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三日惊变 风波骤起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乾清宫东暖阁内,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自那承载着希望与风险的DL-73粗提物注入弘治皇帝体内后,这里便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紧张的监控状态。
往日庄严肃穆的帝王寝宫,此刻更像是一间被严密看守的特殊病房,空气中弥漫着草药香、酒精味,以及一种无声的、令人窒息的期待与恐惧。
首十二个时辰,是最为关键的观察期。陆仁、两位负责记录的太医,以及几乎不肯离开半步的太子朱厚照,如同最忠诚的哨兵,轮番守候在龙榻之旁。张皇后虽被劝去稍作休息,但不过一两个时辰,便会重新回到榻边,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紧盯着丈夫的面容。
记录簿被摊开,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时辰、体温、脉象、呼吸频率、咳嗽次数与程度、痰液性状、饮食饮水、乃至每一次起夜。炭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与皇帝时而平稳、时而急促的呼吸声交织,成为殿内最主要的声响。
陆仁亲自校对着每一项数据。亥时三刻,体温:三十八度七;子时正,体温:三十八度五;丑时初,体温:三十八度三……高热,正在以一种缓慢但确凿的趋势向下退却!虽然幅度不大,却如同阴霾天际透出的第一缕阳光,让所有知情者的心都提了起来。
朱厚照几乎要欢呼出声,被陆仁用眼神严厉制止。现在远未到庆祝的时候。
清晨,天色微亮。弘治帝从一场难得的、不算安稳的睡眠中醒来。他睁开眼,感受了一下,声音虽然依旧沙哑,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松:“似乎……咳得没那么急了,胸口……也没那么堵了。”
此言一出,张皇后瞬间泪如雨下,这次是喜悦的泪水。朱厚照更是激动得难以自持,抓着陆仁的胳膊,低声道:“陆师傅!有效!真的有效!”
陆仁心中也松了一口气,但他强迫自己保持冷静。他命太医上前,仔细为皇帝诊脉(尽管他更相信数据,但这是获取信任的必要姿态),并询问感受。
“陛下,除了咳嗽减缓,可还有其他不适?比如……恶心、头晕,或者……耳中有无异常声响?”他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询问那预料之中的副作用。
弘治帝微微蹙眉,仔细感受了一下,道:“确有些许恶心,食欲不振。至于耳中……”他侧耳倾听片刻,“仿佛有极细微的鸣响,似有似无,如同远处秋虫振翅,不甚扰人。”
来了!耳毒性!尽管极其轻微,但它还是出现了。
陆仁的心微微一沉,但脸上并未表露分毫。他沉稳地点点头,在记录簿上郑重写下:“用药后十二时辰,热退,咳减。伴轻微恶心,食欲不振。出现持续性低频耳鸣,程度轻微。”
他转向充满期待的帝后和太子,用极其客观的语气陈述:“陛下,娘娘,殿下。目前情况,与臣之前预估相符。药物起效,病势得以初步控制,此乃喜讯。然,轻微恶心与耳鸣,亦为药物预期毒性反应之表现,目前程度尚属轻微可控范围,但需持续严密观察,尤其关注耳鸣变化。”
他没有隐瞒,也没有淡化,将好坏两方面都清晰地摆在面前。
出乎陆仁意料的是,弘治帝听完,蜡黄的脸上竟露出一丝近乎豁达的淡然笑意,他虚弱地摆了摆手,声音虽弱,却异常清晰:“能遏制这缠身痼疾,捡回一条性命,朕……已感天幸。区区耳鸣,些许恶心,与性命相较,不足挂齿。陆卿不必挂怀,朕……受得住。”
这位一生仁厚、此刻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的皇帝,展现出了惊人的理智与对生命的珍惜。他理解并接受了这“必要之恶”。
第二天的监控依旧紧张。皇帝的体温进一步下降,至傍晚时分,已降至三十八度以下。咳嗽的频率和剧烈程度持续减轻,痰中也难见血色。病情的好转是显而易见的,乾清宫内压抑的气氛终于有所缓和,宫人们脸上也见到了些许轻松。
然而,那细微的耳鸣,如同附骨之疽,依旧持续存在着。皇帝虽不言说,但陆仁在询问时,他坦然承认仍在,程度未有明显加重,但也未见减轻。恶心感略有缓解,但仍食欲不佳。
陆仁将这一切与死囚数据进行反复比对。目前的表现,尚在“安全窗口”的预测范围之内。肾脏功能通过尿液观察(尽管手段原始)暂未发现明显异常,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但耳毒性的出现和持续,像一根刺,扎在陆仁和所有知情者的心头。这意味着,药物确实在无差别地攻击着神经。
第三天,首次用药的周期结束。弘治帝的精神明显好转,虽然依旧虚弱,但已能半坐着说一会儿话,脸上也恢复了些许血色。病情的显着改善,让张皇后和朱厚照喜不自胜,看向陆仁的目光充满了感激。
但陆仁却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病情好转,证明了药物的有效性;持续的耳鸣,则警示着毒性的累积风险。是见好就收,暂停用药,观察后续?还是按照原定计划,进行第二次给药,以求彻底控制病情,但冒着耳鸣加重甚至出现其他毒性的风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有的压力都汇聚到了陆仁一人身上。他再次将自己关在偏殿,面前是三天来所有的记录数据,以及那份染着血色的死囚试验报告。他反复计算,推演。
停药,病情很可能反弹,前功尽弃。继续用药,依据数据,耳毒性加重的概率约为三成,出现其他不可知风险的概率约为一成。而病情得到进一步巩固控制的概率,超过六成。
这是一个基于有限信息的概率游戏。最终,对彻底治愈的渴望,对数据模型的信任,以及肩上那份沉重的责任,促使他做出了决定。
他提起笔,在那份由他亲自拟定的《陛下用药记录》上,在“首次用药周期结束评估”一栏,用力写下了自己的意见和签名:
“疗效明确,病势得控。毒性反应(耳鸣)持续,目前程度可控。为巩固疗效,根除病源,建议按原定方案,进行第二次给药。剂量维持不变。需加倍关注耳鸣变化及肾功能指标。臣,陆仁,谨呈。”
笔尖划过纸张,带着千钧之力。他知道,这轻轻一笔,可能将皇帝推向更健康的彼岸,也可能将其推向更深的风险深渊。
就在陆仁的第二次用药指令被严格执行,药物再次注入弘治帝体内后不久,一场远比病魔更凶猛的风暴,骤然在紫禁城外掀起!
不知通过何种渠道,皇帝用药背后涉及“死囚试药”的消息,竟然不胫而走,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在京城官场传开。起初只是窃窃私语,但随着皇帝病情稳定、开始接见个别重臣的消息传出,这股暗流瞬间变成了公开的惊涛骇浪。
都察院的御史们,如同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瞬间亢奋起来。对于这些以谏言为天职、维护“圣人之道”为己任的清流言官而言,这无疑是比任何政见不合都更具杀伤力的攻击弹药!
翌日朝会,虽然皇帝依旧免朝,但留守京师的官员们依旧在皇极殿前广场肃立。突然,一位素以刚直(或者说迂阔)着称的御史,手持象牙笏板,猛地出列,声音悲愤,如同杜鹃啼血:
“臣!都察院御史,周文盛!有本冒死启奏!”他高举奏章,面向空虚的御座,声音传遍广场,“臣闻,陛下近来所用之‘奇药’,乃以死囚试毒所得!此闻若属实,则骇人听闻,旷古未闻!陛下乃天下仁德之君,万民表率,岂能行此等……此等有伤天和、酷烈残暴之举?!”
他一开口,便直接将事件定性为“残暴之举”,矛头直指皇帝的核心统治基础——“仁德”。
另一位御史立刻跟上,言辞更为激烈:“陛下!《尚书》有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孟子》曰:‘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昔日秦始皇以严刑酷法立国,隋炀帝视民如草芥,皆二世而亡,遗臭万年!陛下励精图治,方有‘中兴’之象,万民归心,皆因陛下之‘仁’!今若效仿暴君,以人命试药,视律法如无物,则天下百姓将如何观之?史家铁笔将如何书之?!臣斗胆叩问:陛下欲效仿桀纣之暴乎?!”
“陛下欲效仿桀纣之暴乎?!”
这一声质问,如同惊雷,在皇极殿前炸响,震得所有官员心神摇曳!直接将当今圣上比作夏桀、商纣,这几乎是臣子所能做出的最严厉、最刻薄的指责!它彻底撕下了温情的面纱,直指皇帝统治合法性的核心——你的“仁德”在哪里?你与那些亡国暴君有何区别?
奏章如同雪片般飞入通政司,言辞一封比一封尖锐,引经据典,将“死囚试药”与历史上的暴政紧密联系,大肆抨击其“违背天道”、“践踏人伦”、“败坏君王之德”。他们巧妙地避开了“药物是否有效”这个事实,紧紧抓住“程序非正义”和“道德有亏”这两点,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消息传到乾清宫,刚刚因为病情好转而略有喜色的弘治帝,脸色瞬间变得异常难看,随即引发了一阵剧烈的咳嗽。张皇后吓得面无人色。
朱厚照更是暴跳如雷,在殿内咆哮:“混账!一群只知空谈、不识时务的腐儒!若非陆师傅,父皇他……他们懂什么!”
陆仁站在殿中,感受着这扑面而来的、远比药物毒性更加凶险的政治风暴。他清楚地知道,这场风暴的目标表面上是皇帝,但实际上,他陆仁,以及他所代表的格物院和所有“格物致用”的新政,才是这场伦理审判的最终标的。
科学的进展,第一次与这个时代最根深蒂固的伦理观念和权力结构,发生了最直接的、你死我活的碰撞。
乾清宫内,刚刚因医术带来的片刻安宁,已被官场滔天的巨浪彻底打破。
第二次用药后的皇帝,不仅要继续对抗体内的病魔和药物的毒性,更要面对来自整个文官集团、关乎其一生名誉与统治根基的严峻挑战。
http://www.abcsee.cc/47099/2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