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车轮启程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静室内的论道持续了将近两个时辰,直至夕阳西沉,仆役悄然入内点燃灯烛。烛光摇曳,映照着一坐一立两位沉浸于思想激荡中的年轻人。
王阳明眼中原本的困惑虽未全然消散,却已被一种更为明亮、充满探索欲的光芒所取代。
陆仁的话语,尤其是那“知行合一”四字,如同在他沉寂的心湖中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正不断扩散,冲击着旧有观念的堤岸。
他忽然站起身,再次对陆仁郑重一揖,这一次,神色间多了几分决然:“陆侍郎,今日听君一席话,阳明如拨云见日,虽前路仍朦,然已见微光。朱子格物之路,阳明蹉跎已久,几入迷途。侍郎所言新途,重实证,讲效用,尤以‘知行合一’之说,振聋发聩!阳明斗胆,有一不情之请。”
陆仁心中微动,已隐约猜到几分,温和道:“伯安兄但说无妨。”
王阳明目光灼灼,语气恳切而坚定:“阳明想暂留西山!一则,欲亲身体验侍郎所言‘格物’之新法,动手实作,观测记录,验证其所求之‘物理’。二则,西山有‘铁牛’此等神物,有格物学院系统新知,阳明心向往之,愿以寻常学子身份,从头学起,研习那《算术》、《物理》,或能另辟蹊径,印证心中所思。三则,”他略一停顿,露出一丝苦笑,“科举之期日近,京师喧闹,易扰心神。西山之地,虽有机杼轰鸣,然此声铿锵,反能令人心志专注。于此静心读书备考,或有事半功倍之效。还望侍郎允准!”
这个请求,既在陆仁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他深知王阳明此刻正处在思想蜕变的关键期,西山的实践氛围和新知识体系,对他而言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将其留下,不仅能近距离观察这位未来圣贤的思想演进,或许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也能反馈于西山的格物事业。
“伯安兄愿留下,陆某求之不得!”陆仁欣然应允,“西山别院尚有清净客房,我即刻令人收拾。学院课程、工坊实证,伯安兄皆可自由观摩参与。若有疑问,随时可来寻我或李振博士讨论。只望伯安兄勿嫌此处嘈杂简陋。”
王阳明大喜过望,连声道谢:“多谢侍郎!嘈杂恰是生机,简陋方见真知!阳明感激不尽!”
于是,王阳明当日便遣随从回京城家中报信并取来行李书籍,自己则留在了西山,住进了一处僻静院落,开始了他在西山的“游学”与备考生活。
几乎就在王阳明安顿下来的同时,陆仁召集了格物学院的精英教员、李振以及赵德柱等核心管理人员,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
在那间挂着巨大黑板(刷了黑漆的木板,用石灰块书写)的议事堂内,陆仁用炭笔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简易的蒸汽机,然后在它的输出轴上,画上了两个巨大的轮子。
“诸位,‘铁牛’已然成功,其力磅礴而稳定。”陆仁目光扫过众人,声音中充满不容置疑的决心,“然其力困于西山一隅,仅能驱动水泵、锻锤。我等格物之功,岂能画地为牢?下一步,吾等当赋予此力以‘腿脚’,使其能行于大地,载重致远!”
他用力点了点那两个轮子:“此乃我等下一目标——制造以蒸汽机为动力,可自行于道路之上行驶之车!我称其为——‘蒸汽车’!”
议事堂内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更大的惊呼和议论声。驱动车辆?无需牛马?这想法太过骇人听闻,超出了几乎所有在场者的想象边界。
“大人…此…此物真能可行?”一位老工匠颤声问道,他无法想象那沉重的“铁牛”如何能自己跑起来。
“需多大之蒸汽机?如何放置于车上?”
“道路崎岖,如何保证其平稳前行?”
“转向如何控制?如何制动?”
疑问如潮水般涌来。陆仁早已料到,他示意大家安静,开始系统地阐述他的构想。
“此非易事,难题诸多,正需我等合力攻克!”陆仁沉声道,“首要者,乃小型化、轻量化之蒸汽机。‘铁牛’之力足,然体大沉重,需重新设计,在保证足够动力之前提下,尽可能减小体积、减轻重量。此乃‘强材组’与‘精工组’之重任!”
“其二,动力传递与变速机构。蒸汽机之往复运动,需转化为车轮之旋转运动,需设计可靠之曲柄连杆、齿轮组乃至离合器,以适应启动、加速、爬坡等不同工况。此乃机械传动之大考!”
“其三,车体结构与行走系统。需设计坚固且尽可能轻便之车架,承载蒸汽机与锅炉。车轮需能承受巨大重量与冲击,转向机构需灵活可靠,制动装置需强劲有效。此乃‘精工组’与结构设计之挑战。”
“其四,锅炉给水、燃料携带、操作控制……无一不是全新课题!”
陆仁将一个个技术难点罗列出来,非但没有让人气馁,反而激起了格物学院众人强烈的挑战欲。他们刚刚成功驯服了“铁牛”,正是信心爆棚之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故此,我决定成立‘蒸汽车’项目组!”陆仁宣布,“由李振博士总领,抽调各小组精锐,集中攻关!此乃格物学院成立以来,首个大型综合性研发项目!望诸位精诚合作,再创奇迹!”
命令下达,整个西山格物学院如同一个精密的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图纸绘制、材料遴选、模型制作、理论计算……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王阳明也被这热火朝天的气氛所感染,常常在读书之余,跑到项目组的工坊外观摩,看着那些工匠和学员们为了一个齿轮的尺寸、一根轴的材料争得面红耳赤,然后又埋头进行计算和试验。
而更让王阳明感到惊奇乃至心惊的,是格物学院内部传授的那些《初级算术》与《初级物理》课程。
他自诩读书破万卷,经史子集烂熟于胸,算学亦涉猎过《九章算术》,本以为格物之学不过是奇技淫巧的经验积累。然而,当他真正拿起那本薄薄的《初级算术》,看到里面整齐划一的“格数”(阿拉伯数字)、简洁明了的竖式计算、奇特的“小数”和“分数”表示法,以及那些解决实际问题(如工程计算、物料分配)的犀利方法时,他感到了第一重震撼。这种算学的简洁、精确和高效,远超他过去所知。
接着,他尝试去听《初级物理》的课程。当看到教员用简易天平、滑轮、斜面、浮力实验,清晰地演示着“力”、“质量”、“压强”、“杠杆原理”、“浮力定律”等概念,并用简洁的数学公式(如F=的雏形,陆仁谨慎地表述为“动变之度与所受之力成正比,与质重成反比”)加以描述和预测时,他感到了第二重、更强烈的心惊!
这不再是模糊的“气理”之说,而是清晰、可测量、可验证、可重复的自然规律!整个世界,仿佛被一种冰冷的、却无比精确的数学语言重新阐释了。万物的运行,似乎都遵循着某种看不见的、却可以被认知和利用的法则。
尤其当他看到学员们利用这些简单的原理和公式,竟然能提前计算出需要多大的力才能撬动重物、需要多少材料才能承受压力、甚至估算“铁牛”的大致功率时,一种更深层的寒意和兴奋交织的感觉攫住了他。
他过去所学的“格物穷理”,追求的是内在的、道德的、形而上的“天理”,而西山所格的“物”,揭示的却是一个外在的、客观的、由数学规律支配的物理世界!这两套体系,截然不同,却又都宣称自己在寻求“理”!
这对他固有的世界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他常常独自一人在院落中徘徊,时而翻阅《物理》手稿,时而仰望星空,时而沉思不语。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他喃喃自语,这是他对抗朱子学时常有的思绪,“然则,这蒸汽之力,这杠杆之则,这浮沉之律,难道不在我心之外独立存在?我心知与否,它们皆在那里,运行不殆。我所格之物,若非其自身之理,又是什么?我所知之‘理’,若不能应之于物、见之于行,又何以称之为‘知’?”
陆仁那“知行合一”的观点,在此刻有了全新的、更具体的印证。西山的格物,正是在以“行”验证“知”,以“知”指导“行”。这种强烈的实证精神和逻辑力量,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和……敬畏。
他对科举的备考,也因此多了一份别样的心境。诵读圣贤书时,脑中却不时闪过那些数学公式和物理定律。他开始尝试用一种新的、更审慎的眼光去审视经典中的自然观和宇宙论。
西山之下,蒸汽机的轰鸣依旧,蒸汽车的项目已然启程。
而一位未来心学大师的思想世界,也正因这场与“新格物”的遭遇,经历着一场悄然而深刻的蜕变。
车轮,不仅即将滚动于大地,也正在滚动于历史与思想的长河之中。
http://www.abcsee.cc/47099/1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