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玉佩求生之路 >第325章 十里不同俗,相融亦有隙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25章 十里不同俗,相融亦有隙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同盟的繁荣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持续吸引着周边省份的难民和手艺人。短短半年,来自山东、山西、河南、北直隶甚至江南的民众,源源不断地涌入同盟境内,总人口从一万两千激增至一万五千。这些新加入的民众,带来了不同的口音、饮食习惯和年节习俗,为同盟注入活力的同时,也让“十里不同俗”的差异凸显,悄然埋下了摩擦的种子。

  宋家庄的外营里,清晨的炊烟升起,不同地域的饮食习惯差异尽显。山东来的王老汉,灶台前支着鏊子,正烙着厚实的煎饼,金黄的煎饼散发着麦香,他用粗粝的大手卷上咸菜,大口吞咽;河南来的李婶,正煮着一锅浓稠的胡辣汤,花椒和辣椒的辛辣气味弥漫开来,她的儿子捧着粗瓷碗,吸溜着汤,满头大汗;江南来的张木匠,则在小火慢炖着米粥,搭配着自家腌制的咸菜和一小碟咸鱼,吃得精细。

  “吃那稀粥能顶饱吗?还是俺们的煎饼实在!”王老汉看着张木匠的早餐,忍不住摇头,语气里带着不屑。张木匠闻言,放下碗筷,反驳道:“煎饼太干,噎得慌,米粥养胃,哪像你们吃得那么粗糙。”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虽然没有争执,却透着明显的隔阂。

  口音的差异更是让交流多了几分障碍。山西来的工匠说话带着浓重的鼻音,“俺”说成“额”,“吃”说成“尺”,庄民们常常需要反复询问才能明白意思;北直隶来的难民口音硬朗,语速快,与本地的方言碰撞,偶尔会引发误会。一次,北直隶的赵大哥让邻居帮忙“递个筐”,方言里“筐”的发音接近本地的“枪”,邻居以为他要武器,吓得赶紧跑去报告管事,闹出一场不小的笑话。

  年节习俗的差异更是显着。清明时节,山东人习惯踏青扫墓,带着酒肉祭奠先人;河南人则会蒸面燕,分给孩子们玩耍;江南人则注重插柳,用艾草驱虫。今年清明,外营的庄民们各自按家乡习俗行事,山东的王老汉看到江南的张木匠插柳,疑惑地问:“扫墓才是正经事,插这些树枝有啥用?”张木匠解释是家乡习俗,王老汉却撇撇嘴:“怪里怪气的,不是正经规矩。”

  对待妇女的态度差异,更成了潜在的矛盾点。北方不少地区的民众认为“妇女就该在家做饭带孩子,不能抛头露面”,而江南来的一些家庭,妇女不仅参与耕作,还会织布、做手工,甚至有的妇女懂识字算数,在集市上帮忙记账。北方的庄民看到后,私下议论“不守妇道”,江南的家庭则觉得“男女都能干活,凭啥看不起妇女”,双方虽未正面冲突,却互相看不顺眼。

  这些差异如同细密的裂缝,在日常相处中逐渐扩大。庄民们大多以同乡聚居,形成了一个个小圈子,山东人跟山东人来往,河南人跟河南人亲近,江南人则聚在一起说家乡话。虽然同盟的制度保障了大家的平等权益,但文化习俗的隔阂,让融合之路充满了阻碍。

  宋阳在巡查外营时,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些微妙的氛围。他看到不同地域的庄民各自扎堆,听到彼此间带着偏见的议论,心里清楚,这些差异若不及时疏导,迟早会引发更大的冲突。“同盟不仅要在制度上统一,更要在文化上找到共鸣,否则,就算没有外部威胁,内部也会分崩离析。”宋阳喃喃自语,开始思考如何化解这些因习俗差异带来的隔阂。
  http://www.abcsee.cc/47069/3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