睛瞪得溜圆:“这印模……我师父当年用过!他说有枚‘暗八仙’印模,能拓出会‘隐身’的纹样,沾水才显——周馆长,您这匣子里有没有?”

  周馆长笑着从匣底翻出枚更小的印章,印面上的葫芦、扇子纹样几乎看不清:“是不是这个?我们研究了三年,始终不知道它的用途,拓出来的纹样干了就消失,像从未存在过。”

  林晚星突然想起那本民国账簿里的话:“水显纹,泪显情,心显真。”她让小王取来杯清水,蘸了点洒在拓好的纹样上,果然,那些模糊的线条渐渐清晰,葫芦里竟藏着个极小的“囍”字,像谁藏了个秘密在里面。

  “是‘定情扣’的印模!”老匠人一拍大腿,“当年大户人家的小姐,会用这种盘扣传情,把心事藏在沾水才显的纹样里,只有心上人知道怎么看。”他忽然红了脸,“我师娘当年就给师父绣过,说那葫芦里的‘囍’字,是‘糊涂月老牵错线,偏把葫芦当绣球’。”

  众人都笑起来,周馆长却叹了口气:“可惜这种技法已经没人会了,博物馆想做数字化保存,都不知道该怎么记录这‘水显纹’的妙处。”

  “我们可以合作!”林晚星眼睛一亮,“让技术组开发‘水感触发’程序,观众用手机扫描盘扣时,屏幕上的纹样会像真的一样,沾了‘虚拟水’才显全貌。周馆长,把这些印模的纹样都授权给我们吧,让它们在展秀上‘活’过来。”

  周馆长看着屏幕里渐渐隐去的“囍”字,点了点头:“好啊,这些老物件闷在博物馆里太寂寞了,是该让它们出去见见年轻人,看看现在的月亮,和当年是不是一个模样。”

  第二天一早,沈记绸庄的门板刚卸下,就涌进来一群穿汉服的姑娘。她们手里都捧着件旧旗袍,有的盘扣松了线,有的纹样磨得看不清,最年长的那位奶奶,怀里抱着件褪色的红绸旗袍,袖口已经磨出了洞。

  “听说你们能修老旗袍?”奶奶颤巍巍地打开包袱,红绸上的凤凰纹样只剩个模糊的轮廓,“这是我1953年的嫁衣,当年没钱买新的,是街坊凑了碎布拼的,现在想让孙女穿着它拍婚纱照,可……”

  林晚星摸着旗袍上的拼布针脚,每块碎布的纹样都不一样,有缠枝莲,有如意纹,还有块碎布上绣着极小的五角星,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印记。“能修,”她轻声说,“不仅能修好,我们还能给它加个‘记忆层’——在凤凰的翅膀里藏块透明的纱,纱上绣着当年街坊们的名字,对着光才能看见。”

  奶奶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好,好啊……当年王阿婆送的那块凤纹布,她走的时候都没见着我穿婚纱,现在能让她的名字跟着旗袍走,值了。”

  老匠人在一旁听得直点头,转身就去翻樟木箱,找出几匹褪色的老绸缎:“这些是当年剩下的边角料,颜色和奶奶的嫁衣对上了,补上去保证看不出痕迹。”他指着匹暗纹绸,“这上面的‘并蒂莲’,还是我师父年轻时绣的,正好给凤凰当陪衬。”

  姑娘们见状,纷纷把旗袍递过来。有件民国学生装的袖口绣着“自强不息”,针脚歪歪扭扭,像是初学绣的;有件改良旗袍的下摆拼着块牛仔布,是80年代的时髦样式;还有件童装旗袍,上面的小兔子纹样被磨得发亮,显然是被孩子摩挲了无数次。

  “我们搞个‘记忆旗袍展’吧,”林晚星突然对沈皓明说,“就设在主展秀旁边,每件旗袍配个二维码,扫出来是它的故事——奶奶的拼布嫁衣,学生的励志袖口,孩子的兔子旗袍……让观众知道,旗袍从来不是冷冰冰的衣服,是装着日子的小匣子。”

  沈皓明立刻让策划组腾出个偏厅,又联系了本地的报社,征集“有故事的老旗袍”。消息一发出,电话就被打爆了,有人说要捐出外婆的旗袍,上面的盘扣是用弹壳磨的,是抗战时的定情物;有人说要送来妈妈的旗袍,裙摆上沾着点面粉,是当年给解放军做馒头时蹭的。

  老匠人带着学徒们忙得脚不沾地,却笑得合不拢嘴。他教年轻人用“补绣法”修复磨损的纹样,在破洞处绣朵小花,既遮了瑕疵,又添了新意;他还找出压箱底的“染料谱”,用石榴皮染红色,用栀子染黄色,说这样补上去的颜色,会跟着时光慢慢变深,像真的老布。

  林晚星在一旁看着,忽然发现老匠人补绣时,总在纹样的拐角处多绣一针小小的梅花——和她在账簿、在《苏绣针法图谱》里看到的记号一模一样。“这是沈家绣娘的标记吗?”她轻声问。

  老匠人手里的针顿了顿,眼里闪过点怀念:“是我师娘的记号,她说每个针脚都该有个念想,就像人活一辈子,总得留点自己的痕迹。”他指了指那件红绸嫁衣,“等补好了,我也在凤凰的眼睛里绣个梅花,算是给新人添个彩头。”

  展秀前三天,“记忆旗袍展”的偏厅已经挂满了故事。最显眼的位置挂着奶奶的拼布嫁衣,修复后的凤凰翅膀下,果然藏着排极小的名字,对着光看,像串会发光的星子。旁边挂着那件抗战时的旗袍,弹壳磨的盘扣在灯光下泛着冷光,二维码扫出来的故事里,有句“等你打胜仗回来,我穿着它去接你”,看得人眼眶发烫。

  沈皓明拿着相机挨个拍照,镜头里,老旗袍的褶皱里藏着时光的影子:有的沾着面粉,有的留着泪痕,有的缝着补丁,却都在老匠人手里重新舒展,像枯木又发了新芽。“这些才是最好的展品,”他对林晚星说,“比任何华丽的样衣都有力量,因为它们带着人的体温。”

  林晚星忽然想起什么,跑回办公室翻出那本民国账簿,对着灯光一页页看。在最后一页的夹层里,掉出张泛黄的照片:穿旗袍的年轻姑娘站在紫藤架下,手里拿着枚梅花针,笑得眉眼弯弯,旗袍的领口处,绣着朵极小的梅花。

  “是林秀娥奶奶!”她把照片递给老匠人,“您看,她的旗袍上也有梅花记号。”

  老匠人戴上老花镜,手指轻轻抚过照片:“是她,当年最爱穿这件月白旗袍,说绣梅花时得用晨露调丝线,才够精神。”他忽然笑了,“难怪我看你眼熟,你笑起来的眉眼,跟她年轻时一个样。”

  展秀当天,苏州园林里挤满了人。主展秀的水榭上,模特穿着“数字缠枝”旗袍缓缓走过,观众的掌声越响,缠枝莲的颜色越艳,最后竟在裙摆上开出朵虚拟的并蒂莲,引得阵阵惊呼。

  偏厅的“记忆旗袍展”前更是排起了长队。穿汉服的姑娘陪着奶奶站在拼布嫁衣前,手机扫描出的故事里,新添了段老匠人补绣的细节;穿军装的老爷爷在抗战旗袍前敬了个礼,说盘扣的样式和他当年用的弹壳一模一样;孩子们围着那件童装旗袍,指着补绣的小兔子叽叽喳喳,说要让妈妈也给他们绣一件。

  虚拟主播“阿绸”在大屏幕上穿梭于两个展厅之间,时而穿着华丽的新旗袍展示AR效果,时而捧着老旗袍讲背后的故事。当她讲到林秀娥奶奶的梅花记号时,屏幕上突然跳出那张泛黄的照片,和林晚星站在月洞门后的身影重叠在一起,像时光打了个温柔的结。

  沈皓明站在水榭的栏杆旁,看着林晚星在人群里笑着讲解,她的旗袍领口处,别着那枚银丝“万字不到头”胸针,针脚缠着的蚕丝线在风里轻轻晃。他忽然觉得,所谓的“传承”,从来不是把老物件锁起来,而是像这样,让过去的时光住进现在的日子里,让奶奶的梅花记号,落在她的衣襟上。

  展秀的高潮,是老匠人带着学徒们走上台,展示那件修复好的红绸嫁衣。当他举起灯笼,让凤凰翅膀下的名字在光里显影时,台下突然响起整齐的合唱——是《茉莉花》的调子,由评弹唱腔和电子乐混编而成,像传统与现在在共舞。

  林晚星看着台上的老匠人,看着身边的沈皓明,看着人群里那些或年轻或苍老的笑脸,突然明白这场展秀最珍贵的,不是华丽的旗袍,不是先进的AR技术,而是那些藏在纹样里的心意:是街坊凑布做嫁衣的暖,是弹壳盘扣里的等,是梅花记号里的念,是老匠人补绣时多下的那针温柔。

  夜深人散时,林晚星和沈皓明坐在紫藤架下,看着技术组的小伙子给老匠人演示“闻香”功能。手机扫描过那件月白旗袍,果然传来淡淡的樟木香气,混着虚拟的梅花香,像真的从时光里飘来。

  “你看,”林晚星指着旗袍上的梅花记号,“它好像在笑。”

  沈皓明握紧她的手,指尖触到她领口的胸针,银丝的凉意里藏着蚕丝的暖:“下个月拍婚纱照,我们也在旗袍上绣个记号吧,就绣两颗交叠的星星,一颗叫‘传统’,一颗叫‘现在’。”

  晚风拂过,紫藤花落在摊开的旗袍样衣上,和上面的云纹、缠枝莲、二维码重叠在一起,像无数个时光的褶皱,藏着数不清的故事。林晚星知道,这些故事还会继续生长,会长在年轻人的手机里,长在新绣的旗袍上,长在每个愿意用心感受的日子里,像纹样里的花,岁岁年年,永不凋谢。

  而她和沈皓明,不过是这绵长故事里的两个绣娘,正用彼此的心意做线,把当下的时光,绣进这永不褪色的纹样里,成为后来者眼中,又一段温暖的旧时光。
  http://www.abcsee.cc/46801/1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