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正旦朝贺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腊月将尽,年关的脚步声愈发清晰。北京城内外已是银装素裹,寒气逼人,然而市井街巷间却涌动着一股越来越浓烈的喜庆与期盼。
大明兴业总局内,虽逢佳节,生产却并未停歇。蜂窝煤的需求在严寒的催动下不降反增,西山矿区与各大工坊依旧是一片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的景象。
作为总局的骨干,赵德柱与沈默深知责任重大。年前最后一批货需及时发出,年节期间的值守与生产安排更需周密。二人只得压下思乡之情,提笔修书,告慰家人。
赵德柱的信写得直白豪爽:“父亲大人膝下:儿在京中一切安好,生意红火,皇上都夸咱呢!今岁总局事务繁忙,年关恐难返乡团聚。儿如今已蒙圣恩,授了正八品官身,也在仁哥儿家附近置办了一处三进院子,宽敞得很!父亲不如早日收拾,带着母亲和姨娘们进京来过年,也瞧瞧京城的繁华。咱老赵家正好在京里也开间铺子,卖咱的蜂窝煤和新鲜玩意!”
而沈默的信则显得含蓄深沉许多:“母亲大人尊前:京中岁寒,惟望母亲与妹妹保重身体。儿一切安顺,忝授八品微职,得蒙圣眷,兼理总局账务,幸不辱命。年节将至,总局务繁,儿恐难脱身南归,深以为憾。儿已于京城崇文门附近胡同购得一小院,虽不轩敞,却也清静雅致。思及母亲与妹妹在家乡孤清过年,儿心难安。若母亲身体允许,可否携妹妹北上入京?一则可享天伦,二则京中名医汇聚,或可再为母亲调理旧疾。路资已托可靠镖局带回,万望勿辞。”
信件发出不久,赵德柱的父亲赵有财便风风火火地率先抵京了。他早就盼着这一天,看着儿子出息,又能在天子脚下大展拳脚,他比谁都兴奋。一来便拉着赵德柱和陆仁商量在京开设赵家分号、销售总局特产的事宜,干劲十足。
数日后,沈默的母亲和妹妹也一路舟车劳顿,平安抵达。沈母是一位面容慈祥却带着长久劳碌痕迹的妇人,眼神中总有一丝挥之不去的怯懦与忧思。妹妹沈静年方及笄,模样清秀,性子却有些内向,紧紧跟在母亲身后,好奇又不安地打量着京城的一切和哥哥的新家。她们从未想过有一天能离开家乡小镇,来到这帝都繁华之地,更没想到昔日贫寒的家境竟能因儿子(兄长)而彻底改变。面对崭新的院落、殷勤的仆役,她们显得有些手足无措,那份深植于心的贫困记忆带来的自卑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抹去。沈默细致地安顿好家人,看着母亲和妹妹小心翼翼的样子,心中既酸楚又充满了要让她俩过上好日子的决心。
如此一来,陆仁家所在的胡同附近,顿时热闹起来。昔日安静的巷子,如今住进了总局的几位核心人物,俨然成了一个小的生活圈。年关将近,三家往来频繁,张氏热情地带着新邻舍熟悉环境,置办年货,巷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就在这忙碌而喜庆的筹备中,正旦日悄然来临。
依大明会典,正旦大朝贺需五品及以上官员方能入宫与礼。
陆仁身为从六品翰林修撰,本无资格参与。然其简在帝心,又有兴业总局总办之特殊差遣,弘治帝特下恩旨,破例允其参加此次朝贺。此乃莫大殊荣,意味着他正式进入了帝国最高权力视野的核心圈层。
正旦前一日,陆仁便依制斋戒沐浴,净身净心,以示对天地君亲的敬畏。家中仆役早已将那身绿色的六品文官朝服熨烫得一丝不苟,梁冠、笏板、腰带、靴履皆擦拭准备停当。
正旦日,丑时刚过(约凌晨三点),北京城还沉浸在一片漆黑的寂静与严寒之中。陆仁已起身,在仆役的伺候下,一丝不苟地穿戴整齐。绿色的朝服衬得他面容愈发清俊,梁冠下的目光沉静而肃穆。他登上早已备好的马车,车轮碾过冰冻的街道,发出清脆的声响,向着皇城方向驶去。
抵达承天门外时,天色依旧墨黑,唯有无数气死风灯和官员仪仗的灯笼汇聚成一片光的海洋。各色官服的官员们按照品级、衙门,鸦雀无声地排成长列,气氛庄严肃穆。陆仁依礼找到自己的位置——排在翰林院队伍的末尾,也是所有参加朝贺官员中几乎最后的位置。他垂手静立,屏息凝神,感受着这宏大仪式前的无形压力。
卯时初刻(约凌晨五点),钟鼓齐鸣,响彻云霄。承天门、端门、午门的巨大城门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次第缓缓开启,露出深邃的宫阙通道。百官队伍在礼官引导下,开始有序地步入皇城。穿过重重宫门,最终抵达举行大朝会的正式场所——奉天殿前的巨大广场。
天色微熹,奉天殿在晨曦与无数灯火的映照下,更显巍峨壮丽,如同天宫仙境。丹陛之下,百官依品级文武分列,肃穆无声。陆仁站在文官队列的末尾,只能远远望见那至高无上的御座。
吉时到,净鞭三响,声震寰宇。韶乐大作,庄严恢弘。弘治皇帝身着十二章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在御前侍卫和仪仗的簇拥下,升御奉天殿宝座。
“跪——”鸿胪寺官员拖长声音高喊。
哗啦一声,广场上数千官员齐刷刷跪倒在地。
“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兴——”
“跪——”
“叩首——”
“再叩首——”
“三叩首——”
“兴——”
如此反复三次,正合“三跪九叩”之大礼。每一次叩首,额头都需要触碰到冰冷的金砖地面。动作必须整齐划一,充满敬畏。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之声,如同海啸般一波波响起,在宫阙间回荡,震撼人心。
礼毕,百官起身复位。接着,由礼部尚书李东阳出列,恭捧出预先由翰林院精心撰写的《正旦贺表》,跪奏陛下,歌功颂德,祈愿新年。繁复的礼仪一项项进行,庄重、缓慢而神圣。
陆仁虽站在最后,全程亦全神贯注,依礼而行,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亲身感受到这宏大礼仪所带来的强烈震撼与皇权的无上威严。
朝贺大礼持续了近一个时辰方告结束。接下来,便是皇帝赐宴。宴设于奉天殿丹陛之上及两侧廊庑,依品级落座。陆仁品级最低,自然位于廊庑偏远之处。宴非珍馐,多为象征性的糕点果品,重在礼仪与恩荣。
宴毕,最后一项便是众人期待的赏赉环节。由司礼监太监当众宣读赏赐名单及物品。
只听那太监尖细而清晰的声音念道:“……翰林院修撰、大明兴业总局总办陆仁,勤勉王事,功在社稷,特赐——”
陆仁立刻出列,跪于御道之下聆听。
“银一百两!”
“大红云缎二匹!”
“素纱四匹!”
……
这些赏赐已属丰厚,尤其是对于他六品的身份而言。银两是实打实的实惠,大红云缎色泽鲜艳,乃上等贡品,非特赐不得服用;素纱轻薄透气,是夏季官服的珍贵料子。周围已有低低的羡慕之声。
然而,赏赐并未结束。那太监顿了顿,提高了声调,继续念道:“……另,嘉尔母张氏,教子有方,堪为母范,特赐封为六品‘安人’!钦此——”
此言一出,不仅陆仁愣住了,连周围许多官员都投来惊讶和羡慕的目光。封赠母辈,这是对臣子极高的荣宠!意味着陆仁的母亲从此有了朝廷认可的命妇身份,可以享受相应的礼遇。这远比赏赐金银绸缎更能光耀门楣,体现圣恩浩荡!
陆仁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暖流和激动,他强压情绪,深深叩首,声音微颤却清晰无比:“臣陆仁,叩谢陛下天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隆重的正旦朝贺终于结束。当陆仁走出宫门时,天色早已大亮。他虽疲惫,却精神焕发,脚步轻快。他没有先去领取赏赐的实物,而是迫不及待地乘马车赶回家中,他要亲自将这个天大的喜讯告诉母亲。
刚踏进院门,早已翘首以盼的张氏、丫丫,以及闻讯过来帮忙准备年货的赵有财、沈母等人就围了上来。赵德柱和沈默也都在此等候消息。
“仁儿,回来了!朝贺可还顺利?”张氏急切地问,眼中满是期盼。
陆仁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笑容,对母亲深深一揖:“娘!大喜!陛下隆恩,不仅赏了儿子银一百两、大红云缎二匹、素纱四匹,还……还特旨恩封,赐您为六品‘安人’了!”
“什……什么?”张氏一时没反应过来,愣在了原地。旁边的赵有财倒是听懂了,激动地一拍大腿:“哎呦喂!老嫂子!安人!是诰命夫人!天大的喜事啊!”
沈母和沈静也惊讶地掩住了口,眼中满是羡慕和由衷的祝贺。
张氏这才如梦初醒,巨大的喜悦和难以置信冲击着她,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这…这…老天爷…俺一个乡下婆子…咋就当上诰命了…这…这真是皇恩浩荡…”她激动得语无伦次,就要朝着皇宫方向下跪磕头。
陆仁连忙扶住母亲:“娘,圣旨稍后会有中官大人亲自来家宣读,咱们需得准备香案,沐浴更衣,恭敬接旨才是正理!”
一句话提醒了沉浸在狂喜中的众人。顿时,整个小院都忙碌起来!赵德柱、沈默立刻帮着陆仁指挥仆役摆设香案。丫丫和二娘搀扶着激动得有些腿软的张氏进去沐浴更衣。赵有财则大声吆喝着安排各项准备事宜,比自己家的事还上心。
一番忙乱之后,张氏已沐浴更衣,穿上了一身簇新的、暗红色的绸缎袄裙,头发也梳得一丝不苟,戴上了几件像样的首饰,紧张而又激动地坐在正堂等候。陆仁、丫丫及一众亲友皆身着正式衣裳,在一旁陪候。
等待的时间显得格外漫长。终于,门外传来了清脆的马蹄声和喧哗声。一名仆役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来了!来了!宫里宣旨的公公到了!”
全家立刻起身,陆仁整理了一下衣冠,快步走到院门口迎接。只见一名身着青色贴里、面皮白净的中年太监,在一名小火者和几名锦衣卫校尉的陪同下,已到了门前,手中恭敬地捧着一卷明黄色的绢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有劳公公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陆仁上前拱手行礼。
那太监脸上带着职业化的笑容,尖细着嗓子道:“陆修撰客气了,咱家也是奉旨办事。香案可曾备好?”
“已备妥,请公公入内宣旨。”
太监点点头,在陆仁的引导下步入正堂。看到堂中摆设的香案和跪伏在地的张氏及家眷众人,他满意地点点头。展开圣旨,用他那特有的腔调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兹尔民妇张氏,性秉柔嘉,仪昭淑慎。训子有成,克勤克俭。尔子陆仁,效力股肱,功在社稷。兹以覃恩,赐封尔为六品安人。锡之敕命于戏!彰淑德于不瑕,式荣象服;膺宠命之有赫,益贲徽音。钦此!”
圣旨用文言写就,张氏未必全能听懂,但那“六品安人”四个字却听得真真切切。她激动得浑身颤抖,在陆仁的示意下,带领全家叩首谢恩:“臣妇张氏,叩谢皇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旨仪式完成,香烛袅袅。陆仁上前,从袖中早已备好一个沉甸甸的、绣着吉祥纹样的红色锦囊,不着痕迹地塞入那宣旨太监的手中,口中道:“天寒地冻,有劳公公辛苦这一趟,些许茶资,不成敬意,还请公公笑纳。”
那太监手指一捏,便知分量不轻,脸上笑容顿时真切了许多,假意推辞一下便收入袖中,笑道:“陆修撰太客气了。老夫人有此佳儿,日后福气长着呢。咱家这就回宫复旨了,告辞。”
送走宣旨太监一行人,小院门一关,家里瞬间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张氏捧着那卷明黄的圣旨,如同捧着稀世珍宝,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喜极而泣。赵有财大声道贺,张罗着要放鞭炮庆祝。左邻右舍闻讯,也纷纷前来道贺,小院里挤满了人,充满了欢声笑语。
沈默扶着母亲,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轻声道:“娘,您看,只要努力,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沈母眼中含着泪花,用力地点点头,看着儿子,眼中第一次充满了毫无阴霾的骄傲与希望。
陆仁看着母亲喜悦的泪水,看着好友家人由衷的祝福,看着自家门庭若市的热闹景象,心中充满了欣慰与感慨。
皇帝的厚赏与封赠,既是莫大的荣宠,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他知道,西山的成功仅仅是一个开始,工科兴国的道路,依然漫长。
但这个新年,因这份浩荡皇恩而格外不同,陆家的门楣,真正因他的努力而光耀起来。
而这份荣耀与温暖,也正悄然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http://www.abcsee.cc/47099/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