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工科大明 >第255章 枢府定策 暗棋落子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55章 枢府定策 暗棋落子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弘治十七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

  凛冽的北风呼啸着卷过京城的街巷。

  天津港远征舰队出发时带来的那股热血沸腾的余温,迅速被来自北疆的紧急军报所带来的肃杀寒意所取代。

  帝国的中枢神经,再次紧绷起来。

  陆仁的日程表瞬间被填满。

  他不再是那个可以悠闲陪夫人对弈、享受冬日暖阳的居家男人,而是重新变回了那个需要运筹帷幄、协调八方的工部尚书,帝国格物力量的掌舵人。

  兵部衙门内,气氛凝重。巨大的北疆沙盘上,代表鞑靼骑兵的红色小旗,如同刺眼的疮痍,零星却又威胁地插在宣府、大同外围诸多卫所据点之上。

  兵部尚书刘大夏眉头紧锁,指着沙盘沉声道:“陆尚书,各镇急报,虏骑肆虐,烽烟四起。虽暂无破城之危,然村镇被屠,军民被掳,粮秣被掠,损失惨重!边军兵力捉襟见肘,疲于奔命,长此以往,士气堪忧,防线亦有被撕开缺口之险!”

  户部尚书周经在一旁补充,语气带着忧虑:“粮草调拨尚可支撑,然军械损耗巨大,尤其是箭矢、火药。边军旧式火铳射速慢,精度差,面对虏骑新得之燧发枪,已显劣势。亟需补充!”

  陆仁站在沙盘前,目光冷静地扫过那一片片被标注的区域。他没有急于发表意见,而是先拿起一份份军报细看,尤其是关于鞑靼使用燧发枪作战的具体描述。

  “刘部堂,周部堂,”陆仁放下军报,声音沉稳,“情况我已了然。当务之急,是三件事:第一,畅通补给通道;第二,提供克敌利器;第三,确保补给不影响远征军根本。”

  他走到一旁悬挂的巨幅物资调配图前,拿起朱笔:“首先,通道。立即启用去岁规划的‘北疆快反辎重线’。以保定、真定府为核心枢纽,征调民间骡马大车,组建三支大型运输队,由兵部派员、五城兵马司出兵护卫,实行接力运输。格物院提供一批改良的双轮、四轮标准货车,载重更大,更适应北方官道。确保从京仓、西山库房发出的物资,能在十日内抵达宣大前线!”

  “其二,利器。”陆仁的笔尖点在西山的位置,“西山军工坊,即刻调整生产序列。‘霹雳’火箭炮、新式步枪及其定装弹药、以及……‘地雷’,优先生产,优先供应北线!”

  “地雷?”刘大夏有些疑惑。

  “一种埋设于地,踏之即爆,或可跃起齐腰高再爆炸的防御利器,专克骑兵冲锋。”陆仁简单解释了一句,没有深入细节,但刘大夏和周经眼中都露出了惊异和期待的神色。

  “然则,”周经提出关键问题,“远征军后续补给亦至关重要,如此调整,是否会……”

  “不会。”陆仁斩钉截铁,“远征军首批发运的物资,足够支撑其抵达新明港并完成初期作战。目前,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北疆之患!同时,西山各坊实行三班轮换,人歇机器不歇,全力提升总产能。我已令沈默调拨商会资金,重赏优秀工匠与学徒,激励生产。”

  他的安排条理清晰,兼顾了南北两线,既解了北疆燃眉之急,也未动摇远征根基。刘大夏与周经对视一眼,均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信服。有陆仁坐镇协调这最复杂的后勤与装备一环,他们肩上的压力顿时轻了不少。

  离开兵部,陆仁立刻赶往西山。他没有去格物院总部的办公室,而是直接深入核心军工区。

  巨大的水锤轰鸣声,蒸汽机嘶哑的咆哮,以及金属切削的尖锐噪音扑面而来。一座座高大的厂房里,灯火通明,人影幢幢。学员们穿着统一的深蓝色工装,在教习和老师傅的指导下,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陆仁径直来到火箭炮组装车间。看到原本用于生产远征军所需某种大型攻城器械的工位上,已经换成了熟悉的“霹雳”火箭炮的组装线。一根根打磨光滑的发射管被吊装到位,学员们正在仔细安装尾翼和检查击发装置。

  “先生!”负责此处的教习见到陆仁,连忙上前汇报,“按您昨日指令,乙字三号、四号车间已全部转产‘霹雳’火箭及其弹药。目前日产火箭弹可达五十枚,发射管十具。五日内,首批五十门火箭炮及配套五百枚火箭弹即可完成检验,发运兵部!”

  陆仁点点头,又走向步枪车间和新建的“特种防御器材”作坊(即生产地雷的保密工坊),仔细查看了生产进度和质量控制记录。他特别强调:“质量乃性命所系,尤其是引信和火药配比,绝不容有任何瑕疵!检验环节,给我加倍仔细!”

  他看到一些年轻学员因为连续加班,眼中带着血丝,便对随行的赵德柱吩咐:“通知食堂,即日起,所有参与军工生产的员工,夜宵加肉,每日供应姜汤驱寒。另,从商会额外拨一笔‘奋战奖’,按产出和良品率,直接发放到人!”

  恩威并施,既保证了效率和质量,也维系了团队的士气。赵德柱领命而去。陆仁站在喧闹的车间里,看着眼前这片由他一手推动建立起来的、充满钢铁与火焰力量的景象,心中稍定。这就是他应对一切挑战的底气所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处理完最紧急的物资生产调度,陆仁想起了另一件重要之事——舆论。他通过刚刚铺设到西山的有线电报,给东宫的朱厚照发去了一封密电。

  不到一个时辰,朱厚照竟亲自骑着快马,顶着寒风来到了西山。

  “陆师傅!北边那些鞑子真不安分!听说他们还用了咱们的火枪?”朱厚照一进陆仁的书房,就嚷嚷开来,脸上既有愤慨,也有一丝听到有新仗可打的兴奋。

  “殿下稍安。”陆仁请他坐下,将情况简要说明,然后道,“战事已起,民心不可乱,士气不可泄。还需借助《京报》,好好做一番文章。”

  “陆师傅你说,该怎么写?”朱厚照摩拳擦掌,他如今对引导舆论这事极为热衷。

  “基调乃是:北虏背信弃义,趁我王师东征,行此卑劣劫掠之举,实乃自取灭亡。行文需把握三点。”

  陆仁沉声道,“其一,详述虏骑暴行,屠村掳民,激发朝野同仇敌忾之心,彰我师出有名。其二,颂扬边军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之忠勇,但可稍露敌军亦持火器、战事艰难之象,为后续增援铺垫。其三,”他略压低声线,“潜移默化,传递一念——草原之祸,根源在于部落酋首贪暴,不识王化,不明天道。唯有引入秩序,晓以格物致用之理,方有长久安宁。此为将来……或可择一‘明理’之人安定草原,预作铺垫。”

  朱厚照眼睛一亮:“陆师傅是说……那个巴尔斯博罗特?”

  陆仁微微颔首:“此事心照不宣。殿下把握分寸即可,《京报》文章,可先从批判草原旧制,展望未来和平入手。”

  “明白了!交给我!”朱厚照信心满满,立刻就在陆仁的书房里构思起社论的框架来。

  送走朱厚照,陆仁沉吟片刻,吩咐亲卫:“去请巴尔斯博罗特王子来我书房一叙,就说……请教一些草原地理风物。”

  不久,巴尔斯博罗特应召而来。

  他依旧穿着蒙古袍子,但气质比起初来时那份桀骜与警惕,已然平和了许多,甚至带上了一丝书卷气。

  他在西山这两年,接触了太多超越他认知的事物,从简单的算术、物理,到庞大的蒸汽机、轰鸣的火炮,内心所受的冲击与震撼,无以复加。

  “王子近来在格物院可还习惯?”陆仁让人上了奶茶,语气随意地问道。

  “多谢陆尚书关怀,获益良多。”巴尔斯博罗特用略显生硬的汉语回答,态度恭敬。

  “嗯,”陆仁端起茶杯,似是不经意地说道,“说起来,北边近来有些不太平。一些部落,许是觉得我大明主力东去,有机可乘,又在边境生事了。还用了些……不该他们拥有的火器。”

  巴尔斯博罗特端着奶茶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眼神微凝,但没有接话。

  陆仁继续淡淡道:“可惜啊,徒增伤亡罢了。即便得了几件利器,不明其理,不得其法,不过是孩童舞大刀,伤己多于伤人。我大明边军将士,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令人感佩。只是苦了草原上的普通牧民,跟着这样的首领,除了掠夺与被杀,还能得到什么呢?真正的强大,绝非弓马与掠夺……”

  他没有再说下去,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巴尔斯博罗特一眼。

  巴尔斯博罗特低下头,看着杯中晃动的奶茶,沉默了很久。陆仁的话,像一根根针,刺在他心上。他想起了父汗和兄弟们的权谋与征战,想起了部落间的倾轧,也想起了西山这里展现出的、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仿佛源自天地规则本身的强大力量。

  “陆尚书……所言,发人深省。”最终,他只能干涩地吐出这句话。

  陆仁知道火候已到,不再多言,又闲聊了几句学问上的事,便让他回去了。看着巴尔斯博罗特离开时略显沉重的背影,陆仁知道,这颗棋子,已经开始接受命运的催化。

  数日后,王阳明风尘仆仆地乘快船抵京,第一时间入宫觐见弘治帝。君臣密谈近一个时辰。具体内容外人不得而知,但王阳明出宫时,脸上带着沉静而坚定的神色,显然已得到了皇帝的全面授权和殷切期望。

  随后,陆仁在府中设下简单的晚宴,为王阳明接风洗尘,也算是一场非正式的战前磋商。席间只有他们二人。

  “伯安兄,九州之事,辛苦你了。如今北疆危局,又需倚仗兄台力挽狂澜。”陆仁举杯敬道。

  王阳明回礼,神色从容:“分内之事,义不容辞。九州已定,倭人慑服,留下李振等人足可镇守。北虏跳梁,正可一试陆尚书所赠之‘利器’锋芒。”

  陆仁放下酒杯,正色道:“伯安兄知兵,韬略非我所及。于具体战略战术,我绝不干涉。唯在‘器’之一道上,或可提供些许浅见。”

  “愿闻其详。”

  “此番北虏之患,关键在于其得了燧发枪,自以为可拉平差距。而我之应对,核心便在于……以绝对之器利,形成碾压之势!”陆仁目光锐利,“‘霹雳’火箭炮,射程远,覆盖面广,声势骇人,可用于远程打击其集结地、营地,亦可于野战中覆盖其冲锋队列,破其阵型,丧其胆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新式步枪,射速、精度、射程皆远胜虏骑所用。边军将士经验丰富,若配以此等利枪,结阵而战,足以以一当十。”

  “此外,还有一种名为‘地雷’的小玩意儿,埋设于敌必经之路,专伤马腿人足,可用于防御、阻滞,尤其适合对付骑兵。”

  陆仁总结道:“我的建议是,不必过分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也不必急于寻求大规模骑兵决战。充分利用我军火器射程优势,构筑多层次火力网。守,则让其尸横遍野;攻,则以其集结之地为靶场!用连绵不绝的爆炸与精准致命的子弹,摧毁他们的进攻欲望,打掉他们刚刚建立起来的那点可怜的火器信心!此谓,‘火力慑服,心理致胜’!”

  王阳明认真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良久,他缓缓点头:“器利,确为制胜之基。陆尚书所言‘火力慑服’,深合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上略。以雷霆之势,显煌煌天威,摧垮其斗志,确可收事半功倍之效。阳明治军,向来注重‘心’与‘理’。此等新器,若能运用得当,正可直击敌心之畏惧,乱其方寸。具体如何布设这‘火力网’,如何‘诱敌’入彀,还需亲临前线,勘察地形敌情后再定。然,陆尚书今日之策,阳明确已铭记于心,必善加运用。”

  见王阳明并未因自身军事才华而轻视技术优势,反而能迅速理解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指挥哲学,陆仁心中大定。他知道,将北疆战事交给王阳明,是再正确不过的选择。

  数日后,一次小范围的御前会议在弘治帝病榻前举行。除了刘健、谢迁、刘大夏等重臣,陆仁亦在列。

  皇帝气色仍显虚弱,但眼神清明。

  议事过半,弘治帝轻轻咳嗽一声,示意司礼监太监呈上一份密奏。

  他目光扫过众臣,声音不高却带着寒意:“北疆战事方起,然朕这里,却收到了一份更令人心寒的奏报。东厂查到,边境火器流失,与朝中之人,脱不了干系。”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瞬间凝固。众人皆屏息凝神。

  弘治帝没有直接说出名字,但语气中的震怒与失望显而易见:“线索……指向了某勋贵府邸。朕已命东厂与锦衣卫联合严查,无论涉及何人,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刘健、谢迁等人面色凝重,纷纷表态支持彻查,以正国法。陆仁心中明了,皇帝此举,既是表达肃清内部的决心,也是在敲打可能存在的利益集团。他出列沉声道:“陛下圣明。北疆将士在前线用命,后方绝不容蠹虫资敌。火器外流,动摇国本,必须彻查严惩,以儆效尤。臣以为,当借此机会,彻底整顿边境贸易,严控军械流出。”

  他的表态,立足于国本与大局,既支持了皇帝的决定,又未越俎代庖去干涉具体的调查事务,保持了在自身职权范围内的恰当位置。

  皇帝微微颔首,不再多言,但眼中厉色未消。

  会议在沉重的气氛中结束。陆仁走出宫门,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

  北疆的战火需要利器与良将去平息,而朝堂之下的暗流,则需要皇权与律法去涤荡。他这个工部尚书,能做的就是确保前线的将士拥有最锋利的矛与最坚固的盾。至于清理门户,自有专司其职者。

  这个冬天,注定要在战火与肃杀中度过了。
  http://www.abcsee.cc/47099/2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