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别离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来上海也有快十天了,这天早上,晨光初露,吕建国夫妇特意请了半天假,要带姐姐一家去尝最地道的上海早点。

  今天下午的火车,何雨柱他们就要回四九城了。

  一行人穿过还带着露水的巷弄,来到一家老字号面馆。

  “这里的阳春面是全上海最正宗的。”吕建国熟门熟路地找位置坐下,朝里间喊道:

  “老张,四碗阳春面,浇头都要双份。”

  何雨水好奇地张望着店里的陈设。

  褪色的价目表用粉笔写在黑板上,几张八仙桌被岁月磨得发亮,墙上的老挂钟滴答作响。

  “这就是阳春面?”何雨水看着面前清汤白面,略显失望。

  “尝尝看。”何雨柱给妹妹递过筷子。

  何雨水小心地尝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这汤好鲜!”

  “用鸡架、火腿和开洋熬的。”吕建国笑道,“看着简单,功夫都在汤里。”

  何母慢慢品着面,忽然说:“这味道,让我想起咱娘做的清汤面。”

  “上海菜和北方菜不一样,讲究的是含蓄的鲜。”吕建国轻声说。

  “就像上海人,初识觉得冷淡,处久了才知道热络。”

  其实这话说的不对,何雨柱是知道的,上海的“土着”平等的看不起所有外地人。

  只是何雨柱不想扫兴,舅舅是个技术员,对这些不太敏感。

  而且他住弄堂里,人情方面,是比别的地方好很多。

  舅妈在旁边就没吱声,看来也有不同意见。

  饭后,他们沿着苏州河散步。

  晨练的老人们还在老位置上打着太极,卖菜的小贩已经开始收摊。

  何雨水拉着舅舅的手,问东问西,像是要把最后一点上海的记忆都装进心里。

  “舅舅,以后我还能来上海吗?”

  “当然能。”吕建国摸摸外甥女的头,“等你放寒假,舅舅如果有假,就去北京看你们。”

  转头开始朝何雨柱开炮:“柱子,年纪到了,要早点打算娶妻生子了,舅舅还等着见咱家的第三代呢!”

  逼婚真的是无处不在。

  何雨柱当然不能说他看上个还没到成婚年龄的女孩子,只能点头称是。

  娘亲舅大,舅舅说什么,你听着就是了。

  路过一家照相馆时,何雨柱停下脚步:舅舅,咱们拍张全家福吧。

  照相馆里,老师傅细心调整着灯光。

  一家人坐在背景布前,何雨水紧紧挨着舅舅,何母和弟媳手挽着手,何雨柱站在母亲旁边。

  闪光灯亮起的瞬间,每个人的笑容都被永远定格。

  “加急的话,三天就能取。”老师傅说。

  “来不及了。”何雨柱歉意地说,“我们下午就该回四九城了。”

  舅舅在旁边接话:“我会寄过去的,放心好了。”

  中午,舅妈王秀英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送行宴。

  油爆虾、红烧肉、腌笃鲜,都是这些天何家人最爱吃的菜。

  饭桌上却少了往日的热闹,大家都有些沉默。

  “姐姐,这些上海特产带着路上吃。”

  王秀英拿出准备好的包裹,“城隍庙的五香豆、老大房的鲜肉月饼,还有我自制的八宝辣酱。”

  何母接过包裹,眼眶微红:“这些天辛苦你了。”

  “姐姐说哪里话。”王秀英握住何母的手,“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午后,何雨柱最后一次检查行李。

  来时的藤箱已经塞得满满当当,除了带给北京亲友的礼物,还有这些天在上海买的各色特产。

  那台莱卡相机里,装着整整五卷拍完的胶卷。

  “回到北京记得马上把照片洗出来。”

  吕建国嘱咐道,“你舅妈天天念叨着想看。”

  “一定。”何雨柱郑重答应。

  临行前,何母在弟弟家每个房间都走了一遍。

  她在客堂间的八仙桌前驻足,在天井里的水斗前停留,最后在厨房的煤球炉前站了许久。

  “这几天,像做了场梦。”她轻声说。

  吕建国提着重重的行李,送他们到弄堂口。

  邻居们纷纷出来送行,沈阿姨还塞给何雨水一包自己做的梨膏糖。

  “以后常来啊!”大家依依惜别。

  电车载着一家人驶向外滩。

  何雨水趴在车窗上,努力记住沿途的风景。

  外白渡桥、海关大楼、黄浦江,这些十天前还陌生的景致,此刻都已深深印在心底。

  上海北站的月台上,吕建国帮姐姐把行李放好,又仔细叮嘱何雨柱路上注意事项。

  火车汽笛响起时,这个一向稳重的汉子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姐,保重身体。”

  “你也是。”何母紧紧握住弟弟的手,“常来信。”

  火车缓缓启动,何雨水用力挥着手,直到舅舅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

  她转过身,发现母亲正在悄悄拭泪。

  “妈,我们还会来上海的,对吗?”

  “当然。”何母把女儿搂在怀里,“上海也是我们的家。”

  列车加速,窗外的风景开始飞快后退。

  何雨柱打开相机,对着窗外按下最后一张照片。

  取景框里,上海的天空湛蓝如洗。

  何雨水拿出日记本,认真地写下:

  “八月二十日,离开上海。我会永远记得这里的一切:舅舅的笑容,舅妈做的红烧肉,外滩的风,还有弄堂里亲切的邻居们......”

  列车向北飞驰,带着满满的回忆,驶向回家的路。

  暮色四合时,何雨柱带着母亲和妹妹终于拐进了熟悉的胡同。

  还未到院门,就看见何大清站在海棠树下张望的身影。

  “可算回来了。”何大清快步上前,先接过妻子手中的行李,又仔细端详儿女的面容,“这一路辛苦。”

  嗯,不跑路的何大清,还是个好何大清。

  何雨水跑过来:“爸,上海可好了!我们拍了好多照片!”

  推开院门,小半个月未住的家里依然整洁如初。

  何大清早已生好煤炉,烧好了热水。

  何母抚摸着八仙桌光亮的桌面,眼里透着回到家的踏实。

  “建国他们都好?”何大清一边沏茶一边问。

  “都好。”何母打开行李。

  “这是建国媳妇给你做的布鞋,这是带给老赵的城隍庙五香豆......”

  何雨水已经兴奋地拉着父亲讲起上海见闻:

  外滩的轮船、城隍庙的小笼包、弄堂里的邻居。

  何雨柱安静地整理着行李,将那台相机小心地放在书桌上。

  晚饭是简单的炸酱面,却是地道的北京味道。

  何母吃着久违的家常菜,轻声说:“走了这一趟才知道,还是自己家里最舒心。”

  夜色渐深,何家小院的灯光温暖如初。
  http://www.abcsee.cc/47515/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