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反思与成长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宋家庄的寨墙上,给青灰色的墙体镀上一层暖光。宋阳站在了望塔上,手里摩挲着一块刚锻打的铁片——边缘锋利,手感厚重,是刘铁新打的刀坯。他望着庄里忙碌的景象:护庄队在空地上练着阵型,脚步声整齐划一;田地里,赵老蔫正带着人给烟草苗浇水,叶片在晚风里轻轻晃动;木工房的灯亮着,王木匠应该还在赶制新的盾牌。可他心里没有丝毫放松,反而比之前更沉了些。这阵子和官府的周旋,从装病避徭役到用烟丝换安稳,看似一次次化险为夷,实则每一步都走在刀尖上——若不是师爷贪财,若不是烟丝足够稀罕,若不是县太爷惜命爱官帽,宋家庄早就在徭役或抄家的劫难里散了。
“还是太被动了。”宋阳轻声自语,指尖的铁片冰凉,像极了封建王朝里底层百姓的处境。他终于深刻明白,在这乱世的封建秩序下,光有武力、能种粮、会做工,根本不够。没有像样的政治地位,没有能在官府面前说话的“身份”,就算把庄子建得再坚固,也只是块任人拿捏的肥肉——今天能靠烟丝换安稳,明天烟丝不稀罕了,县太爷照样能找个“私藏奇珍”的罪名上门勒索。
之前的几次危机,说到底都是“被动应对”:官府来要钱,就给银子;来要人,就装病;最后实在没办法,才想到用烟丝“拉拢”师爷。可这种应对,始终没有跳出“民怕官”的框框,只要对方翻脸,宋家庄就只能再次陷入危机。他必须找到更主动的办法——要么拥有能让官府忌惮的实力,要么获得能和官府平等对话的话语权,哪怕只是表面上的。
想通了这层,宋阳心里的方向瞬间清晰起来。他下了了望塔,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核心成员,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接下来,咱庄里要抓三件事,件件都是根基。”
“第一是武力。”他看向王二柱和刘铁,“护庄队要扩编,从现在的二十人加到三十人,优先选年轻力壮、肯吃苦的庄民。刘铁,你那边加快进度,每月至少打五把钢刀、十支长矛,再做五十支箭。柱哥,训练要加量,不仅练劈刺,还要练阵型配合,万一真有战事,不能只靠蛮劲。”
“第二是粮食和物资。”宋阳转向赵老蔫,“把庄西那片荒地也开出来,种上玉米和红薯,这两种作物耐活,产量也高。粮仓再加固,多存粮食,盐、铁、药材这些必需品,也要想办法多囤,不能等缺了再着急。”
“第三是人才。”他扫过众人,“庄里的孩子,不管男女,每天晚上都来我屋里识字;刘铁带两个徒弟,把打铁的手艺传下去;王木匠也一样,教几个年轻人做木工、修器械。咱庄里不能只有干活的人,还得有能扛事、会做事的人。”
最后,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格外严肃:“还有烟草。从今天起,烟草的种植和制作,列为庄里的最高机密。种植只让赵老蔫叔和三个信得过的庄民负责,就在后山那片隐蔽的坡地种,外人不许靠近;制作烟丝,只有我、李氏婶子和张姐三个人来做,工具和成品都锁在我屋里的地窖里。这烟丝是咱的‘筹码’,绝不能让外人学了去,更不能让官府知道咱能大量种植——不然,他们只会变本加厉地要。”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尤其是赵老蔫和刘铁,脸上满是郑重——他们终于明白,宋阳要的不是一时的安稳,是让宋家庄真正能在乱世里站稳脚跟。
安排完这些,宋阳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可另一层思考又浮了上来。他知道,就算把庄里的事做得再好,偏安一隅也不是长久之计。明末的乱世,官府腐败,匪患横行,说不定哪天就有流寇过境,或是官府翻脸,仅凭一个小小的宋家庄,根本挡不住。
他开始让王二柱多派几个人去县城和周边村镇打探消息——不仅要打听县太爷的动向,还要了解周边的势力:哪个村落有实力,哪个山头有绿林好汉,甚至府城的知府是什么性子,有没有可能通过烟丝或其他东西,搭上更高层的关系。
“或许,得想办法弄个正式的身份。”宋阳坐在灯下,心里琢磨着。比如捐个监生的功名,或是成为官府认可的“乡绅”,哪怕只是个虚名,也能让宋家庄在官府面前多一层“保护壳”;再不济,也得和周边的几个大庄子联手,形成互助,就算官府来施压,也能多几分底气。
夜色渐深,宋阳屋里的灯还亮着。他在纸上画着宋家庄的地图,标注出要开垦的荒地、要加固的寨墙,还有未来可能去联络的村落。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规划,从只求安稳到谋划长远,这一次和官府的周旋,不仅让宋家庄躲过了危机,更让宋阳完成了一次重要的成长。
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乱世里的危险不会消失,但只要方向没错,一步步走下去,宋家庄就不再是任人拿捏的流民庄子,而是能在风雨里站稳脚跟的一方净土。而他自己,也将从一个只想护着庄民的“管事”,慢慢变成能在乱世里运筹帷幄的掌舵人。
http://www.abcsee.cc/47069/1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