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无声的惊雷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就在初颜公主致力于巩固改革根基、谋划长远国策之际,一场源自帝国最基础层面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变革,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远超预期的涟漪,并在不经意间,触及了一个更为敏感而核心的领域——兵制。

  事情的起因,依旧与红焰薯息息相关。

  北地,河间郡,靠山屯。

  又是一个丰收的秋日。王老栓家院子里,堆满了刚刚收获的、紫红色泽饱满的红焰薯,在阳光下散发着泥土和淀粉的芬芳。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家的田亩因为登记在册,缴纳的是“摊丁入亩”后的新税,负担大减,加上红焰薯的高产,除去口粮和赋税,竟还有大量富余。

  “爹,今年咱们家余粮这么多,光靠咱们自己吃和零散售卖,怕是吃到明年新薯下来都吃不完,还要担心霉坏。”儿子王大柱看着满院的收获,既是欢喜,又有些发愁。

  王老栓叼着旱烟袋,眯着眼盘算。往年家里粮食紧巴巴的,还要应付各种苛捐杂税和胥吏盘剥,能勉强糊口已是万幸。如今这日子,是他年轻时想都不敢想的。

  “是啊……得想个法子。”王老栓磕了磕烟灰,“听说……官府的那个‘常平仓’,正在收粮,价格也公道……”

  就在王家父子商议如何处理余粮时,村里的锣声又响了起来。这次不是召集村民去服徭役,而是郡里派来的小吏,宣读一份新的告示。

  “……为保境安民,充实边防,即日起,北地各州县试行‘输粟纳爵’与‘募兵制’!凡农户愿将家中余粮(含红焰薯折色)输往指定官仓者,可按数量折算,授予‘良爵’(一种荣誉性的非世袭爵位,可享部分赋税减免及见官不拜等礼遇)!另,边军及各镇募兵,除发放粮饷外,其家眷可优先纳入‘常平仓’保障,子弟如有从军者,家中赋税再减一成!”

  这告示的内容,对于靠山屯这样的边境村庄而言,不啻于一声惊雷!

  “输粮就能得爵位?虽然不能传给孩子,但那也是爵爷啊!”

  “当兵的家里还能减税?粮仓还优先保障?”

  “这……这是真的吗?”

  村民们议论纷纷,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古以来,当兵要么是强征的徭役,要么是活不下去的无奈选择,地位低下,待遇微薄,家中更是缺乏保障。何曾有过如此“优待”?

  王老栓的心也活络起来。他家余粮多,若能换个“良爵”,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而且他家大柱身强力壮,若是去当兵,不仅能拿饷银,家里还能再减税,更有官仓保障,再无后顾之忧!

  “大柱,你看……”王老栓看向儿子。

  王大柱眼中也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是见过赵破虏将军带来的那些北地悍卒的威风的,心中早有向往。如今当兵不仅有饷银,还能让家里得实惠,有保障,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爹!我去!我去应募!咱家余粮也拿去换爵位!”

  类似的情景,在北地无数刚刚因新政而温饱有余的农户家中上演。“输粟纳爵”解决了农户余粮变现和储存的难题,赋予了他们对荣誉的追求;而“募兵制”与家属保障、赋税减免的挂钩,则彻底改变了“好男不当兵”的传统观念,将军人的地位和待遇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一套组合拳,并非初颜凭空想象,而是她与赵破虏、王贲等将领以及户部官员反复商议的结果。北疆战事的经验让她深知,一支缺乏荣誉感、待遇低下、后顾有忧的军队,是无法支撑起一个强大帝国的。她要将兵源从被迫的徭役和无奈的流民,转向那些拥有恒产(土地)、珍惜荣誉、渴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良家子”!

  消息很快传开,不仅在民间引起巨大反响,更在朝堂之上,引发了比之前科举改革更为激烈的争论!

  “荒唐!爵位乃国家名器,岂能轻易授与田舍郎?!此例一开,礼制何存?朝廷威严何在?!”礼部的老臣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痛心疾首。

  “募兵制?还要给予如此厚待?长此以往,恐形成骄兵悍将,尾大不掉!府库如何支撑?!”

  “兵者,凶器也!当以严刑峻法约束,岂能以利诱之?公主殿下此举,实乃动摇国本!”

  反对的声浪,主要集中在对传统礼制、财政负担以及军队控制权的担忧上。这触及了文官集团敏感的神经和固有的权力格局。

  然而,这一次,初颜得到了来自军方前所未有的坚定支持!

  镇北将军王贲,这个素来在朝堂上沉默寡言的悍将,第一次在朝会上慷慨陈词:

  “陛下!北疆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然以往,士卒地位卑下,粮饷时有克扣,家眷无人照料,致使军中多有怨言,战力受损!公主殿下所议‘募兵制’及优抚之策,正可解此积弊!若能令士卒无后顾之忧,得享荣誉厚待,则人人用命,战力倍增!此乃强军固边之良策,臣,万死支持!”

  赵破虏也紧随其后,以其在雁门关和运粮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力陈改革兵制、提升士卒待遇的必要性。

  军方将领的集体发声,让文官集团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初颜站在帘后,听着双方的激烈辩论,心中清明。她知道,这场争论,已不仅仅是关于兵制本身,更是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关于帝国未来走向的又一次正面碰撞。

  她没有急于反驳那些反对者,而是将北地试行“输粟纳爵”和“募兵制”后,民间踊跃响应、边军士气高涨的初步数据,以及由户部核算的、在红焰薯增产和新税制下完全可以支撑此项改革的财政报告,当庭呈送皇帝。

  数据胜于雄辩。

  皇帝萧景琰看着那些详实的报告,尤其是边军士气提升和财政可行的部分,眼中闪过意动之色。他深知军队的重要性,也明白旧有兵制的弊端。

  最终,在军方力挺和事实数据面前,萧景琰再次做出了支持初颜的决断。

  “准奏!‘输粟纳爵’与‘募兵制’,先在北地及京畿周边试行!兵部、户部、枢密院协同制定详细章程,务求稳妥!凡有再以虚言阻挠强军固边之策者,严惩不贷!”

  圣旨一下,标志着初颜公主的改革,成功地从一个相对温和的经济、农业、官僚领域,悍然突进到了最为核心和敏感的军事领域!

  这无声的惊雷,必将从根本上改变帝国的武力结构,也必将引来旧势力更加疯狂和绝望的反扑。

  但初颜已然无所畏惧。她的根基已然牢固,她的力量正在汇聚,她的目光,正望向那更高、更远的目标。
  http://www.abcsee.cc/47494/33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