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洪熙帝卸担享安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第一百章 洪熙帝卸担享安岁 朱允炆密助寒士行更加征徭役闹情绪的百姓,忙得连喝口热汤的功夫都没有,体重两百多斤的身子,常年被累得喘不上气,时不时就犯头晕。
可自从朱允炆穿越过来,一切都变了——这位带着现代思维的皇孙,不仅把杂交水稻推得有声有色,
让百姓吃饱了饭,连原本该朱高炽管的后勤、政务,也一并接了过去,还做得井井有条。
朱棣呢,也像是没了往日的征战兴致。
以前一提“打黑鞑靼”,他立马精神抖擞,连夜召大臣议战术,铠甲都恨不得提前穿好;
可现在,见朱允炆把朝政打理得顺顺当当,百姓安居乐业,再看自己年纪渐长,身子骨不如从前,反倒没了出征的念头。
闲下来时,要么在御花园里遛遛鸟,要么就召朱允炆来聊聊天,问问那些“新鲜法子”。
偶尔看到朱允炆的两个儿子,朱明远兄弟俩,小小年纪就懂算术、知农桑,比同龄时的朱瞻基还显聪慧,朱棣心里更是五味杂陈——
既欣慰皇家人丁兴旺,又隐隐觉得,这朝局的重心,早已悄悄偏向了朱允炆。
朱高炽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里反倒松了口气。
他本就不是贪恋权位的人,以前扛着“太子”的担子,更多是怕辜负父亲的期望,怕北平守不住、后方乱了套。
如今担子有人接,父亲也没了征战的心思,
他索性找了个机会,跟朱棣和朱允炆提了“休养”的想法:“父皇,允炆,如今朝局安稳,百姓也能吃饱饭,儿臣这身子骨,实在扛不住政务操劳,
不如就去南方待几年,好好养养身体,也给允炆腾出手来,多做些实事。”
朱棣起初还犹豫,怕人说“太子避政”,朱允炆却先应了下来,还笑着说:“太子,您这是好事!
南方气候温润,正适合养身体,你去了,我还能少些牵挂,专心把那些改革推下去。
你放心,朝中要是有大事,我一定派人去跟你商量,绝不让你觉得被冷落了。”
“啥?跟我商量?有吗?你推的新政跟谁商量了?”
朱高炽总觉得,这个
0号允炆跟换了个人似的,真是口蜜腹剑!罢了罢了,不跟他争了,人家身体好还有两个出类拔萃的儿子......
就这么定了下来。朱高炽带着朱瞻基,还有一众随从,往江南去了。
aqqa~a没了政务缠身,每日看看西湖的景,尝尝苏州的点心,偶尔跟当地的老秀才聊聊经史,日子过得清闲自在。
体重没减多少,可气色好了不少,以前动辄犯的头晕,也少见了,反倒比原本历史上多活了好几年。
朱瞻基呢,没了“皇太孙”的压力,也乐得在南方跟着先生读书,偶尔去田间看看水稻,倒比以前少了些浮躁,多了些踏实。还可以去画廊吟诗作对也挺逍遥——
只是他自己也知道,往后这大明的朝堂,怕是没他太多“戏份”了。
这边朱高炽在南方安享清闲,那边朱允炆正忙着一件“大事”——帮寒门学子解决科举的难题。
自从上次跟大功聊起“设学堂、改科举”,他心里就一直惦记着北方学子的困境。
前些日子,他特意派了几个心腹,乔装成商人,去北方各省走了一圈,回来的人跟他说,不少北方学子,
寒窗苦读十年,明明考中了乡试,却因为凑不齐去京城考会试的路费,只能对着录取通知书哭,有的甚至只能放弃,回家继续种地。
种地可以,大明需要人才啊!
都去种地,那大明不成了文盲国了吗?不能!
朱允炆听完,心里揪得慌——这场景,跟现代那些因交不起学费,只能把大学通知书压在箱底的学生,多像啊!“‘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可连去京城的路费都没有,哪来的‘一举成名’?”
他坐在书房里,翻着心腹递回来的调查报告,手指轻轻敲着案几,语气里满是感慨,“朱高炽能定‘南六十、北四十’的比例,我不仅要学,还要做得更好——
他解决的是‘录取机会’,我还要解决‘能不能来考’的问题!”
第二天一早,朱允炆就去了宁寿宫,找朱棣商量“资助寒门学子”的事。朱棣正坐在软榻上,看朱允炆送来的“杂交水稻收成报表”,
见他进来,笑着招手:“允炆,快来,你看这报表,今年北平周边的水稻,亩产竟超了一千一百斤,比往年多了近六成,好啊!”
朱允炆凑过去,看了两眼报表,随即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皇叔,收成好是好事,可百姓要想真正过上好日子,还得让孩子读书,让有才华的人能进朝堂。
我派去北方的人回来报,不少寒门学子,考中了乡试,却凑不齐去京城的路费,只能放弃会试。
我想,从内库拨一笔银钱,凡是确系贫困的学子,不管南方北方,经核实后,考试期间的路费、食宿费,都由朝廷报销;
要是有人家境富裕,却谎称贫困骗钱,一旦查实,就取消考试资格,您看行不行?”
朱棣听完,皱了皱眉,不是反对,是担心银钱的事:“允炆,你这想法是好的,可你算过没,全国这么多寒门学子,
一年下来,得花多少银钱?内库虽有结余,可也不能乱花,万一要是有个天灾人祸,还得留着赈灾。”
“皇叔,我算过了!”朱允炆早有准备,从袖中拿出一张纸,递到朱棣面前,“按往年的乡试录取人数,
全国大概有两千名寒门学子,每人往返路费、食宿费,最多算五十两,一年下来,也就十万两。
去年内库结余超五十万两,拿出十万两来,既不影响赈灾,还能为大明选人才,多值啊!而且我还打算,
让心腹家丁暗中查访,不声张,就说是‘贵人相助’,既不让学子觉得欠了朝廷的情,也能防止有人趁机钻空子。”
朱棣看着纸上的数字,又看了看朱允炆坚定的眼神,忍不住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你这孩子,做事就是想的周全,比皇叔我年轻时,多了些‘心细’。
http://www.abcsee.cc/47051/1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