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或许真能在封神之战中力压阐教、人教,成为最终赢家。

  他暗自思忖。

  截教底蕴毋庸置疑。

  绝世大阵层出不绝。

  通天手握诛仙四剑,布阵可敌太清、元始。

  此战胜负无论几何,结局必将颠覆陆天原有认知。

  唯有一点天命难改——

  终有一方要填入封神......

  或许是那牧神榜。

  陆天不再深思。

  如今大战未启,西方有他恶尸坐镇,三大教主齐聚,堪称铜墙铁壁。

  纵使按兵不动,单凭接引、准提,亦能攫取滔天利益。

  陆天觉得,继续在东方游历方为上策。

  眼下最紧要的,便是斩却善尸。

  有师尊庇护就是好,再大的劫难都有师尊顶着。

  陆天嘴角微扬。

  洪荒的天穹又不是没崩塌过,不照样被撑起来了?

  他未在人族久留,依旧循着原定路线在洪荒游历。

  光阴似箭,转眼数载已逝。

  不知不觉,已至帝乙二十九年。

  这一日。

  娲皇宫内,女娲圣人凝视下界,幽幽一叹。

  她轻启朱唇,唤来座下童子灵珠子。

  灵珠子伏跪于地,只听女娲柔声问道:灵珠子,可愿往人间走一遭?

  娘娘,可是灵珠子犯了过错?

  求娘娘责罚,莫要赶灵珠子走!

  灵珠子霎时面无血色。

  还当自己触怒了圣人。

  女娲微微摇头。

  虽未入劫,却将局势看得分明。

  截教声势浩大,阐教与人教亦在暗中筹谋。

  她欲落一子,在这量劫中分得机缘。

  莫慌,本座是要你转世为人。

  此番下界于你大有裨益,待功德圆满时,自可重返娲皇宫。

  女娲温言安抚,终使灵珠子定下心神。

  但凭娘娘差遣,灵珠子万死不辞。

  童子连忙叩首。

  女娲眸光流转,暗自思量。

  这一子,该落在何处?

  看似截教气运鼎盛,万仙来朝;

  然阐教与人教联手,双圣坐镇......

  沉吟片刻,圣心已决:既如此,你便转世到钱塘关李靖府上。

  此非随意抉择——

  李靖曾拜在西昆仑度厄真人门下,而度厄真人与燃灯道人渊源颇深。

  如此,灵珠子转世后自可与阐教结缘。

  若日后欲改投截教,钱塘关毗邻东海,前往金鳌岛亦非难事。

  女娲执笔挥毫,亲手写就玉简。

  持本座手谕前往幽冥地府,拜见阴天子陆天,他自会为你安排转世事宜。

  灵珠子恭敬接过女娲娘娘的亲笔信函,行三跪九叩大礼后,借助圣人法力离开娲皇宫直抵幽冥地府。

  ......

  阴司大殿内。

  陆天仔细阅毕女娲手谕,目光落在灵珠子身上。

  既是圣人法旨,本座自当成全。

  他提笔批下转世敕令,命萧升负责安排轮回事宜。

  待灵珠子离去后。

  陆天倚在冥君宝座间,指尖轻叩鎏金扶手,陷入沉思。

  这位即将转世的灵童,正是日后威震三界的哪吒三太子。

  作为量劫关键人物,他不仅是封神之战中罕见的肉身成圣者,更因其亲手引发首场杀劫而载入史册——那支震天箭贯穿碧云童子的瞬间,就此拉开封神杀劫的序幕。

  即便如今九龙离火罩易主,天命轨迹仍不可违。

  陆天权衡的是:是否该将这位应劫之子引入西方教?

  论及三代 ** 声望,哪吒与杨戬堪称绝代双骄。

  沉吟良久,陆天终是摇头。

  过早插手恐生变数。

  若顶着西方教名号行杀伐之事,反受其累。不如借哪吒之手开启杀劫,待其应劫陨落时再施以援手,收入门下。

  轮回台前,萧升正按敕令引导灵珠真灵投入人道。

  当那道流转着七彩霞光的真灵穿过六道轮回时,悄然沾染量劫气息,最终没入钱塘关总兵夫人腹中。

  天地间的劫云愈发浓重。

  倏忽已至帝乙三十载。

  朝歌城头,黑云压境!

  王都内外,风云骤变。

  在位三十载的人王帝乙,迎来了命数转折。

  帝乙这样的修行者眼中,时光不过是瞬息之间。

  然而他的生命,却已悄然终结!

  帝乙在修炼时出了意外,最终药石无医,短短几日便与世长辞。

  大商举国哀悼之际,新君的继位成为重中之重。

  帝乙膝下三子:长子微子启、次子微子衍、幼子受王。

  所幸他生前已立东宫,确立受王为太子。

  临终前,更将国事托付于闻仲与黄飞虎。

  得益于先王的周密安排,大商未生乱象。在闻仲与黄飞虎的辅佐下,受王顺利登基,帝号“辛”。

  如今的大商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四方臣服,八方来朝,八百诸侯皆向商朝觐见。

  今日,正是帝辛的登基大典。

  大商境内,有三大诸侯: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

  三大诸侯统辖八百小诸侯,其中尤以姬昌势力最为庞大。

  登基之日,三大诸侯率七百二十八镇小诸侯齐聚朝歌,共贺新君。

  帝辛目光扫过殿下的众人,脸上的喜色逐渐转为阴沉。

  “闻仲,我大商八百诸侯,为何只来了七百二十八镇?”

  “剩余七十二镇,为何缺席?”

  他的威严之气展露无遗,连追随多年的老臣闻仲也感到压力。

  这位新君,日后恐怕非同寻常。

  闻仲暗自思忖,只得恭敬答道:“老臣这就去查问。”

  他走下殿去,召来鄂崇禹、姬昌与崇侯虎询问。

  然而三大诸侯同样茫然无措,声称早已下令各镇诸侯必须前来,却不知为何有人未至。

  “一群废物,留你们何用!”

  帝辛面色骤冷,勃然大怒。

  按商朝律法,新君登基时诸侯若不到场,便以谋反论处!

  自成汤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登基大典诸侯不全的先例,如今却在他身上发生!

  与此同时,陆天在另一方天地,与西方教众大能目睹此景,亦感诧异。

  略一思索,便恍然大悟——

  必是有人暗中作梗。

  果然。

  帝辛震怒之下,殿下诸侯噤若寒蝉。

  忽有侍从疾奔入殿,手持急报惊呼:“大王,出大事了!”

  袁福通集结七十二路诸侯起兵反叛,正率部东进,宣称东方乃人族起源之地,自诩正统,欲归顺姜楚恒麾下!

  姜楚恒三字一出,帝辛面色骤沉。

  这位东方人族共主的名号他岂会陌生?

  名义上还是大商敕封的东伯侯。

  自蚩尤跨过两界山后,东方人族虽臣服西方,却因治理不便始终享有高度自治。姜楚恒统一东方后,曾遣使朝商,表明继续尊奉西方为宗主。

  先王帝乙遂册封其为东伯侯,统御东方。

  姜楚恒包藏祸心,孤尚未问罪,他竟敢染指西方疆土!帝辛拍案怒喝,闻太师、吴成王与众卿皆在此,速议惩处之策!

  此言既出,定下调性——必诛姜楚恒与叛军!

  殿内诸侯顿时议论纷纷。

  陆之世界中,陆天等人凝视此景,神色凝重。

  此事必有东方圣人暗中操纵。

  是否通天所为尚难断言。

  人间棋局向来由仙神执子。

  无论姜楚恒、叛军,抑或商朝变故,看似西方教超然物外,实则重大事件皆有其身影。正如先前两界山论道,便是陆天一锤定音。

  关键在于——东方何人落子?

  表面证据指向通天。

  叛军归顺确能壮大东方人族,对截教最为有利。

  但 ** 扑朔 ** 。

  纵是陆天,亦如众人般需抽丝剥茧。

  可能之一:太清、元始嫁祸通天,欲引西方教与截教相争。

  可能之二:通天明抢人口,但如此招致西方教敌意,实非智者所为。

  可能之三:通天故布疑阵,反使众人疑心二圣。

  虚虚实实,孰能辨明?

  陆天轻啜清茶,眉间阴云未散。

  “无妨,管他幕后 ** 是谁,让帝辛直接出兵 ** 便是。”

  “七十二路诸侯叛乱,必有人在暗中操纵。既然他们想搅乱西方人族,我们便以雷霆手段将其连根拔起。”

  “若有教派胆敢插手,便让他们上牧神榜!”

  言语间杀伐之气四溢。

  无论谁在借刀 ** 。

  直接以力破局,先铲除这些暗中培植的势力再说!

  若有人阻拦反倒更好,正好揪出幕后主使,顺道为牧神榜添几个名额。

  若无人阻挠,权当清理东方安插在西方的人手!

  “帝辛?他真有这般能耐?”

  接引与准提并未反对。

  只是此事关乎人族气运,终究需人族自行了断。

  他们即便出手,也如当年助蚩尤那般,只抵挡仙神干预。凡间征战仍须人族亲为。

  纵使封神大劫开启,各教修士充其量担任军中将帅,亦不敢大肆屠戮凡人。

  帝辛新君登基,二人不免担忧他能否胜任。

  陆天淡然颔首。

  帝辛此人,姑且不论其他,在位期间征战四方,军功赫赫。

  “如今西方人族强盛远胜东方,何况区区七十二镇诸侯。大商尚有七百二十九镇诸侯听调,若连这都拿不下,这西方人王之位也该换人了。”

  陆天言罢之际。

  帝辛已调兵遣将,命闻仲率军征讨,西伯侯姬昌辅佐,大军压境誓要平定叛乱!

  自三皇时代终结,蚩尤轩辕决战之后,东西方人族再未兵戈相向。

  而今七十二路诸侯叛逃,触怒人王帝辛。太师闻仲与西伯侯姬昌统兵东征,兵锋直指东方人族。

  霎时间洪荒人族战云密布。

  无人察觉,西方教三代精锐亦悄然出山。

  真定、风后、杨蛟、杨戬。

  四位亲传 ** 在风

  王宫内,姜楚恒单手撑额,神色凝重。
  http://www.abcsee.cc/46985/18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